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怕被笑话

2024-04-16 作者: 张围
第三百六十三章不怕被笑话    张阳又接过宫女递来的一碗茶汤,重新坐下来,殿外风声不断,雪越下越大。、
  
      想着李世民的问题,张阳感受着炉子边的温暖,“朝中必定已有打算,礼部的职责只是帮朝中斡旋,如果开战已经是必然礼部会将精力都用在之后的战事上。”
  
      李世民沉声道:“想要再喝麦酒,朕只能等到明年秋季了吗?”
  
      “那是自然,麦酒的保存条件很苛刻,变质的麦酒喝起来会发酸。”张阳神情平淡地解释着,“魏王殿下一时嘴馋,喝了一些变质的麦酒,不说味道难以下咽,喝了之后上吐下泻好几天。”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朕知道了。”
  
      “臣也是爱莫能助,陛下不要因为一口吃食而牵肠挂肚,臣以为让陛下挂念的应当是千秋大业才对。”
  
      李世民板着脸,“你说话的样子越来越像魏征了。”
  
      “郑公一生正直,臣以为是应当学习的榜样。”
  
      本就是大雪天,也快到了年关,李世民本想说点轻松的事情,一旦谈到国事这小子就会说两句劝谏的话。
  
      莫名有点怀念他以前不着调的样子了,那时候的张阳绝对不会这样劝谏朕,以前张阳行事毛毛躁躁没有规矩。
  
      本想着好好培养他,培养了张阳两三年,李世民感觉自己培养出了第二个魏征,苦心培养三四载给自己找了个不痛快。
  
      心中懊恼又无奈,当初就不该培养他。
  
      炉子边很温暖,张阳给小武拿下围巾和手套,这样她就可以跟着一群公主皇子去上课了。
  
      李玥面前坐着十来个年纪不同的孩子,她身后的一面墙上挂着木板,这样她就一手拿着自家的炭笔,给孩子们讲解题目。
  
      这种教学方式媳妇有样学样的。
  
      注意到夫君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自己,李玥收起笑容俏目瞪了回去。
  
      李世民坐在椅子上闭眼休息着,长孙皇后安静地给孩子们改着衣裳。
  
      殿外是风声,殿内只有李玥的讲课声。
  
      和皇帝相处成一家子也有好处的,张阳拿起一块糕点吃着,比如可以吃到南方送来的名贵糕点,这种软糯糕点平时可吃不到。
  
      看小兕子爬到自己的脚边,张阳在宫女担忧的目光下,抱起这个小公主。
  
      小兕子伸手呀咿呀呀要来抓自己的下巴的胡渣。
  
      张阳把她抱在怀里,抓着她的小手用下巴的胡渣扎她。
  
      她倒是一点都不怕,就是还不会叫人。
  
      见这娃娃嘴角还有些口水,张阳拿出自己的布绢给她擦了擦。
  
      看兕子也能和张阳这般亲近,皇后也是心中很是满意。
  
      李玥已经成了这群孩子的主心骨,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又或者以后张阳也能成为孩子们的依仗。
  
      和张阳一家走得近也没什么坏事。
  
      就当是给孩子们多一个选择。
  
      皇室的孩子与寻常家的孩子不同,这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面对的事情便是宗亲关系。
  
      长孙皇后心里也知道李世民一直不情愿孩子们都与张阳一家走得太近,身为皇帝这些孩子也可以成为他掌握权力的工具。
  
      作为母亲,长孙皇后只希望这些孩子可以健康平安地长大,要是这些孩子还能得到他们夫妻俩人帮扶,那也再好不过。
  
      李玥的一堂课结束,张阳带着小武一家子这才走出立政殿。
  
      大雪还在下着,路面上已经有了有些积雪。
  
      看李玥和小武还穿着布鞋,张阳思量道,“去年的靴子小武应该穿不下了。”
  
      李玥点头,“前天就让婶婶去收了一些上好的皮革,昨晚才开始做靴子,只是没想到这场雪来得这么快。”
  
