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秩序

2024-04-11 作者: 冬日之阳
第275章秩序(第一更)    修生养息就是让淮军的统治逐渐深入基层,把刚占据土地彻底消化的过程,刚纳入统治的一两百万百姓,只有和淮军彻底融为一体才能成为王景征讨四方的底蕴。
  
      以此为基础,再扩张军队,训练士卒,为下一步出兵做准备。
  
      汪广洋所说的最后一步是合纵连横。
  
      顾名思义,便是让淮军在扩张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同时和多个诸侯交战。
  
      攻打侯景、杨行密的时候,主要是王景决断迅速,直接让羊侃率领一万骑兵突击,将杨行密的十万大军打崩。
  
      如果没有此战,而是让杨行密成功率领十万大军北上,和侯景相互呼应。
  
      王景就等于同时面对三家诸侯的围攻。
  
      最后即便能胜,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以淮军现在的实力,若是锋芒必露对南方的众多诸侯产生威胁,很容易被对方结盟围攻。
  
      杨广便是如此。
  
      他名声太大,实力也足够的强横,所以在占据了扬州高邮等地后,顿时面临宇文化及、张士诚和北府军的默契联手。
  
      “合纵连横……南方众多诸侯,那一路会愿意和我结盟呢?”
  
      王景追问道。
  
      汪广洋从高邮北上,不远千里来到泗洪,路上经历过众多危险,他在路过其他诸侯势力的时候, 也搜集了对方许多消息。
  
      有了这些信息,他早已胸有成竹, 不过他不是那种张扬的性格。十分的谦和。
  
      “臣听闻杜伏威占据洪泽湖西口, 西有英布东有辅公佑, 两面都是敌人,尤其是辅公佑和他乃是生死之敌, 王上若是派人和他结盟,许以攻灭辅公佑,他肯定会答应!”
  
      “辅公佑此时盘踞金湖等地, 此地位于隋军陈棱左翼,若能拿下此地,王上便可两路出兵,击败陈棱进占宝应……”
  
      汪广洋嘴上说自己不通战略,实际上说起来头头是道, 并不输给步骘。
  
      当然他说的都是战略, 如果真的让他去带兵, 汪广洋肯定没有这样的能力。
  
      宝应位于淮河以南, 高邮以北,是隋军向北的前哨。
  
      只有拿下此地, 淮军才有顺运河向南水陆并进的机会。
  
      和杜伏威结盟,可以保证淮军在南下的时候,不被更西面的邓羌、英布干扰,把杜伏威当做西面的挡箭牌……类似当初的乞活军。
  
      等到占据宝应之后,可以和张士诚、北府军三方结盟, 共同对付杨广。
  
      四方诸侯夹击。
  
      就算杨广一直保持前期英明的状态,也肯定双拳难敌四手,被四方联手击败……
  
      杨广被击败后,淮军自然而然就成了江淮之地最大的诸侯!
  
      “先生之策, 深合我意啊!”
  
      王景听着对方不断的叙述, 心中十分的满意, 面上露出笑容。
  
      沈翼、步骘在一旁也听得微微点头。
  
      对于汪广洋的十六字战略, 以及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方针都十分的认可。
  
      等到汪广洋说完。
  
      王景当即说道:“我军刚攻下淮东之地,此地分为泗阳、沭阳、清河、山阳四府, 其中泗阳、沭阳知府之位空缺,两地百废待兴,先生能者多劳,先代理两府巡按,整顿两地内政,如何?”
  
      在淮王府的官职体系中,还没有两府巡按的官职。
  
      这属于临时性差遣。权柄相当于泗阳、沭阳两个府的知府,在没有知府在位的情况下,全权负责两府的政务。
  
      “臣必不负王上厚遇!”
  
      汪广洋知道自己若是投奔淮王,待遇肯定不会低,但没想到刚投奔,淮王就给他这样的高官职位,以他的心态,也有些激动。
  
      实际上,巡按不过是差遣,权柄虽然重,但在淮王府的体系中不入正流。
  
      等到泗阳、沭阳两地内政踏入正轨,有其他人才填补到知府职位,汪广洋就能功成身退。
  
      到时候论功行赏,汪广洋就能自然而然的踏入中枢,在政务省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实,有能力担任知府之位的人才,在淮军不在少数。
  
      无论是韩熙载,还是在白泽充当县吏的胡惟庸,让他们治理一个府轻而易举。
  
      不过韩熙载在中枢做事,中枢同样缺人,不适合下放。
  
      胡惟庸的名声太差。
  
      他和汪广洋同为明初丞相,但汪广洋能力和人品都能令人心服,而胡惟庸热衷权势喜欢拉朋结党的名声,让人望而却步。
  
      胡惟庸就算说自己改过自新,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人相信。
  
      在其他人的印象中,如果让胡惟庸担任一地知府, 恐怕这个府的众多知县、官吏,很快就会成为胡惟庸的人……
  
      不能服众的人, 王景想要重用都没办法。
  
      ……
  
      太初三年六月。
  
      淮王府设立七府五十四县,汪广洋成为两府巡按的消息也随之传出。
  
      汪广洋的名声在明清时期的确不小。
  
      在汪广洋的名字传出后,不少明清时代的读书人纷纷前来投奔。
  
      神州大陆此时的情况便是这样。
  
      同一时代的人会下意识的感觉到亲近, 可以被视为源世界的“乡党”。当某个乡党的名声传出,身居高位,自然就能吸引同时代的人才聚拢。
  
      韩熙载的名声传出后,徐铉便主动的前来投奔。
  
      汪广洋也是如此。
  
      有了大量读书人支撑,再加上众多军中退伍将校,这才将七府五十四县的官吏补充起来。
  
      至于乡村一级的小吏,需要县令根据情况,从本县的百姓中选拔。
  
      整个官吏体系的完善和建立,足足耗费了一两个月的时间。
  
      秩序初步设立,各种各样的杂事多不胜数。
  
      大量的事情被县令、知府解决,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中枢来决断。
  
      沈翼、步骘为首的中枢官吏,忙碌的不可开交。
  
      就连王景自己。
  
      除了每天在王府陪大乔一会儿外,连吸收蛟龙气数修炼的时间都没有。
  
      等到了七月,泗洪各地的粮食收割后。
  
      王景才稍稍的放松。
  
      这一日,天气比较凉爽,有着轻风掠过大地。
  
      王景带着家中女眷和一众护卫来到了郊外踏青,大乔在成亲之后就一直待在王府,不免心有郁气,出来透透风对身体比较好。
  
      大乔的精神力量蜕变了三次,算是三阶生灵,不过她侧重精神力量,还无法反哺身躯。
  
      只论身体状态,她也就比平常人健康一些而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