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从积累财富开始

2024-04-16 作者: 张围
第一百九十二章从积累财富开始    大唐初立这才第十四个年头,江山和权力这才稳固,所有人都为以后的日子忙碌着。
  
      其中最闲的就是张阳,张阳又拿着老师给的这卷心得看着,这些日子已经把这卷心得看了第九遍了。
  
      这上面写着张公瑾以前遇到一些麻烦事情的判断和结果以及当初的想法和经验总结。
  
      大多数时候来说他们都会按照过往的经验来判断当下的结果。
  
      就比如说当你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情,或者朝中出了事情,他们就会从以往的经验,或者一些典籍中记录的事情截取记忆中的一段,来找出应对的方法。
  
      张阳放下手中的这卷书闭上眼放松着自己的眼睛,一双冰凉的小手放到了太阳穴的两侧。
  
      “这卷书夫君已经看了好几遍了。”
  
      身后传来李玥的声音,张阳干脆把身体完全放松下来,靠在李玥的身上。
  
      “看不懂,我觉得我就不适合做一个成天算计人心的人。”张阳闭着眼低声讲着。
  
      “夫君本就不善于与人交往,如果整日都在谋算着人心,这样活着多累呀。”
  
      “是啊,总想着算计别人而活着确实挺累的。”
  
      李玥温柔地笑着,“老师也是一番好意。”
  
      张阳深吸一口气,“老师想让我活成一个坏人。”
  
      趴在桌案上的小熊悠悠转醒,它迈着还有些笨重的四肢爬着,一脚踏空之后,它又从桌案上摔了下来,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又晃了晃脑袋,看着四周。
  
      好似已经忘了自己在哪里。
  
      小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动物非常能吃也能睡,每过几天就会发现它又重了不少。
  
      “我更相信人间有正道,人间有正气。”张阳看着院外。
  
      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沉,好似又要开始下雨了。
  
      张阳带了两小坛酒水和几只咸鸭蛋走在朱雀大街上,河间郡王的府邸不难找,靠近朱雀门,朱雀大街的两侧都是一个个国公大将军的府邸。
  
      来到河间郡王府,张阳告知这里的护卫。
  
      护卫进去通报之后,迎接自己的是李崇义。
  
      十六岁的李崇义眼神中还带着一些少年人的稚气。
  
      “崇义公子。”张阳客气地行礼。
  
      “张侍郎不用多礼,父亲去了左武卫,不在家中。”
  
      看张阳手里还提着东西,李崇义笑道:“在下带张侍郎去见父亲吧。”
  
      “有劳崇义公子了。”
  
      李孝恭是一个粗人,他的儿子倒是文质彬彬。
  
      俩人一路来到做左武卫,还没走进去就听到里面的狂笑着。
  
      在左武卫来来往往的都是官兵,听着李崇义讲述着这里是尉迟大将军的府衙。
  
      走在府衙的小道上,往后走去听见了打铁声。
  
      李孝恭正盯着几个铁匠打造着军械。
  
      见张阳来了,他脸上还带着笑容,“你小子怎么来了?”
  
      张阳提了提手里的酒水和咸鸭蛋,“来看看河间郡王。”
  
      “正好老夫也饿了。”
  
      跟着李孝恭走入一间偏房。
  
      张阳递上酒水,李崇义让外面的官兵准备饭食。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
  
      按照李世民的意思是李孝恭这个不着调的家伙,希望自己可以给他一些正面影响。
  
      看李孝恭喝下一口酒水,张阳开口道,“昨日陛下和太子都来找过我。”
  
      李孝恭把酒碗放在桌案上,“说了什么?”
  
      “说是我们许久没有上朝了,这么怠慢下去朝中的文臣也看不下去了。”
  
      “你想回去上朝?”
  
      好不容易这段时间有充足的睡眠,自然也不想回到那种早上强行起床,还要上朝的日子。
  
      站着睡觉的感觉很不好受。
  
      张阳盘腿坐着道,“不去上朝也是为了社稷。”
  
      李孝恭叹道,“呵呵呵,把不去上早朝说成了是为了社稷,伱小子比老夫还要不要脸。”
  
      “一个奋发图强的人才是威胁。”
  
      朝野都知道礼部是六部中最不着调,也是最为被人看不惯,人人得而诛之,这样的一个府衙才会让人觉得没有威胁。
  
      皱眉看着张阳,李孝恭瞧着他,“你小子变了。”
  
      张阳笑道,“此话怎讲?”
  
