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镇国神物

2024-10-15 作者: 老告
第三百八十三章镇国神物【求订阅】    【完整的三十三节气运龙脊,来自一位开疆拓土的大一统帝王】
  
      【他修行帝王术,聚敛帝王气运衍化龙骨】
  
      【以龙脊融入图腾真龙,可令其进化,脱体而存,吸纳山河五行之气】
  
      曹操眼帘微阖,词条消失。
  
      之前探武帝坟,以及获得的一些消息,都显示出武帝为求长生,派人远赴昆仑,探过黄河大墓和秦岭墓。
  
      开疆拓土,且是统一的大帝,大概率就是武帝了。
  
      这位辉耀千年的一代雄主。
  
      但如果武帝来过秦岭墓,并褪下龙骨,那他是生是死?
  
      武帝坟中葬的,是武帝求仙失败身死的遗骨,还是衣冠冢?
  
      又或者武帝已去了仙门后,留龙骨于世?
  
      曹操将龙骨收起来。
  
      这东西需要炼化,才能和图腾真龙相合。
  
      “大王,臣等在秦岭也有收获!”厉五方和令晋道。
  
      两人进来时,曹操就看见令晋托着一个很长的匣子。
  
      感觉像是放战矛或战戟一类的长兵器。
  
      令晋上前,把匣子打开。
  
      嗡——
  
      匣子里迸发出一阵绿色的光晕,耀动书房。
  
      里边是一柄青铜大戟。
  
      其材质,又像是一种绿色的神玉,隐然通透,握杆上篆刻着无数咒纹,内部似有液体在流动。
  
      【商之镇国戟(残兵)】
  
      【商王以国运熔炼的镇国器,商亡而落于周,周武王持之,以镇天下诸侯】
  
      【完整的商戟,是世间的第一柄戟,战戟之祖。
  
      其先后经历两朝的气运洗礼,位列神兵,可惜已断折,跌落出神兵前十的序列】
  
      【以图腾真龙,吐纳国运祭炼温养,历数年之功,有望接续】
  
      曹操伸手一招。
  
      那镇国戟有半截,从兵器匣内跃出。
  
      曹操握在手里,居然感觉手上一沉。
  
      这戟相当沉重。
  
      虽然只是半截,但比典韦的短大双戟中的日戟还要长。
  
      另一截也在匣子里,稍短些。
  
      而就在战戟落入曹操手里的同时,戟锋变得殷红,有一滴血珠渗出。
  
      那戟锋下,隐约浮现出一条龙的虚影,挣扎扭曲。
  
      虽然只是虚影,却仿佛拥有翻江倒海的力量。
  
      书房里,众人都恍惚听到一声龙吟。
  
      看见那龙被镇国戟刺穿颈骨,钉在一片黑暗里,不断挣扎的景象。
  
      在久远的时间前,应该就是在秦岭大墓,有一条类龙样的生物,被镇国戟刺穿,钉在了墓中!
  
      “臣等发现这战戟时,它刺入在一面壁画里,戟锋下画着一条真龙。
  
      奇怪的是那画里的龙。居然在挣扎,想摆脱这柄戟,和活的一样。
  
      当臣将大戟抽出,那壁画里的龙也跟着消失了,不可思议。”令晋说。
  
      “秦岭墓有几处特殊区域,是一些人死前进入,想寻找仙门,最终葬身其中,形成的墓中墓。”
  
      道尊补充说:
  
      “这柄断戟,就在其中一处。我猜测,是商周时期,某位帝王带进去的。”
  
      曹操想了想:
  
      “有没有一种可能,秦岭墓中的这些特殊之处,其实是一种幻觉?”
  
      “我的意思是那墓中所有神异的根源,来自同一处,是一种阵列类的东西,进入秦岭墓就会被影响,所见种种,未必是真的。”
  
      “不然为何那墓中千百年来,诸多神异,外界分毫不知,只你从中走了出来?”
  
      道尊思索了很长时间,微微摇头,否认了曹操的假设。
  
      曹操又道:“除了道尊的称号,你可记得自己姓什么?”
  
      “道尊的称号承袭自我师,姓名,没有印象。”道尊说。
  
      “那你师尊是谁?”
  
      “亦不记得了。”
  
      曹操把镇国戟放回木匣,取出仙台印:“此物你可认识?”
  
      道尊目射奇光:“仙台天兵印!”
  
      “这东西可上溯到殷商时期,再往前的来历便不可考。仙台天兵印,是后人给它取的名字。”
  
      “我倒是知道一种用法,据说要集齐四象,以神话之力推动,可触发此物神异。”
  
      道尊细细打量:“你这仙台印,已吸纳了一只玄鸟。
  
      你以所修帝王气运融入,可对应真龙。还差白虎和玄武的真韵烙印,可推动仙台印复苏。”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和开启仙台之门有关。”
  
      道尊话罢,张口吐出一股清濛濛的气机,将佛舍利卷入其中收走。
  
      “魏王若无他事,本座便走了,道门中人知道如何联系我,有道符可传讯。”
  
      道尊身形微晃,从书房消失,想离开。
  
      典韦也是一晃身,追了出去。
  
      轰隆!
  
