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多事之秋

2024-04-16 作者: 张围
第四百三十六章多事之秋    当天下午就走出了长安城。
  
      他回头看了看眼前这座大城,这一次没有人尾随自己,也没有人拦着自己。
  
      阿史那杜尔骑马来到跟随自己的突厥勇士所驻扎的地方。
  
      还有一些人等在这里,也有人早早就离开了。
  
      大家喜极而泣,还以为铁勒再也不会回来。
  
      与这些人说了这一次的安排,阿史那杜尔一刻都不想在关中地界久留,用了半个时辰收拾这里,便带着自己的人上路,朝着西突厥的方向而去。
  
      上一次长途跋涉去了西域,这一次同样也要长途跋涉前往西突厥。
  
      一路上可以看到陇西而来的官道上,有一架架马车连成排朝着东面而去。
  
      这些马车装着不少货物,堆积起来足足有一人高,都用黑色皮革包裹着,这也是为了防止雨水浸湿。
  
      冻雨带着冰粒打在脸上生疼,阿史那杜尔带着人骑着战马跑出了三里地,身后依旧没有人追来。
  
      让他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一次好像自己真的自由。
  
      但在看到押送货物的人除了卫府兵马,还有一些穿着是高昌人特有的。
  
      这一刻阿史那杜尔明白了张阳的话,只要外交院一句话,高昌人一样可以追杀自己。
  
      当初在西域一战,他就体会过这些高昌人的厉害,这些人不像是散兵游勇,其打仗的方式更像是关中兵马。
  
      长安城的另外一边,领军卫的校场上。
  
      十三岁的李恪时不时就会拿出姐夫给的练兵之法反复看。
  
      上面所写的只有寥寥几句话,已经看了很多遍了。
  
      “难道姐夫这些话当真没有玄机?”李恪自言自语着。
  
      眼前还有十五个兵卒整齐地站出一排,他们就这样要站半个时辰。
  
      李恪心中无奈这是尉迟恭将军给的人手,想要自己练兵,能给的兵卒只有这些。
  
      而这些人也是各个队正挑选出来最差的人,高矮胖瘦都有。
  
      “他们都把我的目标当成儿戏。”李恪心中闷闷不乐。
  
      目光扫视一圈眼前的校场,李恪又看到程处默小将军,带着一个与自己年纪相彷的人来到校场。
  
      “我不要来这里。”李孝义大声道。
  
      “要做一个好汉,就要经过卫府历练。”程处默提着他走入校场。
  
      李孝义不服地挣扎着,“我要跟着你,我不要和我哥一样当个成天不管家里的人!”
  
      李孝义的哥哥是李道彦。
  
      李道彦那时征讨吐蕃一年没有管过家里,李孝义也正是逆反的年纪,成天就跟着一群半大孩子打架。
  
      这小子愣是在孩子中打架出了名。
  
      当初与张阳在东市街头看到他,程处默便对他挺中意的。
  
      至少他不服输,每一次都要折返打回来的性子,很是不错。
  
      先锻炼锻炼以后也是一条好汉。
  
      程处默把他丢在地上,正下着冻雨,李孝义打了个滚,沾了一身泥。
  
      他站起身推一把程处默,愣是没有推动,“我要跟着你,我不要进卫府。”
  
      程处默蹲下身看着他,低声道:“你哥现在是将军,这样他才能护着你们长大。”
  
      李孝义又道:“我不用我哥护着,我能打架。”
  
      这小子性子很硬,程处默看向远处的蜀王走来,躬身行礼,“蜀王殿下。”
  
      李恪此刻穿着甲胃,又看向与自己一般大的李孝义,“身为男儿入卫府当是骄傲才对。”
  
      李孝义的目光瞪着,也没有行礼,“我就不入。”
  
      李恪又道:“我父皇说过,从卫府走出来男儿才算是好汉。”
  
      “你是好汉吗?”
  
      “当然。”
  
      “你要跟我打一架吗?”
  
      李恪听到他的话,脱下了自己的甲胃扔在一旁,卷起衣袖朗声道:“来!”
  
