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来了,他来了

2024-09-25 作者: 老告
第三百四十四章他来了,他来了【求订阅】    李氏宗族。
  
      “魏王出邺城,沿着黄河往东来,怕是来者不善。”
  
      大殿之中,天色刚暗下来,仆从们点燃了油灯。
  
      殿内人员满座。
  
      李氏传家已久,战国时成为显族,抗击过外族,后南下定居。
  
      家中历代皆有文武入仕,最高做到过九卿级别,繁衍兴盛。
  
      李康是当代家主,快五十的年纪,面白留短须。
  
      他身穿暗黄色汉服,左手戴着一枚玉扳指,气度雍容。
  
      其人修儒家,读经史,曾被举为孝廉。
  
      但乱世不出仕,便全力经营家族。
  
      “他东来,与我李氏何干?”
  
      李康扫视在座的二房,三房等各家。
  
      李氏分七支,家大业大。
  
      仅是直系人口,已超过四百人。
  
      “魏王东行,有消息也随之传过来,说是他的目的地是青州,徐州等州郡,沿途要再次整顿士族,明摆着冲我们来的。”
  
      “他魏王巡视东来,我们诸事如常就好,他能如何?”
  
      参与刺杀曹操的刺客李玑,出身李氏,只有李康和他母亲二人知道,绝密。
  
      李氏众人紧张,是因为他们一直和曹操关系不睦,并非意识到是李玑的事发了。
  
      “我儿糊涂。”
  
      仆从扶着一个手拄单拐,体型很瘦的老妇走入。
  
      她是李康的母亲。
  
      前数年,她得了重病,有传经人登门为其诊病,诵读经文,引佛光入体,病情遂逐日痊愈。
  
      那传经人说她和佛家有缘法,李母身体康复后,便也开始诵读佛经。
  
      “我儿糊涂。”
  
      李母重复了一遍,说:“观那曹孟德,历来杀伐为先。他岂是个讲理的,往昔数年,被他借故除掉的士族还少?”
  
      “我儿想和满手血腥的屠夫讲道理,说的通吗?”
  
      李康起身把母亲扶到自己侧翼的位置坐下。
  
      “他来势汹汹,必不肯善罢。
  
      杨氏那边刚送来消息,说曹操就是冲我李氏来的,儿啊,他是要来灭我李氏啊!”
  
      杨氏指的是弘农杨氏,杨彪,杨修都在邺城为官。
  
      他们和李氏素来有交情。
  
      李母苍老的脸上,隐约露出一丝狠厉:
  
      “他想对我李氏举刀,把我们逼急了,他也别想好过。”
  
      “他势强,但我李氏也不是好欺的,要让他知道,想除我李氏,自己也要损失惨重,他才会有顾忌。”
  
      李母的意思,是发动李氏能发动的所有力量,以自保。
  
      “我们还要多做一宗安排,现在就动身,去孔氏。
  
      我看他魏王敢不敢在孔氏祖地,圣人面前,举起他的刀,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嘴脸。”
  
      李母想留个退路,躲到孔家去避难。
  
      这天下,有谁敢在孔夫子的牌位面前,兴屠戮之事,就要背上千古骂名,被天下所指,对声望是个惨重的打击。
  
      李母和几个儿子,密议到深夜,才在仆从搀扶下,回到内堂。
  
      内堂里,赫然坐着一个异族面貌的老人,身形高大。
  
      此前曹操下令清除传经人,不允其在中原传经,李氏便收留了这老者。
  
      对方就是当年救过她性命的传经人。
  
      李母回来,放下拐杖,在另一侧入座,与老者一起,轻声呢喃,加入诵经的行列。
  
      ……
  
      “上古有八大姓,岳翁可知现在的八大姓,传承如何?”
  
      曹操问虞文。
  
      他这次出行,两个目的,一是去看看新建的一座沿海船坞。
  
      曹操有后世思维,所以很重视海疆。
  
      他大力推动船舰建造,不单是为了打赤壁,得天下。
  
      而是有更长远的考虑。
  
      开海,是丰富贸易资源的重要手段。
  
      再加上已经让令晋等人,去秦皇墓,取造船和弓弩之法。
  
      海船制备,在沿海建的新船坞,正可用得上。
  
      随队同行的,除了虞文,还有郑玄等人。
  
      曹操的第二个目的,才是去找孔氏,李氏清一清坏账。
  
      虞文和曹操同车,笑道:“我虞氏就是八大姓之一,源于姬姓。”
  
      当年周武王灭商,封其侄孙周章于虞地,建立虞国。
  
      其后代形成了姬姓虞氏,就是现在的虞家。
  
      他们有俩个姓,姓虞,也姓姬。
  
      虞氏还有一支,同是八大姓之一,姚姓传下来的。
  
      始皇帝也一样,赵氏,嬴姓。
  
      虞文道:“八大姓有些已经没落,但即便表面没落,毕竟是古姓,八大姓的每一家都和许多士族有过联姻,开枝散叶,潜在影响力不可忽视。”
  
