第三百七十四章 元始圣人的赞叹

2024-02-24 作者: 要离刺荆轲
第三百七十四章元始圣人的赞叹    玉虚宫,玉清宝殿之内。
  
      元始圣人身前,玉虚琉璃灯上的灯芯,摇曳着绽放火光。
  
      火光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模糊的线条与人影。
  
      “人间今日,便要分出胜负矣!”元始圣人感叹着:“却是可惜了……”
  
      玉虚琉璃灯中,无数的因果线,都在被烧尽。
  
      一条条的断裂、燃烧、破碎。
  
      这都是玉虚宫十几万精心布局的棋子、刍狗。
  
      其中,甚至有着圣人亲自出手的痕迹。
  
      然而,神通难敌天数!
  
      在浩浩荡荡而来的天地大势面前,纵然是圣人布局,也脆如蛛网。
  
      何况,大多数棋子,还是阐教金仙、大罗的手笔。
  
      如今,为了让门下弟子,可以从因果中跳脱出来。
  
      也为了让阐教与人间孽障隔离,却是不得不燃烬这些棋子,自斩因果。
  
      随着玉虚琉璃灯灯芯的燃烧。
  
      在坐阐教门人之中,有人开始脸色苍白。
  
      显然,已是受到了因果反噬。
  
      幸好,元始圣人就在身旁。
  
      盘古幡升起,无数功德洒向群仙,荫庇着门人,隔绝了人道的反噬。
  
      当那灯芯烧尽,琉璃灯内,只有几条因果线得以残存。
  
      阐教道统,终于还是不绝如缕!
  
      “慈悲!慈悲!”元始圣人见着,叹道:“齐亡,已属定数!”
  
      这是天意!
  
      也是大势!
  
      齐国精锐和底蕴,将消耗殆尽。
  
      作为一个道统的分支,它就像枯萎的树枝,也如搁浅的死鱼。
  
      不是不能救,而是救的代价太大了!
  
      就如昔年的镐京,救它,代价太大!
  
      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要主动配合大势。
  
      圣人不仁,以众生为刍狗。
  
      一切皆虚,唯道统真实!
  
      当刍狗已经残破,继续维护,要投入的资源,甚至高于新造一只刍狗时。
  
      明智的人,都会放弃。
  
      如此想着,在场阐教门人的心底都想起了广成子。
  
      那位昔日的阐教大师兄。
  
      众人都是在心中惋惜着。
  
      “广成子师兄,却是身在局中,不识天数……”南极仙翁将众人心中的话讲了出来:“偏又业障缠身,罪孽深重,以至于行差踏错……”
  
      “如今沦为劫灰……虽是咎由自取……但老师慈悲,何不怜悯一二,予师兄一条生路?”
  
      群仙听着,眼观鼻,鼻观心,并不说话。
  
      因为人人皆知,广成子在日,南极仙翁,便是与广成子最为亲近之人。
  
      但……
  
      在广成子深陷局中之时。
  
      这位南极仙翁,却闭关在仙邸。
  
      如今,广成子无可救药的时候,他却跳出来了。
  
      呵呵……
  
      这明摆着,是想要接收广成子的遗产了。
  
      元始圣人只是看了一眼南极仙翁,眉头低垂着:“吾自然慈悲!”
  
      圣人不可能不慈悲!
  
      便抬眼看了看南极仙翁,说道:“若那孽障,但凡还记得一点弟子之礼,懂一点仁义之法……”
  
      “便当身化劫柴,为吾道统,燃烬最后一点生机……”
  
      “如此,吾自有赐福,可保其魂魄不灭,或许千百万年,还有重归门墙之日!”
  
      阐教是最讲究和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法的。
  
      忠孝仁义礼法。
  
      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师要徒亡,徒不可不亡!
  
      所有一切,皆是紧密相连。
  
      圣人脑后,金轮摇动着,洒下无数光辉:“但若是其孽障深重,智失神狂,丧心病狂,以至于背弃师恩,做出败坏纲常的事情……”
  
      “却是怪不得吾,不念师徒之情,坐观其化作劫灰!”
  
      阐教群仙,纷纷稽首而拜:“老师慈悲!”
  
      其实,大多数人到现在还没搞明白,广成子到底是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但,本会元的大劫还未真正开始,广成子便被拉入了红尘,沦丧于因果孽障的重围之中。
  
      还是叫人心惊胆战,难以自持。
  
      元始圣人看向自己面前的那一个个弟子,说道:“吾今日,召集尔等来此,除了晓瑜尔等人间如今局势之外……”
  
      “便是要尔等,都得做好准备!”
  
