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卫所调动

2024-04-28 作者: 执笔见春秋
第459章:卫所调动    秣马厉兵,备战北伐。
  
      目前大明内的卫所,开始进行着频繁的调动。
  
      不仅仅只是在操练之上,包括一些人员的安排,也比较频繁和密集。
  
      这让许多卫所的指挥使,叫苦不迭。
  
      不少指挥使,对兵部的安排,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因为这其中,调动最多的,便是千户的。
  
      正常来说一个卫所下面,有着五个千户,而在北伐的筹备下,有些指挥使麾下,甚至三哥千户所都被进行了置换。
  
      换成了新来的卫所军士。
  
      熟悉的面孔,一下子换成了陌生人,这让许多卫所的指挥使,大喊受不了。
  
      京师之中,五军都督府这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稍微有点路的,都到五军都督府这边来诉苦,要弹劾兵部。
  
      离得京师不远的,有三个卫所都指挥使,连夜赶到五军都督府,要讨个说法。
  
      “颖国公,你倒是说句话啊,咱们兄弟特地赶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的。”
  
      “他兵部尚书茹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怎得就一下子这般胡来,这件事陛下可是知晓。”
  
      “陛下肯定不知晓,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提出的这等章程,这不是害人吗。”
  
      “就我卫所里,一下子便给换了两个千户所,我连人都认不全,这要是上了战场,岂不是要乱套。”
  
      一名卫所都指挥使,根本没有对于都督府的任何忌惮,声音之大,整个都督府都能听见。
  
      就差没直接破口大骂了。
  
      傅友德也感觉有些头疼,说道:“我都已经说了,兵部的调令,是通过了陛下的同意。”
  
      “我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我去找陛下,说你们不听从兵部的安排,有意见?”
  
      听到跟陛下有关,几个指挥使顿时有些熄火。
  
      其中一人堆笑道:“颖国公这是哪里话呢,我们兄弟们就是发个牢骚,哪里敢去惊扰陛下。”
  
      “就是觉得吧,这事肯定有小人作祟,不然陛下那边,肯定不会同意。”
  
      “明年就要去草原上打仗,这么一搞,大伙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伱的,这还怎么放心把后背交给不认识的人啊。”
  
      另外一人也符合道:“是啊,这么一搞,平日里的操练,全都给乱了套了。”
  
      “现在这等情况,军户们意见也是大得很呢,自家夫君,妻儿,都不在身边了,这平日里,平白多了几分挂念。”
  
      “那些到我卫所里来的军士,也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每日都无精打采。”
  
      “还是请颖国公给陛下递一份奏章,说说这边的情况吧。”
  
      卫所是明朝军事的一个特点。
  
      卫所里面的士兵平时是自力更生,之前唐朝府兵制终结之后,玄宗等人制定的募兵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元朝,募兵制度让军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手下的这些将领也有足够大的权力。
  
      但皇帝对于募兵还是有些忌惮,毕竟这些武将在朝中权力太大,在宋代募兵就已经发挥不出什么威力,况且实行募兵的政权,户部的财政负担也是非常大的。
  
      像宋朝养了这么多军队,他们每年的军费开支就非常大,户部财政一直吃紧。
  
      明朝刚建立,国内局势不稳,国家的财力也不够,朱元璋要想稳定政权,还需要有强大的军队。
  
      可他还要让国内经济平稳恢复,这就不能用大笔开支去养军队,因此朱元璋借鉴之前的府兵制,开始使用卫所制。
  
      卫所的官兵被称为军户,军户是世代沿袭下来,意思就是祖上要是士兵的话,代代都是卫所里面的官兵。
  
      元朝之前就设置了一些军户,这些军户也被明朝给接受,随后朱元璋又下令用黄册正式确定国内军户。
  
      在地方的军户主要是有两个责任,其中一个是屯田,另外一个责任是守备,卫所士兵需要自给自足,卫所在各个地方都有,全国上下有众多的卫所,这些卫所就负责防御国内的各个地区。
  
