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子玉子玉,深知我意

2024-10-07 作者: 花落人不知
第九十五章子玉子玉,深知我意.la)    在灭了田氏满门之后,田氏的事务仍旧没有结束。
  
      那就是他们家偌大的产业,该怎么处理。
  
      首先肯定是不可能分给百姓的。
  
      在三国这个世家当道的年代,“打土豪,分田地”基本等于找死。
  
      所有李翊的作法是,将这些产业仍旧交给濮阳的世家来经营。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一来,缓和了与世家豪强的关系。
  
      使他们不必因为自己灭了田氏满门而感到惊慌。
  
      杀田氏,更多是为了给濮阳其他的世家提个醒。
  
      敢造反,尤其是李翊眼皮子底下造反,那结果就只有一条——
  
      富贵无望,灭族有份!
  
      第二条好处,当然就是成功拉拢到了这些世家,使他们更加亲近自己。
  
      毕竟这些人原本就被田氏压一头,现在这条恶龙没了,大家一起来瓜分它的肉。
  
      而让他们吃到肉的,就是李翊!
  
      这时,曹休从屋外走来。
  
      他已经监斩完了田氏一门,身上还带有浓浓的血腥味儿。
  
      “先生,曹公差人请你过去一趟,说是有紧急会议。”
  
      李翊依旧十分从容,不慌不忙地问道:
  
      “是单请了我一个呢,还是大家都去了。”
  
      “荀先生他们都去了。”曹休脱口而出。
  
      “嗯,知道了。”
  
      李翊一语双关。
  
      既是回答曹休,又是表明自己已经知道曹操要商议什么事了。
  
      濮阳衙署之内,文官武将纷纷到齐。
  
      都是曹营重臣。
  
      曹操说这次是有紧急重大的会议要召开,大家都不敢怠慢。
  
      一个个面色肃穆,一言不发,都等着曹操先开口。
  
      由于关系重大,曹操一度想把荀彧、夏侯惇也从鄄城、陈留那边调过来参加会议。
  
      但考虑到来回一趟太麻烦了,只好作罢。
  
      先与荀攸、夏侯渊他们商议也行。
  
      “志才,人是否都已到齐?”
  
      曹操闭着眼睛小憩,他已一夜没睡,眼皮子底下有浓浓的黑眼圈。
  
      “都到齐了。”
  
      戏志才目光只是在人群中快速地扫了一眼,便作出了结论。
  
      这是他独有的细节观察能力。
  
      “很好……”
  
      曹操缓缓睁开眼睛,神色沉重。
  
      “在会议开始之前,曹某要表彰诸位在此次濮阳一战中的英勇表现。”
  
      “尤其是子玉,在此役中屡立奇功,当居首功。”
  
      “这都是臣的分内之事。”
  
      李翊依旧保持自己的下狗姿态。
  
      “还有文烈,虽然年少,此次却甘冒矢石,亲攻南门。”
  
      “勇气可嘉,忠义可表!”
  
      曹操也夸奖了曹休,这也是曹休首次参加重臣会议。
  
      倒不是因为他官职高,而是他此次表现卓越,给予他一个殊荣。
  
      不过由于年轻资历小,所以只能坐在末席。
  
      “濮阳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了。”
  
      “现在摆在我军面前的,有三个重大问题。”
  
      “这三个问题关系到我军的存亡,未来的发展,甚至是成败与兴亡!”
  
      “不可不重视啊……”
  
      曹操的语速非常慢,尽量让自己的这段话一字一顿,使每个人都听得真切。
  
      “这第一件事,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了。”
  
      “就是此前子玉说的仰观星象。”
  
      “四月大旱,六月飞蝗,七月绝收,八月得雨。”
  
      “现在已是四月底,旱情日渐严重,看来子玉前日之语绝非是危言耸听。”
  
      “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
  
      古代发展,永远都离不开一个话题——粮食。
  
      民以食为天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言。
  
      “……唉,蝗虫固然能解一时之急,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曹操说出了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粮食!
  
      尽管李翊用“油炸蚂蚱”耍了个小聪明,成功击破了吕布。
  
      但要考虑到兖州全境百姓的生存发展,光靠蝗虫是不够的。
  
      它毕竟不是主粮,百姓也不可能只吃蝗虫。
  
      何况李翊发动百姓捕捉蝗虫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遏制蝗虫生长。
  
      既然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那估计六月是起不了蝗灾了。
  
      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百姓虽然不能靠吃蝗虫顶饿了,但也不用担心蝗虫出来毒害庄稼。
  
      “此前接纳黄巾男女百万口,已是给兖州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今年又遇上如此严重的旱情,着实是难办啊。”
  
      荀攸在一旁无奈地叹口气。
  
      这种自然灾害,真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此前子玉曾找我商议过围湖造田的工程。”
  
      曹操忽然提出了李翊之前提出的推广水稻的话题。
  
      “不知诸位觉着可行否?”
  
      围湖造田,推广水稻?
  
