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特长

2024-04-13 作者: 镶黄旗
第二百七十一章特长    这年头结婚,男方除了要准备房子和家具以外,当然还要准备家用电器。
  
      四年前,共和国家庭企求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
  
      现在已发展为新的四大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收录机。
  
      而且这些东西档次拉开的差距更大,远比当年的三转一响讲究多了。
  
      最起码的,彩色电视机肯定比黑白电视机好。
  
      带甩干功能的洗衣机也肯定比单缸的要强。
  
      电冰箱的“升”数越大越好,收录机的喇叭是越多越牛。
  
      至于日本进口的原装货,那是无可争议的至尊王牌,是高品质、高质量的代表。
  
      要是和国产货一比啊,用句打扑克的术语来说,那是全毙啊!
  
      可反过来,与之相对的却是家电的货源紧缺。
  
      要知道,自打《文汇报》刊登了第一家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之后,尽管外商的广告纷至而来。
  
      日本公司甚至是组团而来。
  
      但至今为止,也只有日本的松下电器在今年率先进入共和国市场,真正成为和我们开展经济合作的唯一一家外国大型电器企业。
  
      而且还别看这一年,我国一下子又从国外引进了三条彩电生产线。
  
      别看我国仅有三年发展历史的洗衣机,年产量已经达到二百多万台。
  
      但面对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自主生产的家电依然是杯水车薪,供不应求。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刚刚独立出来的家用电器的专卖柜台永远围满了人,可彩电是基本没货的。
  
      想买的顾客,十次过来,得有九次看不见现货。
  
      而京城两家电视机厂的门前,从工人手里受彩电票的黄牛,也已经把价格炒高到了八百元一张。
  
      至于报纸上说的,百分之七十的京城住户已拥有国产或进口的电视机。
  
      那恐怕还是以黑白电视为主,以九寸、十二寸的居多。
  
      而且这个数据也很让人怀疑真实性。
  
      因为老百姓的身边,日落之后的典型场景,仍然是晚饭以后,拥有电视的家庭的小院成为邻居们不约而同的聚会地点。
  
      甚至于这个时期,市民们为了追求好的收看效果,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力。
  
      比如通过上红中蓝下黄的色片,他们能把黑白电视变成彩色。
  
      或是能通过放大镜的“外挂”装置,把小电视变成大屏幕。
  
      这些聪明的小发明,构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流行记忆。
  
      究其原因,还能因为什么啊?不就是没钱嘛。
  
      这个时候,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毕业生也不过挣五十八块八角。
  
      普通大众当然会因工资匮乏对动辄数百元的家用电器望而生叹。
  
      绝大多数面临结婚的人,其实能靠积蓄买得起一台电视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多数人恐怕还是因为婚后要和父母住在一起,才集合了全家人的财力,买了一台电视。
  
      真要是谁家条件好的,顶多了,男方再买一台收录机,也就到头了。
  
      而女方家庭,多数情况下,都会陪嫁一台电风扇,或是辆自行车、手表、压力水壶什么的。
  
      如果陪嫁的电风扇是落地式的,或是干脆收录机就是女方出钱买的,那已经是相当不错,替男方着想了。
  
      所以家电里,相对于必不可少的电视机,被年轻人狂热追捧的收录机。
  
      洗衣机,电冰箱,这两样东西,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十分超前的消费,是只有高收入阶层才能拥有的稀罕之物。
  
      大街上要是有谁能雇一辆三轮车,拉着新买的白菊牌洗衣机,或者是雪花牌冰箱往家走。
  
      等于是向所有人宣告,这个家庭已经告别了手撮洗衣的时代。
  
      或是迎来了可以解决酷暑炎热的时代,生活开始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他们会让还全然没有节省时间和体力的概念的人们,表面不屑,实则羡慕的发出这样的声音。
  
      “什么洗衣机,还不如手洗呢?什么电冰箱,就为放点剩菜剩饭,费那么多电!真是吃饱了撑的!不知怎么折腾好了!”
  
      总之,这种炫耀式存在,就跟三十年后的人们,开着一辆敞篷豪车在大街上飞驰一样。
  
      那想想看,这方面张士慧得多么的得意,他得占多大的便宜,有多大的便利啊?
  
      事实上早在去年,这小子和刘炜敬,就从其他需要买家电的人身上,把他们双方家庭的家电都置办齐全了。
  
      人家都把四大件当成梦想,他们是可是实实在在的“七机部长”啊。
  
      而且还是外国的部长。
  
      甚至于他们还因此得了好人缘。
  
      别说张士慧自己交了不少有用的“朋友”,就连刘炜敬的亲戚也对张士慧刮目相看。
  
      什么姨啊舅的,姑啊叔的,哪家买东西没沾过这刘家准女婿的光啊?
  
      所以实际上,张士慧早就成了刘家的香饽饽了。
  
      刘炜敬的亲戚都打心里希望这门亲事赶紧成,打心里巴不得攀上这门亲戚呢。
  
      于是逢年过节大家庭一聚会。
  
      大家伙免不了就得催促起这门亲事的进展。
  
      像刘炜敬的二姑就常对刘炜敬一家说。
  
      “快点办吧,你们还等什么啊?这女婿可以啦!”
  
      “别看是个干旅馆的,级别也没咱们炜敬高,可有门路啊,其实比个处长都实惠。”
  
      “哎呀,我也是沾了你们的光了。要不是人家小张帮我买了彩电,我还不知道《蹉跎岁月》居然是彩色的呢……”
  
      总之,旁人最觉着难办的事儿,许多婚事中,男方容易和女方起矛盾和争执的原因。
  
      对张士慧完全就是个加分项目,这是他的特长啊。
  
      他非但不用再因此操一点心,甚至就连买好烟好酒、买结婚用的喜糖都比别人更便利,要高上一筹。
  
      至少对他个人而言,是真的提前达到按需分配的标准了。
  
      但到这儿还不算,最让刘炜敬惊喜的,是在确定婚事没多久,她竟然还从张士慧手里得到了一个镶翡翠的银戒指和一条珍珠项链。
  
      那是张士慧非拉着她专程去友谊商店三楼的珠宝柜台,花了小三千,硬给买下来的。
  
      当时刘炜敬嫌贵,死活不要。
  
      可张士慧却坚持这是他媳妇应有的待遇,而且还说带着首饰拍照才好看。
  
      无论刘炜敬怎么推辞反对都无效,这样她才不得不接受了这番好意。
  
      不过要说心里话,刘炜敬早就羡慕里、电影里,那些富家小姐的珠宝首饰了。
  
      而且去年的时候,英国王储查尔斯迎娶戴安娜王妃,这婚礼也是向全球转播的。
  
      尽管当时在咱们国家,电视还远没有普及,国家电视台没去凑这个热闹。
  
      不过随后,报纸杂志上也大篇幅报道了,还用上了人家俩人的结婚照。
  
      所以这“童话般的婚礼”也让咱们的国人领了到了西式婚礼的风采,知道了英国皇室的排场和戴安娜王妃满头珠翠,身披婚纱的风采。
  
      刘炜敬当然会受影响,会做做白日梦,奢望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一件两件,精致漂亮的小首饰。
  
      而在这个年头,整个京城唯一能买到这的地方,还真的只有友谊商店了。
  
      所以张士慧送给刘炜敬的这两样东西,简直太合姑娘的心思了。
  
      等于意外地圆了刘炜敬一个梦,她当然觉得自己幸福得不能再幸福了。
  
      推荐:巫医觉醒手机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