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胆大包天的朱棣

2024-04-28 作者: 执笔见春秋
第484章:胆大包天的朱棣    当倭国投降的事情结束后,这也就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
  
      然而在这其中,最为不爽的或许只有在倭国的三王了吧。
  
      「动作快些,燕王殿下有令,所有财务,人员,粮食,必须立即进行搬离,尔等只有半个月的时间,若是胆敢偷懒者,鞭刑十下。」
  
      倭国投降的消息,自然在第一时间,就已经传达到了倭国明军所在。
  
      朱英亲自写下密信,告诉冯胜最后的结果大概是占据三国之地。
  
      针对于九州岛来说,自然是整个南部地区,肥前国、肥后国、筑后国三国,为大明所要之三城。
  
      而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冯胜立即下令,把目前所有占据的地方人员,物资,尽数朝三国进行迁徙。
  
      对于倭国投降这样的结果,冯胜是最为舒心的,这也就代表着他可以回到大明,并且只要不以次功劳自傲,换一个富贵余生,想来问题并不大。
  
      冯胜心中清楚,现在的太孙殿下比之陛下最好的一点,便在于容纳他人,即便是藩王,也只是安排到海外来,并没有限制其他权益,终归是有一条出路。
  
      【推荐下,@
  
      前派遣人员过来传信,依末将所看,可能一个半月抵达,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在这个关键点上,倭国的将士必然是有所松懈,若是此刻悄然之下袭击丰前,或是丰后,筑前任意一国,则有极大可能一举夺城。」
  
      「退而言之,虽然筑后国的位置可能不是很好,但这未尝也不见得是个机会。」
  
      「按照太孙的性子,自然会对倭国商业,按照京师目前的章程,进行一个大明对倭国货物的倾销。」
  
      「我等所占据之城,卡在倭国边境,在战事不开之际,便有着遏制倭国之能,届时往来之货物,必当有王爷的一份收益。」
  
      张玉的这一番分析,可谓是深入浅出,意义重大。
  
      原本有些烦躁的朱棣,顿时被打开了眼界。
  
      其实这些事情,朱棣本就应该想到的,只是因为大明同意倭国投降,导致让朱棣的许多谋划,顿时化作了泡影。
  
      处于这等纠结之上,便也就没有了太多的想法。
  
      现在张玉这么一点拨,朱棣顿时就反应了过来。
  
      目前对于朱棣来说,有三部分。
  
      第一,在倭国方面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强行攻占一国。
  
      站在朱棣的角度来看,可以预见在此次投降之后,他就不能再掌控这么多的军队了。
  
      目前他的手里有十来万大军,但这之后,至少有一半往上,甚至可能更多,被重新调回大明。
  
      这不仅仅是朝廷上的意思,也是目前麾下将士的归家的渴望,朱棣无法阻止。
  
      唯一能做的,就是许下足够多的好处,让大明的将士在这里得到田产,女人,从而安心跟随待在倭国。
  
      是以,即便是损伤大一点,也必须要攻占一城下来。
  
      城中的财富,人口,包括女人,粮食,都是往后朱棣的底蕴。
  
      什么通商,哪里有掠夺来得更快。
  
      其二,在这之后,可能想要发展壮大自身的关键,就只能通过贸易了。
  
      但凡进行海贸,或者跟大明通商之下,这里是必经之地,只要朱棣这边足够强大,就能强行夺取更多的好处。
  
      这般算计下来,其实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想清楚之后,朱棣意气风发,开口说道:「便就议一议,如今对于本王来说,攻占哪个城池,最为快捷稳定,且有足够多的好处。」
  
      ….
  
