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打不过就加入!

2024-10-07 作者: 花落人不知
第八十二章打不过就加入!.la)    刘备这个人最大的优点的就是不认命。
  
      百折不挠,终不为下。
  
      所以后来才有昭烈帝的谥号。
  
      尽管感慨自己命运多舛,没有属于自己的“玉郎”。
  
      但不代表他就要屈服认命。
  
      刘备当机立断,对关羽吩咐道:
  
      “二弟,即日起,咱们下邳、广陵二郡也张贴榜文,号召百姓捕捉蝗虫。”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果玉郎真的断定之后蝗灾会加剧,那刘备就必须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
  
      “不过价钱需要压得低一些,二十钱一只足矣。”
  
      “只要百姓们捕捉到,各郡县衙署即刻兑换,不得失信于民。”
  
      之所以压价是因为刘备不像曹老板那么财大气粗,即便是二十钱也得是刘备勒紧裤腰带才能凑出来的。
  
      要是之后蝗虫泛滥成灾。
  
      搞不好他们三兄弟还得重操旧业,用来补贴家用。
  
      刘备织席贩履,关羽看门护院,张飞屠猪宰狗。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大哥,这……”
  
      关羽与张飞几乎同时喊出声来。
  
      曹操此举本身就十分怪异,外人看来跟脑袋被门挤了没什么两样。
  
      难道大哥你也被门挤了,怎么会失心疯地去效仿曹操捕捉蝗虫呢?
  
      关键二十钱一只,这累积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就他们三兄弟那点儿家业,可经不起霍霍啊。
  
      “不必多言……”
  
      刘备的态度很坚决,不容两位兄弟提出质疑。
  
      “除此之外,三弟你也去扬州购买些水稻,旱稻也差人到并州买一些来。”
  
      “等种子买到,咱们也在下邳推广两稻的种植。”
  
      下邳、广陵的湖泊远比兖州要多,而且东边还临海。
  
      种植水稻有天然的优势。
  
      而这里的百姓本就有不少人在种植,刘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彻底在下邳、广陵推广水稻,取代小麦。
  
      “至于这最后的屯粮一事,我会去与糜先生商议,尽量以低价从市场上购买到粮食,防患于未然。”
  
      糜竺是徐州首富,又是亲刘派。
  
      有他的帮助,夏季真的遭遇大旱,下邳应该也能挺过去。
  
      “大哥,你就这么相信曹操?”关羽眯着眼睛问道。
  
      这些举措耗钱耗力,把这些功夫花在军力上,下邳的战力能提升好几倍。
  
      可大哥偏偏选择了相信那莫须有的六月飞蝗,七月大旱。
  
      刘备顿了一下,捋着自己颔下的胡须,沉吟道:
  
      “二弟,自洛阳与曹操分别以来,我们本在同一起跑线上。”
  
      “可如今几年过去,曹操已经成为了中原首屈一指的霸主。”
  
      “而我刘备却依然在徐州一隅苟安,不管我与他相比能力如何。”
  
      “都说明了一件事,曹操肯定是做对了什么事,而我们必须也做对。”
  
      “否则我们与曹操的差距便会越拉越大。”
  
      念及此,刘备便联想到了曹操近两年的种种匪夷所思的举措。
  
      可事后看,曹操都取得了成功。
  
      容不得刘备再去质疑。
  
      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吧!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你过江,我也过江。
  
      你捉蝗虫,我也捉蝗虫。
  
      你推广水稻,我也推广水稻。
  
      主打一个抄作业!
  
      “对了,兖州那边的局势,也多些细作前去监视。”
  
      “密切关注那里的战局!”
  
      刘备一边吩咐,一边目光眺望西北方向。
  
      濮阳战局陷入僵持,曹阿瞒的粮食还能撑多久?
  
      现在旱情逐步加重,粮价也在飞速上涨。
  
      兖州身处中原腹地,干旱尤为严重。
  
      许多地方的粮食,都是有价无市。
  
      曹操也撑不了多久了吧?
  
      应该……
  
      ……
  
      兖州,濮阳。
  
      曹军将濮阳围得水泄不通,但却并没有发起任何攻势。
  
      曹军大帐,中军大寨。
  
      曹操面色凝重地望着自己的帅案,时而看看送来的文书,时而又看一眼地图。
  
      左右两侧分别站立着文武大臣,个个面色肃穆,不发一言。
  
      “咱们的粮草还能支撑几日?”
  
      曹操率先打破沉寂。
  
      这个问题,他每天都会问一遍。
  
      因为除了第一月的粮草,陈留那边就再没送来的新的粮草了。
  
      而一个月,是绝对不够曹操攻下濮阳的。
  
      粮秣官战战兢兢地出列,先扫一眼众臣脸色,然后才诚惶诚恐地答道:
  
      “禀,禀主公,粮草尚可支撑六天……”
  
      “但李司马那边,那边……”
  
      粮秣官支支吾吾地不敢再往下说。
  
      六日之粮,对于一支五万大军而言,绝对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主公,主公!”
  