      众人面面相觑,光是听上去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小的工程。
  
      水稻、旱稻的产量比不上小麦,但好处就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如果现在能够成功种植,便能挺过这次危机。
  
      “不过这水稻不需要雨水灌溉吗?”
  
      “倘若果真如李司马所言,老天不降雨,这水稻同样不生长啊。”
  
      戏志才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他虽然谋略过人,对农事却一窍不通。
  
      毕竟他的出身注定了他这辈子不用下田干农活。
  
      “倒不是说水稻不需要雨水灌溉,只是不会像小麦那般依赖雨水。”
  
      李翊在一旁为戏志才解释道。
  
      “水稻真正依赖的是由活水自下而上的浇灌,这样便可自行生长。”
  
      “那李司马说的水稻,几月能够成熟丰收?”
  
      戏志才提出了一个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因为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种水稻还是旱稻还是小麦,重要的是粮食什么时候能够收上来。
  
      白猫黑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
  
      “只需三月足矣。”
  
      李翊脱口回答,“现在如果我们栽种,小稻七月便能成熟,八月便能够丰收。”
  
      “各郡县靠着原有仓库里的粮食,加上蝗虫的推广食用,应该能够撑到八月……”
  
      嗯……这……
  
      曹操表面上虽然云淡风轻,可内心却是悸动连连。
  
      他始终观察着李翊的神色,发现他永远是一副云淡风轻、胸有成竹的样子。
  
      这种从容就连曹操都没有,因为有时候他是装的,而李翊却是认真的。
  
      只是……
  
      曹操眼眸凝起,沉声问道:
  
      “推广水稻需要湖泊,兖州地处中原腹地,罕有湖水。”
  
      “何况围湖造田的工程又十分浩大,不是一日两日能够完成的。”
  
      “即便此时派遣民工去截断水流,至少也要耽误十数日。”
  
      “耽误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恐怕就已经错过了水稻的最佳播种时机了!”
  
      念及此,曹操又是一声叹。
  
      荀攸、戏志才等人也是眼眸深深凝起,如果不是因为濮阳战事,会不会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搞围湖造田呢?
  
      但谁都不会明说出来。
  
      因为说出来,就是在打李翊的脸。
  
      当初是李翊力主曹操去攻打濮阳的,曹操也欣然同意了。
  
      现在要是说这个,
  
      表面上在打李翊的脸,实际上打的是曹操的脸!
  
      既得罪同事,又开罪老板。
  
      没人会傻到说这个。
  
      李翊环视众人,见他们表情异常严肃,不禁扑哧一笑:
  
      “诸位不必忧虑。”
  
      “我来濮阳之前,已经勘察过兖州地形了。”
  
      “陈留南郡五十里外有一太寿河,水势平稳。”
  
      “来前我已组织民夫前去截断水流,形成了梯田。”
  
      “算算时间,现在差不多已经可以种植水稻和旱稻了。”
  
      啊!?
  
      听到这话,众人全都激动得差点儿原地站起。
  
      “子玉啊子玉,你在家做得好大的事!”
  
      曹操赞叹连连,这小子真是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
  
      “原来李司马早有准备,为何不早说呢?”
  
      荀攸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长舒了口气。
  
      “来前大家都忙于濮阳战事,我不愿让诸公分心,故而不说。”
  
      “现在曹公既然问起,我便直言。”
  
      嗯……
  
      众人默默颔首,暗叹李翊想到真是周到啊。
  
      他真的,我哭死……
  
      “子玉果然是及时雨,立下如此大功,我当要好好赏你。”
  
      曹操捋着长髯,赞叹道。
  
      “此事并不完全是我的功劳,是荀令君顶着巨大压力,开启的围湖造田。”
  
      “如果没有荀令君的支持,单凭我一人,是没办法开启的。”
  
      李翊说的是实话,围湖造田工程浩大,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
  
      如果没有荀彧的影响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尤其曹操还在前线,两人商议着先斩后奏,本身就冒有一定风险。
  
      所以李翊才更要拉上荀彧,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
  
      万一真怪罪下来,总不可能连两人一起处置了吧?
  
      “好好好,原来文若也参与了。”
  
      “你们都做的很好!”
  
      曹操豁然而起,原本的愁容满面在此刻变得万里晴空。
  
      “若然八月果真能够收获稻种,李司马与荀令君当属第一功!”
  
      说完,当即吩咐从人。
  
      “传令下去,陈留境内所有郡县农户,于太寿水池附近种植稻田!”
  
      “凡是响应政府政策的,一律免三成税。”
  
      “除此之外,所有郡县官员,都去寻找水流。”
  
      “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截断水流,围湖造田。”
  
      “在兖州、徐州的境内,全面推广水稻种植!”
  
      曹操这个总老板开始拍案,在兖州、徐州全境内开始围湖造田。
  
      这也是李翊所期望的。
  
      饶是他先斩后奏,也只能是在陈留搞围湖造田。
  
      不是不敢扩大规模,而是他与荀彧的极限就在那儿。
  
      继续向外推广,已经超出了两人的职权范围。
  
      所以,最后只能由曹操这个老板来拍案决定承担后果。.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