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六章 变态的要求

2024-06-11 作者: 文屹
第一零六六章变态的要求    李文军想了想说:“国家飞行器的研究,我作为民营企业理应支持。不过我也要考虑我的收益性。毕竟我要对六千多个员工和研究人员负责。”
  
      江强军一听李文军这里有六千多员工,心中一凛。
  
      讲实话,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国家直属单位,下面单位配合他们,为他们提供技术,都是理所当然的。
  
      李文军这么一说,他才意识到李文军的贡献不仅仅是技术。
  
      六千多职工,就意味着六千个家庭,两三万个人的生计。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李文军这么小心和锱铢必较,也是情有可原的。
  
      李文军又说:“我还要对茶县株市乃至湘省的税收负责。”
  
      如果说前面那句话是动之以情,这句话就是晓之以理了。
  
      告诉江强军,自己身后也是有人支持的。
  
      江强军沉吟了好一会,才点头:“理解,所以李文军同志想要怎么合作。”
  
      江强军跟“北方集团”那些人不同。他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发展技术。虽然作风硬朗,但是为人正直。
  
      所以跟他讲这些,是有用的。
  
      李文军:“第一,虽然现在有了个材料研究所的拨款,可是远远不够。我希望国家能对我的芯片和数控机床这些研究都加以扶持。”
  
      说白了,就是你们不能只享受成果,不投入。
  
      江强军:“这个可以,如果你们是我们的委托研究单位,投入也是应该的。”
  
      李文军:“第二,我造好了发动机以后,不会直接用于战斗机,而是会从造小型民用飞机开始。毕竟飞机不仅仅是一个发动机,还有无数组件和细节。”
  
      江强军:“这个,我强烈支持。不过建议如果你以后的民用飞机要出售,在发动机技术上要有所保留,不能把尖端技术全部用上。”
  
      虽然觉得李文军短时间内压根就不可能造出飞机来,但是还是要提前提醒他。
  
      李文军:“这个我知道,请放心。民用机只是我们磨合产品质量的一个手段。一边研究,一边产生效益,才能走得长远。还有第三点,如果有一天我需要在附近修机场,我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江强军一愣:“这里?这么个贫困县?不是我瞧不起农村。我自己也是农村长大的。这里真的没有必要。修机场要考虑经济性的。”
  
      李文军微微点头:“现在暂时还不需要。不过很快就需要了。我只是要您给一个承诺。”
  
      江强军暗暗好笑,点头:“行行行。”
  
      李文军真是太年轻了,为这种没影的事情要承诺。
  
      这会儿是他需要李文军干活,才来谈条件。
  
      以后不需要李文军了,还管他那么多。
  
      -----
  
      江强军虽然作风强硬说一不二,可是同样言出必行。
  
      研究所很快又得到了一大笔国家投入的研发资金,和各种优惠政策。
  
      江强军给李文军提的要求也很具体。发动机的燃烧室温度2000℃以上,涡轮材料极限温度1500度以上,其他部件极限温度也要超过500℃。除了多种降温结构设计的综合运用,其他都要靠材料来扛。
  
      不但如此,强度要求也很苛刻。
  
      发动机一分钟内承受一吨冰雹的冲击,还能正常运作。
  
      要求发动机连续工作一万小时,只允许中途停车0.02次,也就是说几乎不让停。
  
      李文军在会议上把这几乎变态的要求讲出来的时候,发动机研发中心的人足足有两分钟都没人说话。
  
      大家是吓呆了。
  
      这几乎就不可能啊。
  
      零部件要经过二十倍运行保证时间检测来确保稳定性安全性。如果要求发动机一万小时工作不停止,那就要求零部件要检测二十万小时以上。
  
      二十万小时是什么概念?
  
      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都要检测二十二年!
  
      也就说爸爸这一辈开始做,做到儿子接班都没测完。
  
      这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李文军见大家的表情就知道大家理解错了,笑着说:“发动机整机是要实打实一万小时不停转检测。零件也确实至少要检测十倍以上,但不是一个零件持续检测,而是抽检样本要十倍。假设我要用一个零件,那我就要抽检十个零件,每个都要达到1万小时不出问题。”
  
      其他人表情稍稍缓和。
  
      研发中心一个部门负责人小声说:“一个一万小时,也要一年多了。工作量挺大。”
  
      发动机零件那么多......
  
      李文军说:“是,所以研发中心各个部门都要赶紧招检测人员了。以后各个研究中心分工要更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固定化,专业化。”
  
      其实研发中心大部分人员跟工厂的流水线工人一样的,不要求全才,不需要有创意,只要求对一个工序熟练,比如测DNA序列的人,不需要熟练掌握质谱仪。
  
      真正核心技能只要一两个人来掌握,来把控方向就可以了。
  
      思想太多,意见太多,只会分散精力,干扰整体进度。
  
      -----
  
      李文军拉着陶光明开始研发钛合金的自行车。
  
      自行车厂虽然是陶光明挂名厂长,但是其实李文军自己管得多。
  
      反正也没几个工人。
  
      陶光明觉得李文军就是太闲了,要找人陪他玩。
  
      现在钛合金那么紧俏,多少人等着钛合金的零件做手术。
  
      医疗器械那边的订单明年都排满了。
  
      而且钛合金研发这么紧张,还要专门分一个组出来帮李文军研究自行车。
  
      李文军要用浪费那么多钛金属和人力去做自行车?!
  
      钱烧得慌吧?
  
      就算做出来了,卖给谁呢?
  
      自行车这东西已经成为穷人的代步工具了。
  
      一辆自行车十几二十万,有钱人谁吃饱了撑了买自行车?!
  
      李文军不管陶光明的唠叨,硬是赶着研发所年底前做出了一个车架。
  
      陶光明把那车架在手里一拎,满脸震惊:“好轻!”
  
      以他几年市场管理员的估重能力测算,这车最多五斤。
  
      李文军皱眉,对研发所说:“太重了,还要再减轻重量。”
  
      陶光明怪叫:“这还算重,别的自行车一个轮子都不止五斤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