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又来内参

2023-12-25 作者: 睡觉会变白
第九十六章又来内参    “你怎么跟个财神童子似的,看这一身金光闪闪。”
  
      方才离远了没太注意,这会儿走近,许非才发现她穿着一身耀眼的金松鹤纹绸缎偏襟褙子。
  
      常人穿金色,定显俗,但宝钗相反,只觉富贵大气,雍容姿态。
  
      “我初看也不喜欢,穿上倒觉得还行。”
  
      张俪搓着胳膊,手指尖捻着团扇,应是拍夏天的戏。
  
      许非在一堆衣服里翻了翻,找出她的外套扔过去,“擦擦汗,别感冒了。”
  
      “不是汗,是往我脸上淋的水。”
  
      “那更得擦擦了。”
  
      他掏出手绢伸过去,姑娘微微一躲,顿了顿才捏过来。待她简单拾掇一番,俩人才坐在刚才的青石上。
  
      “你怎么有空来?”
  
      “忙了俩月,事情都差不多了,这段能喘口气,小旭啥时候回来?”
  
      “得下午吧,她去市政府了。”
  
      “下午啊……”
  
      许非可不想耗一天,问:“下月9号你们有戏么?”
  
      “9号?我得回去看看计划表,怎么了?”
  
      “今年不世界和平年么,要搞一场拼盘演唱,听说有一百多个歌星,你没看报纸么?”
  
      “我哪里有时间看报……”
  
      “呃,那你瞅瞅行程,有没有空都给我回个信,再把人数定了,完了我好订票。”
  
      “你要请几个人?”
  
      “别太多,也别太少。多了麻烦,少了没意思。”
  
      “哦……了解了解。”
  
      张俪裹着外套,摇着团扇嗤笑,“许老师既想挣了脸面,又不愿太过破费,我一定传达到。”
  
      “啧,你现在怎么也皮了?”
  
      许非敲了下她的头,没等她反应过来,便站起身,“我还有点事,先走了啊,等你电话。”
  
      “你!”
  
      张俪见他麻溜闪人,顿时涌起几分羞恼,末了自己缓缓坐下,又摸了摸头发。
  
      ……
  
      “许老师!”
  
      “许老师!”
  
      大门口,张婧林拎着个包,一溜烟的跳到自行车后座上,“不是让你等我嘛?”
  
      “我等着呢,你去哪儿啊?”
  
      “你去哪儿啊?”
  
      “我回百花胡同。”
  
      “我去东城,顺路。”
  
      可真顺路!许非蹬上自行车,离开大观园。
  
      门前这条路还好,拐个弯就坑坑洼洼,灰尘黄土。车轮碾在土路上,又开始一走一颠。
  
      “哎哟!”
  
      张婧林险些摔下去,一把扶住他的腰,“这破道,还不如我老家的呢!”
  
      “你坐稳了啊,我来时差点没颠死。”
  
      许非尽力保持平衡,感觉有两只小手按住自己腰间,柔柔软软,倒是很有意思。
  
      自己载过黛玉,载过宝钗,那俩丫头死都不肯碰,不成想第一个却是晴雯。
  
      张婧林在这方面确实不扭捏,不是说她奔放,相反她是最为有情有义的奇女子,人生也是诸多坎坷,令人叹惋。
  
      “你这拍完戏了,以后打算干嘛啊?”他问。
  
      “我事情多着呢,过几天我去参加一个歌手比赛,下个月我还要继续拍戏。”
  
      “拍戏?”
  
      “对啊,陈珮斯爷俩演的,叫《二子开店》。”
  
      咣啷!
  
      自行车贴着一块石头边蹭过去。
  
      “可以啊,这么快找好下家了?”
  
      “你当我是谁,怎么说也是小有名气的好么。”
  
      “那你出出入入的,我是说,你刚演完晴雯就演别的角色,能适应么?”
  
      “有什么不适应的,大惊小怪……”
  
      张婧林晃荡着两条腿,笑道:“说真的,组里人我都觉得笨,就你跟侯哥还好,不过侯哥年纪大了,你又没这心思,没劲。”
  
      啧!
  