      曹洪这时冲入了营帐,神色焦急。
  
      “我已经派人找程司马问过了,可程司马说他那里已经没有粮食了。”
  
      “别说粮了,就是一个铜板儿也拿不出来!”
  
      因为程昱主管范县、鄄城,所以他那边负责押粮过来。
  
      李翊则是在陈留那边负责统筹。
  
      “拿不出来?”
  
      曹操眼珠子一转,又问道:
  
      “那陈留那边呢?李司马没有什么动作?”
  
      这不问还好,一问曹洪顿时变色。
  
      “害,主公有所不知。”
  
      “本来咱府库里还有不少钱,尽管现在粮价飞涨,但用剩下的钱溢价买粮,还是能够买到一些。”
  
      “咱将士们也能再支撑几日。”
  
      “可李司马倒好,在明知前线缺粮的情况下,不但不买粮,反而把钱拿去买蝗虫了!”
  
      “这岂不荒唐吗?”
  
      “眼看咱们这儿的粮食紧俏,马上就要见底,李司马却无动于衷,这样下去,迟早惹出祸事来!”
  
      曹洪语气非常激动,言辞里充满了对李翊的不满。
  
      他并不了解陈留那边的情况,更不知道李翊购买蝗虫的用意。
  
      而是怀疑李翊是不是在贪污,拿买蝗虫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搪塞我们,未免太敷衍了吧!
  
      我曹洪虽然号称“要钱太守”,但再怎么黑也没你这样的。
  
      前线打着仗呢,你把钱贪得一毛不剩啊!
  
      “购买蝗虫?”
  
      曹操微一沉吟,对这事儿倒也有些印象。
  
      好像是李翊为了防患蝗灾搞出来的政策吧。
  
      还说什么捉一只蝗虫能换三十钱。
  
      这价格对于一方诸侯而言,的确是九牛一毛。
  
      比起一匹战马动辄百万,三十钱的价格的确微不足道。
  
      但架不住蝗虫多啊!
  
      像你这样造,兖州、徐州加起来的税收也经不起你霍霍的。
  
      “要我说李司马这个举动实在太过分了,主公干脆给我一支兵马,我回陈留一趟。”
  
      “亲自去问责!”
  
      曹洪也不敢直接说抓人,只说问责。
  
      因为李翊的官职要压他一头,他没资格抓人,否则便是以下犯上。
  
      荀攸见证,出言劝告:
  
      “曹公,李司马此举是为了遏制蝗灾。”
  
      “何况府库里的钱,也不全是拿去买蝗虫了,还有不少钱拿去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了。”
  
      正常来说,将士们阵亡或者重伤落下残疾,都应该给家属发放一定的抚恤金。
  
      乱世之下,给的也不多。
  
      通常就是几匹绢布,几斛粮食,百十钱,主要看政府什么充裕给什么。
  
      而给抚恤金本身也无可厚非,这能极大地提高军团凝聚力,与士兵的士气。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
  
      前线将士再过几天就要杀马充饥了,你还有心思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
  
      怎么的,
  
      前线将士的命不是命啊?
  
      戏志才见众人表情凝重,也站出来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主公,既然李司马已经承诺或如数交齐粮草,咱们只需放宽心便好。”
  
      “专注于眼前的战事,才是正经。”
  
      其实戏志才也没有十足的信心认为李翊为及时送来第二批粮食。
  
      可他不这样说,难道说粮食没了,咱们完了?
  
      这话一出口,将士们就该哗变了。
  
      所以他只能说李翊一定会完成自己的承诺,大家要信心这一点,用来提振大伙儿的士气。
  
      “子玉从我多年,早年间一直隐忍不发,近两年开始崭露头角。”
  
      “我相信他定不负我,诸位也不必担心……”
  
      曹操也是驰骋沙场十数年了,他也明白现在安抚人心的重要性。
  
      “主公……”
  
      曹洪作为前线打仗的将士,心态可就没那么好了。‘
  
      “要不咱们先撤出包围,退军二三十里地,如此一来……”
  
      “万一李司马那边的粮草没有及时送到,咱们至少还有回旋的余地。”
  
      往后方撤,可以缩短补给线。
  
      曹洪的这个提议是十分务实的。
  
      “再等等吧……”
  
      曹操挥了挥手,终究还是选择了相信李翊。
  
      相信他的能力。
  
      近两年来,从帮助他平蛾贼,收世族,到定徐州,立三权,每一项政务曹操都看在眼里。
  
      李翊此人胆大心细,能见常人不能见之处。
  
      他既然敢放出豪言,就一定会做到,一定会。
  
      曹操不断地这样安慰自己,而目光却又不自觉地往陈留方向望去。
  
      ……
  
      ……
  
      兖州,陈留郡。
  
      李翊正在衙署处理公文,曹休信步来。
  
      “先生!蝗虫都捉来了。”
  
      李翊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
  
      “有多少袋?”
  
      “两万袋左右。”
  
      曹休如实回答,他实在搞不懂。
  
      先生让捉蝗虫是为了遏制蝗灾,他可以理解。
  
      可为什么李翊偏偏还要让他保存起来呢?.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