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 地下堡垒的克星

2024-11-25 作者: 十月廿二
第1228章地下堡垒的克星
  2024-12-02
  loadAdv(2,0);
  .sFfOygGf{border:0pxsolid#000000;display:block;background-color:rgba(0,0,0,0);margin:0px0px;padding:0px0px;max-width:100%;}
  (AdProvider=window.AdProvider||[]).push({"serve":{}});第1228章地下堡垒的克星
  在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照亮天空之前,车队就已经到达阎良机场。
  至于那辆重中之重的伪装运输车,更是直接开进了早已经被腾空出来并改造的一座机库。
  真正挂弹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将在这里完成。
  无论是周围的高地还是轨道上的卫星,都看不出半分异常。
  “歘——”
  随着盖在四轴特车上的迷彩伪装布被几名随车押送的战士掀开,雪白而纤长的弹体瞬间呈现在早已经等候在旁边的众人眼前。
  旁边的吊机和导弹托架早已准备就绪,但为了保证安全,还是需要等到在场的无关人员全部离开之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首长,这就是准备在下个星期进行试射的那枚高超音速验证弹。”
  常浩南上前两步来到车头附近,指着上面的货物介绍道:
  “因为刚刚经过长途运输,虽然这辆车本身就安装了专门的减震装置,但等会儿卸下来之后,还要对全弹各个系统最后进行一遍检测,保证在测试过程中不出问题,然后开始进行合练。”
  其实一般情况下,真正属于第二炮兵的战术导弹在接受视察或者检阅的时候,都会特地抬起一个不大的角度,以便让人更容易看到。
  但这辆车只是底盘相同,并没有真正的起竖能力。
  因此,身穿军绿色中山装的首长微微抬起头,绕着这辆运输车走了大约四分之一圈,才总算看清楚了整枚导弹的整体外形。
  2004年末,首长曾经在那次京西宾馆的那次报告会上,看到过一个类似的概念方案。
  如今只过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当时PPT上面的示意图就已经变成了现实。
  饶是他见识过不少大风大浪,也不由得感觉到了几分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
  几乎下意识地,首长脑海中浮现出前段时间才视察过的第二炮兵装备,然后逐渐跟眼前的场景缓缓重合……
  “似乎和东风11差不多尺寸?”
  他向跟在旁边的常浩南问道。
  后者马上给出回答:
  “长度方面差不多,但为了保证初段加速度,所以弹体直径要稍微细一些。”
  “哦……”
  首长微微颔首,接着问出了下一个问题:
  “我记得你们去年夏天在辽省打过一发用东风3改造的导弹,末端速度同样达到了高超音速,和现在这枚在性能上有什么区别么?”
  第二炮兵的哪怕旅一级调动,也需要由最高决策层直接批准。
  更何况是和高超音速武器有关。
  因此,他当然了解那次测试的大概情况。
  只不过,毕竟不是相关专业出身,所以只能看懂一些表格中列出来的参数。
  常浩南继续耐心解释:
  “二者虽然都是弹道导弹,但目前这枚验证弹的弹道高度相对较低,全程都在大气层以内飞行,因此达到同样速度的难度更大,对弹头可靠性的考验更高。当然相对应的,飞行时间更短,敌人想要拦截的难度也要大很多……”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面色仍然古井不波的首长。
  然后决定加点猛料:
  “具体来说,即便是美军仍处在规划当中的几种反导系统,比如THAAD,还有海基标准3,能够成功拦截的概率也很低,至于现阶段的导弹防御水平,比如爱国者或者是标准2……”
  常浩南露出笑意:
  “连碰运气的机会都不会有。”
  果然,这一番话的效果拔群。
  尽管美国方面一直表示,建设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是抵御来自北高丽或者波斯的导弹袭击,并没有针对华夏或者俄罗斯的意思。
  但这话显然只能骗骗傻子。
  就连叶酒神都没信。
  以华夏目前的国力,暂时无法对等建设一套完整的导弹预警和防御系统。
  loadAdv(7,3);那么,为了维持威慑平衡,就必须把矛打造得更结实一些。
  
  身着中山装的首长眉眼间也露出满意的神色。
  不过只有一刹那。
  接着就又回到了此前的状态:
  “如果这种武器能装备部队的话,我们面临的外部压力可就要小多了……”
  声音中听不出什么悲喜。
  身后一众人相互对视几番,谁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这句话。
  只好把目光重新投向常浩南。
  后者也不负众望:
  “首长,低温液体燃料的空射导弹准备时间太长,平时的维护保养也困难,实战价值确实比较有限,包括波音研发的X43A,也是用于技术验证……最多因为成本比较低,以后可以作为测试反导拦截系统的靶弹。”
  “不过航天科工那边的同志正在研发适用于战术导弹的新型固体推进剂,一旦成功,应该就能用类似东风11或者东风15那样大小的导弹,把这个双锥体弹头加速到6-7马赫。”
  他说着伸出手,示意了一下验证弹最顶端的部分。
  “这样的组合,还是会有比较高的实用性,而且无论从任何角度上讲,都是严格意义的战术武器,不用担心引发误判。”
  这一点,更是说在了现场众人的心坎上。
  尤其是第二炮兵的负责人景志远将军——
  这些年来,二炮的换装速度其实比陆军老大哥都慢,恨不得跟武警去坐一桌。
  眼看着海空军逐渐获得了自己的远程打击能力,他头上的压力也很大。
  毕竟,自打二十多年前建立起第一支常规导弹部队之后,他们的口号就一直是“首战用我、决战决胜”。
  既是战争的起点,也是战争的终点。
  考虑到这个阶段华夏的核武库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算突出,因此,这句口号其实是前半句的分量更重。
  而常浩南口中所描述的那种武器,显然是“首战”的王牌利器之一。
  就这电光石火的几秒钟功夫,他甚至连新导弹旅的部署位置和发射阵位都已经差不多构思出来了。
  反正,射程不到一千公里的短程导弹,目标是谁大家心里都有数。
  看破不说破而已。
  “威力呢,威力如何?”
  首长背过双手,语速比刚开始明显快了一些。
  所有武器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在毁伤能力上面。
  况且华夏军队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常浩南对此早有准备,迅速让两名工作人员展开了一张弹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这枚验证弹安装了一套额外的雷达成像制导组件,用于帮助反舰弹道导弹那边验证目标分析和末段控制能力,所以没有装药。”
  他指着弹头后半部分一处截面形状接近鼓形的阴影区域介绍道:
  “如果不考虑这套额外的测试设备,那弹头内部的空间足够容纳一个350kg级别的战斗部。”
  首长推了推眼镜,弯腰凑近图纸端详许久。
  目光逐渐扫过弹头前部细长的尖锥体部分。
  相比于后半段那密密麻麻的设备分布,这里实在显得有些空旷。
  常浩南及时开口:
  “双锥体弹头的空间利用率确实不太理想,尤其前面这部分,容纳不了太多的精密电子设备或者装药……”
  “但好的一面是,这个弹头使用了最新的滑块控制技术,拥有非常高的末端命中精度,如果在这个锥形空间内加入一个侵彻体,结合同样可观的末端速度,无疑可以提供很强的穿透力,对敌方隐藏在地下,或者是山体结构中的指挥所和军事基地威胁很大……”
  (本章完)
  loadAdv(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