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被逼疯了,见谁咬谁!下江东,咱趁敌病要敌命!你还敢回来找死?

2024-06-13 作者: 堂燕归来

  
  第158章被逼疯了,见谁咬谁!下江东,咱趁敌病要敌命!你还敢回来找死?
  陆逊大惊失色,猛然抬起头来,惊愕的看向孙策。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知道周瑜计策的人并不多,算上他也就寥寥数人而已。
  黄盖乃孙氏两代老臣,不可能背叛孙策。
  鲁肃是周瑜好友,如今正受孙策器重,也没有理由倒戈刘备。
  唯有他,以非孙策心腹的身份,参与了整个计划,还亲自往北岸拜见刘备,献上了连环计。
  几人之中,可以说他最有机会向刘备泄密。
  最要命的是,他乃陆氏子弟。
  孙策的手中,又沾有陆氏百余人的性命,陆氏与孙策可以说是有血海深仇。
  那么他对孙策心怀怨恨,借着拜见刘备的机会,背叛孙策向刘备泄露机密,似乎也就再合情合理不过了。
  左右众将的目光,此刻也齐聚在了他身上,原本惊讶的眼神,也因想到他的身份,跟着皆变成了猜疑。
  周瑜眉头也皱起。
  细细一想,似乎也确实是陆逊,最有通敌嫌疑,向刘备泄露了自己的惊天布局。
  要么相信萧方智计远胜自己,识破了你的计策。
  要么就相信,是陆逊为报私仇,背叛了孙策!
  周瑜自然更愿意相信后者。
  “伯言,彼时伯符与你叔父交战,乃是互为敌人,有所死伤也再所难免。”
  “如今你既已效忠孙氏,甘愿出仕做伯符的臣子,就该拿出名门大族该有的气量,将那些所谓仇怨一笔钩销才是。”
  “伯符令伱去实施连环计,是对你何等的信任,你岂能辜负了伯符信任,做出这等背主之举?”
  “你可知道,你为了报一己私仇,这一战害死了我们多少江东儿郎?”
  “陆伯言,你良心何安?”
  周瑜猛一拍案几,对陆逊是义愤填膺的一番质问。
  这番质问,有理有据,大义凛然,俨然将陆逊斥为了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周瑜这番话,如同火上浇油一般,令孙策心中怒火烧的更盛。
  “陆逊!”
  “吾不计前嫌,不嫌弃你是陆氏子弟,如此重用于你,你焉敢恩将仇报,背叛于吾!”
  “你是找死!”
  孙策气急败坏之下,情绪失控,作势便要手刃陆逊。
  “主公息怒啊!”
  鲁肃忙是上前一步,拦在了陆逊跟前,急道:
  “肃相信,陆伯言绝非那种忘恩负义,不忠不义的背主之徒!”
  “且陆氏一族皆在江东,为主公出仕者不在少数,陆伯言他焉能不顾陆氏一族的存亡,做出背主通敌之举啊!”
  鲁肃的劝说,如同一瓢冷水,狠狠的泼在了孙策的头顶上。
  霎时间,孙策满腹的杀意熄灭了大半,整个人稍稍冷静了下来。
  细细一想,鲁肃说的似乎也不无道理。
  当初他所以敢用陆逊去实施连环计,不就是因为周瑜说过,陆氏一族的性命皆操于他手中,陆逊绝不敢有异心吗?
  周瑜心头一震,也想起了自己当初所说,顿时便沉默下来,不好再开口质疑。
  一方面是鲁肃所说确实有理,另一方面,自己要再质疑的话,不成了打自己的脸么…
  要知道,当初可是他跟孙策信誓旦旦保证,陆逊绝对在掌控之中。
  陆逊见鲁肃出言为自己辩护,眼中暗暗掠过几分感激。
  尔后深吸一口气,以手指天,正色道:
  “逊愿指天为誓,绝不曾暗通刘备,泄露了周都督的计策。”
  “若逊有半句虚言,愿遭天诛地灭!”
  陆逊对天起誓!
  众将眼中的怀疑之色,也因陆逊的这番誓言,终于打消了下去。
  陆家可是江东四姓,放在荆州,那就是跟黄氏和庞氏相提并论的望族。
  何况陆氏经历庐江一战的死伤,年长一辈死伤众多,使得陆逊年纪轻轻就不得不挑起家族的大梁,相当于半个陆家家主。
  这样的身份地位,肯定还是要脸的,既已发下了重誓,多半还是可信的。
  孙策脸上的杀意终于褪色下去,盯着陆逊看了许久,还是把剑收归了鞘中。
  “不是你,那又是谁背叛了我,暗通刘备!”