      “本会元,人间道统,虽因广成子难成大器,不能容人,排挤异己而有挫折……”
  
      “却也是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三十六万年道统,前几万年,阐教是真的用心经营。
  
      然后便知事不可为,果断的及时收手。
  
      接着,人间便沦为了阐教道统的试验田。
  
      今日种种,泰半皆是有意为之。
  
      虽造就了无数业障,落下了无穷因果,引发了种种不详。
  
      然而……
  
      对阐教来说,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因为,若不将人族打压到尘埃,又焉能知晓,人族所能忍耐的极限?
  
      如今,虽因天地大势变动,劫数提前,不得不提早准备大劫。
  
      但,阐教却已走在诸教之前。
  
      借广成子之手,元始圣人已有把握,再有两个会元,便可让道果真正成熟。
  
      如此说着,圣人便与诸弟子道:“吾观人间因果三十六万年……”
  
      “已对道统,有所改正!”
  
      “又得西方两位道友相邀,察看了一番西方之事,见证了西牛贺洲的人族治理之法!”
  
      “取长补短,兼容并蓄!”
  
      “今日召尔等来,便是与尔等讲讲此事!“
  
      诸阐教门人,纷纷稽首拜道:“愿闻恩师法旨!”
  
      元始圣人便摇动盘古幡,口吐大道之语,绽放朵朵金莲。
  
      一个个古老的文字,在金莲之中生出来,化作声声暮鼓,在群仙耳畔回荡,在其神魂之中显化。
  
      “去强!”
  
      “弱民!”
  
      “立本!”
  
      “君臣!”
  
      “忠孝!”
  
      ……
  
      一个个词,在道心之中跳动。
  
      显化出一片片微言大义,变化出无数未来的景象。
  
      去强……
  
      人族不可以太强,也不能太弱!
  
      要分而治之,要有一个个阶级、等级。
  
      不能再只有仙种神裔和凡人。
  
      仙神与仙神,凡人与凡人之间也要划出鸿沟!
  
      弱民……
  
      便是愚民!
  
      凡人不该知道太多,即使修士,也不可以让他们知道太多。
  
      立本……
  
      民以食为天,凡人,种地就可以了。
  
      所以,必须禁锢!
  
      使民无欲,让人无望。
  
      十里之乡,不知百里之事,百里之令,不能知公侯之奢。
  
      这样,没有欲望,不知道外面世界,也见到仙神的凡人,就会老老实实的被礼法约束。
  
      君臣、忠孝,乃是一体!
  
      要加强王权,唯吾独尊。
  
      人间事,自有王者决!
  
      这些,都只是阐教群仙刹那的感知。
  
      但,即使只是感受着这些,阐教群仙都是如痴如醉,恨不得沉醉其中,日夜思索、考究。
  
      因为,这确实堂皇大道。
  
      也果是道统之法!
  
      比之周室道统,更加精妙,更加玄奥。
  
      若可以推行人间,起码可为帝统!
  
      帝统之君,可称大帝,可为人王。
  
      借帝统,可以做很多事情。
  
      譬如,开辟地府,也譬如改造天庭。
  
      这些都是帝王的权柄。
  
      昔年盘庚圣帝在位,便曾以圣帝身份,号令山川鬼神,剪除与征讨不臣。
  
      故而商人,只祀蜗皇与天地。
  
      元始圣人看着门下弟子们的神态,他微笑起来。
  
      这些,仅仅只是他在三十六万年的思考与参悟之中,得出的一条岔路而已。
  
      元始圣人的心中,有着更伟大的计划。
  
      这条岔路,也只是权宜之计。
  
      因圣人知晓,此路走到帝统,就已属死路。
  
      因为……
  
      人道不会接受!
  
      人道一定反噬!
  
      届时,就是圣人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他会拿出另外一条道路。
  
      真正的堂皇大道!
  
      只要,到时候,让人道只能有两个选择。
  
      元始圣人便明白,他一定可以成功!
  
      两相权害取其轻。
  
      但……
  
      元始圣人知道,在那之前,他必须做到另外一个事情。
  
      让人道只能在他提供的道路之中做选择。
  
      借助天地大势,来胁迫人道!
  
      所以……
  
      “人教……”元始圣人呢喃着:“大师兄……”
  
      他的眼睛,倒映着那玉虚琉璃灯中一条残存的因果线。
  
      “您会作何选择?”
  
      这样想着,圣人就缓缓隐去身影,出现在玉虚宫之中。
  
      白鹤童子,已经在这里候命了。
  
      “怎样?”元始圣人问道。
  
      “弟子已遵老爷法旨而行!”白鹤童子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磕头。
  
      “大善!”元始圣人抚掌道。
  
      “如今就等着大师兄做出选择了!”
  