      “这也是张公瑾那个家伙教你的?”
  
      “非也非也,因为我小时候有个朋友。”
  
      张阳惆怅道,“我小时候的这位朋友是一个读书很厉害的人,可我呢又是一个读不好书的,两家孩子一起比较挨打的一直是我。”
  
      “嗯。”李孝恭稍稍点头,示意接着说下去。
  
      “我那时候心想呀,受委屈的人不能一直是我,而我的小朋友他是一个十足的书呆子,我带着他领略了一番世间的美好,这世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用尽方式方法,让他沉迷其中。”
  
      “而我陪着他玩,看着他一天天堕落,暗地里我奋发图强努力用功读书,终于我的成绩超过了他。”
  
      李孝恭倒吸一口凉气,“好毒的计谋,你那时候几岁?”
  
      张阳回想着,“大概十岁的年纪。”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城府,老夫佩服。”
  
      “当然那也只是权宜之计,他被父母教训之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再次成为了那个所有人都看好的孩子,而且考入了一个很好的学校,有了一个很好的前途,说来感慨。”
  
      张阳抿了一口酒水。
  
      听完这样一番话,俩人推心置腹聊了很久。
  
      李孝恭不解道,“你说的名校是很好的书院?老夫走遍中原也没见过。”
  
      “都已经成为了往昔,只在我的记忆中了。”
  
      “也对,那几年中原大战,毁了太多。”
  
      又和李孝恭聊起了关于高昌的事情。
  
      张阳介绍着那边种种好处,“棉花是一种很好的作物,它是御寒的好东西,如果有了它,以后我们大军北上就可以不用怕酷寒了。”
  
      “高昌有这等东西?”
  
      一直站在一旁的李崇义回话道,“父亲,孩儿在古籍中有看过对高昌一些阐述,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虽,茧中丝如细纑,名曰白叠子。想必张侍郎说的就是此物。”
  
      张阳诧异地看了看李崇义,没想到他读过不少书吗?
  
      “有学识是好事,崇义公子以后可要小心点带着你玩的朋友。”张阳拱手道。
  
      李崇义咧嘴笑了笑,“张侍郎的故事,在下一定铭记于心。”
  
      张阳清了清嗓子,“这不是故事,这是我的经历。”
  
      李崇义点头道,“在下定用功读书,绝不荒废。”
  
      对自己的儿子,李孝恭还是很满意的,“老夫这儿子要是能有你半分机灵,便也放心了。”
  
      李崇义连忙拱手道,“父亲,孩儿会跟张侍郎好好学的。”
  
      李孝恭坐到张阳的身边,“你说的这个棉花?高昌有多少?”
  
      “不只是高昌,西突厥应该也有。”
  
      “那这东西能和奶粉一样挣钱?”
  
      “奶粉只是钳制突厥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必需品,但棉花可以成为一种必需品,如今人们衣着用丝,麻,裘作为衣料,如果有了棉花那衣服便会更加的保暖,甚至还可以作出更好的衣料。”
  
      李孝恭低语着,“早就听陛下和朝臣议论过高昌这个地方,还真是一块宝地。”
  
      “如今高昌往派了他的儿子麴智盛来长安,下官打算和他聊聊。”
  
      “要不找高昌买些棉花?”
  
      张阳笑道,“就怕高昌知道了棉花的价值挟棉花自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一件好事。”
  
      “你说得在理。”
  
      “不如先请河间郡王派人去一趟高昌探明情况,以购买西域珠宝为由,顺便看看棉花的情况,再去买一些棉花种子和少量的棉花,再给我在渭南安排一块地,试种棉花。”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防止高昌挟棉自重,当中原也种了棉花之后,他们自然也会放下价格。”
  
      “老夫明白了。”
  
      “此事宜早不宜迟,现在正是播种棉花的季节,过了十月就来不及了。”
  
      李孝恭给李崇义一个眼神。
  
      李崇义连忙拱手道,“孩儿这就去办事。”
  
