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小民心态,秋风秋收

2024-04-27 作者: 糖醋打工仔
第六十三章:小民心态,秋风秋收【二合一,求订阅】    帝仑听了徐福的话有些犹豫:“难道陈总督之能,尚且不能在朝堂上一言九鼎么?”
  
      徐福看了言帝仑,连忙说道:“商王,这话可不能乱说。”
  
      “天下之间,能够一言九鼎的唯有始皇帝陛下。”
  
      “陈总督不过是受陛下宠爱而已。”
  
      他有些无奈的说道:“可即便是陈总督,也不能够枉顾朝廷上诸多重臣的反对啊。”
  
      “就比如这李斯李丞相。”
  
      “李丞相乃是自我秦国未曾崛起之时,就已经追随陛下的。”
  
      “后定鼎天下,其也有几分的功劳,乃是陛下都曾经说过「此定天下,李斯三分功也」。”
  
      “之后更是一力相助陛下、总督实行郡县制,压下来了无数的反对声音。”
  
      “如今更是三公之首,丞相之尊的右丞相。”
  
      “按照道理来说,应当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可李斯丞相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图「利」,且图的不是小利,而是大利。”
  
      一番话说的帝仑有些茫然:“何为大利,何为小利?”
  
      徐福见状解释说:“小利是为己身谋,大利是为天下、为家国谋。”
  
      “李丞相正是喜欢为家国谋利的「大利」。”
  
      帝仑有些犹豫:“那如此一来,该如何才能让这李丞相一同支持呢?”
  
      徐福微微一笑,神情中带着些许神秘。
  
      他凑到帝仑的耳边说道:“商王勿忧,对于殷商大陆的事情,李丞相又不知道。”
  
      “我们说什么,不就是什么?”
  
      徐福看着帝仑说道:“如今商国在殷商大陆中并未占据太多土地,可此事唯有你我二人知道。”
  
      “等到了咸阳城后,我们说的时候,将商国的实力进行一番吹嘘。”
  
      “到时候就说商国内有无数的矿产,咱们愿意将这些矿产献给大秦,并且帮助大秦开采。”
  
      “如此一来,李丞相岂不是听闻有利可图,也会帮助我们了?”
  
      帝仑眸子中闪过一抹光彩:“您的意思是?”
  
      徐福当即神秘一笑:“是不是商国的领土,现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余人又不知道。”
  
      他拍着商王的手说道:“到时候就说那些土地是商国的,但是被那群土着占据了。”
  
      “商国不仅能够凭空多出来大片的土地,还能够让秦军替商国攻占土地。”
  
      “而商国所付出的,仅仅是一些「金银矿产」而已。”
  
      “本身商国现在就没有开采这些、冶炼这些的能力,用这些石头与大秦交换兵力支持、甚至是成品金银不好么?”
  
      帝仑眸光一闪,他心动了。
  
      这对于商国来说,根本是无本万利。
  
      他当然能够看出来徐福所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但问题是徐福说的对,这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是无本万利。
  
      那些土地本来就不是他们商国的,就算是他们自己想要,关键是他们没有那个本事打下来啊!
  
      现在只要空口白牙的说是自己的,并且要献给大秦,他们就能够占据那里。
  
      这为何不去尝试呢?
  
      当即他看着徐福做出承诺:“徐使令如此为「大秦」奔走,小王也是顿感羞愧。”
  
      “使令对大秦之忠心日月可鉴,昔日我商也有如此忠臣,为比干之才。”
  
      “今日得见,心中感慨万分。”
  
      帝仑啰嗦了一堆后,开口说道:“是以,届时开采出来的矿产,定然会有使令一部分。”
  
      “这一部分,从商国中出。”
  
      徐福微微一笑,也不说这个事情,好像是在沉默中答应了下来一样。
  
      而他的沉默,更是让帝仑笑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下怎么可能有人愿意什么都不图的为你真心实意的想?
  