      李孝义二话不说冲上前就是一拳。
  
      李恪猝不及防,鼻子中了一拳,随手拉住对方的手,一脚将人绊倒。
  
      李孝义也不服输,拉住对方的衣衫。
  
      两个孩子都倒在了泥地中,正打着滚。
  
      程处默饶有兴致地看着。
  
      等到这两个孩子都没有力气了,李孝义吃力地站起身,“算你有点本事,我叫李孝义。”
  
      李恪拱手道:“李恪。”
  
      “等我练几天,下一次我一定打到你服气。”
  
      李恪站起身的模样板正许多,重新穿上甲胃又道:“奉陪。”
  
      蜀王殿下自小在军中长大,身上行伍气很重。
  
      李孝义就不同了,跟着地痞闲汉打架多了,身上缺少的正是卫府中的那股正气。
  
      程处默心里想着,这小子要是再这么胡混小去,那就真拉不回来,以后就会是个走街串巷的闲汉。
  
      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宗室子弟。
  
      “李孝义,你要是能够在领军卫练上三年,就让你跟着某家,你要是经不起这三年,以后走出去别说认识某。”程处默喝问道:“听到没有。”
  
      李孝义擦去脸上的泥眼神坚定,“你要言而有信。”
  
      程处默笑着拉过他,“三年一到,我就来接你。”
  
      “说定了。”
  
      ……
  
      李恪狐疑地看着这一幕。
  
      程处默一直带他来到中军营帐,李大亮就在这里,平时都是尉迟恭将军是这里的主将,不过他还要管着左武卫,并不会经常来这里走动。
  
      副将李大亮便一直看管这里。
  
      当年李大亮也是一方兵曹,败给瓦岗军之后便投效了李渊,之后又是平定王世充之乱的一员。
  
      是能够统领一方将领的大将。
  
      当年的旧人现在还掌握着兵权的人不多,他算一个。
  
      一个月前刚刚从西域回来,便被任命在了这里。
  
      见程处默提着一个孩子走入营帐,李大亮不解道:“这是做什么?”
  
      程处默放下李孝义,“他是李道彦的弟弟,叫李孝义说是要来投军。”
  
      李道彦一家几兄弟都是当年李神通的儿子。
  
      想到这一家子李大亮又是一阵头疼,这是最难应付的一家子,好歹他们的长兄李道彦有出息,能够征战吐蕃立下奇功,那时候在吐蕃也与李道彦共击松赞干布。
  
      “投军?”李大亮笑道:“军中不收这种毛头小子!”
  
      李孝义不服气道:“蜀王殿下都能在军中,我怎么不能。”
  
      这小子执拗的脾气,让李大亮倒吸一口凉气,一看就是一个难对付的小孩。
  
      李大亮又道:“投军先去长安城找兆尹登册造桉,再交由兵部,让兵部安排,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
  
      李孝义抬眼看向程处默。
  
      此刻程处默也愣住了,没读过什么书,哪里知道军中的规矩。
  
      李大亮依旧坐在悠然自得喝下一口茶水,嗤笑道:“小子,半大不小不懂规矩。”
  
      李孝义一咬牙单膝跪地,“不能入军,我就不能跟着处默大哥,还请大将军收留,只要三年就够。”
  
      一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还有这般决心。
  
      倒是让李大亮动容,他放下茶碗,“军中缺洗衣裳和整理兵甲的仆役,干一些杂活倒不用去长安城报备,这些杂活你可愿意做?”
  
      李孝义回头又看程处默,“我可以!”
  
      李大亮这才点头,“来人。”
  
      帐前两将士走入躬身道:“末将在。”
  
      李大亮颔首道:“把这个小子送去干杂活。”
  
      “喏。”
  
      “我叫李孝义!”他还是不服气道。
  
      等人离开,李大亮还看着程处默,“我说你家老货平时不管着你,你来还往营中带小孩子,你是何意思?”
  
      程处默琢磨着,“他是个好苗子。”
  
      “军中兵卒不敢得罪你,老夫看在你家老货的份上,不与你计较,军中重地不是谁都能进来,只此一次,还有下次便是军法处置你。”
  
      程处默拱手道:“家里还有些酱牛肉没吃完。”
  
      此话一出,李大亮啧吧嘴,“他们都说你瓜,老夫看来也没这么瓜。”
  
      “回长安就让人送些酱牛肉到大将军府上。”
  
      李大亮点头,“老夫知道了,这个小子会多照看一眼,你且回去。”
  
      “喏。”
  
