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王徴之凋零

2024-04-11 作者: 飞天缆车
第四十三章王徴之凋零    安抚两女及一子一女后,皇帝这才返回皇宫,此时已经是深夜。
  
      而一大早,黄宗羲、郑森二人就来到宫中,等候着履职。
  
      谁知,到了辰时,宦官通知:“陛下昨日劳累太甚,两位稍待一会儿,这里有些许茶点,请随意享用——”
  
      错愕中,两人不得不坐下,吃茶起了茶点。
  
      作为起居郎,就有这点好处,可以随意的享用宫廷的食物,还有些许的闲暇时光。
  
      不知过了多久,直至午餐被奉上,才有小宦官言语,皇帝起来了。
  
      郑森不得不下笔:昨日劳神,帝午时将起……
  
      等到二人见到皇帝时,却不复昨天的红袍形象,而是外面穿了一件披风,内里一件单衣,显得潇洒不凡。
  
      静静的等候着皇帝饮食结束,寸步不离地跟着,若不是衣裳,与普通的宦官一模一样。
  
      朱皇帝洒脱着吃着餐后点心,见到两人来了,就收敛了些许。
  
      “走吧,今个去城外耍耍——”
  
      说着,就换上了常服,二人无奈跟上。
  
      “此行倒是与你们郑家有些关系。”
  
      皇帝的要求下,三人一同上了马车。
  
      虽说是微服,但人马加在一起也超过了千人,浩浩荡荡向着城外而去,皇帝看着郑、黄二人一脸紧张,不由得说道。
  
      “小臣?”郑森一楞,忙拱手低头。
  
      “出了皇宫,就莫要多礼了。”
  
      朱谊汐摆了摆手,让两人略微放下了拘束。
  
      只见黄宗羲见到皇帝如此温和,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一旁的郑森见之,这才恍然。
  
      不待他们开口,朱皇帝自己就道:“不要说什么天下重担,贵重等话,此行我与内阁说了,带你们出来也不怕见于史册。”
  
      说着,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这次咱们去的是造船场。”
  
      造船场?
  
      两人心思莫名,不知造船有什么好看的,但却不敢问询,只能憋在心里。
  
      不知行了多久,马车才堪堪停下。
  
      三人下了车,见到了两艘规模庞大的船舰。
  
      其中一艘,大致是福船模样,大肚汉模样,约莫两千料(七百吨),规模极大,船帆是西洋人样式,两翼各增了两门火炮,属于中西结合。
  
      而另一艘则较小一些,只有一千五百料(五百吨),与西班牙的盖伦船相差无几,属于大型三桅帆船,有两层甲板。
  
      其两翼各有五门火炮,船首带有撞角,而船尾则带着一门火炮。
  
      “西洋船?”
  
      郑森一楞,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没错。”
  
      皇帝略带兴奋道:“去年开始,我就令匠人改造福船,安装一些火炮等,随后又让匠人跟着那些从澳门雇佣的船匠一同造船。”
  
      朱谊汐指着左边那艘中西合璧山福船道:
  
      “此乃货船,大致样式为福船,却采用了弗朗机人的船帆、火炮等优点,规模为两千料,足以充当海上漕船。”
  
      “另一个,则是护卫舰,也可称之为战舰,完全仿造于弗朗机人,其为一千五百料。”
  
      “有了这两种船,何愁海运不昌?”
  
      说到这,朱谊汐突然又问道:“郑森,你对于海运应该熟悉,你家对种西洋船有多少?”
  
      郑森一愣,道:“禀陛下,我家多用于经商,这种西洋船一艘造价数万两,而等同十艘大明福船,所以我家也只有俘获的两三艘而已。”
  
      “而且这种船需要大量的火炮,而且还要熟练的水手,无论是火炮还是水手,我家总是缺的……”
  
      朱谊汐微微摇头,不再言语。
  
      归根结底,还是造价的问题。
  
      就像是明军中的火器一样,哪怕都鲁密铳再好,但架不住鸟铳便宜,只能大规模装列鸟枪。
  
      而在海上也一样,郑芝龙凭借着规模庞大的福船,蚁多咬死象,目前盖伦船嗨不足以颠覆人数的优势。
  
      但到了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这一套就不灵了,一次性上百门火炮齐射,足以讓蚂蚁整窝死。
  
      對於朱谊汐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都不算事。
  
      两千料的福船,造价才两三千两左右,人工便宜,木料贵,一趟能送两千石粮食,若不是木料难寻,他真的想造个百来艘,几趟就能完成漕运任务了。
  
      “大员应该盛产木料吧?”
  
      忽然,郑森猝不及防下,又听到皇帝的问话,不由道:“大员木料不少——”
  
      “那便好。”
  
      皇帝点点头:“让工部与你家交接吧!”
  
      黄宗羲有点懵,大员是哪?怎么问郑森,难道朝廷没有的郑家就有?
  
      认真巡查了一番后,朱谊汐颇为满意,正准备离去时,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聲。
  
      很快,就是一阵问询声。
  
      “陛下,工部传来消息,王老今个摔了一跤……”
  
      田仁碎步而来,低声道。
  
      “嗯?”皇帝眉头一竖,不可置信道:“怎么突然就摔了?”
  
      说着,忙不迭:“快,去王老府上——”
  
      车架讯起,侍卫宦官脚下生风,而郑森、黄宗羲二人也快步而追,结果却灰尘满面。
  
      “郑兄?”黄宗羲原地蒙圈,满嘴的灰土。
  
      “愣着干嘛,追呀——”
  
      郑森拔腿就跑,挥舞着手中的纸笔,死命地追赶。
  
      黄宗羲托着大胡子,宽袍步履而追,苦不堪言。
  
      不一会儿,两只骑兵逆返,直接将两人带上了马路,显然是皇帝想起了他们。
  
      等到了王府,车架缓停。
  
      王徴因为器械的贡献,也被皇帝封为男爵,以其老家泾阳为号,为泾阳男。
  
      所以,其就不是宅而且府邸了。
  
      马车刚停,朱谊汐猛然而跳,在一阵“祖宗”“爷嘞”等关切中,跑入府中。
  
      刚入院,又嗅到了浓浓的草药味。
  
      “陛下——”
  
      府中众人一见皇帝,立马跪地哭泣。
  
      其养子更是跪在床榻旁呼唤:“爹,爹,陛下来了——”
  
      “陛下?”王徴幽幽醒来,微张的嘴唇彻底打开,流出些许口水,眼前浮现皇帝的脸庞。
  
      “葵心公,我来了!”朱谊汐紧紧握住其手,话语中带着颤音。
  
      “老臣生于隆庆五年(1571),长于万历年间,亲眼见证大明从繁盛至衰败,可惜胸无点墨,天启二年才堪堪中进士,才笃信景教……”
  
      王徴嘴唇缓缓开启,几乎是一字一句地念叨着。
  
      7017k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