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2/3

2024-04-11 作者: 贫道非常帅
第531章:学我者生,像我者死!【2/3】【求月票】    且不说影视圈内是如何眼红高飞的。
  
      周易影视这边的股权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毕竟《刀塔传奇》再如何赚钱,那也是数字王国的收入,和周易没关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段时间《数字王国》的股价简直涨飞了。
  
      要知道港股本来就没有涨跌幅限制。
  
      所以自从《刀塔传奇》的流水收入被暴光之后,数字王国的股价简直和吃了春药一样,直接原地起飞。
  
      短短三天时间便让数字王国的股价翻了一倍还不止。
  
      尤其是当江虹表示数字王国接下来还会推出《鬼吹灯》和《绣春刀》这两个大热IP改编的手游之后,股价就更疯狂了。
  
      最后竟然硬生生的把数字王国的市值推到215亿之高。
  
      要知道如今号称是影视圈三驾马车的华测影视,如今的市值也才不过250亿而已。
  
      一时间,数字王国的超高市值不知道多少人影视老板破防了!
  
      毕竟打不过周易影视也就算了,连高飞随手埋下的数字王国也打不过,这就太侮辱人了!
  
      只是更侮辱的人的还在后面!
  
      ……
  
      随着《闪光少女》与《大圣归来》在暑期档的接连上映,《巫峡棺山》剧组这回彻底没办法平静了。
  
      前者倒还好,虽然《闪光少女》的题材颇为新颖,将民乐这种传统元素十分融洽的融入到电影之中。
  
      首日票房更是足足有五千多万,眼看着就是一部爆款商业片。
  
      但是圈内却没有多大反应。
  
      毕竟周易出的爆款电影太多了,时间久了,大家也就麻木了。
  
      但是《大圣归来》这一部动画电影都爆了,这就让大家很不理解了。
  
      其实一开始《大圣归来》上映的时候,圈内大部分人都没有在意。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周易搞了一个梦幻谷影业,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重视。
  
      只是认为高飞是扩展公司的电影品类而已。
  
      尤其是当上个月《大圣归来》上映之后,那1797.4万的首日票房就更让大家觉得自己想得没错。
  
      毕竟按照以往的惯例来看,首日票房只有1~2千万的电影,最后的总票房大多数都在1~2亿之间。
  
      只有极少数口碑比较好的电影,最终票房才有可能达到三亿。
  
      如果口碑一般的话,甚至就算电影下线了也未必能票房破亿。
  
      而对于像《大圣归来》这类制作周期超长的动画电影来说,赚少了其实就是亏本。
  
      毕竟同样的资金流转周期,放在圈内完全可以拍两部真人电影了。
  
      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圣归来》虽然首日票房不佳。
  
      但是对着口碑的逐渐发酵,竟然展现出了惊人的长尾效应。
  
      并且随着目标受众的逐渐下场,《大圣归来》竟然就在票房逆跌和口碑飙升的交替中实现了快速破圈。
  
      成了今年暑期档唯一一部杀出重围的爆款动画电影。
  
      即便已经上映了大半个月,但电影的上座率、场均人次依旧位于同期上游。
  
      最后导致明明电影的放映已经接近后期了,但是大范围自来水却使得《大圣归来》的表现要比新上映的电影还要坚挺。
  
      比如彭余晏的新片《破风》以及舒其的《刺客聂隐娘》这两部新片,上映首日的数据加在一起都没有《大圣归来》这一部老片强。
  
      而这种超长周期的持续性上涨,在国内电影市场其实是相当罕见的。
  
      可以说这次《大圣归来》这种“小火慢炖”的长尾效应,着实亮瞎了不少的狗眼。
  
      并且和以往不同,这次他们完全看不懂周易是怎么成功的!
  
      说句老实话,很多东西外行看不懂很正常,但是如果内行也看不懂,那就很有意思了。
  
      用句宁皓的电影台词来说,那就是:
  
      “你不仅侮辱了我的人格,还侮辱了我的智商!”
  
