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他们,当得此礼!

2024-11-03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二百九十六章:他们,当得此礼!.la)    大秦。
  
      嬴政静静的望着那些堪称以卵击石的白发老兵。
  
      四十二年孤悬飞地他们在坚持着什么?
  
      大唐的荣耀?
  
      从质子弃子到孤家寡人的他很难理解这种感受。
  
      视线缓缓放到案桌上竹简上,藏于袖中的双手紧握成拳。
  
      那是一篇再次提起关于分封制的上疏。
  
      不得不说,李隆基你可真是厉害异常。
  
      原本因八王之乱而销声匿迹的分封之说,就因为你!再次喧嚣于朝野之上!
  
      安史之乱的影响让那帮人彻底握住了说法。
  
      随即瞥了一眼书案旁,一边整理公文一边眼眶红红的刘邦。
  
      哪怕是这货的郡国并行制都堵不住那帮人的嘴。
  
      嬴政再次看向天幕,神色波澜不惊。
  
      荣耀……
  
      与其说秦国给了寡人荣耀……
  
      不如说是寡人给了秦朝荣耀。
  
      然而秦朝没有给百姓荣耀……
  
      可寡人是真的有再改过自新啊。
  
      天幕展现的未来还不够明显吗?怎么有些人就是看不清呢?
  
      只要百姓安稳,你们……
  
      寡人想杀多少,就杀多少!
  
      大秦的确没有科举制,读书人不多。
  
      但可惜,我大秦自有国情再此!
  
      秦吏,要多少!有多少!
  
      ……
  
      {孤守西域五十载,满城尽是白发兵!}
  
      {盛唐在西域设安西、北庭、昆陵、濛池四都护府。}
  
      {下辖匍延、鹰娑、双河、温鹿州、洁山等二十三个都督府。}
  
      {统御突勒、月氏、高昌、龟兹、回纥等西域三十六国!}
  
      {自碎叶城以东九千里土地尽归大唐王化之下!那时的大唐真不愧天朝上国啊!}
  
      {这里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当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带领他们纵横中亚,攻破撒马尔罕,杀塔什干国王的样子!那时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安史之乱导致安西军主力被调回平叛,不然以四万五千安西军,足以让吐蕃无法涉足西域!}
  
      {还赔上了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
  
      大唐·玄宗时期
  
      正在穿戴重甲的李隆基瞥了一眼天上,手上的动作一顿。
  
      “高将军,让金吾卫把兵器都收起来。”
  
      高力士一愣。
  
      “那护卫之事……”
  
      李隆基戴上唯露双目的兜鍪,沉闷的声音从铁甲中传出。
  
      “他们不跟着那位倒戈以待,就已经是最大的护卫了!”
  
      ……
  
      {众所周知,战争需要更多的是后勤,可惜他们没有。}
  
      {断了粮草和装备供应,这些兵就算不更新换代,当时就算是十岁小孩子,守了四十年也五十了。}
  
      {对比安西都护府的全军将士为国尽忠,更加让人心寒的是唐廷对那些陷入蕃地的汉民态度。}
  
      {《缚戎人》里讲述的那位历尽千生万死回到汉地的百姓,却被唐朝边防将领当作蕃人擒良冒功,最终流放到东南了此余生。}
  
      {这种结局比起在西域战死的将士们来说或许更加悲凉与凄惨。}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用衣袖擦了擦眼角。
  
      人老了,经历的多了。
  
      看不得这些无奈之人与无奈之事。
  
      安西军坚守大唐疆域有错吗?
  
      唐德宗无力救援安西有错吗?
  
      唐代宗置安西都护使有错吗?
  
      “李隆基啊李隆基……多少恻隐之事因伱而起啊。”
  
      ……
  
      大唐。
  
      “十五离家,意气风发。”
  
      “为国戍边,血染黄沙。”
  
      李世民从龙座上缓缓站起身子,一边整理衣冠一边缓声道:
  
      “几十载光阴似箭,两鬓斑白,物是人非。”
  
      “唯赤胆忠心,始终不变。”
  
      双手缓抬于胸前,行叉手礼。
  
      “他们,是大唐的脊梁!”
  
      “誓死守护的,是国之尊严!”
  
      “他们的坚守不是徒劳,他们的事迹名传千古!”
  
      在殿内众人的惊愕中,李世民行叉手礼微微躬腰!
  
      这并非是颔首致意的平辈之礼。
  
      乃是于下对上的弯腰磐折之礼!
  
      长孙皇后与李承乾也同样行礼。
  
      懵然愣了一下,随后处在李世民身前的众臣纷纷起身侧让,又向着天幕处跪下行礼。
  
      殿内的情形向外传去。
  
      偌大的太极宫,侍卫、宦官、宫女,俱都跪地行礼。
  
      大安宫。
  
      头发凌乱,满身酒气的李渊醉醺醺的看着天幕。
  
      “忠臣啊,都是忠臣啊……朕若有这等忠臣……”
  
      突然外面一阵甲胄摩擦之声响起!
  
      李渊猛的看向殿外。
  
      “何事喧扰!”
  
      殿外,一名宦官躬身快步进来禀道:
  
      “禀,太……太上皇。”
  
      “是…是皇帝陛下那里在向安西军行礼……”
  
      “宫内的众侍等,皆同陛下一般。”
  
      暗自舒了一口气,李渊放松下身体继续懒散靠着锦榻。
  
      “哦?行个礼怎么那么大动静?”
  
      宦官抬眼快速看了一下,磕绊道:
  
      “因为…因为陛下……行得是磐折……之礼。”
  
      正举杯喝酒的李渊猛的愣住了。
  
      “磐折……”
  
      宦官深深的低下头,不敢发出声响。
  
      李渊愣了一会儿,随即笑了笑。
  
      “好啊,好……”
  
      “他们当得起……当得起……”
  
      太极殿。
  
      李世民缓缓直起腰身,看向殿内众人。
  
      大臣们也各回本位,抬头看向皇帝。
  
      一切都在不言中。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熟悉的金光,长长的吐了口气。
  
      随即拍了拍铠甲。
  
      来吧!
  
      朕顶得住!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双手插在袖子里,看着誓死守护大唐的安西军,感叹一声:
  
      “这就是为什么汉唐叫汉唐!”
  
      “自古以来,唯有汉唐至死守住了自己的脸面,没有被外族入侵失国。”
  
      “到了最后,还能回光返照把回纥、吐蕃给拖下水。”
  
      朱瞻基收拾了一下激荡的心情,但语气依然有些激动。
  
      “可惜没有落个好结局,安西到死都没有盼到援兵!”
  
      一旁的朱高炽叹息道:
  
      “中原内乱,无力支援,去了也是白去啊。”
  
      “藩镇割据,皇权削弱,节度使不听皇帝的话。”
  
      “后来张议潮收河西十一州的时候靠的还是自家人马,唐朝后期的皇帝对西域基本上都是有心而无力。”
  
      ……
  
      清·乾隆时期
  
      盘腿坐在暖床上,乾隆捻着胡须悠悠道:
  
      “自唐朝失西域至今,已近千年矣。”
  
      “虽北宋也在西域昙花一现,但也不足为谈。”
  
      一旁的和珅立刻迎合道:
  
      “西域这片土地的天命之主,就是万岁爷啊!”
  
      “不然,怎么明朝没拿下此地啊!”
  
      乾隆笑而不语。
  
      老龙看着天幕,心下略略安定。
  
      只此一事,朕岂不得安乎?
  
      ……
  
      三更还是有些吃力了。.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