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2章 赵光义苏醒

2024-03-06 作者: 圣诞稻草人
第0642章赵光义苏醒    沙哑的声音里带着些许虚弱和温怒,却又极具威严,像是刀枪齐出,杀意凌然。
  
      耶律郎铮听到了这声音,眉头皱成了一团,他看向垂拱殿后方,冷声低喝,“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口出狂言?”
  
      李昉、毕士安听到了这声音,似乎猜到了什么,脸上闪过了一道狂喜,二人轻蔑的瞥了耶律郎铮一眼,然后目光热切的向殿后看去。
  
      二皇子听到这声音,脸上的狂喜难以掩饰,软弱的他似乎看到了救命的稻草,离开了龙椅,飞奔向声音传来的地方。
  
      二皇子三人的反应落在了耶律郎铮眼里。
  
      耶律郎铮心里咯噔一下,脸上闪过一道骇然的神色。
  
      他又不傻,自然能从二皇子三人的神色中猜出一些东西。
  
      更何况,能在这宋国垂拱殿上如此大放厥词的,恐怕只有一人。
  
      难道宋帝……醒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宋帝真要是苏醒了,他这一趟宋国之行的目的,恐怕要泡汤了。
  
      明明目的快要达到了……
  
      耶律郎铮不甘心的看向了后殿方向。
  
      在众人注目下。
  
      四个宦官抬着一张软榻从后殿走出,大皇子小心翼翼的伺候在软榻边上。
  
      软榻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
  
      穿着一件明黄内衬,身上披着一件衮服龙袍。
  
      软榻上的中年男人刚刚苏醒,脸色有些发白,病态十足,但是他目光凌厉,眉宇间充满了杀气。
  
      一张面孔,不怒自威。
  
      二皇子扑倒在了软榻前,喜极而泣,“父皇……”
  
      一声轻呼,饱含了千言万语。
  
      赵光义侧躺在软榻上,伸出一只瘦的只剩下骨头的大手,缓缓移动到了二皇子脑袋上。
  
      “啪!”
  
      大手下移。
  
      一个巴掌落在了二皇子脸颊上。
  
      二皇子的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肿了起来。
  
      “父皇?!”
  
      大皇子吓了一跳,惊呼了一声。
  
      二皇子捂着脸颊,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赵光义。
  
      赵光义凌厉的目光落在了二皇子身上,声音沙哑的道:“我赵氏江山是打出来的,不是妥协出来的。当年朕继位的时候,南有吴越,北有北汉。朕若是对他们妥协,何来这惶惶江山?
  
      如今我大宋厉兵秣马,控弦之士百万,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为何要跟辽人妥协?
  
      要妥协,也是辽人跟我大宋妥协。”
  
      二皇子惭愧的低下头,“儿臣知错了。”
  
      赵光义收起了凌厉的目光,眼中多了一丝柔和。
  
      “去一边跪着。看看朕是如何应对这辽使!”
  
      二皇子乖巧的在殿内找了一个不太显眼的地方跪下。
  
      赵光义敲了敲坐下的软榻,四个宦官会意,抬着他到了龙椅前。
  
      赵光义坐定。
  
      李昉、毕士安齐齐施礼。
  
      “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辛苦两位爱卿了。”
  
      赵光义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站在一边。
  
      李昉二人识趣的退到一边。
  
      赵光义目光再次凌厉,落在了耶律郎铮身上。
  
      耶律郎铮感觉到自己像是被一头猛虎盯上,背脊上感觉有一丝凉气蹭蹭往上冒。
  
      他浑身僵硬,犹豫再三,还是底下了他高傲的头颅。
  
      “辽国使臣耶律郎铮,参见大宋皇帝陛下。”
  
      眼前这个病殃殃的中年男人,可不是二皇子那等能随意欺负的角色。
  
      从他登基到现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已经先后向辽国发起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
  
      而且他一直都处于挑起战端的一方。
  
      虽然两次惜败,可是他征讨辽国的决心从未动摇。
  
      因此,耶律郎铮很清楚,他威胁二皇子的语言,在这个人面前,没有任何威胁性可言。
  
      诚如他刚才从后殿出来时候的那一句。
  
      “那就打!”
  
      他不会随便说说。
  
      辽国要是真的要挑起战争,他绝不会畏惧战争。
  
      赵光义这个皇帝虽然劣迹斑斑,但是对外的态度却异常的强硬。
  
      即便是打不过敌人,他依然敢不断的跟敌人血拼。
  
      因此,辽人心里,对赵光义还是有几分畏惧的。
  
      赵光义眯着眼,盯着耶律郎铮,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你们辽国,要挑起战端?”
  
