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临阵换队

2024-04-17 作者: 洗澡的兔子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临阵换队    致仕,当然也是解决方法之中的一种,在古代,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
  
      某些官员一旦犯了罪,比如贪墨,比如渎职,要说是充边或是处死吧,责罚有些过重,那怎么办?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官员,比如王恭这种年龄段的,就有一种折中的处置方法。
  
      明面上,朝廷不会处置你,但是会让你提前致仕,反正你年纪也大了,为朝廷服务的年限也够多了,劳苦功高,那么就给你一个体面,约等于现在的提前退休。
  
      这样,不管是皇帝陛下,还是这位犯事的大臣,都可以翻过这一页,当做不愉快没有发生过。
  
      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两边都有面子,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这种处理方式一般也就适用于那些轻罪。
  
      皇帝认为可以饶恕的,既往不咎的,但是,杀人,还是杀害朝廷重臣,且一家几口,这种事,怎么可能被饶恕?
  
      如果王谧饶恕了他,那么这个新的朝代的开端也会以灰暗开局,被蒙上一层阴影。
  
      说到底,你还是袒护你们这些世家子弟嘛,新的朝廷和大晋有什么区别?
  
      甚至,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司马曜还活着的时候,他都不一定会宽恕王恭。
  
      毕竟,司马曜和王贞英的感情也很差,必然不会顾及她的面子,如果司马曜能够饶恕王恭,也只能是因为顾及整个太原王氏家族,甚至是王国宝的面子。
  
      但是,万事没有如果,如果王国宝还活着,他只会撺掇司马曜赶紧处死王恭。
  
      才不会给他活路,他更活不到今天。
  
      那么,为了向新的班底证明自己的正直无私,其实,王恭是必死无疑。
  
      而王贞英呢?
  
      原本在王谧那里,她是有十足的功劳的,等到王谧登基,她只要把传国玉玺交出来,再附上一封禅位的诏书,一切就都解决了。
  
      而现在呢,因为王恭的愚蠢鲁莽,王贞英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她再也没有了和王谧讨价还价的资本,为了保住大哥的性命,王谧的要求她都只能听从。
  
      甚至,受到王恭的拖累,她本人的待遇都很有可能会跟着下降。
  
      不止如此,她还要面对朝臣们的质疑,即便是把大位交出去,也不能免除。
  
      这对于只想过安稳日子的王贞英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但她又没有办法。
  
      那可是亲哥哥,她不能不管。
  
      于是,压力反倒是给到了王谧这边,太后娘娘的心意是明摆在那里的,要怎么做,就看你的选择。
  
      而谢安呢,作为老江湖一位,当然不会简简单单的安排。
  
      “致仕,只是第一步……”
  
      “那这第二步……”
  
      “就可以找个理由私下里解决了嘛。”
  
      谢安露出一脸,挺聪明的娃,关键时刻怎么傻了的表情,无奈的看着王谧,没办法了,只能他自己把标准答案说出来了。
  
      谢安把那木屐在地上蹭了几下,好像是要化解脚痒一样,此言一出,王谧是真的傻了。
  
      你个谢老汉,果然诡计多端!
  
      这真的是,够狠的一招!
  
      没看出来啊,原本以为,老谢至少是个正直的人,恩怨情仇都会放在明面上,可不会使用那些见不得人的把戏。
  
      却没想到,老江湖就是老江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
  
      王谧沉默了,很显然,在当下的这种背景之下,这是最好的一招,既可以安抚王贞英,让她知道,他王谧已然对王恭高抬贵手。
  
      这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很难做的,你可要记得我的好处,不能再找茬。
  
      朝廷上的纷争,当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毕竟,致仕而已,对于王恭来讲,他又损失了什么呢?
  
      他本就是建康人士,生长在这里,就算致仕,也还是生活在这座城里,生活在乌衣巷上。
  
      他的好日子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甚至,还会因为致仕了,更加轻松了,既不需要做事,也不需要关心朝堂上的纷争。
  
      朝廷呢,已经对他的恶行做出了处罚,他也就可以安心了,这比只把他幽禁在府中,不得外出,还要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倒霉的好。
  
      毕竟,那种等待的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
  
      让你王恭逍遥?
  