      书房外的虚空炸开,一道波纹荡漾如涟漪。
  
      “别急着走,你我战上一场。”典韦叱道。
  
      下一刻,便见两道人影腾空踏虚,在移动中交手,速度快的看不清。
  
      曹操不动声色的给典韦加持了武运,国运,让其达到词条所说镇国神将的级别。
  
      两条人影,越来越快,道尊知道典韦出手,是因为其来意不善。
  
      虽说见面后,道尊收敛改变了之前的打算。
  
      但典韦出手,是要让其知道,邺城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双方交手的动静,让城内的数位曹魏将领,生出感应。
  
      从荆州一路随行北返的赵云,战袍猎动,倏地出现在曹操身畔,仰头看向双方的交手。
  
      转眼间,典韦和道尊,已缠战到城外。
  
      天穹上居然有雷光被引动劈落。
  
      那道尊呼风唤雨般,影响天象。
  
      但典韦加持国运后,也迈入了某个玄之又玄的境界。
  
      两人针锋相对。
  
      在邺城太学宫内,郑玄,水镜先生,张槐,童渊等人,也相继有感。
  
      几人都在仰头眺望。
  
      道尊交感天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力量域场,手段千变万化。
  
      典韦却是一力降十会,轰杀一切变化。
  
      砰!
  
      两人中不知是谁被另一人击落,砸在城郊的一座小丘上。
  
      整个小丘炸开,四分五裂。
  
      旋即,那人影又从地面冲起再战。
  
      这一战延续了大半刻钟的时间。
  
      当战事结束,惊人的波动收敛。
  
      典韦从城外回来,众人皆是吃了一惊。
  
      出道以来,还没见过典韦负伤。
  
      此刻,他的手臂处轻甲被撕裂,还有一大块皮肉,伤口深可见骨。
  
      “胜负如何?”令晋问。
  
      典韦:“没占到什么便宜,但他也一样。不是生死搏杀,难说胜负。”
  
      邺城往西南方向,道尊从虚空中走出,鼻骨塌陷,面门内凹。
  
      他被典韦的头槌磕在脸上,也是伤的不轻。
  
      道尊推动体内修行,血肉蠕动,很快恢复伤势。
  
      “可疼死本座了。”
  
      道尊眨眨眼睛,流下两滴泪水。
  
      鼻骨塌陷,这个酸爽。
  
      他的修行也不能规避生理现象,鼻骨被磕塌了,自然流泪,倒不是哭。
  
      “要是让他们看见我流泪,当真是颜面扫地。”
  
      道尊嘀嘀咕咕:
  
      “那魏王是个小心眼,报复心这么重。因为我说来时想算计他,立即对我还以颜色。要不让他出了这口气,怕是还有其他将领要上来。”
  
      他一边咕哝,一边辨别了下方向,往西去了。
  
      曹操并不单纯是为了教训他。
  
      而是合作需要展示实力,获取合作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要分清主次。
  
      道尊离开邺城,便直奔昆仑山去了。
  
      他去后,老道,令晋,厉五方也各自离去。
  
      书房。
  
      坐着曹操,赵云,以及刚被叫过来的鲁肃。
  
      曹操指指挂在一侧的巨型地图。
  
      “子敬,我打算让你主理开拓海疆之事,目标是渤海郡往东千里的倭国。”
  
      鲁肃跟着打量地图,视线落在大魏的东北方向:
  
      “从疆域图上看,想开拓海疆,大王所说倭国的位置,距辽东郡往南的辰韩,马韩两地最近,只隔一条海峡。
  
      若想图谋倭国,当先取马韩,辰韩为渡口,则往来便利,才好进行下一步。”
  
      曹操点头称善。
  
      鲁肃是个文能用谋,武能进行战略布局的大才。
  
      曹操稍稍透露意图,他立即把握到其中关键。
  
      曹操:“此事你可放手施为,我大魏当下内部战事初平,正是外攻诸敌,威压四方蛮夷的时候。
  
      你持我手谕,先去徐州船场,监理诸事。
  
      我已知会渤海郡守沮公与,还有辽东太守公孙度。
  
      他们那里都有船舶待用。
  
      你整合几处的资源,两个月内,我要看到攻辰韩,马韩的具体计划。”
  
      鲁肃起身执礼,先退了下去。
  
      剩下赵云,曹操闲聊般道:
  
      “从陈留算起,至今也有八年了,我们终可腾出手来,谋划对外。
  
      轮到我们去主攻周边外族。”
  
      “渔阳郡,上谷郡,代郡,乃至并州雁门郡,子龙你想去哪一处领兵?”
  
      这几处位置,都是对北的前线。
  
      大魏的将领,承袭汉时遗风,对于打外族,战意最盛。
  
      赵云是纯纯的嫡系,曹操对他颇为亲厚,允其自行选择领兵地。
  
      “臣还是想继续在并州雁门郡领兵。
  
      并州以北的定襄等地,西汉时,皆是我汉人的国土。骠骑将军,卫大将军等人,屡次从定襄出兵,往北突击匈奴,打的匈奴人北迁。
  
      如今定襄等地,被鲜卑趁我国乱,侵占不还。云不才,想先夺回我汉人的土地。”
  
      曹操:“西北方向,鲜卑在入秋后,或会再次来袭。
  
      我们现在兵精粮足,你回去筹备一下,不要等鲜卑人动手,我们先对北宣战。”
  
      通常来说,两方开战,会有一个准备,积蓄,然后兴兵的过程,有时会长达一两年。
  
      但曹操这种,从乱世打出来的,随时处于待战状态,用兵果断。
  
      他不会被动防守,说干就干。
  
      赵云欣然道:“那臣连夜就启程北返。云回去,随时等候大王命令。”话罢白袍飘扬的去了。
  
      大魏要开外战了,攻略四方,耀我国威。
  
      赵云乃至其他众将,皆是心绪激荡,难以自抑。
  
      夜色将至。
  
      赵云离开后,曹操也离开书房,往内宅走去。
  
      在曹府内宅,正有两个娇艳貌美的女子,一个哭哭啼啼,一个柔声安慰。
  
      她们是大乔和小乔姐妹,在曹府重聚。
  
      曹操琢磨着,过来瞅瞅。
  
      Ps:求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