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开天门计划

2024-11-17 作者: 老告
第四百四十九章开天门计划【求订阅】    道尊等人一起往鼎内看去。
  
      那鼎内有一种声音,时而雄浑,时而低弱,雄浑时如天雷在劈击鼎壁,低弱时像是有人在耳畔低语。
  
      “我一路带着这尊鼎回来,也多次听到异响。”道尊说。
  
      众人从鼎口往内看,像是从空中俯瞰。
  
      鼎内混沌般的气机散去后,出现了一只玄鸟样的黑影,在鼎中飞翔。
  
      而下方出现一片古老苍茫的大地。
  
      “这鼎内封存着一片天地……是幻象?”
  
      那地面上,有许多穿着兽皮的先民,正在祭祀朝拜。
  
      刚才鼎外听到的声音,好像就是这些人发出的古怪调子。
  
      他们叩拜的是一座三角形的黄土祭台。
  
      台上有一个脸戴鸟羽面具,披着兽皮的祭司。
  
      祭司面前,也有一尊大鼎!
  
      他随着先民的呼喝,手执铜钺,不断敲击鼎壁。
  
      鼎内随即迸发出雷音般的巨响,轰震四方。
  
      在曹操等人注视下,空中飞翔如玄鸟的黑影,蓦然下降,投入了祭司面前的鼎内。
  
      片刻间,竟有一个婴儿,被脸戴鸟羽面具的祭司,从鼎中托举出来。
  
      下方的先民,齐齐举起双手,做欢呼朝拜状。
  
      这时,鼎内的天空,刚才玄鸟翱翔的位置,多出一条紫气缭绕的真龙。
  
      而真龙旁边,站着一位道人。
  
      其背后有一个模模糊糊的黑色人影。
  
      “观照!倒映神魂。”
  
      “这商王鼎能观照!”
  
      鼎里的真龙,是因为曹操在探头观看,而倒映出来的神魂相。
  
      龙魂正是他成就帝王后,气运和神魂交融所化本相。
  
      那个道人是道尊?
  
      “鼎里最先出现的祭祀过程,是玄鸟落,商王生的传说!”
  
      鼎内,混沌般的气息正在逐渐下沉,凝结成了液体一般。
  
      刚才所见,宛如井中映月,全都化为虚像消失了。
  
      曹操看向道尊。
  
      鼎内观照,倒映神魂,道尊身后还有一个人影。
  
      他还有个隐藏的神魂相?
  
      【曾有商王以国运入鼎,死后带鼎入墓,以鼎聚敛灵韵,沉淀千年,形成稍许地源之气,故而鼎重如山。
  
      此鼎不仅能照见神魂本相,且内蕴天地自然之音,国之大祭时,敲击鼎壁,可催发天象,映合天地气运,是上古礼器,国之重宝,序列:32】
  
      曹操扫了眼词条的推送。
  
      玄鸟在商文化里是不死的,和凤凰一样能循环重生。
  
      正因为这鼎能照见神魂,循环呈现出生命诞生的景象,才诱发了商王死而复生的念头。
  
      他将鼎带入墓葬,期望能复生。
  
      【此鼎以禹之九鼎同源的九山之铜所铸,与神州地脉之气相连】
  
      【鼎落处,便有地脉灵韵聚集】
  
      【鼎中气机,沉淀千年,用来蕴育武帝陵的麒麟木,可促其第三次结果。人兽汲取鼎中灵气,亦大有好处】
  
      曹操心念一动,鼎口上方的传国玺,发出紫晕。
  
      鼎内便有气息被引出来,涓涓如流水,涌向书房外的小湖,灌入那老龟体内。
  
      鼎中灵韵对人、兽,乃至麒麟木有好处。
  
      曹操引出一缕融入老龟体内,盼其能早日结出新的龟珠。
  
      此时,鼎内又恢复了混沌弥漫的状态。
  
      曹操继续推动传国玺,垂落紫晕,融入鼎内,对其进行祭炼。
  
      这鼎放在铜雀台,与大魏气运相合,正合适。
  
      曹操回到龙案后坐下。
  
      道尊等三人,遂简单说了去商王墓的过程。
  
      “墓中人殉以万计,那是一处葬坑,很凶险。
  
      我们破了墓中格局,又取走王鼎,一段时间后,当可让凶气散尽,恢复平静。”道尊说。
  
      “你那佛陀舍利,祭炼的如何?”曹操换了个话题。
  
      “还剩一颗。”
  
      佛陀留下的舍利,想要祭炼,殊为不易。
  
      截取其中气运为用,更是困难。
  
      道尊祭炼过全部舍利后,就会再次进入昆仑墟。
  
      “陛下,我们这次得到的财物,数量众多。”
  
      令晋恭敬道:“那商王为建墓,可说是倾尽国力,财力。”
  
      商朝还没有诸子百家,没有教化规范,人们不受任何束缚。
  
      殷商一朝,流行人祭。
  
      商王倾尽国力,为自己修墓并不奇怪。
  
      后世的许多帝王,也将国之税赋,小半带入墓中。
  
      曹操拿出这些金银,换成物资,来修筑南北运河,乃至东西直道,能省略许多积累的时间。
  
      少顷,令晋,厉五方等人退下去。
  
      曹操留下道尊说话:“你考虑过求仙的另一种途径没有?”
  
      道尊:“你指哪方面?”
  
      “武帝一生频繁封禅,试图沟通天地,并在晚年屡次兴兵,万里出击。”
  
      曹操:“史书记载,说他封禅时,天地间异象层出,你可考虑过原因?”
  
