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一夜成名

2024-11-01 作者: 睡觉会变白
第115章一夜成名.la)    上海。
  
      龚雪在家中排行老三,上头一哥一姐,父母年龄都不小了。
  
      她妈妈以前管理一家图片新闻社,是个干部,退休后又来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做些辅助工作,其实就是顾问性质。
  
      “您要下班呀?”
  
      “嗯,还有事么?”
  
      “嘻嘻,听说你们家女儿拍了部电影特别受欢迎,我一直买不着票,您能不能帮我弄几张呀?”
  
      下班时间,单位的一个小青年叫住了龚妈妈,龚妈妈一愣,道:“不好意思,我也没有票,我还写信让小雪弄几张电影票呢。”
  
      “哎呦,好难啊,那不打扰您了!”
  
      龚妈妈耐住微妙又有点骄傲的心情,骑着车子出了单位,没回家,直接去了一家电影院。
  
      到了一瞧,龚爸爸、龚莹、大哥大嫂、姐姐姐夫,一家七口全齐了,组团来看《庐山恋》。这也是他们好不容易才搞到的票,没法给那个同事。
  
      “人齐了,进去吧!”
  
      龚爸爸发话,一块进了影院。
  
      上次龚雪拍《祭红》,全家也是浩浩荡荡的来观影,可惜那部片没啥水,龚雪在里面的表演也颇受批评。但这次不同,《庐山恋》简直铺天盖地,傻子都知道女儿要成名了。
  
      《庐山恋》其实透着一股浓浓的小布尔乔亚情调,很对上海人的胃口。陈奇出于恶趣味,还加了几段喝咖啡的镜头,主打一个“优雅”。
  
      片子放完,观众们照例拍起了手。
  
      看电影鼓掌,其实有点尴尬,但真的能表现观众对这部片子的敬意。
  
      “小雪出了一部好作品啊!”
  
      “是啊,过年回来不用哭啼啼的了……哎,话说她的表演怎么进步这么大?莫不是拜了老师?”
  
      我知道!我知道!
  
      听着家人议论的龚莹恨不得惊天爆料,但她不能出卖姐姐,姐姐对自己讲过,受到了一个很优秀的年轻人的帮助,那人叫陈奇。
  
      就在片头编剧栏挂着呢!
  
      龚莹不禁十分好奇,这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一家人看完了电影,哥哥姐姐都回自己家了,龚莹跟着父母回弄堂,刚进巷子,邻居就道:“你们总算回来了,有位客人等好久了呀!”
  
      “客人?”
  
      龚爸爸一愣,见了那人,竟然是上影厂的一个朋友,忙道:“老孙,你怎么突然过来了?”
  
      “进去说,进去说!”
  
      对方跟进了屋子,开门见山:“伱不是到处托人,想让女儿进上影厂么?以前我们对她不了解,不敢开这个口子,现在厂领导亲点的名,让我来问问你的意思?”
  
      “呃……”
  
      龚爸爸很尴尬,道:“实在不好意思,你们慢了一步,小雪已经转到北影厂了。”
  
      “啊?手续都办完了?”
  
      “办完了,户口什么的都过去了。”
  
      册那!
  
      对方一拍大腿,冥冥中似有气运流失。
  
      这种感觉在他返程的时候更加强烈,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女孩子拿着《大众电影》,指着龚雪的一张照片,死皮赖脸的拉着裁缝,让人家照着做一条裙子。
  
      “太模糊了,做不出来!”
  
      “那我请你看电影呀,我们去电影院,你看到裙子就会做了!”
  
      女孩子生猛的不得了,眼中满是追求漂亮衣服的光彩。
  
      “莫名少了一员大将,便宜北影厂了!”
  
      此人越想越郁闷,也怪厂里那些老头子,人家想进来,你同意不就好了嘛!
  
      历史上,龚雪去了上影厂,起初不算最顶尖那拨,但也是上影厂的金之一,当时各大厂都搞什么三朵金、五朵金,连八一厂都有。
  
      后来,她凭借《大桥下面》拿下金鸡、百双影后,跻身最红的那批演员——当时张瑜已经出国了,她自然成为了上影厂的门面。
  
      …………
  
      “叮铃叮铃!”
  
