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万人空巷,万物皆可炒!

2024-10-07 作者: 花落人不知
第六十七章万人空巷,万物皆可炒!.la)    程昱本人也清楚围湖造田的好处,北方也并非没有种植水稻的,只不过规模不大而已。
  
      不等程昱继续思考,李翊已经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此次下江南,程司马捎带手在买一些鸡、鸭、鹅、蛙一类的。”
  
      “我自有大用。”
  
      这……
  
      程昱也明白李翊的用意。
  
      种植水稻,可以顺手养鸡鸭蛙,能有效防患蝗灾。
  
      种植旱稻,则可以抗旱灾。
  
      但两种作物都有自己的弊端。
  
      首当其冲的水稻,围湖造田工程浩大,要动用的人力与资源都是不可估量的。
  
      而旱稻这玩意儿在北方虽然常见,但是不好吃。
  
      李翊面色不豫,沉声道:
  
      “如今刚过人祸,又逢天灾,粮食紧缺,还管好不好吃?”
  
      “等到酷夏一来,蝗灾旱灾齐至,庄稼绝收。”
  
      “到时候老百姓要么啃树皮、要么吃泥巴,还敢嫌弃旱稻可不可口么?”
  
      在李翊看来,程昱与现在的老百姓就是低估了这次灾情的严重性。
  
      他们都以为大旱不会一直持续,老天也不可能一直不降雨。
  
      然而这次大旱就是一直持续,老天也是真的直到了七月份才开始下雨。
  
      今年秋收之前就是很难收齐粮食了。
  
      李翊虽然已经在着手培养百姓们捕捉蝗虫,趁着它们还在发育期时,养成捕捉的好习惯。
  
      但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蝗灾,饥荒。
  
      真正要做到万无一失,还是得保证水稻的产量。
  
      湖泊中养的鸭子、青蛙,也都是蝗虫的天敌。
  
      即便到了蝗灾最严重的时候,成万上亿那都是来者不惧。
  
      “程某已知晓李司马的用意,只是此举终究工程浩大,并且成本极高。”
  
      “万一有个差池,这里面的代价不是你我能够承受的。”
  
      程昱这话已是说的相当委婉,别说他们两个人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
  
      就是让曹操这个老板亲自来拍案,也得思虑再三。
  
      “程司马不必再犹豫了,此事就按我说的做,一切后果李某自行承担。”
  
      “干大事而惜身,等到事发悔之晚矣。”
  
      “现在你只管带人去采购鸡、鸭、蛙,不及成本,能买到多少就买多少。”
  
      “且一定要保证在六月前在兖州境内,推广、种植上水稻!”
  
      呼……
  
      眼见李翊决心已下,程昱也不好多加阻拦。
  
      毕竟人家已经坦言敢担责了,这时候自己再反对就有些不合适了。
  
      程昱当即起身,朝李翊拱了拱手:
  
      “既然李司马如此有自信,那程某也不好拂先生的面子……昱照办就是!”
  
      ……
  
      ……
  
      襄阳城,一方驿馆。
  
      诸葛雪等人已经成功来到了荆州。
  
      送他们来的诸葛瑾已经去江东投靠孙策了。
  
      现在的诸葛雪就是家中的长辈。
  
      由于此前诸葛亮为了诸葛氏被曹家人带走,作为长姊的诸葛雪时刻关心着自己的这位弟弟。
  
      并且与他保持着书信联系。
  
      有时候聊一些大事,有时候也聊一些家长里短。
  
      总之得保持联系,确认平安。
  
      今天这封信,诸葛亮提到了用“锅”炒菜的这个概念。
  
      这种新颖的做菜方式打破了汉朝人传统用“釜”蒸煮的概念。
  
      诸葛亮信中的本意只是单纯为姐姐分享他在兖州遇到的新奇事物。
  
      但诸葛雪却对这“炒菜”产生了浓厚兴趣。
  
      诸葛家人人全才,厨艺自然也有涉猎。
  
      她按照诸葛亮信中的描述,也如法炮制打造了一口黑锅。
  
      然后用油、韭菜炒肉。
  
      最后的成品果然比之传统菜肴香醇数倍。
  
      “李翊,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品尝着自己所炒的菜,诸葛雪放下手中筷子,口中喃喃自语……
  
      知兵法、会韬略、善察人心。
  
      就连厨艺都有涉猎。
  
      很难想象李翊这个年轻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念及此,诸葛雪心中对诸葛亮的担忧消减许多。
  
      因为诸葛亮是家中天赋最好的,没能跟随他们下荆州拜入水镜先生门下,实在是一件憾事。
  
      起初,诸葛雪担心孔明会被耽误。
  
      可现在看来,这个李翊的确是天纵奇才。
  
      孔明待在他的身边接受教益,或许对他的学识会有很大帮助……
  
      “阿姊,是孔明回信了么?”
  
      诸葛兰瞧见诸葛雪趴在窗边入神,上前问道。
  
      诸葛雪反应过来,将信递给诸葛兰看。
  
      “孔明提到了他在兖州跟随李翊的所见所闻。”
  
      “韭菜炒肉?”
  
      同样作为老饕的诸葛兰一眼便瞄中了信中提到的“炒菜”。
  
      诸葛雪笑着将筷子递给诸葛兰,咯咯道:
  
      “就知你贪嘴,我按孔明所言,如法炮制做了这道‘韭菜炒肉’。”
  
      “你可尝尝可口与否?”
  
