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3章 封王

2024-03-06 作者: 圣诞稻草人
第0763章封王    撤去了灵堂的垂拱殿,依然是大宋这一片土地最中枢的地方。
  
      厚重而威严。
  
      此刻,赵德芳头戴龙冠,正经危坐。
  
      陈琳一身黑衣,躬身站在一侧。
  
      御阶下。
  
      赵普、曹彬二人各领一班,坐于殿前。
  
      其余文武百官,一个个躬身而立。
  
      众人眉宇间,透着一股子难以掩饰的喜气。
  
      新帝登基,在追封了先祖,以及已故的亲属以后,下一步就是论功行赏。
  
      在赵德芳的龙案几上,摆放着数百份圣旨。
  
      赵德芳扫视了一下百官,沉声道:“朕之所以能够即位,诸位爱卿功不可没。朕即位之初,许多政务尚且不纯属,还要仰仗诸位爱卿……”
  
      赵德芳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话。
  
      然后,才对陈琳摆了摆手,淡淡道:“宣读圣旨吧。”
  
      陈琳躬身一礼,从龙案上拿起一份最左边的圣旨,阴阳顿挫的念道:“敕曰……”
  
      洋洋洒洒一大堆正常人听不懂的话后,才到了重点。
  
      “加中书门下平章事赵普,观文阁大学士衔,太傅衔,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汴国公……”
  
      一下子加赐给了赵普诸多头衔,甚至把王爵之下,第一国公的爵位,也赐给了赵普。
  
      当然了,这些对赵普而言,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只要没有封王,赵普的地位就没多大变动,无非是多了几个头衔,多了几分俸禄而已。
  
      敕封完了赵普,赵普微微起身,拱手道:“谢陛下隆恩。”
  
      赵德芳抬手道:“赵爱卿乃是国之肱骨,更是我大宋的柱石,以后朕还要仰仗爱卿,希望爱卿不辞辛劳,为我大宋鞠躬尽瘁。”
  
      赵普躬身道:“老臣遵旨。”
  
      对于赵普的敕封,只是一个开幕,真正的重磅炸弹,就在赵普之后。
  
      当陈琳拿起第二份圣旨的时候,所有知情人都屏住了呼吸,不知情的见气氛凝重,下意识的也屏住了呼吸。
  
      陈琳恭谨的拿起第二份圣旨,开头两个字,就让所有人意识到了不同。
  
      “诏曰……”
  
      诏曰开头的,那是诏书,一般是敕封皇族所用。
  
      再就是册封异性王爵,或者是藩属国主一类的。
  
      华丽的辞藻念完,陈琳声音沉重的道:“册封枢密使曹彬为……云南王,号大理国主,加封大理兵马使,赐蟒袍玉带……愿大理与我大宋,永世修好……钦此……”
  
      诏书念完。
  
      不知情的朝臣,早已听的目瞪口呆。
  
      这可是册封属国国主等级的诏书。
  
      这封诏书落在曹彬头上,那就证明曹彬成了名正言顺的大理王了。
  
      即便是曹彬在大理称帝,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曹家什么时候掌控的大理?
  
      曹家什么时候从将门,变成了一国皇族?
  
      即便是知情的朝臣,也跟着一起处在震惊中。
  
      从此以后,曹家就从臣,变成了君。
  
      虽然是异国之君,可一样是君。
  
      从此以后,曹家就成了一地霸主,真正的自己当家作主。
  
      朝堂上的武将们,就算是把将门上升到了极致,依然不能和人家相提并论。
  
      一些和曹彬相熟的武将,心里是五味杂陈。
  
      有感叹曹彬藏得好的,有感叹人跟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当然了,也有人暗自窃喜。
  
      曹家成了皇族,自然不可能再待在汴京城。
  
      曹家这个顶级将门一去,空下的位置,他们就有机会了。
  
      而曹彬本人对这些毫不在乎。
  
      战战兢兢多年,如今心头大患已除,从此曹家就正式的鲤鱼跃龙门了。
  
      曹彬起身,上前躬身道:“臣曹彬,领旨谢恩。”
  
      陈琳亲自把诏书送到了曹彬手里,便有宦官送上了蟒袍玉带等物。
  
      曹彬也没客气,全接下了。
  
      紧接着,陈琳宣读第三份圣旨,开头两个字一出,不知情的满朝文武,差点没惊掉下巴。
  
      “诏曰……封府州折御勋为凉王,号西凉国主,加封西凉兵马使,赐蟒袍玉带……”
  