      这些军户是有自己的土地,每月也有固定的月粮,负责屯田的军户,要每月按时上交军粮提供给守备军以及地方的官吏。
  
      利用这个法子,明朝在地方上也维持了强大的军力,并且还顺利开垦不少的荒地。
  
      现在兵部突然下令,要进行一个切换。
  
      便就是把相邻的卫所之间的军士,进行一个短期的流动操练,这让所有的卫所指挥使,都有些害怕。
  
      他们害怕的,不是自己权力的流逝。
  
      而是担心自己贪污的事情,被传了出去。
  
      其实卫所本来就有轮番换班的制度。
  
      轮番换班的意思,这是明朝为了保证卫所的战斗力而制定的换班的制度。
  
      规定各卫所军队轮番赴京编入京城操练,以保卫京师或备出征,又名“京操”,以后遂为定制。
  
      但这也的换班制度,是在卫所都指挥使的带领下,统一到京师来驻守,操练。
  
      对于指挥使们来说,还是自己在带兵,属于一种可控的行为。
  
      现在从客观的角度上看,跟换班差不多的意思。
  
      但麾下的士兵,发生了变化,自家的千户,在这个时候,要听从别的指挥使安排,这可就不行了。
  
      须知在指挥使之间,可不是说一片祥和,恩恩怨怨的,多不胜数。
  
      比如这个卫所的看不起那个卫所,亦或是曾经一些武官,在平定天下的时候,累积下来的积怨。
  
      就目前来说,但凡是卫所的指挥使,就没几个不贪的。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像是蓝玉这样的大将军,凉国公,都带头强占过民田,下面的那还不是说有样学样。
  
      这其中最大的矛盾,其实说到底还是在于利益。
  
      本来吧,卫所指挥使吃大头,下面的千户,百户,吃小头。
  
      这吃的,便是底层军士,军户的军饷。
  
      可现在千户们去了别的卫所。
  
      没地方下手了。
  
      军户,大多数就是军士们的家属。
  
      对于之前已经习惯的千户,百户来说,下边的弟兄,也不可能有什么意见。
  
      可现在人在外地,就得要担忧一个事情,自己家的军户,会不会被新来的千户,百户给剥削。
  
      那岂不是被别人抢了饭碗吗。
  
      而自己这边,又因为陌生的环境,一下子不好下手,上头还有指挥使呢。
  
      每个卫所,都有着自己的规矩。
  
      有些卫所狠一点,但也有些卫所贪污的情况比较少,这就会造成一个不平衡的体现。
  
      所以,问题就出现了。
  
      这几天,五军都督府,已经收到了但凡是有调动的卫所,所投来诉苦的信件。
  
      傅友德也有些无奈。
  
      说道:“我劝你们这次,还是消停一点,可别把事情闹大了,这对大家都没好处。”
  
      “别说是你们,即便是京卫这边,也都是这么一个情况。”
  
      “嘴上注意着点,这等事情,是兵部能弄出来的吗。那兵部尚书茹瑺,何曾有过这个胆子。”
  
      “我们五军都督府,可不是摆设,朝堂之上,可不是他兵部尚书说了算。”
  
      “老夫还是正一品呢,但是这件事,我得告诉你们,谁也没法阻止。”
  
      说到这里,傅友德微微停顿了一下,小声道:“这可是太孙殿下的意思,陛下同意了,才让兵部去做的。”
  
      而后指着方才说王八羔子的指挥使骂道:“就凭你刚才那句话,若是传了出去,别说这身官衣了,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问题。”
  
      听到这话,刚才说话的指挥使,不由得脑袋一缩。
  
      能够担任到卫所指挥使这个职位,自然都是曾经为大明立下过不少的汗马功劳。
  
      基本上大明各地,多数的卫所指挥使,都是在大明立国之前,就已经跟随朱元璋征战过天下的。
  
      所以说话才会这般的硬气。
  
      目前来说,朱英在大明军队,尤其是指挥使之中,还是有着很高的名气。
  
      因为之前治安司的建立,让一些卫所的军士,在有一定功劳的情况下,可以担任治安司巡捕,相当于有了一定的保障。
  
      虽说现在治安司,只在部分地区建立,但未来肯定会遍布全国,卫所的军士们,多了一线希望。
  
      千户,百户,当然不在乎。
  
      可总旗,小旗在乎。
  
      说的简单一点,总旗去了治安司,多少也是个城里的官。
  
      苦哈哈的军户们,能有什么油水,治安司那边,可是生活在城里,属于肥差。
  
      随便捞一点,都比在卫所这等郊外强得多。
  
      现在傅友德搬出了太孙殿下的名头,这就让几个指挥使,一下子就不好说话了。
  
      “既然是如此,那我等就先告退了。”
  
