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4章 雍熙元年

2024-03-06 作者: 圣诞稻草人
第0644章雍熙元年    赵光义怎么突然间变的这么好说话了?
  
      百官不解。
  
      户部尚书闻言,一张苦瓜脸变的更苦了。
  
      赵光义却假装没看见他在自己面前装可怜。
  
      赵光义说道:“既然不能遣重兵抵御辽人,那也不能任由辽人南下。呼延赞,朕命你即刻赶赴瓦桥关,接替王超担任瓦桥关守将王超,坐镇瓦桥关。
  
      罢黜王超雄建军节度使之职,暂居为副将,留在瓦桥关听用。
  
      石保兴,朕命你统领天雄军五万兵马,坐镇飞狐口。
  
      同时传令雁门关守将李继隆,让他加强防备。
  
      中书舍人草诏,着令杨延嗣全权配合李继隆固守雁门关。”
  
      赵光义的话,不可谓不让人震惊。
  
      满朝文武都知道赵光义对杨七恨之入骨,如今居然会下令给杨七。
  
      “尔等有异议?”
  
      呼延赞、石保兴、中书舍人,赶忙施礼道:“臣等遵命。”
  
      赵光义冷冷的扫了一眼满朝文武,“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朕是对杨延嗣恨之入骨。但是,朕就是要用杨家这柄利刀,去对付辽人。朕就是想看看杨延嗣有没有胆子被朕利用。”
  
      “陛下圣明!”
  
      百官们躬身拍马屁。
  
      唯有李昉嘴角抽搐了一下,想说话。
  
      但是他看赵光义意气风发的模样,就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利用杨七?
  
      呵!
  
      陛下您很自信啊!
  
      杨七要是那么好利用,我们三个也不会在王超冒功这种事情上吃这么大亏。
  
      “最后一件事,改元!”
  
      赵光义浑身散发着帝王之威,威严道:“自今岁起,改元雍熙。今岁乃雍熙元年。”
  
      雍熙?
  
      百官有点懵。
  
      雍熙泛指和乐升平。
  
      寓意天下太平。
  
      前一个年号是太平兴国,现在又改元雍熙?
  
      看来陛下很希望在他的治理下,大宋江山,天下太平。
  
      赵普最先反应过来,他毫不犹豫的起身道:“吾皇圣明。”
  
      于是乎,百官也一起跟着高喊。
  
      ……
  
      三日后。
  
      赵德芳的信件和赵光义的圣旨,一前一后到了大同府城。
  
      杨府内。
  
      杨七穿着一身宽大的袖袍,坐在书桌前,笑眯眯的看着寇准。
  
      “我猜的果然没错,赵光义醒了。只是我没料到他会在辽国使节入汴京这个档口上苏醒。本来我还想看看辽国使节如何敲诈大宋的,现在却看不成了。
  
      真让人失望……”
  
      寇准瞥了瞥杨七,没好气道:“我怎么从你脸上瞧不出一点失望的意思。”
  
      杨七双手叠在胸前,轻笑道:“原本挺失望的,不过突然收到了两个好消息,所以心情就又好了。”
  
      寇准疑惑的看着杨七,试探道:“什么好消息?”
  
      “赵光义改元了!”
  
      杨七心里五味杂陈,语气也变的多了几分感慨,“雍熙……”
  
      雍熙,对于别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年号,一个美好的期许。
  
      或许雍熙年间,大宋会真的变的和乐升平也说不定。
  
      但是这个年号,对于杨七而言,却别有一番滋味。
  
      因为只有他知道,随着年号的改变,赵光义北伐的脚步也就近了。
  
      雍熙北伐!
  
      将会是赵光义有生之年打的最惨烈的一战,也是最悲催的一战。
  
      甚至可以说,是打断大宋脊梁的一战。
  
      因为雍熙北伐之后,北宋就再也不敢侵入辽国。
  
      只能被动挨打。
  
      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成了只能在心里想想的奢望。
  
      最重要的是,杨家一门就是死在这一战中的。
  
      杨家一门的命运已经被杨七给改了,但是即将到来的战争,却不是杨七可以做主的。
  
      “雍熙?和乐升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寇准见杨七陷入到了无尽的感慨和回忆中,狐疑的开口问。
  
      杨七回过神,神神秘秘的一笑,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装神弄鬼……”
  
      寇准鄙夷的咕哝了一句,说道:“另一个好消息是什么?不会也是这种装神弄鬼的东西吧?”
  