      又一家将门脱颖而出,成为了一方霸主。
  
      自此之后,大宋又多了一个属国,少了一家将门。
  
      一连两家将门变成了属国皇族,满朝文武有点懵了。
  
      若不是皇帝和宰相二人稳坐钓鱼台,一言不发的话。
  
      恐怕满朝文武,都以为自己在听民间传说。
  
      折家无人在汴京,有关于折家的册封诏书,自然要派遣天使送去,所以不存在接旨一说。
  
      放下了册封折家的诏书。
  
      陈琳再次抬手,直接拿出了两封诏书。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陈琳拿出两封诏书的时候,满朝文武心里同时生出了一个念头。
  
      第三、第四家脱离了将门的属国皇族要诞生了。
  
      陈琳宣读的诏书内容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确实是又有将门变成了属国皇族。
  
      只是这两封诏书,册封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
  
      “诏曰……封虎侯杨延嗣为燕王,号燕国国主,加封燕国兵马大元帅,赐蟒袍玉带……”
  
      “诏曰……封虎侯杨延嗣为汉王,号南国国主,加封南国兵马大元帅,赐衮服龙袍……”
  
      “……”
  
      有关于杨七的加封和赏赐,赵德芳很大方,甚至连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衮服龙袍,一并赐给了杨七。
  
      他心里清楚,若非杨七,恐怕他终生都没有机会坐上这个皇位。
  
      而杨七在他上位的时候,帮他解决了所有的麻烦,还帮他挡住了辽国入侵的危机。
  
      可以说没有杨七,就没有今日的赵德芳。
  
      而杨七所求的,只不过是一份封王诏书。
  
      而在这么多帮助他上位的人里,他最想感谢的就是杨七。
  
      杨七麾下精兵悍将无数,足以给他打下足够的疆土,不需要赵德芳分出一部份土地去怜悯他。
  
      赵德芳思考了很多天,也没有思考出一个可以报答杨七的办法。
  
      最终,他只能在册封的规格上,硬生生的把杨七把高一筹。
  
      两封诏书,册封同一人,规格如此之高,这让满朝文武赶到意外。
  
      但是当得知了被册封的那个人的名字以后,满朝文武心里虽然也有吃惊,但并不是针对于杨七被册封为汉王和燕王的事情。
  
      而是针对于南国也是杨七的这件事。
  
      杨七被封王,在情理之中,也在满朝文武的意料之中。
  
      以杨七治下的疆土,以杨七手下的兵马,以杨七手里的财富,他能封王,那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儿。
  
      四封诏书,四位王爵,三大属国皇族,就这么诞生在了大宋的朝堂之上。
  
      不需要去过多的想象,朝堂上的文武就能知道,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纵然之后封赏百官,新贵频出。
  
      但是和三大属国皇族比起来,真的如同米粒之光。
  
      论功行赏过后。
  
      两队天使,以最高的外交依仗,浩浩荡荡的出了汴京城。
  
      与此同时。
  
      三大属国诞生的事情,像是一阵风一样的在汴京城里传开。
  
      然后以汴京城为中心,迅速的向外快速的扩散。
  
      百姓们闻之,有惊愕,有诧异,有谩骂的,有欣喜的。
  
      而远在燕云十六州的杨七,还不知道这件事。
  
      稻草人的探子和火山卫的探子,好像是特意的隐瞒了这件事,想给杨七一个惊喜。
  
      时间已至十一月。
  
      杨七已经从古北口到了幽州。
  
      十一月的幽州显得格外寒冷。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枯叶翻飞,一切都显得很萧条。
  
      唯有那山林之中为数不多的松柏,为冬日里的幽州添上了一些绿色。
  
      战后的幽州显得死气沉沉。
  
      唯有幽州中心的幽州城,一片热火朝天,给幽州增添了一些生气。
  
      幽州城旧址。
  
      近二十万的俘虏在监工的驱使下,在幽州城旧址上热火朝天的在搞建设。
  
      冬日里不宜筑造建筑。
  
      杨七又不愿意让这些俘虏们闲着,所以他脑袋一热,决定把幽州城推倒重建。
  
      除了少数知名的寺庙道观外,其余的地方,全部惨遭了杨七的毒手。
  
      冬日里没办法建造建筑,可是冬日里拆迁却没有顾及。
  
      幽州城内的百姓,经过连番大战,被夹裹着四处逃窜,早已逃的一空。
  
      所以杨七在幽州城搞拆迁,没有人阻拦,也不需要去赔偿。
  
      甚至连规划都不用,直接横推了过去。
  
      接到杨七的命令,率领着文官们赶到幽州城的寇准,听闻了此事以后,差点没把舌头腰断。
  
      他义愤填膺的找到了住在还剩一半城主府里处理政务的杨七。
  
      “杨延嗣,你知不知道,重铸一座方圆五十里的大城,耗费有多大?你从正月出征,到如今十一月,几乎打了一年的仗,消耗的粮草有多少,你可曾算过?
  
