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梁武帝的功绩

2024-11-03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一百七十五章:梁武帝的功绩.la)    【梁武帝·萧衍】
  
      【军事成绩:义阳之战(输),魏梁梁州之战(输),魏梁涪城之役(输),洛口之役(前赢后输)
  
      钟离之战(大胜),第二次义阳之战(输),朐山之战(胜),裴邃攻魏之战(无功而返)
  
      陈庆之攻北魏之战(大胜),寒山堰之战(大败)
  
      评价C+,得二点五分。】
  
      【制度建设:改革官制,创立《梁律》
  
      但执行过程中“急于黎庶,缓于权贵”。
  
      对百姓犯法严之又严。
  
      对王侯子弟的犯法宽之又宽。
  
      以致王侯子弟越发加骄横,于白日在建康大街上杀人,梁武帝却无动于衷。
  
      评价D级,得一分。】
  
      【外交策略:柔然遣使朝贡,滑国遣使赠礼,波斯国遣使朝贡。
  
      龟兹、于阗、白题国、朅盘陀国遣使朝贡。
  
      册封高丽、百济、新罗等国。
  
      中天竺国、北天竺国、师子国遣使朝贡。
  
      东南亚等国遣使朝贡。
  
      评价B+,得三点五分】
  
      【民生经济:天监年间“广辟良畴,公私畎亩,务尽地利,若欲附农而良种有乏,亦加贷恤。”
  
      普通年间“收缚无罪,逼迫善人,民尽流离,邑皆荒毁,由是劫抄蜂起,盗窃群行,抵文者比室,陷辟者接门,囹圄随满,夕散朝聚。”
  
      评价C级,得两分】
  
      【用人识人:侯景之乱。评价E级,得零分。】
  
      【后世影响:梁武帝佞佛,开国即亡国之君。评价C级,得两分】
  
      【总分:十一分。】
  
      ……
  
      {从在这个位置上的时间长度来说,萧衍是南北朝时期的佼佼者。}
  
      {而最后的侯景之乱把南朝积弱和不思进取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只能说明他用人生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梁武帝对南方寒门和豪族的应对措施,从一开始的平衡到和稀泥,再到完全的偏袒宗族,跟当年前秦符坚一个样。}
  
      {民生经济都有点高了,忘了水堤怎么淹没百姓的了?还有那破货币,无视经济规则……要不是陈庆之北伐威震北朝,给了萧衍混日子的好时光。他早嗝屁了!}
  
      {他就是太思进取才接纳侯景,要是真不思进取无心北伐才不会去管侯景那些破事,萧衍前期北伐,后期接纳侯景,是真的很有企图心。}
  
      {南梁问题还是南朝的积重难返,萧衍的出身决定了他不会像孝文帝那样采用大刀阔斧的结构改革,只会缓和问题。}
  
      {玩权术只可以解决一时问题,而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高王就是玩权术,但是最终输给了隔壁。}
  
      {建立一个健康的组织制度远远比帝王平衡权术更重要。}
  
      {萧衍本身个人能力很强,但一个人是没办法持续维系长期平衡,更别说南朝已经积重难返。}
  
      ……
  
      天幕上,一道七彩佛光从天而降!
  
      皓首苍颜的萧衍惊讶的看着天上。
  
      这个评价也能得天象垂临吗?
  
      天上的佛光逐渐凝结成万丈高的佛陀法相。
  
      法相看上去威严浩荡,有无边的佛光散开。
  
      佛像成型的瞬间,阵阵梵音于六合之外同时在建康百姓的耳边响起!
  
      法相微闭双目,面带慈祥。
  
      萧衍看着那充满整个天际的佛首,难以自持的叩首跪拜。
  
      建康上下的大臣百姓也同时跪拜。
  
      “佛”缓缓举起右手,施无畏印。
  
      随后,又徐徐按下。
  
      萧衍正在叩拜,突觉一阵炎热从上空传来。
  
      不由抬头而视,这一看,整个人瞬间僵直住!
  
      一只遮满天野的巨大佛掌正从天而降!
  
      佛掌散发着炽热的炎光,滚滚黑烟于掌际四周蔓延。
  
      建康城的百姓俱都满脸惊恐的看着如陨石天降的巨掌!
  
      下一瞬!
  
      佛掌已至眼前!
  
      无声无息。
  
      只有一道耀眼至极的白光随着一道声音响起。
  
      “唵”
  
      萧衍闭目等了半天,好似无事发生,不由慢慢睁眼。
  
      待看清眼前后,整个人呆愣住。
  
      原本奢华庞大的同泰寺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裁量好的木材石块。
  
      回头望去,十方金像银像也变成了金砖银砖。
  
      附近的一些僧侣有的昏迷不醒,有的则面色如常。
  
      须发皆白的萧衍慢慢扶膝站起,心中有了几分猜测。
  
      突觉左手里一阵刺痛,随即举掌而视。
  
      “唵嘛呢呗咪吽?”
  
      疑惑的念动掌心中的真言,灵台顿时清明。
  
      随着掌心内真言的消逝,心中无明也被驱散,萧衍于愚迷中醒悟过来。
  
      环顾四周之后,取大梦初醒般长叹一声: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自今日起,不复其恨。”
  
      ……
  
      大汉,
  
      刘邦有些不明所以的摸了摸下巴。
  
      你这南梁实在迷惑,就连奖励都如此迷惑。
  
      看样子,莫不是让这老头不再昏庸?
  
