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辉

2024-04-28 作者: 执笔见春秋
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辉    朱英以为,这次跟朱老爷子说清楚了,也就差不多。
  
      虽然这样的方法,让朱英觉得对一位孙子早夭的老人家,或许有点残忍。
  
      但他也没有选择。
  
      因为他不会在京师逗留太久的时间。
  
      等朱高炽那边把兵仗局搞定后,他就要离开京师,去往安南。
  
      到时候,那编织的梦境破碎,绝对会让老爷子疯狂。
  
      相当于再来一次丧孙之痛。
  
      这更加的残忍。
  
      终究是长痛不如短痛。
  
      老爷子的孙子已然是早夭十年,想必内心早已经接受这个事实。
  
      就没必要再揭开这个尘封已久的伤疤了。
  
      然而,
  
      事情的发展,出乎朱英的预料。
  
      三日后。
  
      茶楼管家:“东家,老爷子过来了。”
  
      朱英:“......”
  
      又三日。
  
      茶楼管家:“东家,老爷子又过来了。”
  
      再三日。
  
      茶楼管家:“东家,老爷子又又过来了。”
  
      还是第三天。
  
      茶楼管家:“东家,老爷子又又又过来了。”
  
      一晃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朱元璋无论是刮风下雨,每过三日,必然准时到茶楼来看望朱英。
  
      待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吃个早餐,大约半个时辰左右就会离开。
  
      大明皇宫,华盖殿。
  
      朱元璋手里提着食盒走了进去。
  
      这食盒里是他从茶楼带回来的几个没吃完的馒头。
  
      便是这一路走来,他都亲手提着。
  
      “蒋瓛,你说大孙最近是不是对咱越发亲近了。”朱元璋面色红润,对着守卫在一旁的蒋瓛问道。
  
      蒋瓛恭声道:“臣看长孙殿下,已然被陛下所感动。”
  
      终究是好奇心害死猫。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蒋瓛在第二次朱元璋见朱英后。根据一些朱元璋无意间透露的信息。
  
      然后亲自去查询卷宗。
  
      便是让他知道,朱英就是陛下口中所说的,于洪武十五年早夭的嫡长孙,朱雄英。
  
      知道这件事后,蒋瓛察言观色下,从一开始称呼为‘朱公子’直接改成了‘长孙殿下’。
  
      当蒋瓛第一次小心翼翼称呼长孙殿下的时候,朱元璋果然很是高兴。
  
      甚至直接拍了拍蒋瓛的肩膀。
  
      蒋瓛心中激动,这等亲昵的动作,代表了朱元璋对其的认可。
  
      目前朱英便是朱雄英的事情,鲜有人知。
  
      就像是后世般,当你和领导有共同秘密的时候,关系就更为亲近了。
  
      与此同时,蒋瓛也打起了心中的小九九。
  
      他当然能感受到,朱允炆对他的恶意。
  
      况且锦衣卫作为朱元璋的亲卫,被文武大臣所厌恶。
  
      尤其是文臣,对其避而远之,背后更是谩骂指责。
  
      蒋瓛并不知道,于明年蓝玉案爆发后,他的下场就会和前任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一样,被朱元璋赐死。
  
      此刻他只能想到,若是等朱允炆登上大位后,自己的下场肯定不会好过。
  
      倘若是朱英日后登上皇位呢?
  
      那么....
  
      最近这段时间,他去茶楼的时候,哪怕对待小厮,都是极为礼貌客气。
  
      并且尽量加强自己在朱英面前露脸的次数。
  
      现在朱英在野,除了一些手下,朝中无人知晓,这就是他的机会。
  
      甚至他还冒险的和朱英手下张伯说。
  
      茶楼里若是有什么事情,只管说,他在锦衣卫衙门里有关系。
  
      保准能够帮忙摆平。
  
      甚至于,蒋瓛在心中想到。
  
      若是派出去的调查朱英身世的锦衣卫,有什么不利于对朱英身份的情报。
  
      他可能都会来个春秋笔法。
  
      暗中协助一波。
  
      听到蒋瓛的回答,朱元璋显然很是满意,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处理奏疏。
  
      而是小心翼翼的打开食盒。
  
      然后从中拿出一个柔软的馒头。
  
      小口的品尝起来。
  
      馒头很暖,更是有着一种香甜在其中,细腻味道,正是老年人所需要的。
  
      关键是在这其中,朱元璋似乎能感受到大孙的味道。
  
      .......
  