      加快脚步路过太极殿的时候,还有不少官吏匆匆朝着中书省而去。
  
      小武牵着李玥的手把半张脸都埋在了围巾中。
  
      人们在追求知识的方式各有不同。
  
      东汉时期张衡造出了浑天仪,也算是古代科技的巅峰之作。
  
      浑天仪流传的千百年间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完善。
  
      到了现在,李淳风根据前朝种种典籍和记载加上他对天象数术的理解造出了黄道浑天仪。
  
      能够在有限的条件和基础知识下造出如此事物。
  
      心里多少有些佩服。
  
      有了这个黄道浑天仪,李淳风便可以借此推演天象历法和年月,测量星辰位置。
  
      他们看待世界有自己的方式。
  
      在他们的脑海中有另外一幅世界的图景。
  
      知识的进步是美好的,至少李淳风和袁天罡都能迈出这一步。
  
      走出朱雀门的时候,李泰就站在门外。
  
      “姐夫,皇姐我已经派人去突厥游说承包草原的事情了,这一千顷地的银钱也都送去了,来年开春我们就可以收到消息。”
  
      张阳点着头递给李泰一颗茶叶蛋,“刚刚去见了你父皇和母后,还留下一颗多的。”
  
      几人继续走着,十四岁的李泰已经长出了一些软胡子,茶叶蛋已经凉了他还吃得起劲。
  
      顺路买了一些羊肉,回家摘一些菠菜就能做火锅吃。
  
      一路上就可以见到有些屋檐上已经有了积雪,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凛冬时节人们都会选择降低自己的体力消耗,尽可能少吃粮食来度过冬天。
  
      在长安城又是另外一个光景,从长安城的周边郡县的乡民还是早早来到长安城找活干。
  
      风雪中也可以看到不少人做着体力活,扛着东西在城门口忙碌。
  
      正要走入回家的小巷又看到一个兵卒朝着承天门方向飞奔而去。
  
      李泰眉头紧锁,“看来边关的形势越来越紧张了。”
  
      张阳点头,“现在的吐蕃高原也是天寒地冻,吐蕃人正在东迁南移。”
  
      这话意味着吐蕃的众多部族也正在往边关靠近。
  
      那是来自吐蕃高原上的巨量人口。
  
      也不知道战争一旦开始,大唐又要面对吐蕃的多少兵马。
  
      李泰再看姐夫一脸淡然的模样,事情也不会坏到哪儿去。
  
      回到家中,张阳切着羊肉再是清洗,李玥和小武摘着院子里的菠菜。
  
      羊肉冻得硬邦邦的,放在火边稍稍让它融化一些,切起来便会容易很多,将还结着冰晶状的羊肉切成一片片,装满几个盘子。
  
      端着盘子回到屋中,看小熊舒服地躺在炉子边,无精打采的样子,张阳用脚推了推它。
  
      它才懒洋洋地挪了挪位置,与火炉稍稍保持距离。
  
      这头熊是真的不怕火会烧了它的毛发吗?
  
      看李泰是不是用手指挠着他鼻子下那些胡子,在显摆他有胡子了这种事情。
  
      张阳低声道:“魏王殿下今年几岁来着?”
  
      李泰倒上一碗温热的酒水,“过了今年就十五了。”
  
      李玥把菠菜端上桌,“青雀过了今年不是才十四吗?”
  
      张阳把羊肉往锅里倒:“孩子们总是梦想着快点长大,熟不知大人的世界更残酷。”
  
      李泰喝下一口酒水,舒坦地长出一口气。
  
      一个月五顿酒水,李玥都留到每个月的最后几天来喝。
  
      家法森严,夫妻俩都恪守着规矩
  
      “今年突厥的牛羊不多,长安城的羊肉又涨价。”
  
      “来年我们承包的草场一定可以养出更多的牛羊。”李泰信誓旦旦说着。
  
      一顿火锅吃完,把火锅里剩下的碎羊肉搅和搅和倒上饭食喂给小熊吃。
  
      到了冬天这头熊不是睡就是吃。
  
      它一年比一年强壮,可以背着小武在院子里乱跑,媳妇也已经抱不动它了。
  
      食物充足了之后,它长得很快。
  
      看小熊吃得欢实,张阳纠结道:“现在突厥人都怎么处置羊毛和牛皮。”
  
      “他们把羊皮割下来用来御寒,牛皮嗮干之后可以用来做衣料,也可以直接用来煮着吃。”
  
      李泰思量着,“突厥人之间会用这些皮毛来交易,这些皮毛到了中原就没这么大价值了。”
  
      “生产和制造技术落后决定了他们当下的价值。”张阳重新站起身,“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掌握着一笔多大的财富。”
  
