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4章 皇帝的意志

2024-03-06 作者: 圣诞稻草人
第0654章皇帝的意志    以暴民之身,耗死了一万雄建军,这些辽民也足以自傲。
  
      入夜以后,双方罢战。
  
      辽人们撤回了军营。
  
      宋军们瘫倒在了城墙上。
  
      李沆在这个时候走出了城门楼子,望着城墙上瘫倒的军卒们,兴奋的喊道:“今日打退了辽人,乃是大胜!本官一定会向陛下,为尔等请功。”
  
      打仗的事情李沆不在行,但是收买人心的本事,李沆还是有的。
  
      作为监军,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帮助皇帝收买人心。
  
      很明显,李沆出现的很是时候,他一句话,顿时引起了城墙上将士们的激烈回应。
  
      唯有连觉而来的呼延赞和高处恭对视了一眼,同时苦笑了一声。
  
      今日一战,他们两个也算是看清了城外辽人的虚实。
  
      攻击毫无章法,纯粹在冒死往前冲。
  
      完全是一副流民做派。
  
      “不是辽军……”
  
      “不是辽军!”
  
      二人同时开口。
  
      随机一起摇头苦笑。
  
      对战一群辽国平民,打出了一比三的战损,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反而是一件耻辱。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辽人民风彪悍,辽民也能骁勇善战。
  
      休息了一夜。
  
      次日,大战再次掀起。
  
      辽民依旧是那一套一窝蜂式的冲锋。
  
      十几万人,一窝蜂的涌到了城墙上,潮水似的往上涌。
  
      城头上的宋军,在拼死抵御辽人的进攻。
  
      喊杀声、惊叫声、哀嚎声、惨叫声,连成了一片。
  
      今日的战事,远比昨日更加惨烈。
  
      耶律学古也不是蠢人。
  
      他借鉴了昨日作战的经验,今日让一万铁骑混入到了十几万的辽民当中,跟他们一起作战。
  
      大量的攻城器械也开始出现在了战场上。
  
      弩枪在城墙上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坑。
  
      城墙南头,呼延赞指挥着将士们在奋勇的抵御辽人。
  
      城门楼子处的惊呼,引起了他的主意。
  
      他抬眼一瞧,差点儿惊出了一身冷汗。
  
      辽军既然瞅准了城门楼子前这一处空挡,杀上了城墙。
  
      “呼延达,你代替为父主持此处的战斗,其他人跟老夫来。”
  
      呼延赞暴吼了一声,领着一队兵马,就向城门楼子出杀了过去。
  
      登上城门楼子的辽军,明显比辽民更加强壮,更加勇武。
  
      他们登上了城墙不到一炷香时间,城墙上宋军的尸体,就倒了一大片。
  
      眼看着辽军要冲入到城门楼子内,呼延赞及时赶到,挡下了辽军。
  
      高处恭也看到了城门楼子前的问题,也率领着兵马过来驰援。
  
      在他们二人合力绞杀之下,辽军被斩杀在了城墙上。
  
      城门楼子算是守住了。
  
      李沆腿肚子打着哆嗦,出了城门楼子,“多谢两位将军救命之恩。”
  
      他出来以后,就向呼延赞和高处恭道谢。
  
      “不敢!”
  
      “李大人若是害怕,可以先去城内带着,城墙上的战事,就交给老夫和高处恭了。”
  
      呼延赞毫不客气的批评李沆。
  
      李沆脸上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本官……不怕!”
  
      说不怕是假的,他怕的要死,但是他却不能去城内。
  
      他是代替赵光义前来担任监军的,真要离开了城墙,躲在了城内,他自己丢脸不要紧,可是落了赵光义的颜面,他仕途可就完了。
  
      高处恭笑道:“李大人一直守在这城门楼子里,难免闷得慌,不如就跟着我吧。”
  
      李沆一愣,猛然点头,“好!”
  
      高处恭向呼延赞抱拳道:“城门楼子就劳烦呼延将军照应了。”
  
      “好!”
  
      呼延赞爽快的答应了。
  
      此后,一连五天。
  
      辽人都在疯狂的攻击瓦桥关。
  
      有呼延赞和高处恭固守在瓦桥关上,辽人很难存进一步。
  
      李沆也没闲着。
  
      他依照自己向赵光义的保证,两天给赵光义送一份奏报。
  
      此后又过了两天。
  
      在各种旁证的支持下,李沆终于相信了城外那黑压压的辽人,并不是真正的辽军,而是一群辽民。
  
      当即他就写信给赵光义。
  
      赵光义在接到了李沆的信以后,快速的给予了回信。
  
      李沆拿到了赵光义的信以后,振奋的找到了呼延赞和高处恭。
  
      “陛下有令,命令二位将军出城迎击。”
  
      呼延赞和高处恭对视了一眼,一脸振奋。
  
      “早该如此了!”
  
