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火车出,新时代的开启

2024-04-28 作者: 执笔见春秋
第759章:火车出,新时代的开启    洪武三十二年,八月初八。
  
      这是个特殊的日子。
  
      大明火车问世。
  
      巳时,也就是上午九点。
  
      曾经百官上朝是寅时就要在宫门口集合排队,也就是凌晨五点前,就必须抵达开始进场。
  
      朱英觉得这样太累了,偏远的官员凌晨两点多就得来赶早朝。
  
      这比后世的996还要惨。
  
      于是就建议九点入朝。
  
      朝九晚五嘛。
  
      这样即便是住得远些的官员,也能7点起床过来,至少保障了基础睡眠,不至于猝死。
  
      对于朝会,朱英是觉得很没意义的。
  
      几百号人聊几件事,除了尚书,侍郎这些会发言,有资格发言外,八九成的官员就是背景板。
  
      要是每个人都说上两句,那估计每天只能办一件事,还不见得能敲定下来。
  
      所以现在早朝是三天一开,几个尚书称述一下自己所属的大概情况,没有太大问题就算是结束了。
  
      昨日,六部给事中已经发了通知,召开大朝会。
  
      “听说咱们今日要去看个新鲜玩意,朝会不在宫里开。”
  
      “真的假的,你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工部那边都传开了,说是什么震惊天下的大事情,陛下才特地召开大朝会,要让大伙都看看。”
  
      “是科研司那边弄出来的吧,诶,奇淫技巧当道,太孙也太重视匠人了。”
  
      “户部那边有同僚说,最近太孙令旨,要从国库调三万万宝钞作为科研司经费,这科研司简直就是个吞金巨兽啊。”
  
      “不说万万了,教育部那边新改革,以后要说亿,说实话,我现在对于上亿宝钞都没什么感觉了,就科研司那边,今年都已经花了将近七八亿吧。”
  
      “得了吧,别拿了好处还卖乖,咱们国库有钱了,这可亏是太孙的功劳,以前几十万宝钞都争来吵去的,现在谁还说这事,咱们能每天都睡个囫囵觉,都得是感谢太孙。”
  
      “那可不,俸禄都这般高了,顿顿吃肉都堵不住你的嘴。”
  
      “诶,我就是这么一说。”
  
      午门前。
  
      百官相互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这时,午门侧门打开,一群宦官走了出来。
  
      为首的管事对值班禁卫问道:“可是都到齐了。”
  
      值班禁卫拱手道:“公公,人都齐了,共计372人,无人缺席。”
  
      领事太监冷哼一声:“现在朝会都三天一开了,这还缺席那就是大不敬。”
  
      随即走到百官前头朗声道:“禁声。”
  
      百官顿时安静了下来。
  
      领事太监高声道:“陛下谕旨,今日大朝会于西门外科研司内召开。”
  
      “诸位大人,请吧。”
  
      这自然不可能搭车,都是步行。
  
      过了午门不入奉天门,自右顺门至西华门出。
  
      走个一里地,就是科研司了。
  
      百官到的时候,朱英和朱元璋已经乘车先抵达。
  
      百官见礼,山呼万岁。
  
      朱元璋道了声免礼,算是流程结束。
  
      百官看着前头那条巨龙,心里很是好奇。
  
      但陛下在,可不敢交头接耳相互议论,失仪也是罪。
  
      御史官和鸿胪寺的官员都在旁边盯着。
  
      前头,朱元璋对前边的巨龙很是满意。
  
      巨龙的造型,是木质雕刻。
  
      在火车头那块,加装了龙头,中间的车厢也有龙身鳞片的雕刻,后边龙尾。
  
      从远处看,就是如同一只狰狞的巨龙般。
  
      “大孙,走。”
  
      朱元璋拉着大孙的手,就向着前方的车厢走去,他自从来到这里后,可是期待了好久。
  
      心里都埋怨百官太慢了。
  
      刘和这边见陛下向着火车走去,这才对下属中监点了点头。
  
      中监走到百官面前朗声道:“百官上车,五品上有座,五品下站着。”
  
      等陛下跟太孙上了车,官员们这才排队上火车。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火车感觉到非常的好奇。
  
      “这下边有轮子,难道能动吗,这得要准备多少匹骏马啊,也没看到前头有马呀。”
  
      “难道是士兵背着绳子在前面拖?”
  
