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氐秦为何不南下?

2024-04-17 作者: 洗澡的兔子
第一百一十八章氐秦为何不南下?    因为出现了常山事件,北府兵这边的进程也被打乱,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王谧教授常山说的那些话,全都是他故意为之,为的就是模糊氐秦的视线,让他们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现在缘江戍内的情况究竟如何?
  
      应该说,各项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谁为晋军赢得了时间?
  
      正是常山!
  
      王谧并没有老谋深算到可以预知符睿竟然派了两个探子到小小的缘江戍探查情况。
  
      但是,他仔细考虑了现在缘江戍内的情形以及氐秦那边可能掌握的线索,还是为常山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说辞。
  
      对于氐秦来说,时隔几天,符睿他们肯定已经知道,襄阳城的围困已经解除,桓冲带领的荆州兵一路南退。
  
      而梁成的逃脱,亦会将北府兵已经抵达竟陵城增援的事情带到襄阳,秦军的耳中。
  
      那么对于符睿来说,他之所以会专门派遣探子到缘江戍侦查,不过是想搞清楚,这里究竟暂时停留了多少晋军。
  
      按照现在所得到的信息来看,有两点情况是氐秦还没有弄清楚的。
  
      后撤的桓冲部队,到底撤到哪里去了?
  
      这一个月来,秦军的动向很明显,在仇池、巴蜀都有活动,而晋军也拼死夺回了几个城池。
  
      也就是说,晋军这次的士气也很旺,意图和氐秦展开决战,在这种情况下,符睿始终认为,就算桓冲畏惧慕容垂,他也不会跑的太远。
  
      很显然,如果晋军想要整合力量,拉开架势和秦军决战,桓冲统领的荆州部队必定要在其中。
  
      这要是一路跑回上明(荆州治所),等到秦军兴兵,可就来不及赶过来了!
  
      北府兵的动向,同样值得秦军注意。梁成在竟陵城外亲自和北府兵交了手,据他说,这次晋军军纪严整,兵锋十分锐利,不似以往那般松懈毫无战意。
  
      这样一支作风强硬的部队,会不会在追击梁成的途中,顺便来攻打襄阳?
  
      这些都是秦军的顾虑,而王谧炮制的假消息,也是针对着秦军的疑虑来的。
  
      主要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胆小如鼠的桓冲展开的。
  
      桓冲畏惧慕容垂,这是秦军也清楚的,这位落荒而逃的将军,现在他统领的军队究竟到了哪里?
  
      氐秦一定相当好奇,那么主动说出桓冲在缘江戍,便是给氐秦提供了消息。
  
      为了能够达到迷惑氐秦的目的,配合常山把假消息放出,谢玄还亲自摘下了自己的将旗换上了桓石虔的。
  
      斛斯冒充养马的,一直潜伏在缘江戍戍所内,并不知道在城外常山已经被檀凭之抓获,并且答应和晋军合作。
  
      于是,当他看到大批扛着桓氏战旗的士兵开进缘江戍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认定,这是桓石虔的部队。
  
      绝对不属于北府。
  
      从王谧的战略意图来讲,他并不想很快的跑到襄阳城下和慕容垂决一死战。
  
      放出这些假消息,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的拖住慕容垂,不要让他们南下。
  
      说来,所有一切的罪魁祸首,还是桓冲。这位鼠胆老将,明明早就已经在缘江戍中驻扎,为何不在梁成兄弟进攻竟陵城的途中就截击他们?
  
      桓冲明明有这样的实力,却坐视梁成南下,自己躲在缘江戍里装不存在。
  
      每每想到桓冲的一系列表现,王谧就越发觉得突破他的认知下限。就这样的表现,桓冲现在还叫嚷着要把桓石虔的部队归到自己名下统领。
  
      他也好意思!
  
      幸亏桓石虔也不是个好说话的,任凭桓冲软磨硬泡,桓石虔就是不肯答应。
  
      当然了,不论是谢玄还是王谧,他们都并不怯战,他们故意隐瞒北府兵在缘江戍的消息,正是为了能够给胆敢南下的氐秦军队迎头痛击。
  
      所以,对于王谧来说,炮制一则桓石虔部从竟陵返回缘江戍的消息,左右都不会吃亏。
  
      而从现在的态势来看,襄阳那边没有任何动静,这就给了北府兵喘息的机会。
  
      战场上,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一切,只要有时间,他们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战争准备。
  
      襄阳可不是缘江戍,戍所门口就只有一条窄窄的小河,汉江段在襄阳的部分,水量十分丰沛,现在又是夏季丰水期,完全可以满足大型战船航行。
  
      往返襄阳竟陵两地的荆州兵,目前手中的战船数量有限,他们抓紧时间,努力制造更多的战船。
  
      缘江戍中,各项战略储备相当的充足,制作战船的木料,各种铁制的兵器,应有尽有。
  
      自从开始进行战略准备,王谧就一头扎进了铁匠作坊,对作坊外面的那些争吵,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也根本不想参与。
  
      谁输谁赢,谁来带兵,跟他有什么关系?
  
      反正,谁也不会把带兵权交给他就是了。
  
      既是如此,他还不如识趣些,做点力所能及之事。
  
      所谓力所能及的事,当然还是监督兵器制造了!
  
      虽然最初的计划是只将新任宣威将军刘裕麾下的士兵换装全新的长矛,并且配备双马镫。
  
      但是这样的计划,到了缘江戍就行不通了。
  
      虽然现在还是队主,但以后一定会当将军的檀凭之,威逼利诱,说什么也要将他麾下的士兵全都换上新装备。
  
      起初,王谧也不同意,现在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相比打造长矛、马镫,现阶段还是先打制更多的箭簇更合适。
  
      战场上,耗损量最大的兵器,就属箭簇了。
  
      一箭射出去,不到战役结束,别想收回来,无法重复使用,必须多做准备。
  
      但是,檀凭之一再坚持,王谧没办法也只好同意。
  
      好在,檀凭之现在职位不高,麾下也不过是百十来人,要是他当了大将军,一时半刻的,王谧当真是给他凑不出这么多的长矛来。
  
      为了躲避桓家军的争吵,王谧一头钻进铁匠作坊,在这里,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声音。
  
      大汗淋漓的师傅们,打着赤膊,正在辛苦的工作。
  
      身上清清爽爽,还穿戴整齐,头型纹丝不乱的王谧,显然和这里热火朝天的气氛相当不相称。
  
      王谧很快从忙碌的师傅中间走过,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
  
      不是别人,就是秘密帮他打造长矛的贺师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