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

2024-11-03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一百一十七章: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la)    【回到汉中,诸葛亮将临阵逃脱、弃士兵于不顾的马谡等人收狱。】
  
      【为严守军令,便斩杀了马谡、将军张休及李盛,夺取黄袭等人之兵。王平因有作进谏而被提拔。】
  
      【诸葛亮自己上书检讨,并自贬三等,刘禅接纳,但仍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赵云亦自请贬为镇军将军,但被诸葛亮大加赞赏他守卫之功。】
  
      【令人颇感遗憾的是,回到成都不久,赵云就因病去世了。】
  
      ……
  
      大汉,
  
      刘邦看着逝去的赵云,心里一估算。
  
      当初跟着刘备的那些老人,就剩下诸葛亮了。
  
      而一旁正襟危坐的刘盈看到天幕里被斩杀的马谡,不忍的开口道:
  
      “阿父,这位诸葛丞相未免太过严厉了些?只是战败,不至于死吧?”
  
      “若是战败者皆死,谁敢为其尽忠而效死力?”
  
      刘邦回头看着自己这个很有仁慈之心的儿子,实在想不通为什么。
  
      你说你阿母也不是什么善人,乃公连善字怎么写都不知道。
  
      你也是在乱世颠沛流离出来的,怎么就这么天真呢?
  
      看着自家皇后那状似不在意的模样,刘邦捋了捋胡须。
  
      “诸葛亮斩马谡,其因有三。”
  
      “第一就是战败之罪,当然,这个罪名就像盈儿伱说的一般,不致死。”
  
      “第二,是违令之罪……”
  
      刘邦看了一眼天幕,磨了磨牙。
  
      “马谡这竖子的战败与运气无关,是违反了诸葛亮的安排,自作主张才导致了战败,要负主责。”
  
      “而自古于兵事中,皆是违令者斩。”
  
      “最后就是逃亡之罪,临阵脱逃是毫无疑问的死罪。”
  
      刘邦看向刘盈,轻扬了一下袍袖,缓声道:
  
      “诸葛亮斩马谡,完全用的是军法而非寻常王法。”
  
      “如果以一般的王法衡量,他有一线生机。”
  
      “但按军法处置,他罪无可赦!死路一条!”
  
      “王法可以宽仁,军法必须严惩!”
  
      “马谡不杀,则于军中不能服众!”
  
      ……
  
      汉末·献帝时期
  
      看着天幕上画面。
  
      曹操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旁的司马懿恭敬道:
  
      “不知魏王何故发笑?”
  
      曹操大笑道:
  
      “孤笑诸葛亮少智!此兵微将寡之际,居然还斩己方一员大将!”
  
      “我大魏无忧矣!”
  
      司马懿笑着应和。
  
      ……
  
      大唐,
  
      “阿耶,这益州本就无太多人才,诸葛亮还斩马谡……这未免……”
  
      李承乾欲言又止。
  
      李世民看着自家儿子,心里有一丝怪异。
  
      “嗯,你知道以术来思考利弊了,不错。”
  
      李承乾一愣。
  
      “阿耶,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捻着胡须,轻声道:
  
      “诸葛亮泪斩马谡,就是因为他用法废术,堂堂正正。”
  
      “与之对比的就是曹操斩粮官,废法而用术。”
  
      “用法,考虑的问题是他有没有违法?有,就严格执法。”
  
      “用术,考虑的问题是严格执法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如果利大于弊,就严格执法。如果弊大于利,就放他一马。”
  
      “以执法之人的利害关系为权衡,忽视法律区别于一切利害关系的独立之处。”
  
      李世民背负双手,叹气道: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则恰好相反,用法而废术,为严格执法的典范。”
  
      “《襄阳记》载:‘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
  
      “诸葛亮与马谡情同父子。”
  
      “但,《诸葛亮书》有云:‘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诸葛孔明执掌大权,马谡是生是死就在其一念之间。”
  
      “但是他顶住了压力,控制住了情感,毅然处死了马谡。”
  
      李承乾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李世民。
  
      “所以,挥泪斩马谡,不在于马谡,而是在于挥泪?”
  
