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亲生的吧

2024-04-28 作者: 执笔见春秋
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亲生的吧    “倭国,据传自古以来,当是我神州后裔。”
  
      良久,茹瑺轻轻吐气,缓缓说道。
  
      “茹尚书,是从古籍中看来的嘛。”朱元璋微微颔首问道。
  
      “正是如此。”茹瑺肯定的说道。
  
      “不知从何看来,咱孤陋寡闻了,还未听说过这等事情。”朱元璋继续问道。
  
      茹瑺自幼博闻强记,微微思索回忆后,说道:
  
      “‘秦始皇本纪’及‘淮南衡山列传’中,有关于此相关记载。”
  
      “先秦始皇嬴政,求长生不老之药。有方士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
  
      “始皇便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物和耕具乘坐蜃楼入海求仙,耗费巨大。”
  
      “徐福初次寻仙未果,自二次出海后再未回归。”
  
      “书中所言瀛洲,便是如今倭国。倭国文字与我大明相近,更类似于先秦文字,由此可见,倭国国人,也当是我神州后裔。”
  
      朱元璋深深点头,颇有些感叹的说道:“原来如此,倒是咱小瞧了倭国,没想到竟是我神州同源。”
  
      朱英看着老爷子和兵部尚书茹瑺,相互探讨起倭国起源。
  
      嘴角不由微微抽动。
  
      大明不缺钱,但缺真金白银。
  
      大明宝钞因为不回收,大量印发的问题,被限制在大明内部流传。
  
      出了大明疆域,大明宝钞几乎就成了废纸。
  
      自古中原出师,讲究名正言顺。
  
      显然老爷子和兵部尚书茹瑺,已然被石见银山所蕴含的大量银矿所撼动。
  
      听到这里,朱英也随波逐流,开口符合道:“倭寇犯我大明,犹如兄弟阋墙,自相残杀。”
  
      “如今倭国境界,战火连绵,我神州后期同胞民不聊生,自应由大明出师,拨乱反正,解救后裔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朱元璋闻言,肯定道:“大孙言之有理,咱明日便向陛下上奏,必然要晓之以倭国危难。”
  
      茹瑺听到朱元璋这话,眼皮子一跳。
  
      朱英则是嘴角含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倭国的重要性比之草原,就更加不同了。
  
      大量的白银确实不能在大明换成物资,但是可以从国外换取啊。
  
      大明朝贡贸易极为发达,仅仅现在洪武年间,就有六十五个小国朝贡。
  
      在永乐后,因为郑和七下西洋的缘故,朝贡最高多达一百四十八个。
  
      足够的白银,对于朝贡贸易其中的优势,朱元璋自然能够想明白。
  
      最为主要的是,如果真的能够攻下倭国,夺得银山,大明的国库,将会变得极为充盈。
  
      “朱公子,之前听你说,对于沿海通倭的商贩比较清楚,我看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细细的讨论一下。”茹瑺开口说道。
  
      早前对于朱英的话不屑一顾的他,现在已然开始转变口风。
  
      至于朱英到底是不是陛下的亲孙子,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如何先把沿海的伪倭给清除掉,而后寻思如今进攻倭国。
  
      不对,
  
      是如何拯救神州后裔同胞的事情。
  
      回想一下,之前朱英提到过的屯兵琉球,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建议。
  
      “茹尚书不必担心,如果有需要,我当安排人员随同出发,必叫那些通倭匪寇插翅难逃。”朱英自信的说道。
  
      对于沿海那些走私商贩,他早就看不顺眼了。
  
      因为海禁的关系,朱英商队里的大量货物,只能通过走私牟利。
  
      这就跟沿海的这些大走私贩脱不开干系。
  
      垄断的买卖往往是暴利,想要货物走海上这条线,就只能被他们截取大量利益。
  
      朱英虽然势力不算小,几千骑兵召集起来,这些走私商贩没一个能打的。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
  
      首先朱英麾下的骑兵,总数虽有五千,但基本上都是散开,维系朱英的商队贸易。
  
      其次这么多骑兵,只能在大明外行动,想要进入大明疆域,是当大明的兵马不够多吗?
  
      随便一个藩王手里,就有数万兵马。朱英的五千骑入大明,恐怕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哪怕乔传进入大半,沿海那边,朱元璋吞兵备倭几十城。
  
      这些走私商贩隐藏其中,恐怕还没得开打,就被大明兵卒给干完了。
  
      如此一来,朱英也没有办法,只能任由沿海这些走私商贩们,足足抽取六成以上的暴利。
  
      甚至有些贪心的走私海商,抽取八成利都有可能。
  
      当然,就算如此,朱英还是有得赚。只是这货物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算是大漠上的无本买卖,那也是折算人手不是。
  
      平白被人截了去,谁心里没个疙瘩。
  
      茹瑺听完朱英的话,微微点头,脸上流露出沉思的神色。
  
      作为大明兵部尚书,他已然开始思考,就沿海地区,大明的兵力布置,甚至已经开始在心中推演。
  
      等那些通倭的走私商贩被清楚之后,该怎么调集,调动多少兵马攻划倭国。
  
      就目前来说,打倭国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因为倭国本身就已经给大明提供了太多借口。
  
      朱元璋也没想到,本来叫茹瑺过来,他有两个意思。
  
      大孙既然掌握了通倭名单,自然是要予以清除。
  
      其次就是想借茹瑺之口,劝说朱英攻打倭国的想法。
  
      家国天下。
  
      在朱元璋的心中,自然是先有家再有国。
  
      这个家在朱元璋目前看来,已经足够大了,经过元末战乱,应当以休养生息为主,不必轻启战端。
  
      朱元璋年纪大了,只想这个家能够安安稳稳的传承万世就足够了。
  
      甚至在最新修订的皇明祖训里,已经将包括倭国在内的十五个国家,立为不征之国。
  
      作为贫农出身的朱元璋,也没有封狼居胥那般豪情壮志。
  
      就是想着子孙后代能够安安稳稳的治理大明疆域就好。
  
      “茹尚书,咱还有些话要跟大孙单独聊聊。”眼看已经过了不少时辰,快要到回宫的时候,朱元璋对茹瑺说道。
  
      “嗯,那我便在楼下等候老爷子吧。”茹瑺神色平静,起身说道。
  
      听到这话,朱英的眼里闪过一道精光。
  
      看来自己终究还是小瞧了老爷子在朝廷的体量。
  
      老爷子必然跟陛下的关系极为亲近,才能有这般地位可言。
  
      待茹瑺下了楼梯,没了声响后。
  
      朱元璋这才转头,对着朱英幽幽问道:“大孙,你当不是你爹亲生的吧。”
  
      -----
  
      ps:1号上架,爆更。双倍月票,求月票支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