      他行的,并非离间计。
  
      圣人落子,从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元始圣人此番,离间为假,投石为真。
  
      乃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无论,人教如何抉择,都将落入瓮中。
  
      其与截教通天会面,便定然露出破绽和马脚。
  
      其隐藏的后手,就将暴露。
  
      至少,人教的图谋,就将不再是迷雾。
  
      而将暴露在诸圣之前。
  
      届时,自可合纵连横,挑动矛盾,交换利益。
  
      甚至可以化敌为友!
  
      若人教势大,诸圣自然难安。
  
      今日之盟友,明日便可能反目。
  
      道统之争,从来如此!
  
      何况……
  
      人教、截教道统,彼此矛盾,根本不可能调和!
  
      不然,封神大劫,截教也不会举世皆敌!
  
      连妖教也暗助阐教了!
  
      但阐教就不一样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此想着,元始圣人的指头就轻轻掐动。
  
      圣人感知之中,金银童子从兜率天而出。
  
      他微笑起来。
  
      但下一瞬,元始圣人的眉头紧紧皱起来。
  
      “不是去碧游宫?”
  
      “而是往蜗皇宫?!”
  
      “这是为何?”
  
      元始圣人顿时难以理解了。
  
      金银童子去蜗皇宫?
  
      他顿时知道,有什么地方,是自己算漏了。
  
      “难道说……”元始圣人抬起头,看向那诸天。
  
      目光落在太素天中。
  
      “难道说……”
  
      一个可怕的猜想,在他神魂之中浮起来。
  
      女娲圣人的身影,隐隐绰绰,在道心之中浮动。
  
      这个念头一起,元始圣人的眉头就拧在了一起。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许多从前想不通的地方,现在一切都相通了。
  
      人教和截教是怎么勾搭上的?
  
      这个问题,曾让元始圣人思虑了无数遍。
  
      但却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在因果感知之中,似乎是截教通天一出关,人教马上就巴结了过去。
  
      然后,他就发现——似乎在很久以前,这两个昔日大劫之中死斗的师兄弟就莫名其妙的又和好了?!
  
      而且,他们早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换。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
  
      现在,在确凿无疑的事实面前,元始圣人明白了。
  
      是妖教!
  
      正是那个一直被忽略,一直在太素天之中长睡的圣人。
  
      玄门小师妹,人族圣母,万灵之宗,妖教圣人女娲!
  
      “道友隐藏的真的是天衣无缝,不留蛛丝马迹……”
  
      “连吾也被道友骗过了!”
  
      巫妖大劫之后,妖教圣人便避居太素天,不问世事。
  
      除了偶尔出手,荫庇妖族后辈。
  
      这位圣人就一直长卧娲皇宫。
  
      连昔日封神大劫,都是紫霄宫催促下,才象征性的派了几个晚辈入劫,做做样子。
  
      但,圣人又岂是等闲!?
  
      又哪里有圣人,肯真个一个会元又一个会元,长卧道场,真个避居不出?真个愿为了妖族而舍弃超脱?
  
      笑话!笑话!
  
      圣人不仁,以众生为刍狗!
  
      众生皆虚妄!
  
      万物皆假!
  
      谁会为了梦幻泡影,舍弃自身超脱的机会?
  
      谁又肯为了朝生暮死的蝼蚁,而放弃自身的真实?
  
      然而,女娲的伪装,实在太真了。
  
      真到,连诸圣都相信了。
  
      相信妖教圣人,果然一心只为妖族未来考量。
  
      相信了那个昔年在不周山下,能为了人族新生的生灵生活困苦而落泪的小师妹。
  
      更相信了那个,见着后土身化六道轮回,而垂泪伤心的小师妹。
  
      但现在,事实已经证明。
  
      不周山下,慈悲三界,能为人族困苦落泪的小师妹,那个能放下巫妖之间的仇恨,为后土化身六道轮回而哭泣的小师妹。
  
      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是一个合格的圣人了。
  
      能隐忍,够机警!
  
      因果,不会骗人!
  
      那金银童子此行的因果,便是去太素天请女娲娘娘出面,邀请截教圣人登天与人教商议。
  
      “道友!”元始圣人忍不住稽首赞道:“贫道受教了!”
  
      他道心之中,非但没有任何懊恼。
  
      反而充满赞许!
  
      因为,这才是圣人。
  
      圣人无为,无所不为!
  
      圣人不仁,以众生为刍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