      诸葛兰立时食指大动,夹起筷子便捏了一把塞进嘴里。
  
      “好吃!!”
  
      诸葛兰反复在口中品尝,这种香味是她从来没有尝过的。
  
      感觉比蒸煮出来的食物要香,与寻常的烤肉相比又是一种别有不同的香味。
  
      令人回味无穷……
  
      “原本我还担心孔明待在兖州,会虚度年华,现在看来这个李子玉确有真才实学。”
  
      “我也宽心了。”
  
      诸葛雪感慨道。
  
      一听这话,诸葛兰立马放下手中的筷子。
  
      真香归真香,但心疼弟弟的姐姐还是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会做菜不代表就有本事,纵然那李翊腹中有些才学。”
  
      “但毕竟还是太年轻,也不见得长我们几岁,怎就能做的孔明的先生?”
  
      “比起精通奇门八阵、五行数术的水镜先生,跟着这样的长者亮弟才能学到更多本领哩。”
  
      显然,诸葛兰还没有从诸葛兰被曹家强行带走这件事中平复心情。
  
      毕竟诸葛亮是为了保全诸葛氏,做出的自我牺牲。
  
      诸葛雪若有所思,旋即抬眸看向诸葛兰。
  
      “兰妹,找我有什么事吗?”
  
      诸葛兰点了点头,答道:
  
      “现在已经确认了,三天后水镜先生司马徽要在一众求学子弟中挑选八人作为关门弟子。”
  
      “襄阳附近的隐士庞德公,还有本地名士黄承彦都会在当日出面捧场。”
  
      “这个荆襄盛会声势浩大,来了不少外地的青年才俊。”
  
      “今早我路过茶摊、酒肆时,听人说水镜先生之所以要收八名弟子,乃是为了一句谶语。”
  
      “号称水镜八奇!”
  
      “也不知这传闻是真是假。”
  
      诸葛兰将自己打探到的情报娓娓道来。
  
      为了这些情报,可花了不少粮食。
  
      因为旱情虽然还没有波及到荆襄来,但已有不少外地客商来荆襄收购粮食。
  
      使得荆襄的粮食也成了硬通货。
  
      诸葛雪沉吟半晌,明眸问道:
  
      “水镜先生乃天下名士,有多少世家门阀渴望拜入他的门下。”
  
      “只怕这次来了不少官宦子弟吧?”
  
      这世道名头最重要。
  
      诸葛亮和庞统还没有出山时,卧龙凤雏的名声就已经传遍天下了。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二人师承水镜先生,热搜买好了,常年榜一不掉。
  
      名气自然大。
  
      “不错。”诸葛兰点了点头,“的确有不少的世家子弟。”
  
      “光我知道的,就有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琦,庞德公的孩子也会参加。”
  
      诸葛兰微微一顿,又忙道,“哦对了!”
  
      “听说庞德公还有一个从子,叫庞统庞士元,此人号称是此次俊杰中最杰出的代表。”
  
      “几乎必被水镜先生收入门下。”
  
      “可我觉得,若是孔明能来参赛,不见得会输给那个庞士元。”
  
      扑哧。
  
      诸葛雪浅笑出声,若是真才实学自然没什么问题。
  
      可像刘琦这样的世家子弟,以为背靠荆州牧刘表就能得到司马徽的青睐,只怕也难。
  
      水镜先生是出了名的不慕名利,断不会因为你的家世就破例收你为弟子。
  
      “既然有这么多青年才俊过来参赛,妹妹可要擦亮眼睛,莫要错过了大好少年!”
  
      这……
  
      诸葛兰面颊上立马嫣红一片,轻轻推搡道:
  
      “阿姊莫要取笑我,我又不曾参赛。”
  
      “均弟年纪又太小,阿姊你的学识最广,你才要多努力才是!”
  
      嗯……
  
      诸葛雪虽然学的多,但每项技艺都不是大师级别。
  
      跟那些青年才俊相比,她还真没有太足的把握能被水镜先生看中。
  
      她眼眸抬起,望向苍穹。
  
      默默祈祷三日后的选拔赛,自己能够脱颖而出……
  
      ……
  
      ……
  
      兖州,陈留郡。
  
      在李翊、荀彧、曹昂等人的推力下,油坊顺利的成立了……
  
      这三人在兖州什么力量不用多说。
  
      在他们的大力推广之下,只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整个兖州大街小巷已是遍布油香。
  
      连带着,还有被一并售卖的铁锅。
  
      以荀文若的名气,他君子的名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大家都信得过荀令君。
  
      以曹昂的政治力量,保证了油坊的信誉。
  
      因为不怕你跑路嘛。
  
      最后还有夏侯惇的亲卫,亲自维护市场秩序,解决一切市场纠纷。
  
      凡有闹事者,强买强卖者,不遵律法者。
  
      一律逮捕下狱。
  
      在这三套组合拳下,油与铁锅迅速地普及。
  
      其中还有不少人当街演示怎么炒菜。
  
      什么韭菜炒鸡蛋,炒腊肉,炒鹿肉,统统不在话下……
  
      所谓万物皆可炒!
  
      一时间,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出来观看这种新奇的做菜方式。.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