      许非摇摇头,人比人气死人。
  
      这位天赋极高,唱歌演戏样样行,偏生跟小孩似的,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没有规划,只觉着好玩。
  
      “哎,你要是拍戏了,告诉我一声呗。”
  
      “干嘛?”
  
      “我想认识认识陈老师,特喜欢看他的小品。”
  
      “行啊,到时候给你打电话,哎你给我个电话!”
  
      许非撒开一只手,摸出张名片递过去。
  
      “哈,做的像模像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主管干部呢。等以后飞黄腾达了,可别忘了我们大家。”
  
      “谁也不能忘了谁,都是革命情谊。”
  
      骑了半天,抵达百花胡同。
  
      许非客气客气,请她进去瞧瞧,结果还真进去了,撒欢跑了一圈,又一溜烟的闪人。
  
      “来去如风的女子!”
  
      他连声赞叹,骑车出了一身汗,遂到厨房烧了锅水,哗的一冲,随后进书房,拿起一份今天的报纸。
  
      在夏令时消息下面,有一篇几百字新闻。
  
      “将举行百名歌星演唱会,献给世界和平年……”
  
      前阵子都在忙《便衣警察》,没功夫思考,今儿看到演唱会的消息,忽然又有了点想法。
  
      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哥斯达黎加的倡议,将1986年确定为国际和平年。主题是“捍卫和平和保障人类未来”,得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组织的支持。
  
      1984年,鲍博·迪伦、麦当娜、艾尔顿·约翰、迈克尔·杰克逊等人为非洲灾民举行了一场义演,其中由54名歌星联手演唱的《We  Are  The  World》更是名垂音乐史。
  
      演出持续了16个小时,共吸引近15亿的电视观众。
  
      受此影响,今年在张艾嘉的倡议下,罗大佑创作了《明天会更好》。李宗盛、童安格、齐秦、齐豫、潘越云、苏芮等60多位歌星打破签约公司限制,也联手创造了一次壮举。
  
      这下内地音乐人坐不住了。
  
      流行歌曲一向被看低,但通过这两次盛事,某些家伙忽然发现,诶,流行音乐不仅是风花雪月,卿卿我我,它同样能够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
  
      有两个人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东方歌舞团的郭峰,一个是他女朋友,中国录音录像总社的编辑,张丹丽。
  
      俩人产生了举办演唱会的想法,并得到双方单位的支持。于是乎,一台投资25万,召集了百名歌星的演唱会开始筹划……
  
      最终确定在5月9号首体上演。
  
      本场演唱会的意义无需多言,他既重来一回,肯定要去看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好好计划计划。
  
      “……”
  
      许非酝酿了良久,执笔挥洒,一篇内参转眼即成。
  
      …………
  
      次日,中心办公室。
  
      郑小龙已经第三遍看这篇内参了,每看一遍都觉得好,同时又头疼:那孙子又特么搞事!
  
      当初他跟鲁小威评价此人,说是一把好刀,用对了披荆斩棘,用错了伤人伤己。
  
      有时候他挺奇怪的,哪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但一琢磨还挺有道理。
  
      “……”
  
      郑小龙摇摇头,还是提笔写了个“阅”。
  
      起身到隔壁办公室,“主任,小许写了篇东西,您看看能不能上报。”
  
      “嗯,放下吧。”
  
      李沐正在亲自核算《便衣警察》的前期支出,忙完了才想起来,一瞧也沉吟不语,最终也写了个“阅”。
  
      末了想想,又加上一句“该提议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前远意义,恳请领导重视。”
  
      他拿着文稿,上楼到电视台的文艺部。
  
      文艺部主任叫刘迪,后来做过台长,见曾经的副台过来,连忙招呼。
  
      “你们研究研究这个,能执行就执行,不能就算了。”
  
      “哦哦。”
  
      刘迪暗自吐槽,你一重点培养的干部亲自送来,我敢不执行么?他接过内参,不觉一愣,见题头写着:
  
      “对播送有价值节目及成立音像出版社的若干建议。”
  
      (还有……求订阅,求推荐,求月票,订阅太少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