      杨七从桌上拿起了一份密信,扔到了寇准面前,笑眯眯道:“瞧瞧,赵德芳派人送来的。”
  
      寇准皱了皱眉,他不觉得赵德芳找杨七会有什么好消息。
  
      赵德芳在赵光义的压迫和搜刮下,一无权二无财,要啥没啥,还一直被盯着。
  
      跟他扯上关系,可没啥好处。
  
      寇准拿起密信,随便的扫了一眼,瞳孔猛然一缩,似乎是看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秘密一样。
  
      “这……不是真的吧?”
  
      寇准难以置信的问道。
  
      杨七沉吟了一下,“我觉得……八九不离十……”
  
      杨七从桌上拿起了一张纸,正是随着密信送过来的那一张。
  
      寇准看着上面的印记,目瞪口呆。
  
      “满大宋的人都在找它,没想到它居然在赵德芳手里。这东西要是被赵光义知道了,他还不得瞬间杀人夺宝。
  
      而且,这东西在老赵家的意义,跟在你手里的意义完全不同。赵德芳舍得给你?”
  
      杨七笑道:“这件东西,赵德芳是不可能给我的。我心里很清楚。我觉得他更想用这件东西吊着我,让我帮他登上帝位。不过,我并不在乎这件东西,我更在乎他后面说的那些……”
  
      “裂土封王?”
  
      寇准往门外瞧了一眼,确认没人偷听,他贼头贼脑的靠近杨七,声音夸张的说道:“那可是传国玉玺……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那绝对是真的。
  
      有了它,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占领中原,自己称帝。”
  
      不需要寇准提醒,杨七也知道传国玉玺在百姓们心中的分量。
  
      传国玉玺,可以说是正统的象征。
  
      拥有传国玉玺的皇帝,和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完全是两码事。
  
      大宋之所以被人一直诟病得过不正,除了赵匡胤欺负了人家后周柴氏的孤儿寡母外,另外一点就是没有传国玉玺。
  
      毕竟,历史上开国皇帝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不止赵匡胤一人。
  
      但是他却一直被人诟病,就是因为没有传国玉玺。
  
      ‘得国不正’这一顶大帽子扣在他头上,他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寇准见杨七对传国玉玺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就焦急的道:“你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你不会就被一个王爵打动了吧?和传国玉玺相比,王爵就是个屁。”
  
      杨七翻了个白眼,淡然道:“我又不称帝,要传国玉玺有何用?”
  
      寇准恨铁不成钢的道:“就算你不称帝,拿过来咱们看看也好。这可是国之重宝,谁不想瞧瞧。”
  
      原本杨七还真有拿过来瞧瞧的心思,不过他看到寇准如此热情,他心里的想法就淡了。
  
      他要是真敢拿传国玉玺,明天寇准就敢弄个黄袍给他披上。
  
      “随缘……吧……”
  
      杨七淡淡的说了一句。
  
      差点没把寇准气的鼻孔冒烟。
  
      寇准恶狠狠的瞪着杨七,低吼道:“不可救药!”
  
      “传国玉玺你爱要不要,我过来就是要告诉你。自从赵光义苏醒的消息传到了西北四府以后,那些刚从大宋过来的官员,人心有点浮动。你赶紧想办法解决吧。”
  
      杨七狐疑的看着寇准,说道:“你可是四府协领,他们都是你手底下的官,这种问题应该你解决吧?”
  
      “我病了……”
  
      “什么病?”
  
      “没有传国玉玺,就没办法动的那种病。”
  
      杨七没好气的骂道:“能不能要点脸,这种借口你也说得出口?”
  
      寇准再次不甘心的道:“那可是传国玉玺,你真的不想要?”
  
      “明天我找人给你刻两个?”
  
      “真没意思。”
  
      寇准瘪了瘪嘴,道:“原本我有一些想法的,不过如今又有了新想法。赵光义既然下旨给你,让你帮忙抵御辽人南下,想要利用你,那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下他。”
  
      “怎么讲?”
  