      当即,他们点起了兵马,趁着辽人还没有发动攻击之前,杀出了城外。
  
      城外。
  
      耶律学古正在组织辽民准备新一轮的进攻。
  
      突然有斥候冲到了他的面前,单膝跪地,“将军,宋军杀出来了。”
  
      不用斥候汇报,耶律学古也看到了。
  
      “近五万步人甲……大宋禁军精锐……”
  
      耶律学古一眼就瞅见了禁军的步人甲卒。
  
      他瞳孔一缩,皱眉道:“撤!”
  
      耶律学古几乎毫不犹豫的就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大宋禁军步人甲他是领教过的。
  
      其战斗力远比一般步卒要强横十倍。
  
      耶律学古麾下只有一万铁骑,跟大宋禁军撞在一起,必输无疑。
  
      耶律休哥又没有下令让他死战不退,反而在最初的时候,就给予了他可以撤退的命令。
  
      所以耶律学古没必要和大宋禁军硬拼。
  
      辽人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退去。
  
      呼延赞和高处恭率领着兵马杀出来以后,还没撞上辽人,就看到了辽人骑着马,扬长而去。
  
      辽人这没有任何迟疑的撤退,让两个人心里生出了一些不解。
  
      依照他们二人对辽人的了解,以辽人的心性,即便是在撤退之前,也会稍稍的抵抗一下。
  
      可是这种不带任何迟疑的撤退,完全不像是辽人的风格。
  
      “驾!”
  
      李沆骑着一匹枣红马,飞奔而至。
  
      他见到了迟疑在原地的呼延赞和高处恭二人,皱眉质问道:“二位将军为何不追?”
  
      呼延赞直脾气,直接冷哼了一声,懒得搭理他。
  
      高处恭陪着笑脸说道:“李大人,辽人撤的太干脆,我和呼延将军以为这其中肯定有诈。”
  
      “有诈?”
  
      李沆挑眉,问道:“有什么诈?”
  
      高处恭脸上笑意一僵,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既然是诈,自然不那么容易被人发现,如果能被人发现,那就不叫诈了。
  
      李沆看向了呼延赞,“呼延将军以为辽人有什么诈?”
  
      呼延赞没好气道:“老夫要是知道辽人有什么诈,还至于停在这吗?”
  
      李沆板起脸,低声道:“我李沆不懂军务,但却知道一点,那就是服从皇命。”
  
      呼延赞和高处恭心头一凸,不等他们问李沆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见李沆郑重道:“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乘胜追击,没理由杨延德可以用一万人拿下铜台关,我们十万人就不行。”
  
      呼延赞当即叫嚷道:“情况不同,怎么能一概而论?杨延德打的是措手不及,是奇袭。我们这是光明正大的打过去,途中说不定还要面对耶律休哥十几万大军的包围。
  
      这个险我们冒不得。”
  
      李沆看向呼延赞,说道:“呼延将军,本官知道你不喜欢我,但你也不必说这些话。本官到瓦桥关,就是来当陛下替身的。本官说的所有话,都得到了陛下的授意。
  
      你若是真有怨言,大可以找陛下去理论理论。不过在此之前,希望你遵从陛下的命令。”
  
      “那就追吧!”
  
      高处恭说道。
  
      说完以后,率领他的兵马,齐齐的奔向了辽人。
  
      李沆盯着呼延赞看了许久,策马去追高处恭。
  
      呼延赞愣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半晌,他长叹了一口气,对身后的兵马喊道:“追!”
  
      于是乎,瓦桥关的兵马,一口气追了辽人一天一夜。
  
      一直追到了涿州城下。
  
      一时间,攻守逆转。
  
      “攻城!”
  
