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朝鲜使臣

2024-04-11 作者: 飞天缆车
第一百零七章朝鲜使臣    这个大明是不平等,朱谊汐早有预料。
  
      但是骤然闻听这个数字,他着实吓了一跳。
  
      两千钱,按照官方汇率,也不过二两银子。
  
      但江南地区铜贵银贱,四五百文就换得一两,真实购买力就是四两白银。
  
      “哈哈哈,公子莫要惊诧,若不是这等月钱,这些女子们怎么会抛头露面呢?”
  
      商人笑了笑,眼前这人的确算是土包子,而且还是外地的土包子。
  
      说着,他不由得介绍起来:“在南京城,普通的工人,每日也能得三五十文左右,两千钱对于织工来说,算不得太高。”
  
      “您怕是不清楚,南方以田改桑,粮价高企。”
  
      “涨见识了。”
  
      朱谊汐拱拱手,又畅谈了一会,这才离去。
  
      商品经济的发达,导致市面上物资极为丰富,同时也改变了生产方式。
  
      大工场与家庭小作坊并存,甚至相互扶持,渐渐碾压死了官办制造局。
  
      要知道,从明初开始,官方的制造局一直盛行于世,直到中后期凋零,就算是宫廷,也多采买至民间。
  
      但这种资本发展,一开始就汲取了官方的营养,从骨子里来说,却不是正常的。
  
      他们能起来,依赖于地方士绅的扶持,同样,又对其他人具有排他性。
  
      更关键是,这种繁荣的市场,多依赖于海上贸易。
  
      而拥有海船的,又是士绅。
  
      一旦到了清朝,实施海禁,必然就会摧毁这种大集体式的生产,小作坊占据主流。
  
      大明的资本,从一开始就具有跛脚性,绝难长久。
  
      思虑万千,朱谊汐一时间百感交集。
  
      不过,最后他还是琢磨出一点——明军的饷钱,有些低了。
  
      在这个乱世之中,军队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每月八百钱,此时已然不够。
  
      “钱,才是保证忠心的根本。”
  
      在这个人心日下的社会,朱谊汐感慨万千。
  
      严苛的封建礼教之下,能让少女们走出家门,不就是因为钱吗?
  
      这时,他已经没了兴致,直接回到了皇宫。
  
      他不过是离宫三个时辰罢了。
  
      刚洗漱一半,就有宦官急匆匆而来,连忙禀报:
  
      “陛下,礼部通禀,一伙朝鲜海商,言语自己是朝鲜王使节,特此来求见陛下。”
  
      “朝鲜?”
  
      朱谊汐换着明黄色的常袍,拉了拉衣袖,略带诧异:“朕登基不过二十余日,朝鲜人就已经知道了吗?”
  
      他谨慎道:“礼部勘验如何?莫要闹出了笑话。”
  
      为了维持大明的朝贡体系,以及东方的稳定,朝廷一直实行厚往薄来的朝贡政策。
  
      比如,日本的腰刀,每把市价最多三贯,但是明朝给日本的定价是每把十贯。
  
      除了按价给钱,明朝还有“回赐”,通常赏赐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同时,使臣在我国一路上好吃好喝的招待,吃喝花用都不用出一文钱,全部由明朝承包。
  
      如此一来,许多海商们就见到有利可图,纷纷冒充不知名的国家朝贡。
  
      对于朝鲜使节,朱谊汐存在怀疑是正常的。
  
      一来称帝的时间太短,二来,这伙人是海商改的,由不得他怀疑。
  
      “礼部勘验许久,的确证实朝鲜使臣。”
  
      宦官轻声道。
  
      “那就见见吧!”
  
      朱谊汐神色一动,带着疲倦说道。
  
      礼部中,小郎中不断地述说着觐见礼仪,一丝一毫也不敢说漏。
  
      而几个身着朝鲜官袍的男人,则一脸认真的听着,没有丝毫的厌烦。
  
      朝鲜的官袍与明朝几乎一致,变化最大的是官帽,乌纱官帽逐渐与明朝脱离,纱帽逐渐变高。
  
      面对这种情况,几个礼部官员想要呵斥一番,但想着到底是异族番邦,有点特色也属于正常。
  
      只要不是披发左衽就行。
  
      也不知过了多久,朝鲜使节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一个宦官才急匆匆而来:
  
      “陛下宣见朝鲜使臣。”
  
      “外臣遵旨!”
  
      领头的男人瞬间惊喜,忙不迭的拜下。
  
      旋即,几人快步而走。
  
      路上,几人目不斜视,脚步快而不乱,有理有节,让一旁的宦官们点点头。
  
      走了一圈,几人来到了御书房,皇帝悠闲地等着,吃着糕点。
  
      “陛下,朝鲜使节来了!”
  
      “进来吧!”
  
      将糕点放下,朱谊汐擦了擦嘴边,淡淡道。
  
      旋即,几个灰黑色官袍的朝鲜人走了进来,还未看清脸,就听见三声恭敬之声:
  
      “朝鲜外臣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三人跪下,行叩首礼。
  
      “平身吧!”
  
      皇帝摆了摆手,让他们起来。
  
      这时候,他才算是看清了三人。
  
      模样与汉人一样,官袍也差不多,唯独官帽不同,帽纱隆起,就跟个厨师帽似的,显得很怪异。
  
      “朝鲜王不是归降了建奴吗?怎么还派你们过来?”
  
      皇帝轻声问道,只是话语中颇带有讽刺。
  
      他的目光聚集在三人的脸上,想要知道他们是什么反应。
  
      听到这话,领头的男人瞬间哀嚎大哭,用着比皇帝还要标准的官话哭泣道:
  
      “陛下,建奴蛮横,非朝鲜小邦所能力敌,不得已委曲求全。”
  
      朝鲜使臣双目通红,声音显得极为委屈:
  
      “自假意归降后,朝鲜上下无不以为耻,吾王深恨之。
  
      尤其是听闻北京之事,更是举国哀嚎,沿用崇祯年号至今,绝不承认建奴之号。”
  
      “好了,我知晓你们的处境。”
  
      朱谊汐摆摆手,他当然知道朝鲜打不过满清,尤其是经过壬辰倭乱,朝鲜一半的人口消失,到了清末都没缓过来。
  
      指望他们,还是做梦比较实际。
  
      “陛下圣明!”使臣止住哭声,忙叩首道:“我国虽身在曹营,却心在汉。”
  
      “那朝鲜王何故派你们前来?不怕满清知道,再次侵袭吗?”
  
      朱谊汐饶有兴致地问道。
  
      “满清虽然凶残,但却挡不住朝鲜的向明之心。”
  
      冠冕堂皇的说了一句,使臣这才继续道:“当陛下拿下南京时,我主就喜不自禁,派遣我等前来祝贺。”
  
      “一来,思量着一起抵抗建奴,二来则是通商之谊,共建通道。”
  
      “只是如今朝鲜国弱民贫,只能暗中牵连了。”
  
      7017k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