  “敢做就敢当,给我站出来!”
  孙策转过头去,冲着其余众人喝问道。
  陆逊暗松了一口气,悄悄一摸后背,竟已浸出了一声冷汗。
  孙策连着喝问数声,自然无人敢站出来承认。
  就在这时,亲卫匆匆来报,声称是凌操由北岸归来,正在帐外求见。
  大帐中立时一片惊臆。
  孙策眼中的怒意,这一刻也变成了惊奇。
  要知道新津一战,他可是亲眼看到凌操为黄忠生擒。
  这个时候,凌操要么为刘备所杀,要么就应该还被关在刘营当中。
  可凌操竟然奇迹般的回来了?
  不合理啊…
  孙策便按下狐疑,扶着陈武重新回到上位,吃力的坐了下来,传令凌操入帐。
  须臾。
  灰头土脸的凌操,黯然步入了帐中。
  “末将拜…拜见主公!”
  凌操默默的半跪在地,不敢正视朝向孙策,言语神情间显然存有几分羞愧。
  “允德,你不是为黄忠那老匹夫所擒了吗,为何竟然还能回来?”
  孙策也不令凌操平身,迫不及待的便质问道。
  凌操长叹了一声,面带着惭愧与无奈,默默道:
  “末将为主公断后,却不料那黄忠武艺堪比吕布,末将不幸为其所擒。”
  “后末将被他押回北岸敌营,原以为必死无疑,不料那刘备非但没杀末将,还对末将以礼相待。”
  “他让末将回来告知主公,黄公覆老将军已死,他念黄老将军的忠勇,已将其以礼下葬。”
  “他还让末将告知主公,胜负已分,主公若不想令我幸存的两万江东儿郎埋骨他乡,便即刻率军退出荆州,还往江东吧。”
  孙策拳头渐渐握紧,脸色重新开始扭曲,眼中燃起悲愤火焰。
  黄盖还是死了。
  哪怕他此前已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凌操亲口带回黄盖的死讯里,心头还是如遭重锤一击。
  那可是他孙家两代老臣,一路看着他长大,被他视为叔父的存在啊。
  竟然就这样,死在了刘备手中!
  更可恨的是,刘备竟然还借凌操之口,来嘲讽羞辱他,对他下最后通牒,叫他卷铺盖滚出荆州!
  江东小霸王,此生何曾受过如此的屈辱。
  哪怕当年寄袁术篱下之时,也不曾有过啊!
  “刘备,你这织席贩履之徒!”
  “我孙策对天起誓,必会将你碎尸万段,为黄公覆报仇雪恨!”
  “我要让你为今日对我的羞辱,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孙策悲愤咆哮,一把将案几掀翻在地。
  左右众将,吓到瑟瑟发抖,皆是大气也不敢出。
  这时。
  沉默良久的周瑜,却忽然道:
  “凌将军,我江东上下,皆知你乃我军猛将,想必那刘备也清楚。”
  “他活捉了你这么一员大将,竟然会完然无恙的放你归来,只为让你带回公覆老将军的死讯?”
  凌操一愣,面对周瑜的质问,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怒火中烧的孙策,却从周瑜的话中,听出了疑点。
  凌操乃是他心腹武将,虽未参与到周瑜的布局之中,但对于整道计策,或多或少还是有所知晓的。
  如今他明明被俘,刘备明知他乃自己心腹武将,为何还要活着将他放回来?
  难道说…
  孙策蓦然变色,一跃而起,冲着凌操便喝问道:
  “凌操,是不是你背叛了我,暗中投靠刘备,将吾火攻敌营的计策泄露给了那大耳贼?”
  凌操瞬间被问懵了。
  他难以置信的看着孙策,全然没料想到,孙策竟然会怀疑他暗通刘备!
  “主公,末将对主公的忠诚,日月可鉴,主公怎么会怀疑末将暗通刘备啊!”
  凌操声音哽咽的反问,心中一阵委屈顿生。
  孙策却面目狰狞,厉声问道:
  “你既然没有背叛我,为何刘备会放你活着归来,为什么?”
  “这——”
  凌操被怼问到哑口无言。
  没办法,谁让他撞在了孙策的枪口上。
  此时孙策在兵败和箭伤的刺激下,多少有些失去了理智,先入为主的认定军中必有奸细暗通刘备。
  这个敏感的时刻,偏巧他这个被俘之人,竟完好无损的被刘备放回,本身就极为可疑。
  情绪焦狂的孙策,自然而然的便认定,必是凌操背叛了自己。
  至于新津一战,凌操舍身为自己断后的忠义之举,早已被他抛在了脑后。
  “主公!”