      喝了一壶酒水,李泰的胖脸红彤彤嘴里说着糊涂话,让他的侍卫送他回去。
  
      张阳拿出一团羊毛,斟酌半晌拿起又放下。
  
      天色入夜,李玥带着小武早早休息了。
  
      羊毛的吸湿排汗功能,决定了它是纺织材料中的王者。
  
      将羊毛放入水中浸湿,再用筷子搅拌,让羊毛充分接触水面,挑出其中的一些杂质。
  
      处理着这些羊毛用了半个时辰,也是因为喝了酒水,总觉得晕乎乎的。
  
      张阳走到屋外洗漱着,被冷风一吹又感觉到有些晕,酒水的后劲便上来了。
  
      小熊被冷风吹得不停往墙角躲着。
  
      支撑着昏昏沉沉的脑袋,刚刚躺下就见小熊还是老样子爬上了床榻,感觉到它往被窝中钻,便将它推出去。
  
      这熊也执拗就是要往被窝里钻。
  
      明明它自己还有这么厚实的皮毛,东北大熊不怕冷才对。
  
      再一次将它推出去。
  
      一人一熊较劲了许久,也不知道怎么睡过去的,醒来的时候这头熊正趴在自己脑门上。
  
      张阳把它拎起,黑溜溜的眼珠子正盯着。
  
      无视它眼神中的无辜随手就将其丢在床下,起床洗漱穿衣上朝。
  
      趁着这头熊还小,能欺负就欺负,等它长大了还真不是这头熊的对手。
  
      李玥帮着穿好官服低声道:“这个官服也太单薄了。”
  
      “你父皇也不给做几件冬衣,让我们在冬天也能暖和一些。”
  
      “不能着凉了,夫君将里面穿得厚实一些。”
  
      媳妇一直以来都怕冷,可能是她童年的经历,也是她血气不好,遇寒便容易生病。
  
      听着李玥的叮嘱,张阳又添了两件衣服。
  
      淡薄的官服穿在外面,里面穿得厚实,一时间显得臃肿,把官服撑得鼓鼓的。
  
      李玥左看右看,就像是夫君整个人壮实了不少,“这么穿出去不会被人笑话吧。”
  
      “笑话什么?你夫君是那种怕别人笑话的人吗?”
  
      李玥捂嘴轻笑着点头。
  
      走出家门,清冷的朱雀大街上还没有行人,凛冬的早晨风还是很冷。
  
      一路走到承天门前,耳边是其他官吏对局势的议论。
  
      大家都穿得单薄,只有张阳穿得特别臃肿,四周不断有目光看过来。
  
      再是承天门开,张阳神情自若迈步走入太极殿。
  
      早朝准时开始,李世民听着各部的禀报。
  
      边关形势越来越紧张,各部向李世民禀报的安排,户部禀报已经准备好的钱饷粮草。
  
      兵部禀报着现在兵员的情况,以及朝中可以调动的兵马有多少。
  
      还有一个个的武将站出来请战。
  
      等各部和中书省都禀报好了之后,李世民的目光终于落在了张阳身上,“礼部就没有想说的吗?”
  
      张阳上前一步,“礼部还在等待消息,若有情况一定会告知陛下。”
  
      皇帝的神情有些不耐烦,缓缓站起身开口道:“退朝。”
  
      先前各部都清闲的时候,只有礼部忙前忙后还开设了一个外交院。
  
      现在朝中各部都开始忙起来了,礼部又沉寂了下来,也派人去外交院打听,外交院一些人手也是闭口不谈,就连那些小吏也知之甚少。
  
      礼部核心几人的口风都很严。
  
      张阳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这个信息传播条件落后的年代,消息传播是有滞后性的。
  
      人们通常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判断边关的形势如何。
  
      如今天寒地冻,松赞干布也不见得会在这个时候开战。
  
      两天后的长安城外,张阳和许敬宗还有张大象三人都站在风雪中。
  
      远处的一队兵马正朝着城门而来。
  
      风雪很大,三人身上都有了不少的积雪。
  
      一直等着这队兵马到了近前,张大素翻身下马抖落身上的积雪。
  
      “张尚书,兄长,许侍郎。”张大素躬身行礼。
  
      几人也跟着回礼。
  
      眼前的张大素整个人黑了几分,张阳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年辛苦你了。”
  
      张大素释然地笑着,“说什么辛苦,见识了关外风光,以后才能在朝堂之上与更多的人据理力争。”
  
      张大象先是上前,“瘦了,也不知道你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
  
      许敬宗道:“还是先回城说话,张尚书特意在外交院准备了火锅。”
  
      张大素朗声笑着,“眼下就是想吃一口关中的饭食,在吐蕃没像样的东西能够充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