      如此一来,高飞自然是惹了众怒了。
  
      当然了,所谓的众怒其实也是玩笑,但好奇却是真的。
  
      甚至别说圈内的同行了,连一直在忙活雄安公会的韩三品,也因此好奇的过来探班了。
  
      如此一来,剧组谢绝探班的禁令自然也就没用了。
  
      不仅如此,当韩三品来了之后,高飞还专门请他去搓了一顿。
  
      而酒桌上面对老韩的询问,高飞也没有卖关子。
  
      在笑眯眯的饮下了一杯白酒之后,只见高飞颇为得意轻笑道:
  
      “这个事情很简单!”
  
      “其实影视特效、动画电影和游戏公司的人才池是相同的。”
  
      “虽然具体在成品的要求会有一些差异,但使用的技术却是大同小异。”
  
      “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国产特效公司总是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说到这里,高飞当即嘴角含笑的看着韩三品道:
  
      “韩叔,想必你应该也听说过【特效公司5年教人,游戏公司翻倍挖人】这句话吧?”
  
      见他这么一说,韩三品当即微微颔首。
  
      毕竟国内的特效行业,其实最早就是中影牵的头。
  
      早期不少的华语电影一开始用的都是中影旗下的特效公司。
  
      因此对于国内特效的发展历程,韩三品应该是最清楚的了。
  
      就像高飞说的那样,国产特效之所以发展不起来。
  
      除了外有强敌之外,也有内部的现实原因。
  
      因为国内的游戏市场火热,所以早期国内的游戏公司从电影特效公司挖人。
  
      当初得知这种情况后,韩三品还曾想通过给特效公司员工加薪的方式来遏制这一现状。
  
      但是韩三品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最后却放弃了这一想法。
  
      为什么呢?
  
      原因无他,养不起!
  
      即便中影是国内影视企业的龙头,是国字号企业,也照样养不起。
  
      因为影视特效行业中的初级员工跳槽去游戏公司,月薪可以涨至2-3倍;
  
      中级员工翻1.5倍;高级员工翻1倍。
  
      虽然职级越高涨的越少,但是年薪总数却是越多。
  
      这导致中影如果想要靠高薪来防止挖人,那么估计特效公司再干一百年也赚不回这份人力成本!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影视特效人才都留不住。
  
      因为在电影特效公司,幕后人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偏重技术,一种偏重美术。
  
      游戏制作过程大部分偏程序,对美感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所以影视特效公司中的技术型人才相对更适合跳槽去游戏公司。
  
      甚至在影视特效公司中,诸如建模、贴图、材质等这类偏技术型的岗位和游戏制作行业工作内容的重合度,甚至高达70%到80%。
  
      这也是为什么高飞会说影视特效、动画电影和游戏公司的人才池是相同的。
  
      只是以前大家都是各做各的,不是单打独斗,就是相互挖角。
  
      导致人工成本大大增加了不说,还导致的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最后三败俱伤,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游戏公司的美感、质感没上去,影视特效的技术也没提升,动画制作的模式更是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在一脸嫌弃的吐槽了一通之后,高飞方才颇为自豪的笑着道:
  
      “其实周易的办法很简单,一旦说破了谁都能学。”
  
      “因为我们只是将这三者整合到一条产业链上,以特效培训机构为基础,影视幕后人员为大脑,最后再进行统筹调配。”
  
      “如此一来,不仅将效率提升到最高,还大大提高了制作质量。”
  
      “这就是产业链效应!”
  
      闻听此言,韩三品惊叹之余不免翻了个白眼。
  
      还谁都能学?睁眼说瞎话也不能这么说好吧!
  
      要真是这么简单,阿狸和企鹅也不会花了几十上百亿,也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影视作品和爆款游戏了。
  
      可以说内容制作领域,是全世界互联网公司的滑铁卢。
  
      不知多少在互联网行业呼风唤雨的狂人,最后都栽在了内容制作上面。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是真的做不了内容!
  
      就算大数据能管天管地,它也管不了思维创意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高飞的话其实也没错。
  
      如果谁能做到他这样,打通影视特效、游戏制作以及动画电影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完全可以复制周易的成功。
  
      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视圈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周易之外,应该不会再有第二家了。
  
      倒是那些互联网影视,如果好好经营的话未必不能做到这一点。
  
      比如全面转型为游戏公司的网易便有这样的潜力。
  
      但就算如此,那也是七八年以后的事情了。(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