      这话一出,显然就是打算立即动手了。
  
      免得生出什么变故,若是谕旨抵达,一切都只能作罢。
  
      虽然猜测朱英那边会让使者来得慢一点,但这个事情也说不准,若是提前抵达了,岂不是功亏一篑。
  
      早些把好处占据下来才是王道。
  
      朱棣虽然说商议,但实际上目光还是放在张玉的身上。
  
      朱能或许能打,也算是有勇有谋,可比起张玉这样历经两朝的人精来说,便就相差甚远了。
  
      甚至于更多的方面,朱棣虽然是燕王,天生贵胃,但也不见得比之张玉厉害。
  
      作为前朝旧臣,又经历过蒙末乱世,大明开国。
  
      人言张玉擅谋,在谋略上面,自然是不用多说。
  
      见王爷再度看向自己,张玉也不藏着,直言道;「如今对于王爷来说,能够攻占的自然只有筑前,丰前,丰后三国。」
  
      「其中若是议起收益来说,自然是丰前,丰后两国最为富裕。」
  
      「不过这两国,也是目前倭国兵力集结之地,每城之兵力,皆有十万众往上,想要一举攻克,自是有些难度。」
  
      「相比之下,筑前国则大不同,城中守备,顶天不过两三万之数,且并
  
      非是倭国精锐,最为主要的是,高丽军亦是距离不远,三日便可抵达城下。」
  
      「以王爷与之道衍法师之关系,在这个时候,定然可以联合攻坚,想来即便是卫光,也不会推辞此事。」
  
      显然张玉更加倾向于去打筑前城。
  
      虽然收获可能会少一点,但是胜在稳定。
  
      而且有高丽军的帮助,势必可以一举攻克。
  
      虽然最终要分出一些利润,但人口钱财粮食之类的收获,也是非常客观的。
  
      现在讲究的,是在跟时间赛跑,若是慢了,没能一下就建功,那可就功亏一篑了。
  
      张玉和朱棣有一事都未说,但心里很清楚。
  
      擅自行动的事情,很有可能会遭到朝廷的降罪,如果失败,遭受的惩罚恐怕是更重。
  
      如今朱棣的麾下,虽有十万军,但战兵只有三万,辅兵七万余众。
  
      在攻城这样的事情上,主要是以战兵为主,辅兵的作用比较小,尤其是这等快速攻坚战。
  
      然而,在听完张玉的话后,朱棣却沉默了下来,并没有直接回答。
  
      对于张玉所言,朱棣并不算是特别的满意。
  
      虽然是极为稳定,但收获太少。
  
      眼看王爷陷入沉思,张玉和朱能也只能安静的等待着王爷的定夺。
  
      在朱能看来,张玉所言,已然是极为完美的计划了,而且这样的想法,是朱能脑海中根本没有冒出来过的。
  
      现在的朱能还很年轻,知晓自己跟张玉比起来,有太多的不足,不过这正也是他学习最好时机。
  
      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这样的决策中心。
  
      朱棣沉思之中,突然就站起身来,看向窗外。
  
      ….
  
      这个时候,他在考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自己的体面。
  
      这般做,到底值不值得。
  
      毫无疑问,在张玉打开这个局面之后,有着很强军事天赋的朱棣,嗅到了时机。
  
      当张玉说联合道衍的时候,他想到了更多。
  
      既然可以联合道衍,换一个角度来说,他也可以联合晋王朱棡,齐王朱榑。
  
      冯胜那边肯定不会答应,他不会去冒被朝廷降罪的风险,这一点朱棣非常的清楚。
  
      但是晋王朱棡,齐王朱榑,就完全不同了。
  
      他们会跟自己一般,往后留在倭国发展。
  
      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但是,这需要朱棣主动出面,去跟晋王朱棡相谈。
  
      从体面的层面来讲,朱棣的颜面是有些过不去的,好像有率先认输的意思。
  
      这就让朱棣的心中,颇有些难受。
  
      良久。
  
      朱棣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有道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目前的机会,一旦错过,可就很难说了。
  
      当下,朱棣不再犹豫,喝道:「张玉」
  
      张玉抱拳作揖:「末将在。」
  
      朱棣下令道:「本王命你立即前往高丽军所在,言明攻占筑前城之事。」
  
      「届时,本王将会委任你统军三万,联合高丽军行攻占筑前城之事。」
  
      「与高丽军言明,破城之后,人员,钱财,粮饷等所有之物,本王当与高丽军五五分账。」
  
      张玉闻言,尤其是听到让自己领军三万后,顿时就眼前一亮,明白了王爷的意图,当下回道:「遵王爷令。」
  
      朱棣继续吩咐:「朱能。」
  
      「末将在。」
  
      「本王
  
      允你统军三万,令你立即前往日向城,向齐王朱榑言明联合之利,联合齐王麾下,共同攻占丰后国。」
  
      「并告诉齐王,事成之后,所得之钱财,粮饷,百姓,四六分账,本王四,齐王六。」
  
      到了这个时候,朱能哪里还不明白燕王殿下的意思。
  
      当下抱拳作揖:「末将遵命。」
  
      当吩咐完后,朱棣叫来亲卫队长伍合,吩咐道:「备马,调三千骑,随本王立即赶往肥后国。」
  
      亲卫队长伍合立即回道:「末将遵命。」
  
      肥后国,便是现在晋王朱棡驻军之地。
  
      这一刻的朱棣,合纵连横之术可以说极为出色,真正的发挥出了历史上于永乐大帝的军事天赋。
  
      高丽那边有张玉出现,加之道衍自然不会错过这等时机,可以说极为稳妥。
  
      而齐王朱榑,不过是个弟弟。
  
      朱棣直接让朱能率军三万过去,则必然会因贪婪利益,从而一起攻城。
  
      其实朱棣并不是很看好齐王朱榑,不过他的目的并不在于丰后城,即便是不能攻下,也没有什么损失。
  
      而自己,率三千骑兵,连夜赶往晋王朱棡那边,商议联合攻城之事。
  
      分走六万兵后,朱棣能用之兵也就剩下四万。
  
      这其中,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
  
      算计时间,朱棣必然会拖到朱能那边先行出兵,到时候即便是朱棡知晓了个中详细,也没有了办法,只能和自己联合出兵攻占丰前国。
  
      朱棣自然会让出一部分的收获,大致也是四六分账,甚至是三七也不是不行。
  
      从朱棡的角度来看,朱棣是亏的。
  
      但是实际上,朱棣才会是最大的那个赢家。
  
      他的计划,将高丽,晋王朱棡,齐王朱榑都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之上,有道是法不责众,京师那边也不好过于怪罪。
  
      而主要的是,筑前五成,丰后四成,再加上丰前哪怕是三成收获,也已然吃的满嘴流油了。
  
      大明皇长孙!.
  
      执笔见春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