      在赵光义的虎目注视下,耶律郎铮感觉他额头上的汗都快落下来了。
  
      赵光义毕竟是个男人,积威甚重,远比辽国萧太后那位雌凤,更具威严。
  
      耶律郎铮硬着头皮道:“贵国擅自侵入我辽国疆土,屠戮我辽国兵马十数万,掠夺牛羊无数,更是炸毁了我辽国的铜台关。
  
      以上种种恶行,皆是贵国军卒所为。所以,挑起战端的应该是贵国,而不是我辽国。”
  
      听到了炸毁铜台关,赵光义明显的眉头一拧。
  
      能炸毁铜台关这种雄关的,唯有杨七手里的火药。
  
      赵光义愤恨一切跟杨七有关的东西。
  
      但是在辽人面前,他绝不会说出此事。
  
      他没必要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杨七虽然是他的心头大患,可是归根结底,杨七始终是汉家苗裔。
  
      面对辽国,必须一致对外。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是赵普说的。
  
      赵光义以前非常赞同这句话,也是按照这个说法做的。
  
      但是在面对辽国这个大敌的时候,他并不认可这句话。
  
      因为有一位比赵普更早的先贤说过。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杨七只是赵光义身上的顽疾,辽国才是赵光义的心腹大患。
  
      赵光义嘲讽的看向耶律郎铮,“去岁冬日的时候,可是你们辽人先侵入到我们大宋境内的。”
  
      耶律郎铮咬了咬牙,争辩道:“我辽人皆以放牧过活,偶尔有一两只牛羊跑到了大宋,难道我们就不能过来找?”
  
      赵光义冷冷的笑道:“朕记得,当初朕问你们辽国讨要燕云十六州,却被萧太后严词拒绝。她当时告诉朕,你辽国占去的,就是你们辽国的地盘。
  
      那么,朕今日也原封不动的把这句话还给你们。
  
      到了我大宋的东西,就是朕的东西。
  
      谁敢动,朕必诛!”
  
      耶律郎铮红着脸,低吼道:“外臣曾听闻,大宋乃是礼仪之邦,向来以理服人。难道你们宋人就是这般讲理的?”
  
      赵光义坐起身,淡然道:“朕也想跟你们辽人讲理,可是你们辽人却不讲理。”
  
      赵光义强硬的态度让耶律郎铮恼羞成怒,他质问赵光义,“这么说大宋皇帝陛下是不愿意就铜台关一事,给我们大辽一个交代?”
  
      赵光义讥笑道:“朕还没听说过,打赢了贼人,还要给贼人一个交代的。”
  
      “好!”
  
      耶律郎铮怒不可执,他大声咆哮,“那么贵国就等着我大辽南院大王耶律休哥,挥兵南下,亲自讨要一个公道。”
  
      赵光义单手拍在了案几上,朗声笑道:“朕就怕他不来!”
  
      耶律郎铮拂袖,转身就走。
  
      赵光义抬眼瞥了毕士安一眼。
  
      毕士安一愣,当即开口道:“蛮夷就是蛮夷,一点儿礼数也不懂。”
  
      耶律郎铮刚走了没两步,脚下一顿,他面色阴沉的能滴出水。
  
      “外臣耶律郎铮告辞!”
  
      丢下了这句话,耶律郎铮逃似的跑出了垂拱殿。
  
      太丢人了!
  
      从赵光义出现在垂拱殿以后,他就知道自己此行的任务完不成了。
  
      只是没想到,不仅没完成任务,还遭到了一次惨烈的羞辱。
  
      他羞愧难当,准备回去以后就领着使团北归,然后将此行的种种告诉给太后和南院大王。
  
      必须挥兵南下,讨回一个公道。
  
      当耶律郎铮消失在了垂拱殿内以后。
  
      垂拱殿突然变的很安静。
  
      毕士安想要说话,李昉却拽了拽他,隐晦的瞥了一眼赵光义。
  
      毕士安抬眼一瞧,发现刚才还威严霸气的赵光义,此刻面如银霜。
  
      垂拱殿内的安静持续了很久。
  
      赵光义才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冰冷的可怕,像是冰碴子戳进了人耳朵里。
  
      “嘿嘿嘿……你们两个很好……朕看好的人才不多,吕端算一个,向敏中算一个,王旦算一个……”
  
      赵光义每数一个人,李昉二人身体就颤抖一份。
  
      赵光义猛然破口大骂,“朕没想到,你们骨头这么软,被那个小畜生一吓唬,就把朕最看重的三个人,送给了他。
  
      你们这是在资敌!
  
      还有王祜,那是朕的潜邸之臣,你们问都不问就把人送出去了?
  
      朕要你们这群废物有何用?”
  