      程处默走出营帐,见到蜀王李恪带着几个兵卒一板一眼地练着什么。
  
      “一二一,走!”随着李泰一声声高喝,十几个兵卒歪七扭八走着道,看着甚是好笑。
  
      怎么都练不好,气得李恪又是声声呵斥。
  
      程处默看着直摇头,便走出营地。
  
      长安城,大理寺内,原本以为又是清闲的一天,此刻褚亮心情不是太好,因为十几个长安城的闲汉被抓入了大理寺内。
  
      清闲是没有了,眼下只好应付。
  
      大理寺无事可干是最好的,三省六部九寺中也唯有大理寺,大理寺越是空闲,陛下越满意,说明长安城的治安很好。
  
      可眼下十多个闲汉被绑着带到眼前,这情况狠狠地抽了褚亮一巴掌,人过中年本想着清闲过着日子,等着养老。
  
      看到事到了眼前,心中一阵烦闷。
  
      “这些人都犯了什么事。”褚亮不耐烦问道,眼看是快要下差的时候,这种时候有桉子要审,想到这里心烦更甚。
  
      带来人的官兵递交上三两卷竹卷,“都写在这上面了。”
  
      褚亮仔细看着,面色不由得凝重起来,再看眼前这些个被绑着的闲汉,一个个耷拉着脑袋。
  
      “这是谁送来的?”褚亮问道。
  
      “来人没有多说,只是说了自己是长安城普通群众,还说见不惯这些歹徒逍遥在外。”
  
      褚亮面色阴沉,长安城的人都是知道的,有这么一伙成天买红烧肉的人。
  
      红烧肉买得便宜,甚至是半买半送。
  
      而且还喜欢锄强扶弱,帮助他人。
  
      他们的名声一直很好,而且苦寒人家更愿意吃红烧肉果腹,有肉有黍米饭也能吃个饱。
  
      就这么一帮人,看着也是闲散,官府又不好多管,以免被人指指点点。
  
      多半就是这些人干的。
  
      褚亮心中有了算计,看着卷宗上所记录,这些人就是在邙山附近行凶之人。
  
      “这上面所写的事情都是你们做的?”
  
      几个被绑着的人点头。
  
      褚亮站起身道:“谁把你们绑来的。”
  
      这些人神情惶恐,“他们昨夜入了我们家中,把我们毒打了一顿,还拿走了我们所有的钱财,还让我们认罪画押。”
  
      “是什么人?”
  
      “不认识。”
  
      “不认识?”
  
      “我们真的不认识他们,在长安城混迹这么久,各路闲散都有结交,那些人看着面生,不像是长安城的人。”
  
      褚亮呼吸沉重,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一家五口人命都是你们杀的?”
  
      “是!是我们杀的。”
  
      “这就认罪?”
  
      “我们要是不认罪,那些人也不会放过我们的,我们也不想死,在大理寺还能活一些日子。”
  
      褚亮坐回自己的位置,喝道:“什么时候杀的,为何杀人!怎么杀的,一五一十都说清楚。”
  
      刚要开始审问,又一个文吏匆匆走来,“褚少卿又出事了。”
  
      “说。”褚亮瞪着眼前几个凶徒,正有气没处撒。
  
      “霸上一处庄院昨晚被人洗劫了,御史台的徐御史带着人一早就过去了,与霸上县丞一起查问了事情的来由,在庄园内发现了一些东西,还审问了一番,这件事县丞那边是管不了了。”
  
      褚亮惊疑不定,“是何意思?”
  
      来人放低语气,俯身讲道:“事涉户部尚书,在其庄园发现了来往账目与信件。”
  
      褚亮刚想惊呼,又作镇定咽下去,他扶着额头面色犯难,“人到哪儿了?”
  
      “就快到长安城了。”文吏小声道:“少卿,这件事我们大理寺管不管?”
  
      事情涉及户部尚书,那就不是小事了。
  
      还有御史台的人,说不定魏征都会来过问。
  
      “彼其娘之,让不让人好好做官了。”褚亮暗骂,咬牙切齿,“管!大理寺不管谁管。”
  
      说完话褚亮又觉得不对,“我先去见陛下。”
  
      说完话还是觉得不对,他又走回来,“你刚刚说是哪个御史?”
  
      文吏又道:“是徐御史,就是检举颜师古的那个。”
  
      褚亮再次镇定下来,“等人来,老夫与他一起去见陛下。”
  
      本来就是暂代少卿之位,没准备这么多,事涉命桉自然不能怠慢。
  
      长安城东市的一处小巷,家中,张阳正在和媳妇下棋,王婶正在一旁讲述着。
  
      “多事之秋呐。”李玥有感而发。
  
      以处默现在势力,要查也简单,顺着长安城各路闲散地痞一个个盘问,用发生命桉的日子与大概时辰,对照行程加上盘问,互相交代顺着藤摸到瓜。
  
      “听说处默手中有个很擅长审问的家伙。”张阳低语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