      寇准冷笑道:“有道是皇帝也不差饿兵。让咱们出兵,那就得给咱们粮草。派人大张旗鼓的去要粮饷,坐实这件事儿。
  
      咱们拿了朝廷的钱粮,帮着朝廷打仗,那就是朝廷的人。
  
      手下那些二五仔再敢有异心,就可以用朝廷的名义惩治他们。
  
      咱们拿着大义的名头,我就不信弄不服他们。”
  
      杨七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寇协领威武。”
  
      寇准不由的翻了一个白眼。
  
      杨七又问道:“那你觉得,咱们拿了朝廷的粮饷以后,应该出兵多少?怎么打?”
  
      “最少十万,越多越好。反正领的是朝廷的粮饷,自然越多越好。”
  
      寇准毫不客气的说道:“至于怎么打……那当然是躲的越远愈好,只要辽人没进大宋,咱们的人能避。反正咱们不可能出死力……”
  
      话说了一半,寇准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他看到了杨七笑眯眯的看着他。
  
      很明显,他所说的,正是杨七心里所想的。
  
      寇准瞪了杨七一眼,道:“你既然心里有了决定,干嘛还问我?”
  
      杨七并没有回答寇准的问题,反而问道:“那你觉得派谁去跟朝廷要粮草合适呢?”
  
      寇准心中权衡了一下,然后贼兮兮的笑道:“吕端!”
  
      “哈哈哈……”
  
      杨七放声大笑。
  
      寇准脸一下就黑了。
  
      “你又耍我。”
  
      眼见寇准脸上布满怒意,杨七赶忙解释道:“我没有耍你的意思,只是心里虽然有谋划,但是还没下定决心,所以找你参详一下。
  
      没想到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
  
      “哼!”
  
      寇准冷哼了一声表示不满。
  
      杨七笑道:“说起来,朝廷送来了这一批人,可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如今我们终于不用担心手下的人不够用了。”
  
      “还不够,目前西北四府治下的官员的职权划分的不够细,不够健全。上层的管理还也不够健全,甚至可以说是松散。很多事情都是你一言决断,一旦离了你,整个西北四府的政务都会出现瘫痪的状态。
  
      而且各级官员的大小事务都汇报上来,很杂乱。
  
      最主要的是官员之间互相没有制约,一个个自主权力大的惊人。
  
      短期内还好,可是这么长期下去,就会闹出许多问题。”
  
      寇准对于西北四府的官制,有着深深的担忧。
  
      杨七似笑非笑的看着寇准,“你想鼓动我开府建衙,最好是直接建立三省六部?”
  
      寇准坦然道:“这是必然的,如今你麾下拥有四府之地,远比当初的北汉还要大。建国都足以了,更何况建立三省六部。
  
      如今的西北四府犹如一盘散沙,各府之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
  
      我已经卸任复兴府知府很久了,还有复兴府的官员把奏折送到我桌上,你说可不可怕?”
  
      寇准话说的坦然,可是杨七始终觉得寇准不怀好意。
  
      不过,寇准说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随着他手下管理的人越来越多,手里的地盘越来越大。
  
      发生的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多。
  
      人力有穷时。
  
      杨七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也不可能一股脑的堆到寇准身上。
  
      那么,相对而言健全的官制就显得很重要。
  
      民主共和一类的政策,杨七是不可能拿来用。
  
      在这个封建王朝遍地的时代,搞什么民主共和,纯粹是找死。
  
      大家都是封建制或者奴隶制,就你一个搞民主。
  
      这么特殊?
  
      那大家一起把你弄死。
  
      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步一步的跟着时代走,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一旦步子迈的大了,容易扯着蛋。
  
      所以,杨七只能借鉴封建王朝的官制。
  
      大宋的官制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而明朝的内阁制度,相对比较健全。
  
      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让文人坐大,压的武将没地位。
  
      杨七建立的军机阁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脑子里大致有了一个方向,杨七就对寇准道:“西北四府的官制问题你不必操心,这个问题从我到了西北起就开始考虑。如今已经有了一些头绪,我会尽快的整理成册的。
  
      到时候你再过来同我一起参详参详。”
  
      寇准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
  
      “那我就先去找吕端,商量去要粮草的细则。”
  
      寇准丢下了这句话,拱了拱手就离开了杨府。
  
      杨七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嘴里念叨着‘雍熙’二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