      “噗通~”
  
      李昉、毕士安二人吓的跪倒在了地上,悲痛欲绝的拱手高呼。
  
      “臣罪该万死!”
  
      赵光义冷声道:“你们确实罪该万死!一群软骨头!偌大的一个大宋,百姓千千万万。有这么多人站在你们背后,你们居然还被人骑在头上威胁。
  
      愚蠢!
  
      可笑!”
  
      赵光义怒气冲天的骂道:“最愚蠢的就是你们默许王超那个蠢货冒领杨延德的军功。”
  
      “愚不可及!”
  
      “此事明明可以推到杨家头上,让辽人和那个小畜生很掐在一起。你们呢?好处让人家得了,黑锅却自己背了。不仅如此,还反过来被人家威胁。
  
      你们说,你们是不是愚蠢!”
  
      赵光义越说越气,身体不断的摇晃,似乎随时要被气晕过去。
  
      大皇子担忧的在一旁提醒道:“父皇,保重龙体。”
  
      李昉、毕士安二人叩首,低声道:“恳请陛下保重龙体。”
  
      “父皇……保重龙体……”
  
      二皇子在大殿内一角,怯怯的说着。
  
      赵光义瞥了一眼二皇子,深吸了两口气,稳定了一下心神。
  
      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不能再晕过去了。
  
      再晕一次,恐怕大宋江山要被送完了。
  
      “呼~”
  
      吐出了一口浊气,赵光义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朕降你们官爵,你们可有异议?”
  
      李昉、毕士安对视了一眼,低下头。
  
      “臣……惶恐……”
  
      “按照朕以前的心性,早就对你们杀之而后快了。但是朕知道,你们这么做,也是为了稳住朝堂。”
  
      这话似乎是在安慰李昉和毕士安,也似乎在安慰他自己。
  
      赵光义看向了毕士安,“毕士安,你就去太学待着吧。等你什么时候有了骨气,再入中枢。”
  
      毕士安叩头谢恩。
  
      “臣遵旨。”
  
      “李昉……平章事的差事,你也卸下吧。再多任几年的参知政事,多学学。”
  
      “臣遵旨。”
  
      “……”
  
      突然间,李昉和毕士安心里没由来的有点羡慕李沆。
  
      李沆那个家伙在两日前,家中老父病重,他回家照顾,没撞在枪口上。
  
      所以赵光义没惩罚李沆。
  
      哎!李家老父病的还真是时候。
  
      随口决定了两个重臣的去留,赵光义无奈的长叹了一声,“招赵普入朝吧……”
  
      赵光义真的很无奈。
  
      自从上次他罢黜了赵普的平章事以后,他就很不待见赵普。
  
      可是,他手下实在无人可用了。
  
      能用的都被送人了。
  
      吕端、王旦、向敏中、寇准……
  
      这些都是赵光义看重的人才。
  
      如今却都从他的指甲缝里溜走了。
  
      一想到杨七得了吕端等人,犹如如虎添翼。
  
      赵光义就恨的牙痒痒。
  
      如今,朝野上下,唯一能够镇得住场子的,也只有赵普了。
  
      “哎……”
  
      赵光义长叹了一声,看向了大皇子,又看向了二皇子。
  
      心里突然多了一些安慰。
  
      臣子虽然不堪,但是儿子却不错。
  
      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
  
      并没有发生弑兄杀弟的场面。
  
      这是赵光义乐意看到的。
  
      一瞬间,赵光义又想到了三皇子。
  
      “朕可怜的孩儿,终有一天,朕一定会亲手手刃了那个小畜生,为你报仇。”
  
      赵光义咬牙切齿的喃喃自语。
  
      突然,他愣住了。
  
      旋即眼中闪过一道喜色,因为他在想到三皇子的时候,又想到了一个人。
  
      吕蒙正!
  
      此人也是他曾经看好的人。
  
      后来因为三皇子牵连,被贬到了邕州。
  
      紧接着,赵光义又想到了辞官的苏易简。
  
      这也是他看好的一个人。
  
      “传朕的旨,召吕蒙正回朝,召苏易简为官。”
  
      李昉和毕士安听到了这二人的名字,心里感受到了威胁。
  
      吕蒙正在被贬之时,已经混到了朝堂中层。
  
      若不是被牵连,或许还轮不到李沆任职参知政事。
  
      而苏易简被誉为天才状元。
  
      赵光义对他的文章很喜欢。
  
      苏易简本人在仕林里的名声也不错。
  
      赵光义亲召他为官,给的职位绝对不低。
  
      然而,即便是他们感觉到了威胁,也不敢拒绝赵光义的旨意。
  
      毕竟刚犯了错,得夹着尾巴做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