      “李主事是平时不看京师邸报的吗,前段时间太孙让科研司做出了蒸汽铁甲船,我估摸着,这大马车就是蒸汽马车。”
  
      “蒸汽马车?听说蒸汽铁甲船速度要比普通的船快上数倍,这蒸汽马车必然也是快得很,就怕是这么大个,还载了咱们数百人,也不知道会有多快。”
  
      “下边铺着长长的铁块,就是给这蒸汽马车引路的吧。”
  
      上了火车,官员们就对里头的装饰感到好奇起来。
  
      这四面都是铁面,就像是个巨大不透风的铁笼子一样。
  
      左右两排是座位连着,中间有一条窄小的过道。
  
      “张大人坐。”
  
      “李大人请坐。”
  
      “赵主事,咱们并着坐吧。”
  
      火车七节车厢不到两百座位,这里有372人,一大半都是只能站着。
  
      前边宦官也安排了,正五品上才能有座位。
  
      车厢两侧是开了窗户的,但并不是玻璃窗户,而是平开的铁窗。
  
      如今的琉璃工艺,还不足以造出平板的透明玻璃来。
  
      也就是前两节车厢窗口用了高透明的琉璃。
  
      朱元璋朱英并非在第一节车厢,而是在第二节。
  
      因为第一节挨着车头太吵了。
  
      宫女宦官禁卫,可以在这里面待命。
  
      “陛下,都上车了。”刘和躬身汇报道。
  
      豪华车厢这里,可没多少座位,大部分人都需要站着。
  
      朱元璋躺在靠窗边上,点头道:“点火吧。”
  
      刘和领了谕旨,当即走到第一节车厢朗声道:“陛下口谕,点火。”
  
      领了谕旨的工匠,当即拉动上头的一个铃铛。
  
      铃铛连着车尾,示意一起点火。
  
      大块的石炭铲入锅炉之中燃烧。
  
      轰隆隆的声音逐渐的从慢到快。
  
      火车开始慢慢的行驶起来。
  
      “动了,动了,真动了。”
  
      “诶,神了啊。”
  
      朱元璋这边都能听到,后边百官没见过世面大呼小叫的声音。
  
      火车的震动感很强,但比起马车就要顺畅多了,几乎没有什么颠簸感。
  
      随着两台蒸汽机的发力,火车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从窗口可以看到外边不断掠过的风景。
  
      “好快,真快啊,大孙,你快过来看。”
  
      老小老小,朱元璋顿时就兴奋了起来,这一刻他就像个看到新玩具的孩子,浑然不顾作为皇帝的仪态。
  
      不过好像老朱平日里也没咋注意过啥皇帝仪态。
  
      从火车外看,后边的七节车厢窗口是挤满了人头。
  
      百官有大呼小叫的,有震撼喃喃的,有目瞪口呆的。
  
      所有人都朝着窗口挤着看外边迅速的风景。
  
      这可比马车要快多了。
  
      随着火车提速,呼啸的狂风灌入车厢,但这依然不能浇灭百官的热情。
  
      还没什么感觉呢,就看到了玄武湖。
  
      紧接着快速的掠过。
  
      如此速度在以马车为主的大明,几乎没人感受过。
  
      哪怕是战马,也只有在冲锋的那一刻才能达到。
  
      轰隆轰隆的声音无法掩盖兴奋的百官们。
  
      “快看呐,那是长江,这才多久,就见着长江了。”
  
      有官员大喊。
  
      远方的长江一览无遗,随着火车的行驶迅速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这个时候,在火车铁轨的旁边竖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了一个‘停’字。
  
      负责操纵火车的工匠见着,连忙开始多次拉动铃铛。
  
      这是信号牌子,预示着火车可以开始减速了。
  
      蒸汽火车的停止,几乎要滑行一千多米才行。
  
      急速行驶的火车也逐渐的慢了下来。
  
      官员们的情绪稍许稳定了些,大家都在高声议论这一刻,哪里还顾得上自身的仪态。
  
      前方朱元璋对旁边的刘和问道:“过了多久。”
  
      刘和躬身道:“陛下,约莫是一刻钟了。”
  
      朱元璋感叹道:“真快,真快啊,这要是一直行驶下去,真就几天的功夫便可以抵达九边。”
  
      “士兵们在这火车上,完全不需要耗费体力,能吃饭,晚上也能休息。”
  
      “赶路几千里地,到了地方完全已经休息好了,随时都能打仗。”
  
      “不仅是士兵,粮草都能拉着走,前方将士再不用担心后勤,只管是放开了打。”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先前是听着大孙说,是想象。
  
      现在正儿八经坐上来了,感受了,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随着火车逐渐减速,满满的停靠了下来。
  
      在前方,已经有数百人等着。
  
      是以黄观为首的科研司官员,工匠们。
  
      没多久,火车就停了下来。
  
      那边的工匠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木梯,连忙搭在旁边。
  
      朱元璋从火车上下来,看着近边的长江,心里头极其舒畅。
  
      “爷爷,火车运行成功了,从今日起,可以直接修建通往九边的铁轨了。”朱英在旁边说道。
  
      朱元璋道:“修,马上修,立即修。”
  
      “等修好了,咱要先坐着亲自去九边。”
  
      时间太短,朱元璋还没细细品味,就已经到了港口附近。
  
      自然想乘坐得远一些。
  
      百官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朱元璋走向百官,呵斥道:“尔等看到没有,这就是你们经常弹劾的科研司,这就是你们觉得要把国库耗光的科研司。”
  
      “现在你们自个在这火车上坐过一轮了,可是知晓这蒸汽火车对咱大明,有多么重要吗。”
  
      “这火车,可以不眠不休,日夜兼程,天底下最快的马都没有他快。”
  
      “现在,你们知道科研司的宝钞,都花到哪里去了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