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冷不防

2024-04-13 作者: 镶黄旗
第七百一十九章冷不防    工作上不大顺利,自己的事儿居然也跟着出乱子。
  
      宁卫民弄回来的马家花园,修缮工程进度上就出了诸多问题。
  
      主要是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供不上。
  
      马家花园是京城数一数二的私家花园,凝聚了了京城营造两大家,马家和雷家的智慧技术大成,可谓屋宇朴斫,山池巧构。
  
      许多东西,看似普通,古建队在估算时也是按常规制式来算的。
  
      结果他们正式接过手来该干活了,再一细看。
  
      好嘛,人家玩儿的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好些地方满不是那么回事,另有奥妙,对技术和工艺要求极高。
  
      而且许多原材料,今天已经停产了,或者是产量很少。
  
      比方这湖石和青石就缺的厉害。
  
      还有这砖。
  
      这马家花园的主要建筑,有些居然是用当年临州供奉给紫禁城的金砖。
  
      临州的土造砖最佳,因为那儿的土是黄河水底泥沙的沉积,细腻含胶,可塑性强,澄浆容易。
  
      也只有这种细料澄泥砖,做砖雕才最出效果,可如今连临州都没人烧了,哪儿弄去?
  
      宁卫民又不想凑合,所谓修旧如旧,从工艺到材料,一点儿也不能走样,这才叫有水平的修复。
  
      那要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合适的替代品,就得花时间找啦。
  
      古建队里有人倒是出了个主意,说圆明园那儿的大野地里,可以去找找,兴许能挖回来不少用得上的东西。
  
      想当初也不知道多少人这么干过。
  
      北大校园里还不少圆明园的东西呢,人家不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可这主意在宁卫民看来纯属坑爹的馊主意嘛。
  
      如今确实是没人管,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嘎子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明天给你拉清单”。
  
      他还没傻到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绳子的地步,绝不能为图一时方便,忘了秋后算账的事儿啊。
  
      当然,光花时间等还不行,挑费上肯定也得再增加。
  
      尤其是这一年,赶得有点不是时候。
  
      因为京城城建计划和亚运会的远景在望,都让京城简直成了个大工地,开始四处大兴土木,银行大放水。
  
      能看得见的,五六年内,建设的速度都只会加速不会减速,而这一切都导致建材价格飞涨。
  
      所以宁卫民修皇叔的小院儿基本符合预算,但马家花园就成了个无底洞了。
  
      也不知道最后完工究竟得等到哪年,不知道究竟要往里填多少钱。
  
      只能先紧着能修的修,能盖的盖,眼下能囤点什么材料就先囤点什么材料。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
  
      最让人头疼的,是马家花园最后的戏楼还有江家住过的那个院儿,想要收回来恐怕不容易,居然碰上硬茬儿的了。
  
      不为别的,其实也**卫民自己。
  
      耗费巨资迁走居民和街道工厂同时,他还买了个皇叔的院子。
  
      然后立刻又大兴土木的修缮,这手笔太大了。
  
      那个古今文化协会也不是傻子,早在宁卫民做这一切的时候,就预计到早晚会因为腾退问题,跟他打交道。
  
      于是也从各方各面打听他的跟脚来着。
  
      打听来打听去,也不知道怎么打听的,反正最后得出了这么个有点自以为是的结论。
  
      宁卫民的确是皮尔卡顿公司的高管,但职位是副职,而且不负责公司的主营业务。
  
      人脉关系主要集中在南城,能量也主要在组织公众活动和饮食业务上。
  
      似乎不太被总公司待见,属于排斥于外的边缘人物。
  
      于是,就把他当成了一个膘肥体壮,傻有钱傻有钱的羊牯。
  
      等到宁卫民寻上门来,协会里有位戴眼镜的负责人来接待。
  
      很热情,茶水、香烟、水果都有,但开出的价儿就是一把剔骨的刀啊。
  
      他们不但想要宁卫民的皇叔小院儿来当新的办公地点,而且还要十五万补偿款。
  
      等于为了这个戏楼还有当年江家住的那个院子,宁卫民得白送给他们差不多翻倍面积的房子,那怎么可能呢?
  
      十五万?
  
      光这笔现金,这年头都能买下四个中等四合院了!
  
      偏偏协会吃准了宁卫民必然不情愿让房契的原址,缺少这关键的一大块,死不松口。
  
      反倒亲自带他去看房。
  
      当面夸这个三层的戏楼修得好,后面花洞子养花存东西再方便不过,院落里的景致和房屋的质量都不是寻常院子可比。
  
      还说他们协会里存放了有关文化方面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搬迁一回,折腾一回,要耗费大量的人手来做重置梳理工作,得不偿失。
  
      那意思是你给我们添了这么大麻烦,已经勉为其难了,居然连一步都不肯让。
  
      就这种死要钱的嘴脸,宛如狄更斯笔下《圣诞颂歌》里的斯克鲁奇,竟然让宁卫民感到了狗咬刺猬难下嘴的滋味儿。
  
      所以这漫天要价,还不允许落地还钱的事儿,可就没法继续谈了。
  
      碰了几次壁厚,宁卫民只能另想办法,试图像解决皇叔小院的钉子户一样,找这协会的上级单位。
  
      看看能不能再行釜底抽薪之策,从上至下把问题解决。
  
      可一打听出来,又吓了一大跳,因为那是民……
  
      嗯嗯,是社会名流和高级知识份子扎堆儿的团体啊。
  
      人家背后不但有大佬儿,还完全是另走一支子。
  
      像他这样的人,跟人家上级搭顾,也就想想吧。
  
      所谓釜底抽薪完全是异想天开。
  
      事实上,这个结果反而让所有房管部门的熟人朋友都战战兢兢的劝他。
  
      “知难而退吧,千万别冒失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都那么多房了。惹这麻烦干嘛,是不是?”
  
      没辙,宁卫民自己也含糊了。
  
      想来想去,要是替师父把这件儿事办了,恐怕也没别的办法可想,只能伸出脖子挨这一刀了。
  
      钱嘛,其实倒不是太大问题。
  
      等到明年割了邮市的韭菜,别说十五万了,就是一百五十万他也拿得出来。
  
      关键是这事儿他不情愿,气人得慌。
  
      而且那个皇叔小院儿他也舍不得啊。
  
      那是他自己的私人产业,还想传世给后代呢。
  
      要历史有历史,要位置有位置,要质量有质量,要环境有环境,要级别有级别。
  
      未来还兼具学区、地铁、中央区概念呢。
  
      兴许今后想买都碰不上这么好的院落了。
  
      为了师父,把自己这么好的东西搭进去,这份孝心该尽,可也不免让人有点心疼啊。
  
      哎,还是先看看,能不能再买一处院子替换了吧。
  
      要不说有文化的主儿都是满面春风,一肚子坏水儿呢!
  
      这帮杀千刀的,居然给我来了个狼吃狼,冷不防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