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大化学家

2024-04-27 作者: 摆烂11
第三百章大化学家    人工降雨实验的成功,无疑是让大唐的贵族士子对自然界的形成,又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这一次,文章中也是把各种证据罗列很详细,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等等。
  
      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其实以大唐现在的技术,要制作温度计并不难,难的只是如何选取一个恒定不变的温度,然后以此为标准,把刻度给刻出来。
  
      至于湿度计,李重采取的干湿球法,就是用两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什么都不做处理,另一个温度计,则是用纱布沾水包裹起来。
  
      具体的原理,也就不多说了。
  
      反正……
  
      科学院已经逐渐地可以对一些东西,进行定量化的处理。
  
      而这一次之所以认为人工降雨实验是有可能成功的,便是因为他们在大量地进行测量之后,发现空气湿度相对比以前,有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变化。
  
      也就是说,以前他们撒了盐,并不会出现什么明显的变化。
  
      而这一次,他们也撒了盐,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那也就是说,他们撒盐的这个举动,一定是对降雨产生了什么影响。
  
      而文章在最后也是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不同现象的原因。
  
      大概是因为益州是南方,而此前,他们实验的地点大多都选在了北方。
  
      其实坐过热气球的人就会知道,这南方的空气,跟北方的空气有着很大的不同。
  
      北方的空气是相对来说比较地干冷的,而南方则不同,一般来说更偏向于湿暖。
  
      也就是说……
  
      在湿暖的环境下,盐作为凝结核,更具优势。
  
      看完了这文章,就连李重都不禁觉得,这他娘的,似乎很有道理。
  
      李重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南方降雨,确实,应该是靠凝结核,靠重力作用来决定的。
  
      而北方降雨,说不定是要先凝结冰晶,然后等冰晶从天上掉下来,半路再受暖融化成小水滴,这才是北方地区人工降雨的正确打开方式。
  
      也就是说……
  
      北方降雨,或许用的不是盐,而且需要一种能够大量吸热,使水汽能够凝结成大颗冰晶的物质。
  
      这下所有人终于都知道,为何之前的降雨都失败了。
  
      说白了,方向本来就错了。
  
      至于你要说,什么东西能让四周快速地降温。
  
      那李重也只能说,他也不知道。
  
      答桉,说不定可以从这里面去寻找。
  
      现在,大唐的科技发展基本上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了,这化学要是得不到更好的突破,他们便很难有什么更大的收获。
  
      为此……
  
      李重也是把那些擅长炼丹的,都找来,别听他们忽悠,胡说八道,说什么能够炼制长生不老药。
  
      李重的重点是摆放在,他们在自然界所能提炼出来或者是挖出来的,那些很纯很纯的物质。
  
      ….
  
      比如说……
  
      那些花花绿绿的矿石。
  
      「驸马也要当道士?学人家炼丹吗?」
  
      新城被李重给抱着,她对这个,自然是谈不上有多大的兴趣。
  
      李重便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只是对外那么说,我这其实是在研究化学。」
  
      「什么是化学?」
  
      李重:「说了你也不懂,不过简单地来说,就是从一样东西,变成另外一样东西,这就是化学。」
  
      新城只觉高深莫测,「那你能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李重:「这个世上,就没有那种药。
  
      不过这炼出金,炼出银来倒是可以。喏,你看,这里都写着要怎么炼金跟炼银呢。」
  
      要不是李重一直在逗着她,她才不跟李重这么无聊地看这种完全看不懂的书。
  
      没过几天。
  
      李重很快便从一种绿色的晶体当中,提炼出了一种酸。
  
      大唐的道士、炼丹家都把这种叫做绿矾,通过对绿矾进行蒸馏,最后,得到的溶液,他们称之为‘绿矾油,。
  
      而李重却知道,这玩意应该就是一种酸!
  
      因为这东西,真的好像对金属有着很强的腐蚀性。
  
      另外……
  
      当把它煮沸,把里面的水都蒸干了以后,这玩意真的很像他曾经学过的浓硫酸。
  
      在某些性质上。
  
      当然!
  
      实话实说,李重也不太敢确定。
  
      直到把各种各样的实验都做完,种种证据都指向了,这玩意就是浓硫酸,然而,李重也最多只有三成的把握而已。
  
      毕竟……
  
      他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稳健的人。
  
      不过不管这东西到底是不是浓硫酸吧,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他说不定可以用这个东西来做蓄电池。
  
      先把它默认成硫酸铁溶液吧。
  
      而且鬼还记得硫酸铁溶液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李重打算完全摒弃古人对这些东西的描述,然后自己编一套描述的方法。
  
      主要是从实事求是的态度出发,是怎样就怎样,比如说从颜色,吸水性,液体的浓稠度、气味,腐蚀性、挥发性等等出发,客观地描述一样东西,而不是像古人那样,搞得神经兮兮。
  
      另外……
  
      就是要跟自己已知的东西结合起来,比如说,拿这疑似浓硫酸的东西,去跟其他自己已经已知的溶液什么的,却反应。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看看能不能生成沉淀。
  
      实话实说,这硫酸根跟什么东西会发生反应产生沉淀,这个李重还真的一下子有点想不起来。
  
      不过……
  
      他依稀记得以前做实验题的时候,好像应该是有做过的。
  
      最后……
  
      只能是把元素周期表的前二十个背了出来,然后发现好像都不太像。
  
      在古代搞化学,其实难就难在,这古籍跟后世的课本相差得实在是太多了。
  
      捷径肯定是走不了。
  
      那怎么办?
  
      只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前人曾走过的路。
  
      其实李重这都已经算是好的了。
  
      起码!
  
      他还有一点底子在不是,就好像是做那些化学填空题,虽说不知道具体的化学反应式,但是,却可以通过一点提示,知道其中一半,从而去推出新产生的物质到底是什么。
  
      最后经过李重的一番研究。
  
      他貌似又做出了另外一种酸。
  
      而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想必应该就是稀盐酸了。
  
      因为这味道真的很刺鼻。
  
      摆烂1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