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安静的乔迁之喜

2024-04-16 作者: 张围
第五百六十八章安静的乔迁之喜    且说,洛阳的世家子弟入狱,当罪名被记录下来之后,他们还要被押运到长安城,此刻已经在路上。
  
      十四岁的李孝义提着一把横刀策马在一支队伍前头。
  
      这里是潼关以东的一个官道上。
  
      跟随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长安来的壮汉。
  
      为首的人提着一把柴刀,他打了一声唿哨,身后众人人手皆数散去藏匿在官道两侧。
  
      那提着柴刀的壮汉带着李孝义走向另一头,「小将军说了让老夫看着你。」
  
      「你怎么……」
  
      来之前李孝义听程处默的吩咐,众人的身份都是保密的,也是不能问的。
  
      那柴刀壮汉笑道:「某家是最早跟随程小将军的人,你且放心,这是第一次走远了特意交代某家带着你,人手散出去这才与你说。」
  
      他看着四周低声道:「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柴刀壮汉笑道:「护卫,出了潼关之后其他地方的兵马信不过,我们沿途都布置了人手,一定要将那些世家子弟正法。」
  
      见李孝义的目光盯着官道,这小子做事倒是用心,话语也不多。
  
      他又道:「听说当初程小将军一句话你就去军中待了近三年。」
  
      依旧没有回答这个人的话语,李孝义的目光还是看着前方。
  
      一队官兵拉着十多辆囚车正沿着官道而来,正当此时马蹄声由远而近。
  
      眼看百余骑是要来劫囚,李孝义刚要冲上去就被柴刀壮汉拉住了。
  
      他不解道:「有人来劫囚,我们就这么看着?」
  
      话音刚落只见官兵后方又冲出去一支兵马,这支兵马训练有素,大陌刀在月光中寒光阵阵。
  
      李孝义诧异道:「卫府兵马?」
  
      只见这支官兵,与前来劫囚的兵马冲在一起。
  
      半个时辰过去,只是百余人的陌刀队就扫平了来劫囚的兵马,押送囚车的官兵简单收整了一番,继续前进。
  
      柴刀壮汉小声道:「你小子要是当时冲上前,现在已经成了刀下的死尸了。」
  
      李孝义暗暗心惊,当时若是真是冲上去确实会是这般。
  
      「你以为朝中的人有多简单,难道他们想不到有这种事情,朝中早就安排了飞骑营的兵马护送,寻常劫匪根本劫不了囚,来多少人都是送死。」
  
      李孝义看着囚车队伍从官道上而过,他伏下身子,眼神中有失落和懊恼,「既然有人护送,为何还让我们来这里。」
  
      等队伍走远了,那柴刀壮汉才重新站起身,「一来确实是为了护送,不过接下来才是我们要干的活。」
  
      他说完打了一声唿哨,三五个身手矫健的人到了近前。
  
      他开口嘱咐道:「仔细看看,有没有活口,但凡有活口的抓起来好好盘问,他们是谁派来劫囚的。」
  
      「喏。」
  
      这是李孝义第一次跟着红烧肉帮做事,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
  
      与以往在街头小巷打架不同,就像是刚刚但凡自己冲上去,就可能丢了性命。
  
      远处有不少的死尸在月光下,柴刀壮汉低声道:「你要是怕了现在回长安也不会拦着你。」
  
      李孝义深吸一口气,「不回去,我继续跟着你们。」
  
      很喜欢这小子骨子里的硬气,说来他是宗室子弟,本不该和大家一样做个亡命徒。
  
      还是要按照程小将军吩咐的,该照顾要照顾,该磨炼也要磨炼他。
  
      找到了活口,与预想的一样这些活口知道的事情也不多。
  
      众人离开此地,去下一个地方寻找线索。
  
      柴刀壮汉又道:「跟着我们做事也要放灵
  
      醒一些,你要是傻呵呵的只能成天去卖红烧肉,干不了太多事情。」
  
      李孝义知道这话是对自己说的,他的心情很不好想和这个人打一架。
  
      听着四周众人的笑声,他加快了脚步。
  
      押送囚车的队伍出了潼关一路上就会顺畅很多。
  
      马周和孙伏加在潼关的驿馆歇了两个时辰便继续赶路,眼下的头等大事就是将这些世家子弟平安送到长安城。
  
      因此他们不敢多休息,就差睁着眼睛睡觉了。
  
      一路上叫苦不迭,也要咬着牙继续赶路。
  
      在骊山,新家正在准备饭菜,两位婶婶对新的厨房很满意,尤其是窗户口的一个轮子,转起来的时候油烟全部吸出了去,比长安城的小家好用许多。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是更加狡诈了。」
  
      「就当您是夸我了。」
  
      只有远离长安,李泰才觉得自己距离那些朝中暗斗与权谋更远一些。
  
      朝中太复杂了,父皇越来越可怕了。
  
      就让太子在长安痛苦,还能看个热闹,李泰很庆幸当初的决定。
  
      不多时,张公瑾与李孝恭也到了。
  
      看到满满一桌的饭菜,李孝恭朗声道:「你小子家中的便饭这么丰盛吗?」
  
      李玥领着小清清行礼,「见过王叔,见过老师。」
  
      小清清咬着手指,皱眉看着李孝恭。
  
      「这便是你和张阳的女儿?」
  
      李玥笑道:「正是。」
  
      李孝恭蹲下身看着这个小娃娃。
  
      小清清对这个满脸胡子的人很是害怕,她躲到母亲的脚后跟,「不好看。」
  
      闻言,李孝恭笑道:「这孩子的眉眼与这小子长得一模一样,以后也是个眼尖不肯吃亏的人。」
  
      这话李孝恭说得没错,从张阳刚刚进入朝堂开始,夫君便一直跟着王叔做事,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叔是最了解夫君的人。
  
