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战机 上

2024-06-29 作者: 孤独麦客
第五十八章战机(上).la)    邵勋久在安平,一些幕府随员、邵府仆婢便赶了过来。
  
      十月初十,卢志也从邺城抵达。
  
      覆盖着薄薄积雪的小路上,数辆马车停了下来。
  
      邵勋跃下马车,四处看了看。
  
      空旷的原野之上,草色枯黄,萧瑟无比。
  
      北风一刻不停地劲吹着,废弃民宅屋顶上的烂茅草高高起舞。
  
      河水清冷,隐有碎冰。
  
      红彤彤的太阳挂在空中,没有一丝暖意。
  
      以小见大,此时的河北,便如此村。
  
      “幽州风云变幻,盛极一时的王浚轰然倒地,直让人感叹物是人非。”邵勋看着跟过来的卢志,说道:“不过,这却让百姓免了场兵灾,不知少死多少人。”
  
      都说乱世靠人命出清积弊,但当你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时,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個是旁观者角度,事不关己。
  
      一个是亲历者角度,感同身受。
  
      幽州可以派兵打下来,即便杀戮不休也在所不惜。
  
      幽州可以由别人献上来,免得损耗兵力、钱粮,也可以接受。
  
      邵勋一方面可怜民生多艰,想要他们过得好一点,别死那么多人,为此不惜让渡自己的一部分利益。
  
      另一方面,如果必要的话,又会毫不犹豫地侵害百姓的利益乃至生命。
  
      两种思想同时并存于他的身上,人毕竟不是二极管,太复杂了。
  
      但如果继续解构的话,结论就很清晰了:他爱别人,但最爱的还是自己,爱别人的前提是爱自己。
  
      这就是统治者。
  
      “明公为何不自领幽州牧?”卢志跟了上来,问道。
  
      邵勋不答反问:“子道觉得幽州刺史、都督安排得如何?”
  
      卢志想了想,道:“甚是妥当。”
  
      虽然不是他想推荐的人选,但刘翰、游统也不错,都和他有关系。
  
      “冀州刺史该安排何人?”邵勋又问道。
  
      卢志沉默。
  
      陈公这句话,其实就是委婉地拒绝了幽州牧、冀州牧之类的官职。
  
      他不会来河北,至少暂时不会来。
  
      另外,冀州去年就打下来一半,但刺史一直空缺着。
  
      卢志一直没提,因为这事不能由他来提,得避嫌。今年如果击败石勒、刘曜,那么冀州全境将被拿下,再没有刺史就不合适了。
  
      今日陈公提及刺史,并让他推荐,个中意味难明。
  
      “子道。”邵勋催促了下,道:“河北大局,还得子道教我。”
  
      卢志心中不得劲,只能说道:“散骑常侍华恒可任刺史。”
  
      华恒乃前尚书令华廙之子、驸马都尉、散骑常侍。
  
      最关键的是,华恒的母亲出身范阳卢氏,是卢志的姑姑。
  
      卢老爷真是举贤不避亲,北伐以来,他已为平原华氏捞到了一个太守,如果再有刺史,则华氏声势大振。
  
      “可。”邵勋一口应允了。
  
      卢志有些惊讶,随即又有些明悟:华恒如果出任冀州刺史,那么他卢志很可能就要还朝了。
  
      这就是交换。
  
      陈公是厚道人,同时也非常清醒。
  
      还朝做什么呢?卢志想了想,大概也有眉目了:三公之中,司空正好空缺着,大概就是这样了。
  
      心中默默叹了口气,努力了这么久,终究还是没得到想要的结果。
  
      “刘曜已发起全线反击,大举渡过恒水,子道怎么看?”邵勋走入了光秃秃的农田之中,拨开积雪,拈起一块表层土壤,仔细看着。
  
      “刘曜想与鲜卑人前后夹击,把金都督围在高阳、河间一带。”卢志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卢志对战局还是有所了解的。
  
      其实,金正大可以硬挺着不退。义从军回去遮护粮道,粮草补给固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大部分还是能够运到前线的。现在最大的麻烦是冬天到了,河流有结冰的趋势,这个可太影响运输了。原本预计还能支持两个月的粮草,可能用不了那么长。
  
      当然,晋军困难,匈奴人也困难。
  
      即便石勒预先囤积了大量粮草,即便常山、中山二郡被刮地三尺,即便匈奴兵少,他们也快支持不住了,他们也想速战速决。
  
      这就是大背景。
  
      邵勋做出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因为就在金正放弃恒水以西打下的地盘,全线退守之后,匈奴大举追击,结果在中人城以西被金正亲自领兵,半渡而击,死伤不下三千,溃散者愈众。
  