      邮递员按着自行车的铃,在北影厂门口潇洒的停了下来,啪的甩进一个大包:“信!”
  
      “这么多?”
  
      “谁知道你们干什么了,慢慢拆吧!”
  
      传达室的大爷哼了一声,把大包拆开,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分拣邮件,然后在小黑板上写“xxx有信,xxx有包裹!”
  
      “龚雪的!”
  
      “又是龚雪的!”
  
      “嘿,怎么还是龚雪的?”
  
      大爷拣出来一百多封,都是给她的,寄信人有同城的,有郊县的,还有唐山那边的……大爷是见过世面的,拿过小黑板,刷刷刷一挥而就:
  
      “龚雪有一包信!”
  
      然后戳在了传达室外头。
  
      大门口每天人来人往,流量巨大,都瞧见小黑板了,反应不一。
  
      张金玲:“好!”
  
      刘小庆:“哼!”
  
      李秀明直接翻了个白眼。
  
      蔡明:“哟,天下大乱啦!”
  
      汪洋也瞧见了,没什么表示,溜溜达达进了办公室,才叫来一个人,吩咐道:“龚雪不在厂里,你把那些信保管起来,挑几封给剧组寄去,让她写封公开信发在《大众电影》上,也算对观众朋友有个回应。”
  
      “好!”
  
      汪洋心里高兴,觉着自己就是伯乐,点尽天下英才。
  
      自1977年北影厂恢复生产,最红的作品是《小》,捧出了陈冲、刘小庆、唐国樯三巨头。但即便是《小》,其热度也比不上今日的《庐山恋》。
  
      他知道中影火急火燎的在加印拷贝,总数竟然达到了380个!
  
      汪洋是第一个在制片厂搞“金”概念的厂长,自己未必知道,但他的行为其实就是在打造明星。明星对于一部电影有多重要,不必多言。
  
      但还是那句话,他有局限性,把金捧出来了,下一步怎么做,那就不清楚了。
  
      …………
  
      去年七月份,邓公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讲话:“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省里要有个规划,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有时钱少了还不满意。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把交通、住宿、设备搞好。”
  
      史称:中国旅游改革开放宣言!
  
      从此拉开了旅游产业的大幕,最早都是想赚外汇的,接待外国人和华侨,对国内游客的方针是三不原则: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
  
      就是原则上不行,但你们要是来了,也让你们玩。
  
      庐山。
  
      今年刚建好的售票处,一位工作人员百无聊赖的打着呵欠,窗口贴着:票价五角!
  
      后来就涨到160元了。
  
      “滴滴!”
  
      忽然汽车声响,一辆小客车迎面开了过来,停下,车门一开,呼啦啦下来一车面包人。
  
      售票员向那边望,那边也向这边望,双方都很紧张。
  
      那帮人似乎在商讨什么,派了两个家伙上前,不确定的询问:“你好同志,请问接待旅游么?”
  
      “你们是干什么的?”
  
      “这是我们的证件……我们是南昌的,过来搞个技术交流活动,想着顺便来庐山看看,你们接待么?”
  
      “接待,买票就行。”
  
      “那山上有食宿么?”
  
      “呃,有!”
  
      “行,那来20张票!”
  
      售票员咧了咧嘴,20张票,大买卖啊!
  
      那帮人拿了票,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夹杂着“一定去枕流石”“背英语那个小树林在哪儿啊”“能不能住庐山宾馆啊”之类听不懂的话。
  
      庐山一直是高级干部疗养的地方,不对外开放,别说外省,江西几千万父老也没多少人来过的。
  
      一帮人开开心心,满怀期待的进去了。
  
      没错,国内旅游不做宣传,但偏偏出了《庐山恋》这么一部电影,比任何宣传都管用——用后世网络话讲,这叫泼天的富贵。
  
      (本章完).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