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浅水原之战 上

2024-11-03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二百一十七章:浅水原之战(上).la)    (最好明天再看。)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指着天幕给刘禅讲解着。
  
      “关中和陇西原本就是一体的。”
  
      “陇西是关中的后背,如果陇西不稳,唐廷就不能专心向东,经略关东天下。”
  
      刘禅认真的听讲。
  
      “关中是帝王之基,但利用关中成就帝业的始皇、高祖等人,并不仅仅依靠关中这一小块区域。”
  
      “只有连贯陇西、巴蜀这些腹地才能成事。”
  
      ……
  
      【薛举是河东汾阴人,家私巨万,交结豪强,雄于边朔。】
  
      【因陇西民风彪悍,盛产精兵强将、骑兵战马。】
  
      【所以薛举经常创下以数千人击败数万隋军的战绩,而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号称“万人敌”,也是个战力可怕的猛人。】
  
      【公元617年,薛举自称“西秦霸王”,封儿子薛仁杲(gǎo)为齐公。】
  
      【公元618年六月,薛举亲率大军直逼泾州。】
  
      ……
  
      大隋,
  
      杨坚一边看着天幕,一边盘算着。
  
      泾州,位于关中平原的东北部,距离长安只有百余里。
  
      同时西连秦州,前面是长安,后是兰州。
  
      若泾州在李渊手中,唐军就能遥控兰州。
  
      同样,要是薛举拿下泾州,那对长安也是致命威胁。
  
      这一战是那个叫李世民的第一次独立统帅吧?
  
      正好看看成色。
  
      伽罗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但唐国公的位置不能如此急迫的撤掉。
  
      若是此子可堪造就,那就让他继唐国公位。
  
      不但对关陇那些人有个交代。
  
      也能辅佐住李渊等人。
  
      ……
  
      天幕上,
  
      画面从长安向西推进。
  
      越过一座平原后,落在泾河旁的崇山前。
  
      高墌城内,
  
      总是蕴含着一股骄矜之意的李世民,此时如一只战败的大公鸡一般垂头丧气。
  
      头戴一抹黄巾,穿着一身白色单衣的他靠在床榻上,有气无力道:
  
      “继续深挖壕沟、高筑营垒。”
  
      “约束将士不要出战。”
  
      身前的一文一武面带不忿。
  
      李世民咳了几声,凤目一挑,无形的压力弥漫四周。
  
      两位臣子收敛颜色,束手恭敬。
  
      “孤知道,你们渴望立功,但现在不是时机。”
  
      李世民眼眸一抬,看出二人的不以为意,随后摆摆手道:
  
      “我军坚壁清野,以逸待劳。”
  
      “薛举一支孤军深入我方腹地。”
  
      “时间一久,必定粮草短缺、士卒疲惫。”
  
      “等过些时日他定会前来挑战,你们千万不许应战。”
  
      “一切等孤病愈,再做破敌之算!”
  
      “秦王……”
  
      “下去吧。”
  
      ……
  
      【六月初十,李世民亲自挂帅,总管八路大军四万人众驰援泾州,随后驻扎高墌城等待薛举大军前来。】
  
      【当时正值酷暑,天气炎热蚊虫众多,倒霉的李世民被蚊子叮了一下,就突然倒下了。】
  
      【他染上了疟疾。】
  
      【无法继续在指挥作战的李世民,只好命令军队继续挖壕营垒,并且把军队的指挥权暂时交给了元帅长史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
  
      ……
  
      大汉,
  
      “乃公用脑袋担保。”
  
      看着天上的三人,刘邦指着脑袋言之凿凿道:
  
      “这两人肯定要搞出事端来!”
  
      整理一下散乱的衣襟,捋了捋鬓发。
  
      吕雉闻言看了看天幕。
  
      军事她是不太懂,但她懂严刑峻法。
  
      “你还挺有信心。”
  
      “这可不是小事,听秦王的命令他们有功无过。”
  
      “但万一有失开国颜面可就丢了。”
  
      “他们敢拿脑袋担这个责任?”
  
      吕雉不信世上有这样不怕死只想出风头的人。
  
      敞着襟口,刘邦挠了挠散乱的头发。
  
      腿一翘,双手叠在脑后。
  
      “娥姁啊,语言是最容易过犹不及的东西。”
  
      “李世民交代太多了。”
  
      “伱看这两人是老实板正的模样吗?”
  
