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祸基于桂林

2024-11-03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三百二十二章:祸基于桂林.la)    天幕上。
  
      八百名身穿平甲的将士沉默无声。
  
      六合靴穿梭在半人高的草丛中发出沙沙的践踏声。
  
      越过山丘,众人驻步眺望。
  
      为首的将军摘下头盔看着远方城池。
  
      “兄弟们,我们就要到家了!”
  
      画面定格在此。
  
      黑色的草书四字浮现其身旁。
  
      『庞勋之变』
  
      ……
  
      【公元868年七月,徐州军粮料判官庞勋率军反唐。】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坐在石墩上一动不动,身旁的李德裕同样低头不语。
  
      “从大中末年开始,连年叛乱不止……十年了。”
  
      “丞相啊……朕也是无可奈何啊。”
  
      李德裕依然不说话。
  
      但李炎明白了李德裕的意思。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同意。
  
      “来人,诏光王进宫。朕要宴请皇叔!”
  
      ……
  
      大唐·宣宗时期
  
      李忱皱眉扶额。
  
      不提为什么会是他很讨厌的长子李漼继位。
  
      单单是这后续的这一连串变乱就足够头疼了!
  
      南诏到是可以先安抚一下拖一拖时间,这庞勋也可以看看后续掐灭苗头……徐州军虽然不好搞但也不是不能搞。
  
      现在最棘手的反而是那裘甫叛乱!
  
      什么盐贩盐帮,都是那些江淮土豪暗中扶持的党羽!
  
      有些贩私盐的盗匪甚至就是地主豪强本人!
  
      他们截留税赋,坐收盈利,难道官府还不能扫除他们了?!
  
      但事实是江淮一地的藩镇与其蛇鼠一窝。
  
      动,叛乱必起。
  
      不动,坐看吸血。
  
      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江淮不能有失!”
  
      ……
  
      【公元862年,因南诏攻克安南,唐懿宗命徐泗节度使招募士卒八百驻守桂林,三年一换,提防南诏。】
  
      【公元865年,桂林的八百徐州士卒驻守到期,请求回徐泗,但被徐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拒绝。】
  
      【公元868年,桂林士卒已驻守六年,再次请求回徐泗。】
  
      【都押牙尹戡对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说:“府库空虚,士卒返回所需路费太多,希望驻守桂林的士卒再多驻守一年。”崔彦曾采纳。】
  
      【驻守桂林士卒思归心切,听说要多驻守一年顿时大怒,于是杀害都将王仲甫,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擅自启程北归。】
  
      ……
  
      {有一说一,这明显是朝廷不占理!}
  
      {那是你不知道徐州兵有多狠。}
  
      {当年王智云在徐、泗、濠、宿四州当土皇帝,收敛钱财的同时组建亲军。}
  
      {招了两千名勇士,编为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
  
      {银刀军……就那个一言不合干死上司的银刀军?}
  
      {那都不是一言不合了,那是心情不好就换个顶头上司玩玩啊!}
  
      {徐州这地方的兵历来彪悍,节度使给士兵表演歌舞(狗头)}
  
      {魏博牙兵:你说的都是我的台词啊!}
  
      {不过银刀军最后让王式以犒赏军队的名义聚集起来给团灭了。}
  
      {所以啊,李漼也怕这些搞事情的人啊,征调他们的诏令中有一句很有内涵的话:令召满五百人,即差军将押送赴役。}
  
      ……
  
      大唐。
  
      一帮子见过大世面的文臣武将算是再次见了一回世面。
  
      古往今来,岂有军人到边境服役朝廷派将领“押送”他们的?
  
      观其言察其行可知其心。
  
      在皇帝眼里,这些徐州将士就是祸害。
  
      所谓的每逢三年,朝廷就会安排其他军队前去轮换,更是一句托词。
  
      众所周知,西南瘴气严重,水土食物毒蛇猛兽,哪个都可以要了北方将士的性命。
  
      三年又三年,这摆明了是冲着弄死他们去的!
  
      可悲啊!
  
      大唐视将士如仇寇,那将士又会视大唐如何物呢?
  
      就算平定了这次叛乱又怎么平定朝廷那颗警惕防备的心呢?
  
