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初封国公

2024-04-11 作者: 飞天缆车
第八章初封国公    从弘光二年的十月,忙活到了绍武元年的四月。
  
      在济宁、兖州一线,明军与清军对峙了近两个月,谁也奈何不了谁,战事这才偃旗息鼓。
  
      本来,明军乘胜追击,狠打落水狗,士气低迷的清军只能且战且退,无法组织防守
  
      而吴三桂在山东休养生息多日,兵马养的是膘肥体壮,三万大军一朝抵达前线,给这场战役画上了句号。
  
      疲惫的明军也无力再战,只能在济宁以南的师家庄、鲁桥镇一带组织防线。
  
      与战争之前相比,阵线前移了上百里。
  
      除此外,鲁西南一带,即曹州、曹县、定陶、城武、单县、金乡、鱼台,六县一州之地,全部被光复。
  
      也因此,一直在鲁西南地区活动的榆园军,也正式的纳入了大明旗下。
  
      即,大明下辖山东省的军户,张七为兖州卫指挥使,任七为青州卫指挥使。
  
      规模庞大,人数达到两三万的榆园军,至此一分为二,也算是一种制衡之策。
  
      “叩谢陛下隆恩!”
  
      两人按照之前学的礼仪,颤抖地行礼,此番能够见到皇帝,对他们的冲击是巨大的。
  
      “虽然按照国超惯例,军户是没有粮饷的,但如今毕竟大为不同。”
  
      低着头,听到皇帝说没有钱粮,两人脸色苍白,心头一冷。
  
      旋即皇帝来个转折:“尔等之军,就按照守营来吧!”
  
      “那,陛下,守营是多少?”
  
      张七厚着脸皮问道。
  
      “无礼——”“放肆——”
  
      一旁的众将闻言,纷纷呵斥。
  
      唯独皇帝摆摆手,依旧面不改色,嘴角含笑:
  
      “我将军队,分为京营、守营,京营之前也叫战营,尔等为守营,即每个小兵,每月即有五百文钱。”
  
      见到张七、任七二人面露惊诧,朱谊汐继续笑道:“你们二人作为一卫指挥使,正四品,每月应有都一百二十两白银,即如今的一百二十块银圆。”
  
      “即年俸一千四百四十块。”
  
      “至于粮食,武器,衣裳等,朝廷也会分发下去的,你们莫要担心。”
  
      此话一说,两人瞬间放下了心,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虽然不懂得朝廷的俸禄标准,但县太爷的俸禄他们还是知道,一年不到百两,他们比县太爷可厉害多了。
  
      “陛下,那不知京营有多少?”
  
      任七满是渴望地问道。
  
      “京营嘛,约莫八百文吧!”
  
      皇帝轻笑道:“不过,军中将领的俸禄,与尔等是一样的,只是考虑到京中居大不易,所以就每年多了百八十石的粮食补贴。”
  
      话虽如此,但二将仍旧露出艳羡的姿态,依依不舍地离去后,惹得众将哄笑。
  
      “乡下泥巴汉,眼底只有钱财。”
  
      一旁的白旺,忍不住翻起了白眼。
  
      “到底是有一腔热血,莫要嘲笑他了。”
  
      皇帝笑了笑,随口看向众人:“虽然只有兖州府一部,但到底也是山东省,我意设山东统制一职。”
  
      肉戏来了,众人纷纷拜下,眼里散发着热切。
  
      战功就是功勋,就是爵位和财富,四五年来,众人对于战争的渴望一如既往。
  
      有爵位的想要升爵,没爵的想要有爵,就算是爵位高,也想着升官捞取大功。
  
      众人的热切,皇帝尽收眼底,他微微一笑:“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
  
      就在众人失望之际,突然皇帝又来了个突袭:
  
      “李经武此战临危不惧,且战且,消磨了清军的士气,为淮安之胜奠定基础,着晋其爵为毅国公,年俸五千石——”
  
      “末将叩谢皇恩!”
  
      这次封赏来的突然,众人以为必须等到归京之后,谁知皇帝竟然突袭而来。
  
      李经武喜不自胜,忙不迭的跪下。
  
      按照去年制定的规矩,侯爵以美好的字为封号,而伯爵以府,子、男以县名。
  
      比如,李经武之前是毅侯,如今立下大功,顺理成章的成了国公,封号未变。
  
      作为大明现如今唯一的国公,李经武欢喜到窒息,整个人止不住的傻笑。
  
      眼见其他人眼巴巴的望着,皇帝又开始吊起了胃口:“其他人等,归京再说吧!”
  
      “是!”众将有气无力地应下。
  
      善后上,以毅国公李经武守边,携带三万大军,并榆园军三万人,共同防御吴三桂。
  
      其他人等,则随同皇帝一率南归,虽然有运河,但钱粮终究不足,只能回到南方就食了。
  
      不过,运河已然化冻,坐船相对轻松许多。
  
      乘在龙舟之上,朱谊汐身着玄衣,长发随意的被绸带束起,微风吹拂,数不尽的柔顺。
  
      北上之时,大地上一片白色,荒无人烟,归来时,已经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
  
      眨眼间,就过了两三个月。
  
      “此战听说你收获不错?”
  
      朱谊汐没有转身,望着运河两侧荒凉的村镇,直接问道。
  
      李定国一身白袍,略微弯着腰,轻声道:“回禀陛下,只是被吴三桂撵着跑了一圈,谈不上功劳。”
  
      “沭阳的埋伏不是你做的?”
  
      皇帝并不理会他的话,轻笑道:“在山东袭扰吴三桂兵马,让其难以支援清军,你做的也不错。”
  
      而在另一侧,高一功看着李定国不卑不亢地被褒奖,心中不知何时泛起了酸水,突然羡慕起来。
  
      李定国还要再说,但却被阻止。
  
      “好了,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我心里有数。”
  
      这下,李定国、高一功二人只能被迫离去。
  
      对于封赏,两人似乎浑不在意。
  
      龙舟抵达扬州时,万人空巷,人们聚在运河两岸,围见皇帝的归来。
  
      其中的热清,在整个扬州城不断的荡漾着,久久不散。
  
      短暂的休息一天,队伍再次启程。
  
      这次,朱谊汐坐上了长江水师的船只,水浪晃动,比不上运河的安稳。
  
      而等到皇帝登临他的南京时,那场面可谓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人们双目热切,激情澎拜。
  
      朱谊汐享受着这场欢迎仪式,这就是胜利带来的影响。
  
      南京人感谢他抵挡满清南下,避免了兵灾;而占据多数的军属,则对他表示由衷的感谢。
  
      丈夫、儿子安全的带回来,还有许多巨大的奖赏。
  
      这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7017k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