      西北四府百姓家里的存量,我都给掏空了。如今百姓们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你还要在这个时候诸城?
  
      你是想逼死百姓,还是想把刚到手的燕云十六州折腾没了?”
  
      寇准站在杨七书房门口,就像是一个泼妇一样,双手叉腰,破口大骂,一点儿顾及也没有。
  
      杨七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扔下了杨大派人送过来《新军改》奏疏,揉了揉眉心,不咸不淡的道:“还有没有个上下尊卑了?你这是在跟我说话?”
  
      寇准闻言,脸上表情一僵,不情不愿的躬身施礼,“下官寇准,参见虎侯……”
  
      施礼过后,寇准重新恢复了刚才的嘴脸,骂骂咧咧道:“杨延嗣,你别用上官的身份压我。你是这一片疆土的主人没错,可是我寇准向来只认理,不认人。你若是乱来,纵然你是天王老子,我寇准也不服你,一定要找你辩一辩。”
  
      杨七翻了个白眼,从桌上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没好气道:“行了,别跟个泼妇一样站在门口骂街。好歹你也是我杨延嗣麾下的第一文臣。
  
      若是让人知道你是这副德行,谁还服你?”
  
      话音落地,杨七瘪嘴皱眉,茶放久了,有点凉了,喝起来苦味很浓。
  
      不过杨七并没有因此怪罪谁。
  
      现在在这幽州城内的都是大老粗,一个个打仗、搞情报都是一把好手,伺候人全是棒槌。
  
      放下了茶杯,杨七摆了摆手,让寇准坐下。
  
      寇准冷哼了一声,坐到了杨七对面,冷脸看着杨七。
  
      杨七双手叠在一起,放在桌上,笑眯眯的道:“我要是告诉你,这一次重建幽州城,不仅不需要花钱,还能赚到钱,你信吗?”
  
      寇准瘪了瘪嘴,一脸不屑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你看看我……”
  
      “看什么?”
  
      “你看看我傻不傻?”
  
      杨七摇头一笑,说道:“我可没有把你当成傻子,我说的是事实。”
  
      寇准恼怒的喊道:“重建一座不属于汴京城的雄城,你告诉我不需要花费,你当我是白痴吗?”
  
      杨七缓缓坐起身,幽幽道:“寇准,今日我就教你一件事。只要能花钱的地方,就一定能够赚钱。”
  
      寇准紧皱眉头,看向杨七。
  
      能让杨七把一件事认真的向他重复两遍,那就说明有可能是真的。
  
      寇准试探的问道:“真能赚钱?”
  
      杨七点点头,“自然能……首先,咱们算一算建城用的花费。建城最花钱的,无非人力、石料、木料三项。人力方面,我们用的是俘虏,除了要付出一些粮食外,基本上不需要多余的花费。
  
      石料方面,旧城拆下来的石料,已经足够建造一些应有的建筑。此外,有火药之利,我们可以轻易的开山取石。花费也不是很多。
  
      花费比较多的,就是木料。
  
      檀州境内的山林里,多树木,我们可以轻易的去砍伐取木。
  
      一些珍贵的木料,往返南国的商人、军卒,会帮我们押送过来,我们只需要付出少量的运费。
  
      最后剩下的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花销。”
  
      寇准皱眉沉声道:“你瞧着这些是零零碎碎的,可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知道你手里有南国钱行,不差钱。
  
      虽然我不懂钱行的运作,可是我也知道,一直从南国钱行里取钱,而不往里面存钱。
  
      最终南国钱行也会支撑不下去,到时候受苦的还是那些把钱存到南国钱行的百姓。”
  
      杨七摇摇头,没好气道:“刚才我说的只是花钱的地方,我还没说赚钱的地方呢。”
  
      寇准强忍着和杨七辩驳的冲动,咬牙道:“你说……”
  
      杨七半躺在椅子上,悠哉游哉的道:“你知道吗?光是这一次拆除幽州城的旧建筑和深挖地基,所挖出来的金银珠宝,价值就超过了一千三百万两……”
  
      “噌!”
  
      寇准猛然站起身,震惊的叫道:“这不可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