      李世民诧异的看着李承乾,又收敛了脸上的情绪。
  
      “是的,大公无私,不代表诸葛亮没有情感。”
  
      “挥泪斩马谡,是情到深处,真情流露。”
  
      “正因诸葛亮是这样真性情的大丈夫,所以刘备、马谡,才会先后向他托孤。”
  
      “曾子云: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这就是诸葛亮。”
  
      “君子也。”
  
      “为成刘备之遗志,扶汉室之兴。”
  
      “能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刘备、诸葛亮,二人能以败者之姿流传千古。”
  
      “凭借的就是他们心中那一以贯之的道义!”
  
      李世民目含泪光,抬头笑着道:
  
      “那是人心所向啊。”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头戴通天冠,身穿蓝色大氅。
  
      神态已然再度苍老几分的诸葛亮,双手拱礼,躬身对坐于上首的刘禅悲戚道: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刘禅看着下方垂泪的老者,欲言又止。
  
      “一切就依相父之意。”
  
      ……
  
      【公元228年十一月,魏国大举进军东吴,魏征东将军将曹休为东吴大都督陆逊所败,张郃东下,关中极为虚弱。】
  
      【诸葛亮认为进攻时机已到,准备全师出兵伐魏。】
  
      【但蜀中不少大臣,安于逸乐,对进军一事心怀疑虑,产生了不少非议。】
  
      【为此,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诣,申明讨伐的决心。后世称之为《后出师表》】
  
      【公元228年冬十二月,诸葛亮复出兵散关。】
  
      ……
  
      季汉,
  
      “孔明啊!”
  
      看着从《出师表》就开始哭的刘备,诸葛亮真是手足无措。
  
      “主公……”
  
      ……
  
      【早在第一次北伐失败汉军撤出后,曹魏大都督曹真认为汉军进攻祁山失败,褒斜道又被赵云所部军烧毁和大水冲蚀,下次会以陈仓作目标。】
  
      【便派将军郝昭、王生等与千余人屯兵陈仓,筑城防备。】
  
      【诸葛亮见陈仓城固若金汤,便派郝昭的同乡靳详,于城外数次游说郝昭,但郝昭坚决拒绝投降。诸葛亮率军包围陈仓。】
  
      ……
  
      天幕上
  
      陈仓城外,
  
      汉军正搭建云梯、冲车攻城。
  
      城内,一支支火箭射向云梯,云梯顿时燃烧起大火。
  
      云梯上的士兵裹着火焰,慌乱的掉落下去。
  
      一颗颗绑着绳索的石磨,从城墙上推落,压毁了城下冲车。
  
      城外的井阑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
  
      城内建起内墙,令井阑失效。
  
      城外挖着地道,城内挖下横沟。
  
      日月交替二十余次。
  
      城外汉军鸣金收兵。
  
      手执羽扇的老者望着身后的追兵摇了摇头。
  
      随即又感叹一声:
  
      “曹子丹啊……”
  
      ……
  
      【陈仓城外,汉魏双方激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曹真派费曜等率军来救,又派张郃攻诸葛亮。】
  
      【张郃日夜兼程,还没赶到陈仓,诸葛亮就因粮尽而撤兵了。】
  
      【魏国大将王双,以为蜀军无功而返,一定士气低落,想追击立个大功,结果被诸葛亮一举反杀。】
  
      【第二次北伐无功而返,但诸葛亮也用实际行动第一次告诉魏国的将军们:敢追我,必死乎!】
  
      ……
  
      感谢“arthurhoh”大大的打赏!
  
      感谢“书友20210803071608051”大大的打赏!
  
      想写写情感方面的,憋一天也没憋出来。
  
      书友们推荐的《剧透三国》咱也看了。
  
      刚看到第八十四章。
  
      就一个感觉。
  
      卧槽!写的这么牛逼?嫉妒!
  
      这大佬以点带面的写,整个文体像个八爪鱼一样,处处能带动起来。
  
      人物设立的也鲜活。
  
      再一看自己写的。
  
      这纯特么流水线……
  
      有一说一,咱的问题是三国篇非皇帝的人写的太长了。
  
      这个老问题不说了。
  
      但三国篇前面的,咱还是自信写的很好的。
  
      这么一想,又有动力了!
  
      反正本就是从零开始的,有一个喜欢的咱都是赚了。
  
      慢慢写咯~.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