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吉温的手段

2024-06-13 作者: 寿王
第232章吉温的手段.la)    柳勣听了吉温的话,吓了一跳。
  
      在监狱的时候,吉温可不是这么和他说的。
  
      他想反驳,可是细细想来,吉温好像也没说什么。
  
      吉温只是给他一顿用刑,然后告诉他,如果他是诬陷太子,就不能活着出去。
  
      因此他为了活命,不仅咬死了此事,还胡乱攀咬出了王曾、李邕、裴敦复等人。
  
      可情况并没有因为他的攀咬而变好,反而急转直下,他成了同谋。
  
      柳勣吓哭了,伏地道:“冤枉啊,小人绝没有勾结串联,更不会与他们合谋,小人是清白之身,请吉侍郎明察!”
  
      “那你怎么对其中内情知道得如此清楚?”吉温问道。
  
      “这……”柳勣懵了。
  
      事情若是真的,那他知道怎么解释,可这事本来就是诬告,诬告的事,怎么填充细节?
  
      柳勣支吾了半天,道:“小人是偶然听见。”
  
      “如何偶然?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作证的有谁?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吉温连问。
  
      柳勣道:“小人……记不清了。”
  
      “你不记得,本官替你回忆。”吉温一本正经,“天宝二载二月初七,杜有邻做了法事,伱参与其中……李邕送你良马,就是为了方便你能居中联络,这就是证据之一……”
  
      吉温娓娓道来,把亦真亦假的事说得全像真事一般,柳勣越听越是心惊。
  
      吉温摆完“事实”,接着道:“你若记不住,我传其他人上来对峙。”
  
      说罢,和杨慎矜、萧炅商量几句,又问李琩的意见,李琩点头同意,吉温便先后把杜有邻,杜大娘,杜二娘传了进来。
  
      三人中,杜有邻被用刑最为严重,杜大娘因为李琩去了趟监狱,少受了些罪,杜二娘则完好无损。
  
      吉温道:“杜有邻,天宝二载二月初七,你家里是否做了法事,你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杜有邻察觉到了些什么,可是他不知道前面审讯的情况,只能如实回道:“是。”
  
      吉温道:“当时柳勣是否在场?”
  
      “在场。”杜有邻回道。
  
      柳勣听到杜有邻肯定的回答,知道自己完了,顿时又哭了起来。
  
      李琩在旁边淡然的听着,对吉温的能力有了新的了解。
  
      短短一段审讯,吉温就展现出了诱供、诬陷、以假乱真、利用信息差套路等等手段,再配合刑讯逼供、屈打成招,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一般人根本顶不住。
  
      但李琩也没有阻止,因为第一他只是旁听;第二,大唐律法并没有禁止诱供和刑讯逼供等手段;第三,他心里也不愿意过多干涉。
  
      虽然像李邕这样的人,才能出众,人品高洁,可是他若要保李邕,就要把这个案件翻过来。
  
      而要想翻案,他就得深入干预,如此一来,他不仅违背了李隆基原本的心思,和李林甫彻底撕破脸皮,还会背上藩王干预京中之事的罪名。
  
      而且,虽然李邕没有做错什么,他应该活着,可是其他人就不一定。
  
      比如柳勣,诬告陷害,背信弃义,这样的人死不足惜。裴敦复虽然乐善好施,可是他包庇下属,是非不分,他死得也不冤。
  
      至于韦坚和王难得,李琩更是从没有过问。
  
      韦坚虽然改革漕运,有功于唐,但他野心不小,逢君之恶,贪污受贿,王难得之前更是诬告了李琩和高仙芝的黑状。
  
      这两个人,李林甫不出手,李琩都会想办法弄死他们。
  
      而且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支持李亨。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李邕的命就是丧在这里面。
  
      李琩兀自思索着,吉温那边已经审出了结果,柳勣和杜有邻亡称图谶“确有其事”,至于有没有交构东宫,暂时没有证据,就看杜二娘怎么说了。
  
      只听吉温道:“杜二娘,杜有邻亡称图谶这事,你知道吗?”
  
      杜二娘因为父亲被凭空安了罪名,已经着急得落下眼泪,再听了吉温的问话,哭着回道:“我阿爷没有亡称图谶,这是污蔑。”
  
      “三司会审,有庭审供词,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证据也有,你还想抵赖?”吉温义正言辞,“你若识相,最好速速召来,以免受皮肉之苦。”
  
      杜二娘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她想辩驳,可是吉温确实“有理有据”,她完全不知道从哪里辩驳起,一时间怔在原地。
  
      吉温见杜二娘不说话,又道:“好,既然你不招,就别怪本官不会怜香惜玉,来人,上刑具。”
  
      杜有邻听到要给女儿上刑具,忙道:“二娘久居东宫,对杜家的事一无所知,吉侍郎,你把罪行强加给我倒也罢了,何必再牵扯我女儿?你如此残害忠良,就不怕遭天谴吗?”
  
      杜有邻原本是想求情,可是他读书人高傲惯了,求情的话到嘴边,变成了指责威胁。
  
      吉温闻言大怒,道:“好好好,事到如今,你竟然还如此嘴硬,看来大理寺对你大好了,来人,先给杜有邻用刑。”
  
      此时,衙役已经搬来刑具,听到吉温的话,一衙役问道:“侍郎,先上哪种刑具?”
  
      吉温道:“杜有邻不是喜欢读书吗?那就让他竹书夹身。”
  
      所谓竹书夹身,是把受刑者双手铐起并固定住,将竹板编织成的书袄围绕在受刑者胸部至腹部,由衙役转动连接在书袄两侧的绳索,以收缩之力辗压受刑者身体,施刑过后看不出痕迹,但会令受刑者生不如死。
  
      杜二娘知道杜有邻的身体受不住这等刑法,无奈之下,对着李琩拜了拜,道:“寿王殿下,请您免了我阿爷的刑法吧。”
  
      其实,杜二娘不求李琩,李琩也会制止,因为吉温这是故意往李亨身上牵扯。
  
      李隆基让他来的目的,就是既想剪除李亨的羽翼,又不想牵扯到李亨。
  
      让李亨成为一个光杆太子,是李隆基的最大诉求。
  
      除此之外,李琩虽然不能太过干预,但是他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做,不然李隆基会疑心他落井下石,甚至别有图谋,他贤王的人设也保不住。
  
      因此,李琩最好的行事方式,就是表现出“尽力”的姿态,让大家都觉得他已经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李琩去监牢逛了一圈,搭救杜二娘,目的也在于此。.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