      又和李孝恭说了一些对高昌使者的安排,张阳跟着他来到军中打造军械的地方。
  
      大唐的锻铁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且还会在后世沿用很久。
  
      现在锻造兵器的时候主要用得还是灌钢法,这也是劳动人的智慧结晶
  
      之前在铁匠铺打工的时候,张阳就试过用熔化的生铁来浸透熟铁,那时候的试验很成功,家里的菜刀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在后世的《天工开物》中有记载这种做法叫作生铁淋口。
  
      这种方式简单也高效。
  
      又在这里呆了一会儿,张阳便回家了。
  
      用纸给李玥做了一个小风车和纸飞机,她就可以玩得不亦乐乎。
  
      尤其是风车转起来的时候,她目不转睛地看着。
  
      张阳翻看着账本,不想对李世民这个皇帝付出百分百的信任。
  
      瞧着张阳眉头紧锁看账本的模样,李玥手里拿着风车,把双手搭在他结实的肩膀上低声问道,“夫君在想什么?”
  
      “我在想买下整个高昌需要多少银钱。”
  
      “买下高昌?”李玥吃惊道,“那可是一个国!”
  
      “我知道。”
  
      现在家里也不缺钱了,好歹也算是长安城一个富户,也有了自己的村子,吃穿是不愁了。
  
      “夫君之前还打算要拿下整个骊山,现在还要买下一个西域的国?”
  
      张阳收起账册,“如果你父皇真有眼光的话,高昌是一个朝中势在必得的地方,如果我比你父皇早一步拿下高昌,等你父皇再想要的时候,我就有了足够的本钱和你父皇谈买下骊山的事情了。”
  
      “就算是花几千几十万贯的银钱想买下骊山,你父皇也不见得会答应,可要是用一个高昌来交换,你父皇为了施行自己的宏图大略,说不定真的会答应。”
  
      李玥观察着夫君的神情,似乎也不像是在说笑,她低声嘀咕着,“买下高昌要多少银钱呐。”
  
      “先从积累我们的财富开始吧。”张阳笑道。
  
      突厥的使者不日就会到长安城。
  
      李孝恭的动作很快,已经派人去了高昌。
  
      这些也都是听着许敬宗汇报的。
  
      张阳带着李玥再次来到村子,孙思邈招收了七个大夫,其中三个来自太医署。
  
      挖李世民的墙角风险很大。
  
      鬼知道这个皇帝急眼了会做出什么事情。
  
      要是把整个太医署掏空了,李世民会不会先急眼还不好说,卢照邻肯定会疯的。
  
      将医馆交给孙思邈打理,张阳不打算过多插手。
  
      带着张公瑾和孙思邈打着太极拳,张阳听到身后的话语。
  
      “军中又派来人来问金疮药的事情了,都被贫道回绝了,那毕竟是你做出来的东西,贫道不好做主。”
  
      张阳一边打着太极拳,“朝中想出什么价钱?说了要多少吗?”
  
      孙思邈跟着迈腿,缓缓作出太极推手的动作,“都没说。”
  
      “那就不给军中答复。”
  
      张公瑾也讲道,“前两天朝中派人来问过社办官学的事情,有老夫在村子里教书,朝中自然不必过多追问,可那日朝中派来的人不仅仅是看了办理私塾官学的事情。”
  
      “他们还看了什么?”
  
      “能看的都看到了。”张公瑾低声说道。
  
      “有劳老师照顾村子。”
  
      “你是老夫的弟子,老夫自然会帮你做事,都是应该的,上官仪是一个很好的苗子,你的眼光很独道,老夫觉得栽培上官仪,他日必定会有不小的成就。”
  
      对骊山封地的查问很快就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桌案上放着的都是对骊山封地的记述。
  
      李世民一份份打开来看着,“这个叫作水轮车的东西也是玥儿做出来的?”
  
      李君羡回话道,“据村子里的人所交代,都是汝南公主让村子里的村民打造。”
  
      李世民脸上带着笑意,“朕的这个女儿还能造出如此利国利民之物?”
  
      “回陛下,村子里的人都说汝南公主心思巧妙,这个水轮车都是公主殿下一手要求村子里的人所造,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叫做代耕架的东西,因为村子里没有牛来耕地,便造出来这个东西。”
  
      李世民越看越惊喜,以前怎么没觉得朕的这个女儿还有如此本领,真是便宜那小子了。
  
      家里有急事,今天暂更一章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