      “你是说,武帝试图以封禅的方式,提升国运,寻找长生久视的路径?”
  
      道尊皱眉:
  
      “帝王背负人道大运,虽为人间至尊,却也绝了长生之路。
  
      他不可能背负众生气运,飞升破空。
  
      所以帝王寻仙,从来都是一场空。”
  
      曹操摇头道:“若毫无希望,武帝不会一次次尝试。
  
      定是被他摸索到了某种可能性。”
  
      “溃一国,吞其国土,也是在给神州增加地泽,扩张神州疆域。
  
      国运与天地,人道相合,国盛则为大世。
  
      而只有大世,才能蕴育出众多圣人。
  
      东周便是大世,百家诸子并存,人道达到顶峰。
  
      老子,庄子,孔子,墨子,鬼谷子,都在那一时期涌现。你以一己之力,不论如何,也难得大运。你来辅佐朕推动神州大昌,才是正途。”
  
      “朕制定了一个开天门的战略,便是为神州纳土开疆,推动人道大运攀升。
  
      若溃一国不够,就再打一国,吞其疆域。”
  
      道尊听出曹操的目的,是想让他正式投魏,拉他当打手。
  
      但曹操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古来求仙,都是求己。
  
      很少从时代,从人道运势来看这个问题。
  
      曹操说春秋百家,是大世,人道恢弘,才推动了诸子成圣,很有道理。
  
      “我想想。”道尊沉吟着起身去了。
  
      书房。
  
      曹操又恢复了处理国务的状态。
  
      他拿起一份奏折。
  
      发布平北策后,各地武将,纷纷请命参战。
  
      连在南线坐镇的曹仁,于禁,李典等人,也有请战的奏折送来。
  
      曹操拿起来的奏本,是马超写的:
  
      “超自追随陛下,数年来未立寸功,深感惭愧。故此三请陛下,允超能出击北地,破敌于千里之外,超所愿尔,虽死无憾。”
  
      马超,庞德已联袂,第三次送来请战的折子。
  
      大魏内部,对于打鲜卑,或者说打高句丽等外族,战意空前。
  
      ……
  
      距今大概两百年前,高句丽开始不断兼并周围政权,逐渐强大起来。
  
      但其曾先后两次,被东汉击溃。
  
      高句丽亦两次遣使到东汉,主动调整关系,以臣属自居。
  
      然而汉末内乱,高句丽便恢复割据,蠢蠢欲动。
  
      历史上,高句丽曾主动提出,与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
  
      等攻下辽东后,高句丽又立即终止合作,发兵想独立吞并辽东。
  
      曹魏怒而挥兵,摧毁其国之中心的丸都城。
  
      高句丽当时的东川王,逃到了更东侧的沃沮。
  
      曹魏摧毁丸都后,以为高句丽已国破都城灭,很快便撤离收兵。
  
      不过高句丽在数十年后,又死灰复燃,重建丸都,并持续袭扰辽东,乐浪和玄菟三郡,成为外患,再次掀起战事。
  
      曹操对这些历史上的变化,知道大概的脉络。
  
      周边这些外族,纵然一时把他们打服了,只要汉土虚弱,他们就会再次成为祸源,不断反复。
  
      所以曹操想除恶务尽,避免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此刻的高句丽,大半国境还在后世的吉省境内,没有南下兼并三韩。
  
      其国境东部多山地,只西侧有少部分平原良田。
  
      从扶余,和大魏的辽东郡出兵,能同时威胁高句丽北部与西部。
  
      七月中,酷暑。
  
      高句丽的国都,是一座山城,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
  
      城内的王宫。
  
      高男武坐在王座上,听属从奏报最新的情况变化:
  
      “魏军从扶余和辽东两个方向,攻过来。
  
      其中北路的魏军,总兵力在万人上下,已与我们两次接战。我军皆败,目前收缩兵势,固守在北山城。”
  
      高男武道:“往北增派五千军,以北山城和左都城,互为防守。”
  
      高丽的产粮区,集中在西、北两个方向。
  
      而魏军率先发起攻势的乐进部,就在他们西北面,对高句丽来说,容不得有失。
  
      要害受胁,不得不派兵增援。
  
      “让西侧的李其健将军,也收缩防线。魏军不会只攻一面,西侧必还有兵马来攻。”
  
      高句丽国土不大,但野心不小。
  
      加上其国内颇为动荡,国主为了把控权柄,都是直接掌兵,指挥战斗,通晓军事。
  
      高男武连下命令,心头却是悄然生出一种忐忑不安的悸动。
  
      他并不知道,张辽已亲自领兵,出了辽东,带陷阵营的九百军伍,直奔高句丽西侧防线。
  
      张辽让乐进出兵,牵制对方的部分兵马。
  
      而他自己,急于通过战争积累武运,冲击神话境。
  
      典韦拿倭国当突破的垫脚石,晋升神话境。
  
      张辽也清晰的感觉到了那层关隘。
  
      他亲自过来,准备擒杀高句丽国主。
  
      繁星满缀。
  
      张辽和高顺,站在一座矮山上。
  
      他们一路急行军,已逼近高句丽的西侧防线。
  
      前方就是高句丽的燕石城。
  
      高顺:“咱们就这么打过去?”
  
      张辽:“对。陛下说从正面打,直接破其防线,碾死他。咱们这几路兵马,谁先攻入其王都,杀其国主,谁是首功。”
  
      高顺点点头,一挥手,后方的陷阵营兵士,潮水般往前方涌去。
  
      Ps:求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