      如果真有这样子的人,要么是你的生身父母,要么是别有所图。
  
      帝仑认定,徐福所图的,就是「小利」。
  
      两人相视一笑,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
  
      茫茫大海之上
  
      一艘船队只从秦奴岛屿而归,这船队的船只吃水都很深,其上显然是装着很重的东西。
  
      每个季度收上来的银矿都在秦奴岛上冶炼好后,才会在每年的十月份开始往大秦运送。
  
      而当从大秦得到消息,临淄三郡已经划分为蓬来洲后,他们就知道,第一批的银子应当送往何处了。
  
      傅牙站在船只上,望着远处的风景。
  
      些许波涛如怒蜂蛹而至,船只在海上乘风破浪而行,他离开故乡已经一年了。
  
      如今能够回去,也算是他的造化。
  
      自扶桑岛朝着临淄郡而去,大抵上需要半个多月的光景。
  
      犬十三站在傅牙的身后,望着远处的大秦方向,脸上带着些许的渴望。
  
      大秦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
  
      蓬来洲
  
      一群人临淄郡之前徐福停靠船只的地方修建着港口,干的热火朝天的。
  
      此处的黔首尚且是征调而来的徭役。
  
      然而此时,这些徭役却没有一个人有意见,甚至所有人的眼睛中都带着惊喜。
  
      因为在蓬来洲服徭役,是管吃管喝,且有充足休息时间的。
  
      甚至他们中有些人根本不想走,因为这里管的不是一天两顿,而是一天三顿饭。
  
      晨起时一顿,中午时一顿,傍晚时一顿。
  
      每隔两天,就会有一顿能够吃上肉,每天中午的饭菜必定是有猪油炒菜。
  
      这种美好生活,即便是他们在家里都不一定能够享受得到。
  
      往日里,不让他们自带干粮都是好的了,怎么可能还管这么好的饭菜呢?
  
      陈珂、扶苏、管拙都是站在远处,望着这一片海域。
  
      港口的修建从半个月前已经开始了,如今几乎已经快要竣工了。
  
      扶苏看着远处正忙活着的黔首们说道:“老师,您这次,又想利用这些黔首做什么?”
  
      陈珂只是笑了笑:“做什么?”
  
      “我只是想要让蓬来洲,乃是全国的黔首们都知道一件事情。”
  
      “徭役并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甚至是可以享受的。”
  
      可以享受的?
  
      扶苏、管拙都是有些不解。
  
      而陈珂却没有过多解释的想法,只是说道:“以后需要徭役的时候还多着,但是我们总不能一直强行征调。”
  
      “强行征调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个「暴秦」的种子。”
  
      “或许等到哪一日,这个种子就会开花结果,那个时候的大秦悔之晚矣。”
  
      “此时拿出来一个章程,让他们逐渐的习惯,再好不过了。”
  
      “更何况,这修建的港口也只能够用半年、一年罢了。”
  
      “等到一年后,大概是需要修建新港口的。”
  
      “因此正好拿出来这样子一个时间不长、且不重要的工程,让他们提前适应这种事情。”
  
      说完之后,陈珂也不欲过多地解释。
  
      他看着管拙问道:“市物署那边收购粮食的条子,我看见了。”
  
      “你为何要如此定价?”
  
      管拙听出来了陈珂话语中,并没有追责、斥问的语气,当即心中放松了许多。
  
      这说明陈珂也是认同这个价格的。
  
      “启禀总督。”
  
      “商人所为的是财,民众所为的也是财。”
  
      “虽然商贾之流不能放纵,但若是合理的利用,也能够让大秦变得更好。”
  
      “此次收购粮食便是如此。”
  
      “若是有蓬来洲之外的黔首们也想要贩卖粮食,却畏惧路途遥远,怎么办呢?”
  
      “这些商人恰巧是不惧路途遥远的。”
  
      “因此,这些商人们以一斗三钱的价格收,在运送到蓬来,以四钱的价格卖给我们,他们是有利可图的。”
  
      “蓬来以外的百姓们,也能够换取钱财。”
  
      “蓬来更是能够汇聚一些粮食,以备他年之需。”
  
      “这是一箭三凋之事。”
  
      陈珂看向管拙,管拙的心神有些震动,他低着头等待着。
  
      片刻后,陈珂骤然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他走上前去,拍了拍管拙的肩膀说道:“好啊,不愧是当年的管子之后。”
  
      陈珂笑眯眯的说道:“让你当这个市物署的掌令,当真是没有选错人。”
  
      他叹了口气有些感慨的说道:“这样,即便是我回咸阳了,我也能够放心蓬来的发展了。”
  
      管拙得了这一句夸奖,心里兴奋异常,差点是笑出声来。
  
      陈总督的一句赞赏,那能是普通的赞赏么?
  