      也是,这老货挺能活还挺能玩心眼。
  
      是不缺什么。
  
      至于能不能力挽狂澜。
  
      看你造化了。
  
      ……
  
      大汉·景帝时期
  
      小刘彻看着僵硬微笑的刘启,忍不住叹口气。
  
      嫉妒你就说嘛,忍着干嘛呢?
  
      这气出病来可如何是好?
  
      “阿父……”
  
      “朕不嫉妒!”
  
      话音未落,刘启瞬间大声道:
  
      “不就十一分有一道异象吗?”
  
      “他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吗!”
  
      “伱是不是想说朕嫉妒了?
  
      “你放屁!”
  
      “朕嫉妒什么?”
  
      “不嫉妒!”
  
      挨了一顿骂的小刘彻撇撇嘴。
  
      小心眼的阿父。
  
      “我不是要说这个了。”
  
      小刘彻摆摆手对着炸毛的刘启道:
  
      “阿父,我记得齐高帝是十六分吧?”
  
      本来还吹胡子瞪眼的刘启回忆了一下。
  
      “咳!”
  
      清了清嗓子,捋了捋袍袖,抚了抚衣襟。
  
      刘启安静的看着天幕。
  
      身旁的小刘彻与王皇后对视了一眼。
  
      行了,以后有能安抚这暴躁老头的说辞了。
  
      ……
  
      南齐·高帝时期
  
      花园内一片寂静。
  
      萧赜与萧长懋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
  
      萧道成僵直的坐在石墩上。
  
      脑子里就三字……
  
      尔母婢的……
  
      凭什么?!
  
      刘裕能收复两京他评价高有异象朕认了!
  
      这个寺奴凭什么!
  
      凭他烧的钱多吗!
  
      凭开国即亡国吗!
  
      宋!齐!梁!
  
      三国之君凭什么就朕没异象!
  
      啊?!
  
      天幕!你这样显得朕低他们一头啊!
  
      朕十六分啊!
  
      十六啊!
  
      ……
  
      北齐·文宣时期
  
      醉醺醺的高洋看着天幕愣了半天。
  
      随即回过神来:
  
      “啊~这个老头死了?”
  
      “这么说,下一个就是朕的大齐了?”
  
      “哈哈哈哈!”
  
      披头散发的高洋突然放声大笑!
  
      殿内的宫女侍人都忍不住颤抖。
  
      “天幕啊天幕!朕知道朕的评价不会高!”
  
      “但是!”
  
      “你也杀不掉我!”
  
      半醒半癫的高洋拎着酒壶指着天幕大笑道:
  
      “哈哈哈哈!朕有功绩在身!哈哈哈哈!”
  
      仰头将壶中一饮而尽,随即将空壶冲身旁的内侍头上砸去。
  
      “砰!咔嚓!”
  
      酒壶砸成碎片,但内侍一声不吭。
  
      高洋看着毫无反应的内侍倍感无聊。
  
      随即摇摇晃晃的向宫外走去。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羡慕的看了一眼天幕,随即又一边翻着奏折一边淡淡道:
  
      “梁武帝的一生,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疏懒昏庸。”
  
      “以佛教修身,却失于偏激。”
  
      “以慈爱齐家,却失于溺爱。”
  
      “而在治国方面,又不能体恤百姓和士兵。”
  
      “身为君王处事又常常有失公允,以至于在维护皇室贵族利益的同时,严重损害了国家社稷的利益。”
  
      一旁的朱载坖心里有些怪异。
  
      父亲,你确定你说的是梁武帝了?
  
      不是你自己?
  
      对,不是,你不溺爱。
  
      朱厚熜不知太子的想法,继续道:
  
      “后世有人同情梁武帝,认为导致侯景之乱的主要责任在于侯景反复无常,不讲礼义廉耻。”
  
      “呵。”
  
      将奏折合上一撇,朱厚熜嗤笑道:
  
      “这都是没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这天下混乱,强者为王,没有人天生应当为人效忠,也没有人天生就应当称王称帝。”
  
      “梁武帝他自己不也夺了南齐的江山么?”
  
      “为什么侯景在高欢手下不敢反?”
  
      “为什么在高澄手下反不成?”
  
      “为什么在宇文泰那里更是让不敢有所举动?”
  
      “为什么到了梁武帝这里侯景就敢于大反特反,而且一反就成了?”
  
      朱厚熜看着脑袋有些晕的朱载坖,继续道:
  
      “换个角度考虑,即便没有侯景之乱。”
  
      “以梁武帝末年的梁国颓势,谁能保证不会有鹿景之乱、牛景之乱?”
  
      “梁武帝扶植宗室,优容甲族,任用寒士,保障旧门。”
  
      “既有意军功事功,又耽迷制礼作乐、玄佛文史。”
  
      “其繁荣只是非驴非马、破绽百出的繁荣啊。”
  
      ……
  
      宇文泰和高欢就不写了,虽然是北齐北周的奠基者但毕竟不是建立者。.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