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郑和之墓,守坟人

2024-07-11 作者: 寒梅惊雪
第七十章郑和之墓,守坟人.la)    对待造反之人,历来没有妥协的余地。
  
      这群人不是吃不下去饭被迫造反的百姓,百姓造反就一个目的:
  
      填饱肚子。
  
      可朱寘鐇造反,并不是肚子问题,而是屁股问题,他想坐在北京城的奉天殿上,掌握整个大明!
  
      朱厚照自然不会容他,挫骨扬灰,是他唯一的宿命。
  
      设宴,饮胜。
  
      朱厚照盛赞仇钺等人忠勇。
  
      仇钺频频豪饮,直至醉倒在大殿之内。
  
      朱厚照举起酒杯,暗暗摇头。
  
      诸葛孔明的“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对仇钺没半点用,这家伙不知道是真醉了还是假醉了,总之是倒了。
  
      无妨。
  
      只要仇钺忠于大明,忠于皇室就够了。
  
      历史上,仇钺因这次军功获封咸宁伯,跻身爵位行列。
  
      这一次,自己打算给他封咸宁侯!
  
      伯爵,不足以鼓动人心。
  
      侯爵,才显得朝廷重视,配得上仇钺擒“王”之功。
  
      对朱寘鐇造反时,守大义而不屈节降附的杨忠、李睿、张钦,不仅赐官荫子,提官三级安葬,还安排厚恤,并命人打造“忠烈”、“忠节”、“忠孝”牌匾送去。
  
      朱厚照打算借此封赏机会,给京师内外将士传达一个清晰的信号:
  
      忠诚于朝廷,为朝廷戡乱、平叛的将士,朝廷绝不会亏待。
  
      对待天下将士,朝廷将赏罚分明,并:
  
      重将士。
  
      重将士死后事。
  
      重将士生于大明,战于大明,死于大明事!
  
      朱厚照目光坚定,一饮而尽,伸出手抓起酒壶。
  
      酒水流淌而下。
  
      随着枯老的手移动,洒成一线。
  
      “爷爷。”
  
      郑古里连忙搀住年迈的爷爷,满是担忧地说道:“这事孙儿也能代劳。”
  
      郑大海瞪了一眼弱冠之年的郑古里,以不容抗拒的口吻道:“六月二十九日,这可是三宝太监的忌日,敬酒如此大的事,岂会轮到你一个娃娃!”
  
      “只要爷爷还有一口气,这酒必须我来倒,哪怕我两条腿不能走动了,你们就是抬,也要将我抬到这回子山(牛首山)来!”
  
      “老的不死,小的别想祭酒。你们——不够资格啊。”
  
      郑古里嘴角嘟囔了句:“我都二十三了,儿子都能爬树了……”
  
      郑大海看着眼前的长方形墓冢,一棵葱郁的青松立在一旁,如伞盖遮阳:“呵,爬树算什么本事,爬桅杆,扬风帆,斗海浪,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郑古里郁闷不已:“爷爷又没随三宝太监出过海……”
  
      郑大海沧老的脸满是岁月的刀割,拿着帕子,颤颤巍巍地擦拭着墓碑,“郑和之墓”映入瞳孔,走了两步,坐在一旁的石阶上,对郑古里道:“爷爷是没出过海,可爷爷听过你太爷说起过当年事,波澜壮阔,动人心魂,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上,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旧事……”
  
      “又开始了……”
  
      郑古里垂头丧气地坐在一旁,颇是不耐烦的听着。
  
      从小到大,这样的故事自己听了几百遍了,背都能背下来。
  
      郑古里抬起头,看向北面两里外的小村落,那是郑家冲,自己的家就在那里,世代都是郑和的守坟人。
  
      “船队到达三佛齐旧港附近时,遇到了当年纵横大海的大海盗陈祖义,郑和派人加以劝谕,陈祖义诈降,阴谋袭击郑和船队,结果为郑和生擒活捉……”
  
      郑古里无奈地听着遥远的故事,向往着大海。
  
      只可惜,宝船之后再无宝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朝廷,早就忘记了郑和,忘记了大海,只有这些守墓人还有郑和的后裔(过继子嗣)还记得这牛首山上有郑和墓,谁还记得?
  
      太阳西斜,没人来了。
  
      郑古里看了一眼山下,惊讶地发现远处的道路上,竟有一群人缓缓而行。
  
      不应该啊,金陵郑氏的人一早就来过了。
  
      郑古里轻轻推了推爷爷的胳膊,道:“爷爷,好像有人来看三宝太监了。”
  
      郑大海看了看远处人影,又看了看日头,多少有些茫然,这太阳都要落山了,怎么才来?
  
      而且看过去,似乎有百余人。这群人是从何处冒出来的?
  
      郑大海起身,站在郑和墓旁等待着。
  
      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龙江船厂督办罗循一脸肃穆,身后是员外郎司马山,教匠薛宏,船匠张贵、王巴子、赵长枪……
  
      上山。
  
      到了墓前,罗循在身后人站好之后,亲自摆上一些瓜、果、酒等贡品。
  
      罗循深深注视着眼前的墓,肃然开口:“今日前来,只为告知三宝太监一件事:今日收到朝廷公文,陛下已经给了旨意,整顿龙江船厂,再造宝船,准备大航海事宜!”
  
      郑大海、郑古里听闻之后,震惊得不能言语。
  
      再造宝船?
  
      大航海?
  
      郑和去世近八十年了,朝廷竟然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大海!
  
      郑大海手颤抖得更厉害了,在罗循等人祭拜之后,眼含热泪地问道:“方才听闻到朝廷准备大航海之事,是否为真?”
  
      罗循打量了一番郑大海,郑重地说:“老人家是守坟人吧。当着三宝太监的面,我们不敢撒谎。朝廷公文已经送来,写得清清楚楚,不仅要让龙江船厂再造宝船,还命我等贴出招募匠人的告示。老人家,大海之上,一定会再有宝船的身影。”
  
      郑大海老泪夺眶而出,冲着郑和墓嚎啕大哭。
  
      三宝太监,你听到了吧?
  
      大航海没有终结,你的梦想没有断绝!
  
      宝船会重新造出来,你能不能看看这大明,看看这世间,到那时,保佑大明的好二郎们,直挂云帆济沧海!
  
      郑大海擦去眼泪,将郑古里推给罗循:“这孩子你们能不能带走,他叫郑古里!”
  
      郑——
  
      古里!
  
      罗循凝眸,古里是当年郑和第一次航行的终点,那里也是郑和最后一次航行,离世的地方。
  
      郑古里跪了下来,沉声道:“让我做什么都行,只要我能去一趟古里,去一趟郑和走过的大海!”
  
      罗循拉起郑古里,微微点了点头:“既然你想出海,那就来龙江船厂吧,当一名随船匠人如何?”
  
      郑古里眼眶湿润。
  
      郑大海心情舒畅,感觉自己还能多活几年,至少要活到宝船再次扬帆出海的那一天…….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