      这怎么可能!
  
      大臣们还不闹的沸反盈天?
  
      但那只是一时的,如果真的如谢安所说,时间不长就可以找个由头除掉他的话,即便是王谧不承认,还表示惋惜之类的,朝堂上的争论也会渐渐的平息。
  
      这是很明显的,就算皇帝陛下说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在大臣们的眼中,也会觉得是有关。
  
      那么,事情就变成了,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默许下,朝廷终于铲除了一个大奸佞。
  
      这样一来,王贞英也会没有什么话好说,她也不好表达,毕竟,明面上王谧也没有下任何的旨意。
  
      到时候,王恭就会死于一场意外,动手的具体的人,你根本就找不到,难道还能怪罪到皇帝陛下的身上?
  
      就算是明白脱不了关系,你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了。
  
      “妙啊!”
  
      “真是妙计!”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老头子的鬼心眼还是多。”在回府的路上,王谧靠在车厢里,暗自赞叹。
  
      不得不说,这一趟真的是没白来,谢安算是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这样一来,今晚算是可以安稳入睡了。
  
      入睡……
  
      安稳的……
  
      这可能吗?
  
      翌日,天还没亮,琅琊王便翻身坐起,他来到窗边,看着还黑蒙蒙的天,仰天长叹:“想安稳睡一晚,怎么就这么难!”
  
      这么难!
  
      实际上,都到了大军启程的前一夜,身为一军统帅的琅琊王本尊,他居然还想睡个好觉,这简直就是在妄想。
  
      想想看,你的属下们都兴奋激动的,整夜睡不着,你这个主将还想蒙上被子睡大觉,这可能吗?
  
      他们会允许吗?
  
      王谧回府之后,就迅速回了房间,一溜小跑,可以说半刻都没有耽误。
  
      这样的日子,他怎会不知道,属下们都跃跃欲试想要和他多说说话呢?
  
      虽然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他也没有那个心思去接待他们。
  
      他不是个打无准备之仗的人,事实上,他早就已经给出了简单的部署,尤其是人员方面。
  
      但是,不说京口那些等着集合的兄弟们了,就说是这个王府之内的这些龙虎,也还是不能平静。
  
      面对一些安排,他们还是希望能争出一个高下来。
  
      他才刚刚简单的梳洗过后,屁股还没坐稳,房门就被敲开了。
  
      哎!
  
      真是躲都躲不开啊!
  
      这个时候,若是有隐身术就好了。
  
      他们紧张,难道,王谧就不紧张吗?
  
      他当然紧张,甚至比他们紧张百倍千倍,毕竟,他很清楚,所谓的北伐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他真正要做的,是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任务有多么艰巨,多么困难,没有人比王谧更清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甚至都不需要再返回建康了,就在长安扎下根了!
  
      这不是很好吗?
  
      真的是个完美的计划,干什么还要回来呢?一来一回的,来回往返,难道不是纯粹耽误时间吗?
  
      甚至还很有可能搞出点事端来,完全得不偿失。
  
      况且,南境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可以说,整个的秩序已经比较稳定,可以说,就算是把北府兵主力撤走,也不会闹出大动静。
  
      而北境就不同了。
  
      即便是拿下了长安、洛阳,那里也属于新占领的地域,境内不安定,再加之,这些地方多年以来就战乱不断,境内凋敝不堪,急需整饬,几大部落也同样不容小觑,即便是打垮了他们,他们的残余势力也不会消停。
  
      各种散兵游勇聚集在一起,虽然打正规战役是不行了,但是,四处袭扰还是没问题的。
  
      完全可以给新生的朝廷带来不小的混乱,这是王谧不想看到的,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部落的势力就在那里,如果全部都执行物理消灭,那也不切实际,因为你根本就做不到。
  
      于是,这些部落的首领,如果到时候还能有剩下的,该安抚的也要尽量安抚。
  
      安排个职位,大约是必须的,这些都是平定中原之后需要考虑的,而现在,一切还都未有定论,需要等到看看大战的结果之后再做决定。
  
      但是,很多人他等不及啊!
  
