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北伐进行时 下

2024-04-11 作者: 飞天缆车
第二十九章北伐进行时(下)    尤世威等人在山西勤恳地募集粮草,就是为了参与进入收复北京的胜利果实之中。
  
      就算北京没打,但沿路慑服蒙古部落,再收复宣府,顺便南下北直隶,这些都是功劳啊!
  
      再也没有比光复领土来得功劳大了。
  
      当然,北京也确实馋人,据他所知,如果不出意外,朝廷会为这场仗,开出八点的功勋。
  
      这是继南京之战后,功勋点再次突破至八。
  
      怎么不让人垂涎?
  
      时间就在一点点的流逝。
  
      及至八月初五,堪比乌龟赛跑的明,军中抵达了天津卫。
  
      天津卫的由来,不用赘述,明成祖朱棣渡河南下,谓之为天子津渡。
  
      而此时天津卫,一分为三,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等到原历史上顺治九年才三卫合一。
  
      当然,天津的特殊口音来历,一则是当年迁都时,从南京来的淮海军户,二来则是清末李鸿章为北洋大臣,驻军天津,其麾下的淮军再入。
  
      所以,一入天津,许多兵卒立马就觉察到了熟悉的味道。
  
      口音相似,就能解决人与人的隔阂。
  
      如此,李继祖也就放下心来。
  
      他叫来李应仁,开口道:“天津作为要地,必须要有人镇守。”
  
      李应仁心头一震,这是要排除我收复北京?
  
      果然,李继祖的话没有出乎他的所料,直接道:“李总兵,据我所知,贵军新立不到一年,更是有大半人等操练不过两月。”
  
      “恕我直言,如此兵马,很难与那些蒙古人、满清人作战。”
  
      闻言,李应仁握紧拳头,脸色涨红,犹豫再三,只能低头。
  
      他这般干脆利落的认下,也是有原因的。
  
      在打完沧州后,路上的一些县城也就不足为虑,但依旧抵抗不停,誓死拼命。
  
      这时,兴济县犹不投降,李继祖就不准备让京营等精兵出马,而是让新来的皮岛兵去打。
  
      诸军中,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榆园军和皮岛军,而在兖州数月,他对榆园军已经深入了解,只有皮岛军例外。
  
      所以这是一场考验。
  
      结果,上万人的皮岛军,打区区一个千人驻守的县城,竟然打得你来我往,僵持了一上午。
  
      最后还是河南军一个冲锋了事。
  
      这样一场实战,不仅暴露了皮岛军攻城能力不足的问题,更是显露出其虚胖的特点。
  
      即,万人中,精锐不过数百人,但被其他的兵马拖累反而显露不出实力。
  
      再加上李应仁不愿牺牲精兵,多催促新兵上,导致战事拖延。
  
      说白了,指望一群七八成都刚听到军令的新兵打仗,那只能说是活腻歪了。
  
      榆园军与之半斤八两。
  
      虽然其成军日久,但一向是土匪习性,倚仗个人勇武,而没有团体意识。
  
      一旦碰到有组织的军队,立马就溃败,多亏了地利在,不然早就被剿灭了。
  
      为了决战,榆园军和皮岛军,必须剔除行列。
  
      “末将愿意听从统制军令。”
  
      “好!”
  
      李继祖拍了拍他的肩膀,高兴道:“我意,让你驻军天津卫,守护好运河,另外再命你监控榆园军。”
  
      “放心,功勋上少不了你,最起码也是末功。”
  
      “榆园军也不去?”
  
      李应仁忽略了最后一句,惊喜道。
  
      “大部分不去。”
  
      李继祖摇头道:“任七、张七二人只带最精锐的三千人随同,而你则在天津卫监控剩余的兵马,莫要让他们骚扰百姓。”
  
      “末将遵令。”
  
      李应仁叹了口气,无奈应下。
  
      安抚好李应仁后,李继祖携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往北京而去。
  
      而此时的北京城,仿若鬼域一般,大白天空空荡荡,毫无人烟。
  
      崇祯末年以来,北京苦难的。
  
      鼠疫、天花轮流横行,死者上十万,人口损失惨重。
  
      等到李自成入京,很难约束所有的兵卒,一时间拷掠百官演变成了拷掠富豪,普通百姓也被殃及,雪上加霜。
  
      等到满清入官时,昔日百万人口的大城,人口仅剩两三成。
  
      八旗家眷迁移而入,总算是积累了人气,但这几个月又被迫返回关外,再加上嗅到了兵灾,百姓纷纷逃离京城。
  
      走兽比人多,也不出奇了。
  
      顺治皇帝早就回到了盛京,摄政王多尔衮本来打算留下,结果被文臣们劝阻了。
  
      “摄政王身上绝不能背负一场败仗——”
  
      换句话来说,当权者亲自指挥作战,胜则罢了,一旦打了败仗,立马朝廷动荡。
  
      在顺治皇帝还年幼的份上,多尔衮是满清退回辽东的基石,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满清八旗即使再厌恶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
  
      而御驾亲征,一般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明成祖是例外,他有太子监国,自己随便浪。
  
      比如,朱谊汐打的淮安之战,就是不打就得失去江南的生死之战,不打不行,别人他不放心。
  
      而到了北伐,即使意义非凡,但他却放弃了,任由李继祖指挥,他只做战略指点,
  
      从七月,一直等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过来,才听闻明军从天津卫出发了。
  
      阿济格不以为意,继续指挥着兵马,静静等候着明军的来临。
  
      到了八月二十日,十万明军终于抵达北京东郊附近,距离北京城不过十余里。
  
      从六月中旬,直到八月中旬,两个月时间从山东兖州到达北京,也算是中规中矩。
  
      阿济尔也不耽误,直接尽情地撒开蒙古骑兵。
  
      “果然是蒙古人。”
  
      李继祖端起单筒望远镜,瞅着头中央为光明顶,周边一圈辫发的发式,他立马就知道是蒙古人了。
  
      旋即,他又看了一眼满清八旗,扭头对陈永福道:“本以为金钱鼠辫已经够丑了,不曾想蒙古人青出于蓝。”
  
      相较于光头留小辫,他也不会接受中央秃顶的发辫。
  
      “盖因建奴之发,几乎全剃,见面似庙中的和尚,而蒙古为残缺之像?”
  
      陈永福笑道。
  
      “不!”
  
      李继祖摇摇头,淡淡道:“及年迈时,金钱鼠辫尤可束之,而蒙古人这种却装饰不得。”
  
      “哈哈哈!”
  
      陈永福大笑:“试问谁老时不秃?”
  
      “不过,还是咱们明人的发式最好。”
  
      7017k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