      即便是给他千金,他也是不换的。
  
      陈珂又继续问道:“我嘱咐你的,蓬来洲第一制盐署、蓬来洲第一制瓷署的事情,你办的如何了?”
  
      这是之前陈珂交代管拙的。
  
      市物署的功能本来就较为混杂,这两个东西属于国有的东西,必须是国家管理制作、出售。
  
      因此交给管拙去做,也不算越界。
  
      管拙低着头轻声说道:“总督,制盐署的事情我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
  
      “只是制瓷署这个....“
  
      “制造署的几位工令说,还需要再等一等,他们尚且没有拿出来能够明确以区分白瓷、青瓷的瓷器。”
  
      陈珂微微点头。
  
      这是应当的。
  
      青瓷白瓷既然已经供由皇室,那自然不能再由黔首使用。
  
      除非能够制造出来差一点的青瓷白瓷,能够一眼区分开来的那种。
  
      “既然如此,就让制造署的人快一点。”
  
      他按了按额头:“蓬来洲的朝廷政府必须是先有钱,有钱了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规划。”
  
      “另外,此次民众们的秋收如何?”
  
      前面一句明显是问管拙,后面一句明显是问扶苏。
  
      扶苏跟着陈珂的脚步,慢慢的向前走着。
  
      “老师,此次的秋收比往年好了许多,比去岁的收成大概多了三成以上。”
  
      陈珂颔首:“徐福带回来的种子有多少?”
  
      扶苏略加思索后就说道:“此次徐使令带回来的种子,红薯是最多的,土豆其次,商王进献的名为「玉米」的东西最少。”
  
      不等陈珂继续询问,扶苏就说道:“按照我的计算,红薯应当足够种植一千亩左右,土豆则是够八百亩左右。”
  
      红薯一千亩,土豆八百亩?
  
      这倒是一个较好的数字。
  
      更何况,红薯和土豆的产量都是比较大的。
  
      土豆的成熟期较短,红薯的成熟期较为长一些。
  
      一个是五十多天,一个是五个月多一点。
  
      恰巧的是,此时正是种植土豆与红薯的时候。
  
      陈珂只是略加思索,便说道:“今岁正值秋日,便将土豆与红薯的两种都分发下去,令黔首们种植吧。”
  
      “不必强行分发。”
  
      “只在城门口贴一个布告,说有这样子的一个新良种,产量比较高,能够代替粟为主食。”
  
      “粮食种子的价格比寻常的种子稍微贵一点,但也不必贵许多。”
  
      管拙微微点头应。
  
      而扶苏却是有些不解:“老师,咱们不是要推广这新的粮食种子?为何不直接将种子免费的发放给黔首们?”
  
      陈珂只是瞥了一眼扶苏:“扶苏,你不了解小民的心态。”
  
      他看着管拙说道:“管拙,若是有人突然给你十钱,你会有什么样子的感觉?”
  
      管拙了然的说道:“下官会觉着欣喜若狂。”
  
      陈珂再问道:“那若是有人突然给你万金呢?”
  
      管拙直接说道:“小民会害怕。”
  
      “小便宜可以占,因为不一定出什么事情,即便是出了事情下官也可以解决。”
  
      “但大便宜不能占,下官也不敢占。”
  
      “因为占了大便宜后,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事情,害怕出什么大的问题,下官解决不了。”
  
      陈珂失笑道:“良种也是如此。”
  
      “这就像是天上掉下来了钱,全都砸在了自己的头上,你会相信么?”
  
      “若是免费将良种给了这黔首,黔首们非但不会感谢,反而会心中怀疑,到底为什么要突然免费的发放种子呢?”
  
      “是不是这种子有什么问题,朝廷让他们实验呢?”
  
      “若是种不出来,怎么办呢?”
  
      “可若是标注了价格,并且比寻常的种子贵,而且限量,他们就会觉着,这是朝廷好不容易找来的东西,很珍贵,所以要珍惜。”
  
      “反而是会去种植他们。”
  
      陈珂看着扶苏说道:“对待黔首们,不要一味的讲究什么「仁」。”
  
      “因为有些时候,他们会觉着你的仁是陷阱。”
  
      “这是小民、黔首们生存的一种本能、”
  
      陈珂不由得感慨着,他望着那即将修建成功的港口:“如同这港口徭役一样。”
  
      “扶苏,你知道我最开始作何打算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