      即便是他们知道,未来的朝廷构成一定是比较复杂的,人员比例和现在肯定不同,他们也还是想要争一争。
  
      门一打开,就看到了徐羡之和刘穆之的身影,刘穆之面带尴尬,很显然,他是不想来打扰王谧的。
  
      都什么时候了?
  
      为了这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还要闹到大王的眼前来,这也太不体面了。
  
      但是,很显然,徐羡之是不那么认为。
  
      他这个人,一向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早就说过了其实和桓玄是一类人。
  
      只不过,在荆州,有桓玄这么一个混世魔王压制着他,这才显得他像是个小可怜似的。
  
      其实,他那里是个省油的灯?
  
      有些事,不说清楚了,就是不行。
  
      看到这个徐羡之,王谧就头疼,这个人当然是有能力的,也有魄力,但是,不忠诚。
  
      小心思实在是太多了,他若是手段高明,能够不让人察觉也行,可问题是,他还真就没有这样的本事。
  
      他才几岁?
  
      他上过战场吗?
  
      见识过战场的血腥吗?
  
      没有!
  
      到目前为止,他的所有活动,都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真正考验他的时候,还没到呢!
  
      等到他登上了战场再来看看,若是真的能行,那才叫真的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刘就不同了,老刘是那种人,虽然平日里吹吹捧捧的,显得很浮夸。
  
      但是,只要一到关键时刻,做事的时候,他便会立刻收起心思,全神贯注。
  
      而且,他是个有十分能力,只说出三分,干出七分的人。
  
      这怎么说?
  
      根据王谧的观察,刘穆之的能力远在他说出来的那些之上,这个人的实力,不可限量。
  
      到目前为止,王谧交给他的任务,他还没有一个完成的不好,这说明,刘穆之这个人,潜力巨大。
  
      还是可以深挖。
  
      在这种情况下,王谧倒向看看,这位徐羡之小朋友,他拉着老兄弟过来,究竟想干什么?
  
      “大王,是这样的,大军即将开拔,我想,我年纪轻,经验少,很多事情还不甚明了,若是大王不嫌弃,我想跟着北府兵一起行动,给穆之打下手。”
  
      王谧面色一凛,有些诧异。
  
      “这是为何?”
  
      “你是桓将军举荐的人,如今,荆州大军也要一起行进,你呆在老将军麾下,不是正合适吗?”
  
      “你不要担心我会区别对待两军,如今,荆州兄弟也是我们的手足,大军是一同北伐,但凡是号令待遇,两军都不会有什么差异。”
  
      “你在荆州部内也一样可以得到历练,等到北伐结束,再回王府,不是正好?”
  
      徐羡之的提议来的很是没有道理,这个是一早就安排好的,也合情合理。
  
      他徐羡之本来就是荆州人士,熟悉荆州兵内部的诸多情况,要是来投奔的只是他一个人,那没的说,王谧一定会把他安排到北府的序列当中。
  
      他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桓冲就带着荆州兵列在城外呢,他这位荆州来的青年才俊,难道不应该先把自家的队伍料理清楚了吗?
  
      刘穆之站在他的身边,就好像是个陪衬似的,也不说话,大约心里都在骂娘。
  
      这都是什么事?
  
      有这个功夫,多睡会多好呢?
  
      很显然,对于老刘来说,他并不需要什么打杂的帮手,他一个人,完全可以应付的过来。
  
      一直以来,在京口,他也是这样做的。
  
      所谓的帮忙论,都是徐羡之临时起意,和他没有一点关系,他之前也毫不知情。
  
      况且,这样一看,非要拖到现在才来争辩,这显然是徐羡之的阴谋,他想到北府里去任职,这肯定是早就想好了的。
  
      因为,让他跟着桓冲这是十天以前就决定好了的,王谧早就宣布了。
  
      那个时候不说,过后也不说,偏偏等到大军即将开拔了,他跑来献殷勤。
  
      这就是在给王谧压力,这就是在耍小把戏。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