      曹操问起八大姓,和词条之前的提示有关。
  
      词条给士族,排过一个等级。
  
      袁家四世三公,还有弘农杨氏,也只排在第二等。
  
      曹操琢磨着,怕是要出过帝王,圣人这一级数的士族,才能位列甲等。
  
      比如八大姓,有千年士族传家的积累。
  
      如今的孔家,出过孔子这位儒家之祖,要说影响力和底蕴,便该是一等的士族。
  
      孔氏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曹操一路东来,按计划先到船坞看了看,督造其进度。
  
      而后车驾便来到鲁地,也即是后世的山东境内。
  
      队伍在这天晚上,按下宿头。
  
      曹操嫌入城惊动太大,地方恭迎,过于繁琐,所以在野外扎营,住在大帐里。
  
      他在帐内,查看各方的消息变化。
  
      魏军在西域,破于寘,占领莎车后,只隔了两天,精绝就派出使节来投,还进献了不少东西。
  
      西域的‘大国’焉耆,紧随其后,也露出投附意向。
  
      焉耆处于龟兹更西侧,和龟兹一样,占据着西域位置最好的绿洲。
  
      算上焉耆,西域各方,投附者已七七八八。
  
      一共也没打几仗,主要是展示武力带来的威慑,压制了西域各方的异动。
  
      曹操心情颇佳。
  
      今年把西域收回来,明年春,就能逼着士族给自己打工。
  
      他们手里,掌握着最多的资源,驱赶他们组建商队,大力推动西部贸易互换,对经济会有莫大的好处。
  
      能从贸易中赚到利益,才是安定内部动荡的根本。
  
      曹操思绪起伏,心忖接下来还要拉一拉制备业。
  
      墨家的思想过于理想化,很难普众,但工造这一块,要大力扶持。
  
      假如大兴制备业,该做哪些事?
  
      曹操捉摸了一会,转而看了看秘甲兽那边的情况。
  
      秘甲兽跟着令晋,厉五方去秦皇墓取宝。
  
      这次只需要挖掘两座陪葬陵,危险不大。
  
      曹操给了图纸,凭令晋,厉五方的手段,已打开其中一座陪葬陵。
  
      秘甲兽顺着盗洞,和令晋,厉五方,刚进入一座陪陵内。
  
      虽然是陪陵,却堪比普通王侯的主陵寝。
  
      令晋在盗洞上方,往下放了两头牛皮缝制,和人等高,等重的人偶。
  
      陵寝内立即便有弓弩的机扣作响,箭如骤雨,射袭声让人头皮发麻。
  
      整排的俑兵,站在地下的陪葬坑内,手执弓弩。
  
      令晋等人仿佛闯入了当年秦军的弩阵。
  
      初开墓葬的秦俑,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并不是后世已经氧化退色的泥胚。
  
      这些秦俑,拿在手里的弓弩,都是真的,有数百架。
  
      中间有一个将军,站在战车上,睥睨四方。
  
      将军俑后方,便有一个陈列室,内部放着玉简,记录着秦弩的制备方法。
  
      这次取宝很顺利。
  
      曹操看了一会,令晋和厉五方最终是通过顶壁垂钓法,精准的打开后方陈列室的天顶,将玉书钓出来,而后再慢慢收取那些俑兵手里的弓弩。
  
      得了秦弩的制备方法,曹操有些美滋滋。
  
      他让令晋等人拿走秦弩后,把陵寝回填好。
  
      眼下的秦陵,茂陵,都有魏军日常值守看护,不许任何人擅自靠近。
  
      曹操让人去取东西,其实属于监守自盗。
  
      三日后,曹操的车驾,进入孔氏所在的城池。
  
      孔氏在汉末,已传家七百年。
  
      他们的宗庙祖祠,常年有天下学子,来祭拜叩首。
  
      孔老夫子在儒家的神台上,地位越来越尊崇。
  
      宗祠内的孔子画像下,放着《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还有两卷孔夫子的手书。
  
      整个祠堂,气运厚重,天下文脉汇聚。不论乱世,平世,还是盛世,这里都没被侵扰过。
  
      孔府的前殿大堂。
  
      此时汇聚了孔氏,李氏两家之人。
  
      末位陪坐的一个青年,有二十四五岁,头发随手挽了个发髻,神色从容。
  
      他就是名噪天下的狂士祢衡。
  
      当然,他现在没有历史上那么有名。
  
      此前孔融没跑时,曾给曹操推荐过祢衡。
  
      但曹操没用他,也就没有了史上他当着曹操的面,击鼓骂曹的事。
  
      不过孔融的推举,曹操没听。
  
      祢衡知道后,为此写了篇文章,说曹操还算有自知之明,用他,他也不会去,没有自取其辱。
  
      傍晚的孔家正殿。
  
      “曹操来了。”
  
      李母坐在客席:“我昨晚收到消息,曹操来的路上,先让人去了我李氏,把我们家里留守的人全抓了起来。
  
      我李氏的家人,稍作询问,便被他的兵马砍杀。”
  
      “你们看看,他可有多凶横,是举着刀来的。”
  
      “他先对付我李氏,也是在警告孔氏。”
  
      “他来我孔氏,想做什么?”
  
      说话的是孔氏的一个老妪,孔融的姑母,与李母自幼交好。
  
      说话间,有孔氏的家人,快步进来:“魏王入城了。”
  
      孔氏,李氏众人,恍惚已听到了低沉的马蹄声。
  
      曹操的车驾,在亲军伴同下,从城外进来。
  
      开路的是亲军重骑,马蹄敲击青石地面,火星迸射,杀气腾腾。
  
      “这孔府所在地,连空气里也透着一股子儒家的味道,就是人不怎么守规矩。”
  
      曹操掀开车帘,往外看了眼。
  
      队伍一路来到孔氏的主宅前。
  
      曹操一身黑色绣金线的君王袍,从车上下来,面无喜怒,看向宅内迎出的孔氏众人。
  
      Ps:求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