      李世民与群臣愕然发现,大唐居然进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漩涡里。
  
      而这个漩涡正在撕扯着大唐。
  
      ……
  
      【桂林军一路杀回了老家,所过之处大肆劫掠,州县莫之能御,并于这一年十月攻陷彭城(徐州州府所在地)】
  
      【随后的日子,从四面八方前来投奔庞勋的人络绎不绝,起义军实力迅速壮大。】
  
      【唐懿宗调集兵马大举讨伐,但却损兵折将,副主帅戴可师在都梁遭叛军伏击,戴可师战死,所部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所有武器、粮草、辎重、车马全部落入叛军之手。】
  
      【公元869年九月,庞勋率起义军二万西出,袭破宋州南城,又渡汴水,南攻亳州。】
  
      【唐将康承训引步骑八万,使沙陀部落朱邪赤心率数千骑为前锋,追击庞勋于亳州,起义军大败,全军覆灭,生脱者才千人,庞勋也在此役中战死。】
  
      ……
  
      大明。
  
      “庞勋兵变之前,唐朝藩镇的灾祸只限北方,吐蕃的灾祸只限西方,宦官朋党的灾难只限于朝堂。”
  
      朱元璋看着逐渐平复的大唐疆域图,语气淡薄:
  
      “如果从徐州向丁陵画一条线,就可发现面积占大唐疆域一半的江淮地区在宣宗之前始终保持安定。”
  
      “关中之地在隋文帝时就已经不能自给自足了,更别提又遭到吐蕃破坏。”
  
      “晚唐之时能仰赖的只有江淮粮运。”
  
      “江淮的安定就是朝廷安定的保障。”
  
      “而大中末年,江淮之地就一个接一个爆发兵变,这庞勋与裘甫就是大唐的陈胜吴广。”
  
      “其实……唐懿宗也挺时运不济的。”
  
      马皇后怪异的看了一眼老朱。
  
      朱元璋感受到马皇后的目光,出言解释道:
  
      “不看他崇佛与溺爱公主这种私德上。”
  
      “他在兵事调动上是无可指摘的。”
  
      “不能说是明君,但也称不上是亡国之君。”
  
      “若是放在太平盛世,只能说是个享乐庸主。”
  
      “对比一下,似唐朝版的汉桓帝。”
  
      马皇后眼角抽动。
  
      “若这种享乐主若是你的后代……”
  
      “咱活活打死他!”
  
      ……
  
      【公元870年正月初八,宰相路岩和翰林学士韦保衡两人在唐懿宗面前弹劾康承训,说他在讨伐庞勋时动作迟缓,胜利之后,又没有把庞勋的余党全部剿灭,而且贪图战利品,未能及时上奏战报。】
  
      【唐懿宗当即下诏将康承训贬为蜀王傅,不久再贬为恩州司马。】
  
      ……
  
      {说实话,伱要是把前面的唐字蒙上,我还以为他姓赵呢!}
  
      {这卸磨杀驴的速度比赵家快多了。}
  
      {康承训应该是存在问题,不然也不会被人抓住把柄,但只是平定叛乱仅仅几个月就被如此贬斥……这是一个王朝对待功臣应有的态度吗?难怪后面将领个个作壁上观,唐朝亡的不冤啊。}
  
      {除寇务尽没好报,养寇自重是王道。}
  
      ……
  
      大宋。
  
      “大兄……”
  
      赵匡义有点慌了。
  
      而赵匡胤更慌!
  
      什么意思啊?
  
      天幕你说话呀!
  
      什么叫卸磨杀驴的速度比赵家快多了?
  
      你这个赵家是不是我这个赵啊?!
  
      你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怎么这么让人心里不安呢!
  
      “大兄……天上说的是赵家……不是具体某个人啊!”
  
      赵匡义扯了扯赵匡胤的衣袖,指着天幕声线颤抖。
  
      若是某个具体的人还情有可原,毕竟哪个朝代没有个昏君。
  
      但赵家……这岂不是说个个都如那唐懿宗一般?!
  
      ……
  
      【公元873年三月,崇佛的唐懿宗派人去法门寺迎请佛指舍利。】
  
      【奉迎佛骨要举行盛大的仪式,耗费十分巨大。】
  
      【大臣们以宪宗请佛骨后不久就崩逝为例,纷纷劝谏。】
  
      【唐懿宗言:“朕只要在世时能见到佛骨,就是死也无憾!”】
  
      【七月十六,唐懿宗突发重病,很快就进入了弥留状态。】
  
      【和他的父亲唐宣宗李忱一样,唐懿宗之前也没有立太子。】
  
      【神策军左、右中尉刘行深和韩文约,选中了李漼的第五子、时年十二岁的普王李俨。】
  
      【公元873年七月十八日,刘行深、韩文约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宣布立李俨为皇太子,并改名为李儇(xuān)。】
  
      【十九日,唐懿宗驾崩,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
  
      大的要来了。.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