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再次分国

2024-04-11 作者: 飞天缆车
第六十三章再次分国    绍武十九年,二月二,龙抬头。
  
      暖风吹拂,杨柳依依,万物开始复苏,又到了一年更始的时候。
  
      北京城外的积雪,已经尽数融化,略显干燥的土地微微打湿,为来年谋个好收成。
  
      时值春耕,作为皇帝,朱谊汐也不免需要装样子,鞭挞泥牛,祈求天下五谷丰登。
  
      一应的文武百官,站在一旁看着热闹。
  
      事后,为了更显真实,皇帝主动扛起锄头,进行除草活动。
  
      几个成年的皇子们,则站在身后,要么扛着锄头翻地,要么拔草,好不热闹。
  
      耕耘了半分地,皇帝回首一瞧,不禁气上心头。
  
      好家伙,有的直接把小麦当草锄了,有的差点把自己脚给挖了,千奇百怪。
  
      七八个人混战,差点都快要打起来。
  
      诸皇子之中,秦王、齐王就藩未归,故而太子朱存渠打头。
  
      成婚的阵营:太子朱存渠,皇四子辽王朱存桓,皇五子越王朱存楔。
  
      十五六岁左右的,刚出学堂,开始进行观政学习的:
  
      皇六子卫王朱存棠、皇七子福王朱存枚、皇八子赵王朱存柏、皇九子湘王朱存枫。
  
      拢共七位皇子,按着地位的高低,与皇帝的距离呈近远态势,乱中有序。
  
      「爷!喝口水吧!」
  
      一旁的刘阿福见皇帝面露倦色,立马就送上了一杯温茶。
  
      「嗯!」
  
      朱谊汐就坡下驴,倒是没有装模作样的继续下去。
  
      虽然只有半分地,但耕田确实累人。
  
      从床榻走向泥土,两者加在一起,他耕耘的面积确实不小,也算是比较勤快。
  
      几个皇子的眼尖,瞥到皇帝歇息了,立马就准备坐下。
  
      但皇帝哪能放过他们:「老四,就属你偷女干耍滑,之前看戏熬夜都能,如今耕地了倒是不行了。」
  
      「你给我好好的耕地,给你弟弟们打个样。」
  
      「是!」辽王苦着脸,有气无力地应下。
  
      当然了,对于在一旁晒太阳的文武大臣们,皇帝并没有一视同仁。
  
      因为他把这项耕田,当做是父子之间的共同活动,培养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
  
      瞧瞧辽王,感动的都快哭了。
  
      再者说,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头,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一个不小心着凉了,直接能去见阎王。
  
      「老八、老九过来。」
  
      连续喝了三杯茶,才算是解了渴。
  
      朱谊汐坐在树荫下,看着儿子们耕耘的样子,一时间颇为舒适。
  
      随即,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呼唤起两个最小的儿子。
  
      听到呼唤,皇八子赵王朱存柏和皇九子湘王朱存枫愣了下,这才匆匆而来。
  
      「父皇——」
  
      「转过年,就十七了吧!」
  
      「是的。」
  
      「婚事是要办的。」皇帝瞥向二人,轻声道。
  
      说实话,儿子多了,真的是看不过来。
  
      他认真看待的,莫过于秦王、齐王、太子,辽王四人,年纪大能就藩。
  
      赵王和湘王从学堂肄业,先生们倒是做出来评价。
  
      赵王性格平庸,学问不错,中人之姿。
  
      湘王乐与武事,学问马马虎虎,中上之姿。
  
      这里的武事,基本上是骑马、射箭一类的,十中六失,算是中上水平了。
  
      只要在平均水准以上,哪怕在附近徘回,朱谊汐也想让这群儿子们去就藩。
  
      武力不行,他就派遣将军帮忙。
  
      文事不行,
  
      只要不是孤僻自傲,不听人劝的,他也会派遣文臣帮忙。
  
      赵王和湘王,都已经成年了,也是时候派遣封地,让他们准备就藩。
  
      老五越王在北海道,老六卫王是柬埔寨。
  
      老七福王,他是准备安置在车臣部,给他筑城,封个一两万帐牧民,就能建立起一个小藩国了。
  
      而老八和老九能在哪呢?
  
      朱谊汐露出思考状。
  
      两个皇子就这么站在皇帝面前,嘴巴干渴,但却不敢言语,生怕惊扰了这位皇帝的思考。
  
      「暹罗不行,几百万人的国家,又不像安南那样接受过汉文化的熏陶,需要切切实实的打下来。」
  
      「更难的是治理。」
  
      「况且距离太远,等到卫王拿下柬埔寨倒是能帮忙,如今不合适……」
  
      中南半岛是最合适的地方。
  
      但缅甸被孙可望这斯占据了,暹罗难度太大,老挝全部都是原始森林,去了十有八九就危险了。
  
      所以,只能把目光放在南洋群岛。
  
      朱谊汐想起了使团路过婆罗洲时,奏禀过文来王国的事。
  
      上百万人口,小半个婆罗洲的面积,而且还有好几万汉在居住,可以帮忙治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建国。」
  
      「是!」
  
      听到皇帝的解释,赵王松了口气。
  
      这样一来他心里就没了愧疚了。
  
      「地方小了些,扩张的余地也无多少,不过倒也合适,背靠安西,至少安稳。」
  
      朱谊汐随口道。
  
      赵王、湘王心怀激荡,站在那里思虑万千。
  
      转眼就要成为一国之主了,谁不激动?
  