      朱英在茶楼,无奈的叹息。
  
      俗话说,烈女怕缠郎。
  
      这话放在朱英和朱元璋身上,也是能用。
  
      十五天,每三天一次的过来,看上去只有短短五次。
  
      但朱英的心态,却在悄然不觉的开始转化。
  
      老爷子对他的嘘寒问暖,亲切关怀,是朱英来大明后,从未感受过的。
  
      前世的朱英,还未出生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
  
      这种爷孙亲情,也从来没体会过。
  
      人终究是一种情感的动物,此刻的朱英,也慢慢接受了老爷子的存在。
  
      ......
  
      南京燕王府。
  
      “殿下,每过三日,陛下都会去一趟茶楼,和朱英会面。”姚广孝说道。
  
      “本王知道,每三天的早朝,父皇就下朝特别早,大臣们最近都极为欢喜。”
  
      “半个多月的时间,父皇都没处死过大臣了,便是前两日有灾情报来,父皇也只是降职处理。”
  
      朱棣笑着说道,作为藩王,他也要每天上早朝。
  
      这段时间,父皇的转变很大。
  
      尤其是在杀性这一块,更是变得判若两人。
  
      早前有饥荒灾情,流民这等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的死亡名单。
  
      现在却一改往日习惯,对于地方官员,顶多便是流放,余者罚俸降职。
  
      “殿下,事情比预计的发展要更好,只是这般,似乎有些太过于顺利了些。”
  
      “贫僧认为,还是应当抓些把柄在手,日后方便一些。”
  
      姚广孝有些迟疑的说道。
  
      事情太顺利了,短短半个月的接触,姚广孝就感受到陛下对于朱英,几乎是盲目的认同。
  
      这让他的心中,有了一种不安的情绪。
  
      总感觉是有什么地方,被他们给遗漏了。
  
      但仔细想去,又完全没有任何的发现。
  
      “不必了,朱英这小子,翻不起什么大浪来,倘若是真的登上大宝。”
  
      “文臣武将们又怎么会认定一个死了十年的人,再度复活呢。”
  
      “随便一点风言风语,都足够让他皇位不稳。”
  
      “况且朱英势单力薄,父皇的性格本王清楚,固执得很。”
  
      “哪怕是奉天殿上血流成河,父皇都会给朱英证名。”
  
      “父皇在的时候,当然没人敢反对,若是不在了.....”
  
      说道最后,朱棣自信的一笑。
  
      到那个时候,诸多皇子,谁能比他更有竞争力呢。
  
      便是此刻,
  
      春和殿,东宫所在。
  
      “黄先生,你说皇爷爷最近,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如此!难不成是四叔的缘故。”
  
      朱允炆的面部,有些扭曲。
  
      自从上次朱棣进了华盖殿和皇爷爷相处后。
  
      朱允炆就发现,皇爷爷突然就对他疏远了。
  
      虽然他还是跟随着每日上早朝。
  
      但是下朝后,他再也没去过华盖殿和皇爷爷一同批阅奏疏了。
  
      而每过三天,皇爷爷便是早早退朝出宫。
  
      在朱允炆看来,那就是去宫外四叔朱棣,燕王的府邸中。
  
      黄子澄的面色也不是很好,听闻此话开口说道:“殿下放心,臣必委托好友,查清其中缘由。”
  
      “便是拜托先生了。”朱允炆起身微微作揖道。
  
      “殿下切莫如此,折煞臣也,这是臣的本分。”黄子澄神情有些激动。
  
      朱允炆的这般作态,让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受。
  
      这日黄昏。
  
      京师城门处。
  
      刘日新在锦衣卫的陪同下,一同进城。
  
      此时天色已然有些暗了,
  
      天空上,西边太阳还未落下,东边的月亮已然升起。
  
      形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象。
  
      日月同辉在古人看来,是一种美好的寓意,象征着有吉祥的大事发生。
  
      刘日新也没多想,下意识的掐指一算。
  
      然而下一刻,他却是面色骇然,神色惊慌的看向天穹。
  
      ----
  
      ps:求推荐票,月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