      但即便遭遇了如此挫败,刘曜依然下令追击,说明他们也对今年的这场战争厌烦透顶了,想要迅速决出胜负。
  
      于是当机会出现时,他们果断投入了兵力。
  
      对邵勋而言,战机其实也出现了。
  
      ******
  
      铺天盖地的骑兵出现在了望都、蒲阴一带。
  
      当道设寨的晋军只稍稍抵挡了半日,就在匈奴步骑的围攻下溃散。
  
      双方的轻骑在野地里捉对厮杀。
  
      刘曜登上营寨内的高台,仔细瞭望。
  
      由刘征、张曀仆统率的步卒奋勇前进,追击着溃散的晋兵。
  
      双方战士操着大同小异的口音,一方来自常山、中山、赵郡,一方来自渤海、清河、平原,前者是汉兵,后者是晋兵。
  
      激战半日之后,这支断后的晋兵支持不住,溃散而去。
  
      汉兵气势如虹,紧随其后,追杀不休。
  
      双方的骑兵也动手了。
  
      一方想要追击晋军溃散步卒,一方想要拦截。
  
      这两支交战人马的口音就复杂了,汉语、鲜卑语、匈奴语、氐羌语、羯语以及与鲜卑语大同小异的乌桓语。
  
      说汉语的未必在为汉人厮杀,说不定在杀汉人。
  
      说匈奴语也不一定在为刘汉厮杀,事实上来自安平的他们正在迂回包抄刘曜轻骑的侧翼,箭矢顺着北风飘落,正在前冲的匈奴人死伤一片。
  
      不过,最活跃的还是羯人。他们是最卖力的,且因为近战本事不错,负责正面拦截,一手剑盾技艺使得出神入化,与中原长枪大槊骑兵是两种风格。
  
      “这帮羯贼!”刘曜看了有些不满。
  
      改换门庭便罢了,你改门庭之后还这么卖力,就过分了。
  
      刘曜身边的将校看了也纷纷唾骂。
  
      事实上,作为匈奴的奴部,羯人从来没得到过他们正眼相待。
  
      除了身份低微之外,也因为他们的长相、文化与匈奴格格不入。
  
      他们之中,除少数人与匈奴长相接近之外,绝大多数高鼻深目,小部分人甚至还是金发,说的语言也是西域词汇、匈奴词、汉话夹杂混用。
  
      最关键的是,他们信奉拜火教。出征之前,集体跪拜“胡天神”(晋人称呼,即古波斯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不但晋人看不惯,匈奴人也觉得膈应。
  
      “反复无常之辈。”刘曜暗忖:“上党那边还有大量羯人,得想个办法消弭隐患。”
  
      “冲散了!”有将校指着前方的战场,说道。
  
      刘曜放眼望去,却见一片混乱的战场之上,人马交错。双方的马速都慢了下来,甚至原地踏步,在马背上挥舞着兵器,互相砍杀、捅刺。打着打着,晋军骑兵开始缓缓撤退,向后溃去,匈奴骑兵趁势追击,勇不可当。
  
      刘曜松了一口气,道:“今晚到蒲阴过夜。”
  
      今年的这场战争,实在太煎熬了,从七月打到十月,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如果从晋军角度来看,则是五月间就开战了,打的时间更长。
  
      没想到,最后决定战争走向的,居然是石勒的神来之笔:以钱财招诱段部鲜卑南下,抄截晋军后路。
  
      战事至此,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唯追击。
  
      将晋军追散、追溃、追死,直到他们再也没有勇气回身作战,彻底收复失地——或许稍稍有点困难,但能收复多少算多少吧。
  
      “走。”刘曜挥了挥手,招呼众将士跟上。
  
      出营之后,亲兵牵来马匹,刘曜一跃而上,从鞍袋下取出一袋马奶酒,仰头灌了几口后,大笑道:“痛快!”
  
      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感觉!
  
      喝完酒之后,顿觉浑身血气上涌,好似天神附身一般,有着无穷的力量。
  
      眼前的晋兵,已不再是人,而是一个个草木,可被他轻易砍倒。
  
      “追!”他大喝一声,当先奔出。
  
      亲兵们紧随其后,高呼不已。
  
      雪原之上,匈奴骑兵人头攒动、蹄声如雷,穿过大道、田野、荒原,一路向东。
  
      初七夜,进抵蒲阴。
  
      初十追击至高阳境内。
  
      十一日傍晚,进抵高阳城下,三千平原兵困守此战,不敢出战。
  
      刘曜意气风发,当场遣人联络段部鲜卑,准备夹击晋军。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幽州变天的消息。.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