      「滚去耕地。」
  
      谁知这时候皇帝却不饶了他们,直接撵走:「时间不到,休想偷懒。」
  
      二王苦着脸回到了麦田。
  
      这时候,皇子们才露出了笑容:「这才是真正的同甘共苦哪!谁也不能跑。」
  
      「怎么?」辽王最机灵,他挪过来:「父皇跟你们说什么了?」
  
      「封国的事!」湘王毫不犹豫地说道。
  
      几王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只是脸上布满了好奇。
  
      但谁也没有继续问,因为他们知道辽王会帮他们问的。
  
      就连太子的步伐,都慢了一些。
  
      辽王瞥了下众人,见没一个继续询问,只能再问:「在什么地方?」
  
      「是个好地方吗?」
  
      湘王轻声道:「我的藩国在二哥的齐国附近,听说是叫文来,也叫勃泥国,近百万众,需要打过去呢!」
  
      「八弟呢?」
  
      辽王扭头,看着内敛的赵王。
  
      「是在浩罕地区。」赵王不好意思道:「锦国公打布哈拉汗国时,提前拿下的那个跳板,是个盆地,只有二三十万人。」
  
      说着,他小心翼翼的偷看着辽王的脸色,生怕其不满。
  
      毕竟这是在他的辽国划出了一片地界。
  
      辽王「哦」了一声,倒是没恼,反倒是恍然:「那块地方给你了。」
  
      「也好,虽然不大,但却安稳,不适合放牧,适合耕地呢!」
  
      「四哥,你不恼?」赵王问道。
  
      「恼什么?」辽王随口道:「你怕是不知晓辽国有多大,听我那大舅子说,有绥远和察哈尔那么大,遍地都是草原。」
  
      「从那国都布哈拉到浩罕,就有一千来里。」
  
      「两三百万***,你能瓜分一些,到省去许多我的麻烦。」
  
      「老四气度不错。」
  
      这时候,埋头耕作的太子,回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异国他乡,手足兄弟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不要计较那些零碎。」
  
      「昔日的蒙古汗国,才两代人的功夫,就分成了五个汗国,元朝被灭时,竟然没几个帮忙的。」
  
      「藩国相邻,守望相助才是。」
  
      「太子哥哥说的是!」辽王和赵王立马拜下。
  
      辽王则心道,太子妃怀了孕,太子脸上的笑,怎么也止不住了,再笑下去怕不是得把牙笑坏了。
  
      忙活了近一个时辰,朱谊汐走过来一瞧,半亩麦田就跟狗啃似的。
  
      他无语了。
  
      瞅着眼观鼻鼻观心的儿子们,他也没责骂什么,只是撂下一句:「回去吃饭吧!」
  
      「下午继续干。」
  
      一瞬间,皇子们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
  
      安西省,青桑城。
  
      这里是安西的最北面,额尔齐斯河从西伯利亚流入,然后在陆地形成了一座庞大的湖泊。
  
      其名曰青桑湖。
  
      这里本来就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杜尔伯特的部的过冬地。
  
      安西省成立后,除了在乌鲁木齐建立城池后,又在漠西蒙古各地水草丰美之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池,管理
  
      那些部落。
  
      由于青桑湖面积,不下于太湖,数百里的芦苇荡,鱼肥草盛,极其适宜居住。
  
      所以,安西省在此建立了青桑城,临湖开垦耕地。
  
      为了照顾安西南北的环境,故而实行一省两治。
  
      北疆,卫拉特蒙古故地,迁移来自国内的农民,建立以大小的城池,开发种田。
  
      以城池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牧民部落,都受其辖制。
  
      南疆则是绿洲为中心,实行流官、驻军同等。
  
      在辽阔的北疆,地域庞大,部落众多,一时的威名,自然是难以长久管束这些部落。
  
      所以这些城池中,往往是商业中心。
  
      在青桑城,来自于甘肃的青盐、铁、丝绸布料、茶叶、铁锅等,都在城内销售。
  
      那些部落们别的可以不管,但盐和茶叶是怎么也离不开。
  
      自然而然,他们不得不屈服于青桑城。
  
      这时,在守城士兵的目光中,远方忽然有一队骑兵,不下千余人,奔腾而来。
  
      满地的灰尘,模湖了其面容。
  
      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惊慌失措,连忙躲避在两边,城门处的商人和行人,更是着急忙慌的往城内跑,生怕晚了一步。
  
      谁知,城门不仅不关,反而敞开。
  
      一支百余骑鱼贯而出,在城门口排成纵列迎接。
  
      不一会儿,那群人才露出真容。
  
      身穿棉甲,脖子上戴着红色三角巾,这是典型的大明军袍。
  
      「下官青桑城守夏鹤年,拜见上官。」
  
      「起身吧!」
  
      来人卸下来了铠甲,露出了疲倦的面容,但其原本的威勐相貌,依旧让人印象深刻。
  
      络腮胡,圆眼,厚唇。
  
      他是安西北疆武备道,张容虎。
  
      相较于内地,安西一省两治,拥有着两个布政使。
  
      南疆基本上都是绿洲,大大小小如珍珠落地,只要控制那些大型绿洲,就很难聚拢起反抗力量。
  
      而北疆不同,草原一望无际,部落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
  
      故而,巡抚的主要方向就在北疆:
  
      开荒筑城,监管部落。
  
      偌大的北疆,被分为六份,每份遣一武备使,携带两三千骑兵,日常进行巡视,管束部落。
  
      其位于知府之上,相当于道员。
  
      「青桑城倒是不错。」
  
      张容虎看着周长近十里的青桑城,忍不住夸赞道。
  
      「只因青桑湖,小城才算是站稳了脚跟。」夏鹤年轻笑着,将他迎进了城内。
  
      「我这里的草鱼,倒是一绝,您尝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