  “末将对主公绝无二人,更未曾出卖主公!”
  “主公若是不信末将,一刀杀了末将便是!”
  凌操也被刺激到,索性也不辩解,一脸悲凉的壮跪在地,索性伸直脖子求死。
  狂怒下的孙策,再次握紧了剑柄,当真就要出鞘杀人。
  “主公,凌将军为主公舍身断后,怎么可能暗通刘备?”
  “若主公只因一时怀疑,无凭无据便将凌将军治罪,岂非寒了三军将士的心?”
  “肃请主公以大局为重,万万要冷静三思啊。”
  鲁肃再次站了出来,又为凌操鸣不平。
  一句“寒了三军将士之心”,如当头一棒,立时将孙策打醒了三分。
  “伯符,子敬言之有理。”
  “到底谁才是通敌的奸细,稍后再慢慢详察,现下要以军心为重才是啊。”
  周瑜也意识到不能由着孙策再狂怒下去,不得不出言劝阻。
  孙策握剑的手,这才缓缓松开了剑柄,整个人终于也从狂怒状态中,渐渐冷静了下来。
  “行了,你起来吧。”
  “究竟谁能通敌奸细,吾自有明断!”
  孙策转过了脸去,没有再看凌操,不情愿的摆了摆手。
  凌操暗松了一口气,这才默默起身,侍立在了一旁。
  “主公与公瑾皆已负伤,黄老将军战死,我军死伤过半,军心已跌落谷底。”
  “肃以为,这般局面下,强弱之势已然逆转,我们确实已无力与刘备再战。”
  “主公,不如趁着刘备尚未来攻,即刻率军撤回柴桑吧。”
  “待我们休养士卒,重整旗鼓,再从长计议不迟。”
  鲁肃郑色一拱手,劝说孙策退兵。
  诸将皆是暗暗点头,却没人敢出言附合,都是偷偷的瞄向孙策。
  “咳咳。”
  周瑜也轻咳几声,出言说道:
  “我江东户口百万,折损这两万兵马,倒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只是现下士气受挫,军中奸细又未能查明,此时确实不宜再战。”
  “伯符,我也以为不如先撤回柴桑,待肃清内奸,从江东再增调兵马后,我们再攻江夏不迟。”
  周瑜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忍辱负重选择退兵。
  孙策虽霸道狂傲,却并非不知进退的匹夫,仗打到了这份上,又岂会不知大势已去。
  只是,退兵也需要一个台阶,要退得有面子才行。
  鲁肃和周瑜的话,则等于给他搭了一个台阶。
  “就依尔等所请,暂且退兵回柴桑吧!”
  “吾就让大耳贼窃占荆州几日,待吾从江东增调了兵马战船,必会再入荆州,与大耳贼决一死战!”
  孙策终究还是选择了退兵。
  所有人都长松了一口气。
  于是当天晚上,孙策便率两万残兵败将,分从水陆向柴桑方向疾退而去。
  翌日,樊口水营,已是人去楼空,一片狼藉。
  黄昏时分,刘军战船渡江,兵不血刃进占樊口。
  残阳西斜之时,刘备也乘船过江,登上了樊口敌营。
  “孙策虽败走柴桑,但必不甘心荆州就此为主公所得,早晚必会调集人马,再犯我荆州。”
  “我们不能给他恢复元气的机会,待主公安抚过民心,州郡要害皆委派了可靠的贤能之士执掌后,当尽快挥师东进,先取柴桑再下江东!”
  “这便叫趁敌病,要敌命。”
  萧方陪着老刘一路上岸,口中边为老刘谋划着攻取江东的方略。
  刘备深以为然,当即便叫萧方再列一份名录,举荐江夏郡与荆南四郡的贤能之士,尽皆量才录用,委以重任。
  “启禀主公,有一年轻文士从下游而来,声称与主公有一面之缘,有机密之事,想要单独拜见主公。”
  正商议之时,忽有亲卫来报。
  年轻文士,从下游而来,还有一面之缘?
  刘备心生狐疑,不由看向了萧方。
  萧方思绪一转,心中已猜到了几分,便叫刘备先见一见这人再说。
  于是刘备便回往大帐,将旁人屏退,只留下了萧方,以及许褚和陈到两员护卫统领。
  须臾。
  一名头戴斗笠的黑衣男子,带着一身神秘步入了帐中。
  深吸一口气后,黑衣男子缓缓将遮面的斗笠卸下。
  当刘备认出那人时,脸色蓦然一变。
  一旁侍立的许褚,立时勃然大怒,骂道:
  “你个狗东西,你好大的胆子,竟然还敢回来找死!”
  说着便拔剑出鞘,就要取那人性命。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