      「嗯。」李孝恭点头重新站起身。
  
      李玥对小清清道:「还记得你爹说过的话吗?」
  
      听到母亲严肃的话语,小清清委屈地撅着嘴唤道:「见过郡王爷爷,见过师公。」
  
      这声爷爷让李孝恭开怀大笑,「好好好!但凡以后谁敢欺负你,老夫就去拆了他家的庙门。」
  
      「那以后有人欺负我爹怎么办?」小清清又问道。
  
      「有人欺负你爹……」
  
      李孝恭犯难地挠了挠头,干脆不理会,「老夫饿了,张小子上酒。」
  
      小武和徐慧已经拿来酒水。
  
      张阳扶着老师坐下,肉菜端上桌。
  
      「今日天气晴好,往后的天气也会更好的。」张公瑾面带笑意。
  
      「这吃食倒是讲究,不算油腻又不会寡澹,看来是为了我们这些个老家伙考虑了。」李渊说着话。
  
      李泰自顾自吃着没插话。
  
      张阳勤快地给几位前辈倒酒。
  
      饭后,两位婶婶收拾碗快。
  
      小武和徐慧要带着小清清去午休,她的眼神又看了看李孝恭,「郡王爷爷,您还没说有人欺负我爹,要怎么办?」
  
      李孝恭笑得很勉强,她又蹲下身用大手捏了捏这个小丫头的脸颊,「你还真是与你爹一样难对付。」
  
      小清清被这么一捏,捂着自己的脸不开心地跑入屋中。
  
      张阳拱手道:「孩子不懂事,让您见笑了。」
  
      李孝恭感慨道:「这孩子才一岁出头就这般机警,平时是怎么教的?」
  
      带着老师太上皇,李泰跟在一旁,要带他们参观新家,张阳对河间郡王解释道:「平时疏于管教了,我们夫妻俩都挺忙的,多数时候都是家里的熊带着孩子。」
  
      李孝恭抬眼看向池边的那头笨熊,它正伏在树荫下睡着。
  
      「它……它不是一头熊吗?」
  
      「对呀,它是一头熊。」
  
      「这……怎么带孩子?」
  
      「河间郡王有所不知,我家这头熊很厉害的,它可以看家护院,又能下河抓鱼,还能去抓一些小动物给家里添一顿肉食,而且还能耕地呢,孩子刚刚才会下地爬的时候,它便一直照看着。」
  
      李孝恭沉默不语,「当真?」
  
      张阳点头。
  
      「你的风水当真邪了。」
  
      李渊和张公瑾走入藏书阁,这里的书架多数都是空着的,家里用不上的书籍也会放在这里。
  
      眼前一个书架放满书籍,足足有上千卷。
  
      张公瑾从下往上看,「这些书都是你们夫妻俩人都看过的?」
  
      在这个精神生活不富足的当下,看书是个很好的消遣,当然对于一些典籍,张阳都是带着批判的目光去看,毕竟什么无为而治根本不适合自己。
  
      受过后世的教育,对张阳来说自己的思维早就被更先进的理念武装起来了,根本不会被这些典籍的思考与想法左右。
  
      「都看过了,有些书也看了几遍。」
  
      「嗯,人若是离开了书籍能够省下的就只有酒池肉林了,那样不好。」张公瑾拿起一卷打开看着其中内容。
  
      「这生涩难懂的虞书,也能看懂?」
  
      「虞书五篇确实很难看懂其中意思,但我们搜集了不少注解,读起来便容易许多了。」
  
      张公瑾点头又将书卷放回原位,抬眼看去书架很高,在这里足可以放下上万卷。
  
      李孝恭对这些书没有兴致,他开口道:「你们夫妻俩人的学问也是了不得,还有你张阳一身本领也该后继有人,当着书留给后人研习。」
  
      李渊抚须笑着,「孝恭这话不错,有道是本领一代代传承,你有这般家业,也应当后继有人。」
  
      长辈为晚辈考虑能这么说是没错,张阳揣着犯难道:「陛下告戒过,我一身本领不能传给任何人,连自己的孩子也不行。」
  
      「为何?」
  
      「一个骊山已经很让朝中头疼了,眼前已是木已成舟,陛下不好阻拦,但往后不希望再出乱子。」
  
      李世民能这么说是洛阳闹出的动静太大了,皇帝有了忌惮就会这样。
  
      李渊面带怒色,「二郎怎能如此?」
  
      李孝恭看张阳反倒不恼,便劝道:「也不用生气,这小子肚子里有的是本事,他总会有办法的。」
  
      「河间郡王此言不妥。」张阳做辑道:「我的本事都在脑子,不在肚子里。」
  
      「老夫听说胸有成竹的,没听过脑有成竹的。」
  
      张阳垂下眼神,今天庆贺乔迁之喜,河间郡王没文化,先不和他计较了。
  
      张公瑾注意到一卷布匹,看着其上一条条罗列的字,「这是什么?」
  
      「这是我们的家规。」
  
      李渊也瞅了一眼,足足十余条,「你们家规还真多呀,平时是拿来消遣夫妻生活,还是真有这般森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