      李沆代表着赵光义,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呼延赞和高处恭二人率领着大军,开始攻城。
  
      攻城,大宋禁军的将士们是专业的。
  
      李沆代表着赵光义,决定了大军的走向,但是他却并没有插手真正的作战。
  
      呼延赞和高处恭先后带着禁军的将士们攻城十几次。
  
      每一次攻上了城头,都被耶律学古率领着辽军抵挡了过来。
  
      而从双方的战损看,耶律学古麾下的人马的战损,远比呼延赞和高处恭麾下禁军的战损要高。
  
      一天的攻伐。
  
      禁军将士们死伤,只有三千多人。
  
      可城头上负责防御的辽民,却死了近万人。
  
      入夜以后,双方休战。
  
      耶律学古在涿州城内的行辕内,忧心忡忡的。
  
      撞上了大宋很能打的禁军,他手底下这一万人,未必守得住这涿州城。
  
      耶律休哥虽然给他下达过撤退的命令,可是只是让他撤退到涿州城内,并没有让他继续撤退。
  
      今日大宋禁军的攻城战,对他而言无比的凶险。
  
      从大宋禁军开始第一次攻城,一直到最后,前后十五次攻城,每一次都攀登上了城头。
  
      有一次甚至攻破了半个城头。
  
      若不是他带领着将士们奋勇杀敌,恐怕这涿洲城,就破了。
  
      就在他头疼不已,思量对策的时候。
  
      他的亲卫匆匆进入到了行辕内。
  
      “将军,王爷派人过来了。”
  
      耶律学古闻言一愣,随后惊喜道:“快请。”
  
      前来寻找耶律学古的是耶律休哥府内的一介文官,看起来柔柔弱弱的。
  
      他见到了耶律学古以后,先行施礼。
  
      “下官见过耶律学古将军。”
  
      耶律学古笑道:“不必多礼,快快告诉我,王爷有什么指示?”
  
      那人躬身道:“王爷听说将军从瓦桥关撤退以后,就派遣下官过来给将军传一句话。”
  
      “什么话?”
  
      “退!”
  
      “退?”
  
      那人点点头,道:“王爷说,只要宋军追击,你可以适当的抵抗。但是不能硬拼,一旦觉得打不过,就退!”
  
      耶律学古皱眉道:“一直退?”
  
      那人点头笑道:“一直退。”
  
      “那要是无路可退呢?”
  
      耶律学古质问。
  
      那人笑眯眯道:“王爷自有盘算,你不必多问。”
  
      耶律学古对耶律休哥还是很信服的。
  
      毕竟,耶律休哥可是他叔叔。
  
      没理由害他。
  
      耶律学古学着汉人施礼的方式,向那人施礼,“王爷的意思我明白了。”
  
      那人回礼,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当晚,耶律学古就留下了一队人继续固守涿州,他率领着大军以及大量的民夫,趁夜离开了涿洲城。
  
      次日。
  
      呼延赞和高处恭继续攻击涿洲城。
  
      一鼓而下。
  
      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一座偌大的涿洲城,就这么被他们接管了。
  
      涿州城城头上。
  
      李沆意气风发的背对着涿洲城,向汴京城所在的方向,深深施礼。
  
      “吾皇圣明!”
  
      在他看来,能拿下涿州城,全赖于赵光义圣明的决定。
  
      若不是赵光义执意让他们乘胜追击,恐怕他们拿不下这涿洲城。
  
      呼延赞和高处恭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有点不对劲!”
  
      “太容易了……那耶律学古在辽国也算是薄有威名,昨日还拼死抵抗,结果昨晚就跑了。这么做,完全不符合他的身份。”
  
      呼延赞看向高处恭,问道:“你有什么看法?”
  
      高处恭隐晦的瞥了一眼李沆,小声道:“我们有什么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有什么指示……”
  
      呼延赞无奈的点了点头。
  
      大军在涿州城内驻守了一夜。
  
      次日。
  
      李沆继续代替赵光义下令,命令乘胜追击。
  
      赵光义的命令很简单。
  
      辽人既然不堪一击,那就乘胜追击。
  
      务必要拿下铜台关。
  
      “陛下说了,若是我们能拿下铜台关,守住铜台关。他将会亲自从汴京城赶过来,为尔等庆功。”
  
      这一句话很激励人心。
  
      所有的将士们都被这句话激励。
  
      一个个激动的嗷嗷叫,恨不得一路杀到上京城去,然后让赵光义到上京城内,亲自请他们喝酒。
  
      这就是封建王朝皇帝的作用。
  
      很多时候,赵光义什么都不用做,只是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都心向他。
  
      只要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为他拼命。
  
      似乎一切跟皇帝能沾上关系的事儿,那都是无比荣耀的。
  
      似杨七那种明明有机会向皇帝效忠,却非要跟皇帝对着干的人,是个异类。
  
      有了皇帝的激励,大军再次乘胜追击。
  
      耶律学古被逼的一退再退。
  
      最终,退到了铜台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