      一名指挥使对同伴使了个眼色,便就要离开。
  
      其他几人虽有些不愿,但也只能跟着离开。
  
      出了五军都督府后,便问道:“这事可不能这般算了,即便是太孙殿下,也不当这么挡我们的财路呀。”
  
      为首的指挥使说道:“怎么,难道你还想跟太孙殿下对着搞吗。”
  
      “现在咱们唯一的办法,便是找凉国公说说。”
  
      “虽然现在凉国公没有在五军都督府了,可他可是皇亲国戚,跟太孙殿下关系莫逆。”
  
      “找他,肯定有办法的。”
  
      凉国公府。
  
      蓝玉自从平乱之后,便就管着治安司。
  
      虽说名义上治安司的大都督,实际上每天也没什么事情做。
  
      朱英跟他时候,京师治安司的权力,可监察百官,听上去是蛮好的,然而就京师而言,监察百官哪有锦衣卫来得实在。
  
      这方面治安司根本没有专门的人才,平日里也就是处理一些繁杂琐事。
  
      其实现在的治安司还是比较忙碌的,因为京师因繁华从而导致案件很多,不过也没什么太大的案子,除了死了个朝堂命官外,在蓝玉看来,都算不得什么大事。
  
      之前的蓝玉,有多大的权柄?
  
      用蓝玉自己酒后狂言来说:天下军士升迁,就由我一人掌控。
  
      作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拜大将军,凉国公,淮西勋贵集团领头羊,他这话,还真不是吹牛。
  
      不过之前有多嚣张,现在就有多落寞。
  
      在卸掉兵权后,淮西勋贵集团领袖的地位,目前已经有些不稳当了,太孙殿下的一系列操作,即便是脑子鲁莽的将军,也多是反应过来,太孙殿下正在极力干预兵权。
  
      单说今年,大量自玄甲卫出身的千户,不断的被插入到京师各卫所之中。
  
      明面上都指挥使们没有什么变化,除了蓝玉之外,将军们的兵权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只有那些卫所的指挥使知晓,兵权正在不断向着太孙殿下聚拢。
  
      加上目前的大明军事学院,当第一届学子毕业后,必然要进入军队之中。
  
      有着天子门生,太孙亲信光环的他们,自然会对太孙殿下极为忠诚。
  
      就在蓝玉准备去找几个好友约酒的时候,管家来报:“老爷,外边有四位指挥使大人想要求见。”
  
      蓝玉有些好奇的问道:“来者是谁。”
  
      管家回道:“其余三人有些面生,为首者是曾经跟随过老爷的王约。”
  
      王约是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洪武二十二年,因守边岁久,累著攻击,便被陛下召到京师来。
  
      现为京师边上一卫所指挥使,兼任左军都督佥事。
  
      蓝玉心中思索一番后,就大概知道其来意了。
  
      “让他们进来吧。”
  
      而后不久,以王约为首的四名都指挥使,便就入内而来。
  
      刚一进大堂,蓝玉便起身呵斥道;“尔等没有诏令,擅离职守,前来京师,可是犯下了大罪,而今还敢来本公面前,当真是胆大包天。”
  
      王约四人闻言,顿时就被震慑住了。
  
      为首的王约单膝跪地,哀求说道:“大将军,如今卫所变幻,我等也是无奈之举,还请大将军相助。”
  
      蓝玉冷笑道:“助什么助,不过是千户调动操练,还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点破事吗。”
  
      “就你们那点事情,以为太孙殿下不知晓?”
  
      “这件事,本就是太孙殿下的意思,你们早些回去,把之前的亏空补上,太孙殿下自然不会过于追究,往后那些事情就收手吧。”
  
      “好生练兵,才可保世代富贵,贪赃枉法,终究逃不过太孙殿下法眼。”
  
      训斥过后,王约四人对视一眼,心中也安定了许多。
  
      他们最怕的就是事情败露,谁想到太孙殿下早已经知道了,还给他们机会。
  
      既然如此,也就能安心回去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