      “一股子骄色溢于言表。”
  
      “他这些话只会让这两人起了好胜心罢了。”
  
      吕雉认真的看了一眼刘邦鼓起的肌肉。
  
      “为什么会败?为什么不能是赢?”
  
      刘邦略有深意的看了她一眼,开始跟乃公学兵法了?
  
      “因为时机不对。”
  
      “对方只是粮草将尽,但未尽。”
  
      “急战之心最盛。”
  
      “一个高傲的官吏对上一个亡命的歹徒。”
  
      “谁赢谁输很明显了。”
  
      ……
  
      大汉,
  
      “子胥,你怎么看?”
  
      刘彻伸了伸腿,看向正襟危坐的霍去病。
  
      霍去病看着刘彻,目光熠熠道:
  
      “陛下,此人年纪虽轻但深得兵法之意。”
  
      “所谓兵法,无非是算多算少的事情。”
  
      “陛下请看。”
  
      霍去病手一抬,朗声道:
  
      “这座高墌城,位于泾河边上,沿着泾水坐落在山前。”
  
      “其南方不远处有一座城池,与高墌城遥遥相对。”
  
      “而两者之间,却有一片平原。”
  
      “此地不单单是从陇右去往长安的必经之路,还是一处易守难攻的险地。”
  
      刘彻捋了两下胡须,笑道:
  
      “这只能说明军中有人明得关中地理,不算什么本事。”
  
      霍去病闻言认真道:
  
      “如果只是单单占据地利,臣当然不会如此认为,关键在于其占据地利后的布兵阵势。”
  
      “从天幕可见,军中将士们正渴望建功立业,战意熊熊。”
  
      “但李世民一直压着这股战意。”
  
      “命大军挖深壕筑高墙,固守高墌,为的就是待时而动!”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满脸兴奋之色的霍去病滔滔不绝。
  
      “待薛举这一鼓而作的气稍微泄泄后,再开打也不迟。”
  
      “并且唐军不缺兵,不缺粮,不需急于出击。”
  
      “反观那薛举,选择在夏天长途奔袭明显是为了拿唐军立威。”
  
      “能而示之不能,避实就虚。”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总结起来无法就是敌人越想要,我们越不给。”
  
      “薛举越想立威,李世民就越不给他机会,让他无仗可打。”
  
      “就如一位充满耐心的猎手,永远都比猎物更有耐心。”
  
      “只有等到猎物松懈时,才将其一击毙命!”
  
      看着越说越兴奋的霍去病,刘彻鼓掌道:
  
      “好!”
  
      “现在就看这小子能不能挺过去了。”
  
      本来还在傻笑的霍去病愣了一下。
  
      是了,他得疟疾了!
  
      不是,他不会死了吧?!
  
      ……
  
      【李世民前脚放权,刘文静等人后脚就在高墌西南列阵,准备与薛举一决雌雄。】
  
      【薛举闻唐军出战,大喜过望,一观察对方阵势更是喜上加喜。】
  
      【唐军居然完全不防备后方!】
  
      【他立刻命令大军一边正面列阵,一边派出一支奇兵绕到唐军背后。】
  
      【七月初九,薛举在浅水原大败刘文静。】
  
      【唐军八道总管全部溃败,超半数的士兵阵亡。】
  
      【大将军刘弘基、慕容罗睺、李安远等人全部被俘。】
  
      【李世民率部撤回长安,薛举乘胜进占高墌,并将唐军的尸体堆成一座高台,以炫兵威。】
  
      ……
  
      大唐,
  
      李世民背负双手,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
  
      到现在他还都记得。
  
      那些昨夜还一起吃肉唱歌的头颅。
  
      第二天就被筑成京观。
  
      虽然打仗不是他的令,败仗也不是他指挥。
  
      但无论如何,作为统帅总是要对失败负责的。
  
      这是他平生中的一大耻辱。
  
      可惜这个耻辱无法完全洗净了。
  
      ……
  
      作者(趴墙角露头版)
  
      既然都看到这了,就不许再问我下一章再哪了嗷!.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