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科举

2024-04-11 作者: 冬日之阳
第408章科举    在行省和淮东之地被分割化府的意见通过后,便是商议科举事情。
  
      科举事关重大,关系到未来淮军管制体系和统治根基。
  
      所以这时步骘、傅友德等人也不再沉默。
  
      在汪广洋说完科举取士大致方略后,步骘便提起了科举不仅要在三省六部的体系中,军队也要有武举才行。
  
      “王上,如今军队士卒想要提拔,唯有在战场上厮杀立功,但以后战事减少,军中士卒岂不是没有了上升的渠道?”
  
      “所以臣建议,科举不能仅限于文官,军中也要进行科举选材才是!”
  
      步骘建议道。
  
      在天下混乱的时候,军中士卒在战场上厮杀。
  
      只要能斩首立功就能得到升迁,立功的机会特别多。
  
      就像是大殿内的文武官员,除了沈翼和步骘之外,其他的文官包括汪广洋在内,看似可以参政议政,是淮军的核心臣子。
  
      但他们的品级比傅友德这种武将差远了,武将打一场胜仗,就能胜过文官三年甚至十年的资历政绩。
  
      不过在和平时代,包括战事减少的时候,武将和军中士卒没有了立功机会,那么想要升迁,就会比文官难十倍。
  
      想要升迁,靠的就不再是功劳,而是资历和上司的赏识。
  
      这对于军队的战斗力不利。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步骘此时提出来了,那便是武举!
  
      通过武举,把那些被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给他们一个越过资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军中的人才通过武举,可以升迁为什长、队正,同时也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才干。
  
      而王景,也能通过武举收揽军中士卒的军心。
  
      “嗯……武举!的确有必要设置!”
  
      王景本来没有考虑武举的事情,毕竟武举在历史上存在感并不强,那些历史留名的名将,没有几个真正出身武举的。
  
      不过,王景想到了即将扩编的军队。
  
      在中枢进行科举,补充三大行省十八个府的官吏同时,淮军也要从四十万战兵扩张到一百万。
  
      百万常备军,同样需要大量的中低层军官来填充。
  
      王景现在需要的不是什么猛将、名将,而是能听从号令,指挥手下的寻常校官。
  
      既然步骘提出解决的办法。
  
      王景自然不会不答应。
  
      反正武举也没有坏处。
  
      这次议事,相当于其他王朝的大朝会了,商议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太初四年需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调整官制、科举取士,还有扩军备战。
  
      这三件事需要优先处理。
  
      大殿内,群臣的声音此起彼伏,围绕着这三件事不停的提意见,因为这些和他们的权柄,未来的利益息息相关。
  
      即便是沈翼这种地位有些超然的大学士,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要为向自己靠拢的众多下属争取一些有利的条件。
  
      当然,他们建议和争论,都在一个限度之内。
  
      此时淮军蒸蒸日上,王景也威临四方,无人不服。
  
      这些文武将校,对王上也敬畏有加,所以他们的话即便夹杂了一丝丝的倾向,但总体来说,还是为了淮军未来考虑。
  
      这些事情,殿内众人议论了一个上午,这才有了一个雏形。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政务省、枢密省的工作了,科举如何细化,武举如何筹备,还有扩军的工作,填充府县官吏的事情。
  
      都需要中枢三省的大小官吏参与忙碌。
  
      等他们把一切准备做完,王景再来查看和决断。
  
      ……
  
      中午的时候。
  
      殿内的文武官吏各自前往两侧的偏房,王府的厨子已经做好了各道菜肴,菜肴香味扑鼻,蕴含着旺盛的精气。
  
      无论是沈翼、步骘还是傅友德,他们要么精神力量强大,要么是身躯强悍的武將,都已經把生命層次蜕变到高层。
  
      生命层次的蜕变,除了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外。
  
      还带来了不低的消耗。
  
      文臣武将当中,武将每天需要吃许多肉食,才能保持体力……当然这是以前的情况,如今道正司早就研究出了炼丹和汤药之法。
  
      把大量精气旺盛的灵物糅合成丹药,可以满足七阶武将一日所需。
  
      还有各种膳食药汤之法,让强者不至于日吞三牛,每天需要六次乃至更多的“大解”。
  
      王景实力弱小的时候,不需要精气补充体力,而强大的时候,身为淮王自然有大量的仙果灵物来代替普通食物,倒是没有这样的困扰。
  
      至于文臣,偏重于精神修行,也不需要如此。
  
      修行,除了法门之外便是资源。
  
      资源充足,自然能培养出大量的强者。
  
      “沈兄,眼下三大行省和各地府县已经初步划分,王上之前提起,要提拔胡惟庸,讓他前往淮东新设之地担任知府,不知该调他前往何地?”
  
      简单的吃了餐饭,喝了一盏热汤后,汪广洋和沈翼坐下,说着上午议事时的话题。
  
      “胡惟庸……此人能力不俗,若是用得好,便是王上手中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剑,若是用不好……嗯,也无妨,既然王上和我等知道了胡惟庸的心性,他便是野心再大,也只能老实的做事!”
  
      沈翼眼神微动,淡淡说道。
  
      他称为政务省大学士,执掌淮军民政这么长时间,气度早已培养出来,即便是和汪广洋站在一起,也能平分秋色。
  
      而胡惟庸这种同样得到世界眷顾,有着至少八阶潜力的历史名臣,沈翼也能掌握他的生死和前途。
  
      他这时候一句话,就能影响到胡惟庸的未来。
  
      “王上不在意胡惟庸以前的事,自然是想要用他的才干,淮东十府,南通府比邻苏常,是我军未来要攻略的目标,不如把胡惟庸调任南通,看他能做出什么样的结果!”
  
      沈翼说道。
  
      汪广洋也没有意见,说道:“那就按照沈兄所言,让胡惟庸去南通府……我记得唐胜宗将军还在南通府附**定乱军、城寨,胡惟庸去了,也能辅助唐将军尽快稳定局面!”
  
      两人轻声之间。
  
      便决定了胡惟庸的去向。
  
      “还有一件事,在下有些拿不定注意,还请沈兄指点……我军治下,流通的不是金银,而是粮票……以粮票代替钱币,在前期稳定大局的时候固然是一个妙策,但眼下大量行商在运河来回,若是再以粮票和对方交易,有些不妥啊!”
  
      汪广洋说着。
  
      7017k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