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2024-11-03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四百八十一章:国号大明·建元洪武!.la)    天幕上。
  
      北方的『元』岿然不动。
  
      但江东之地的『朱元璋』却急速扩大。
  
      从汉水以南到韶州以北。
  
      辰州以东到赣州以西。
  
      『陈汉』在一瞬间尽归『朱元璋』
  
      下一瞬。
  
      头戴阔檐红皮壮帽,身系拖地绛色棉裙。
  
      数之不尽的士兵向湖州攻去!
  
      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瞬间沦陷。
  
      ……
  
      【公元1365年十月,朱元璋调集大军二十万,开始攻灭张士诚】
  
      【十月十七日,徐达、常遇春等率马步舟师,水陆并进,渡过长江,规取淮东。】
  
      【公元1366年四月,淮东悉平。】
  
      【五月,传檄声讨张士诚的八条罪状】
  
      【八月初二,进攻浙西。攻克杭州,紧接着绍兴、嘉兴也不战而降。】
  
      【十一月,徐达引兵北上,会合诸将合围平江。】
  
      【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大宋皇帝·小明王·韩林儿来应天府。】
  
      【船走到瓜步山(六合县东南)翻了船,韩林儿死在水中。】
  
      【刘福通所恢复的宋朝,韩林儿一死,也就结束。】
  
      【朱元璋把次一年称为“吴元年”,不再用“龙凤”纪元。】
  
      ……
  
      {简单说一下,这廖永忠,原是巢湖的一个水寇。}
  
      {简单说一下,惨剧发生后,朱元璋勃然大怒}
  
      {他立刻命人把廖永忠抓起来,说他办事不够谨慎,以致出此事,要重治其罪。}
  
      {众人纷纷说情,朱元璋才“勉强”免了他的死罪}
  
      {命廖永忠仍回苏州前线,“戴罪”立功。}
  
      {随后,朱元璋下令举行国丧,在应天城内遍挂孝幛,停止娱乐活动一个月}
  
      {又命在长江边设小明王灵位,亲率文武百官到江边哭祭,声势弄得十分浩大}
  
      {不过,从此之后,朱元璋再也不提自己曾经是韩林儿的臣下}
  
      {连当年立的一些石碑,也因为曾经用了韩林儿的年号,一律捶毁,文字史料更是消灭得一干二净。}
  
      {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
  
      大唐。
  
      “这一场戏演的并不好。”
  
      李承乾觉得这事不至于此。
  
      “落得一个装模做样的名头,得不偿失。”
  
      “先贤早有范例,禅让不就更好?”
  
      “反正朱元璋已是小明王旗下头号人物,也好当作顺理成章。”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欲言又止。
  
      李承乾好奇问道:
  
      “阿耶,我哪里说得不对吗?”
  
      李世民表情怪异道:
  
      “高明,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
  
      “什么事?”
  
      “韩、刘二人起兵前是白莲教,他们不是真的宋朝皇室。”
  
      一语点醒梦中人!
  
      李世民则继续道:
  
      “小明王若禅位朱元璋,那朱元璋的法理就是白莲教。”
  
      “承了它的利,就要还它的情。”
  
      “但怎么还情?将来难道要用它来治国?”
  
      “那讨贼檄文里明晃晃写了。”
  
      他指着天幕里的那八条檄文,念了其中一段。
  
      “不幸小民,误中妖术。”
  
      “不解其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
  
      “冀其治世以苏困苦,聚为烧香之党。”
  
      “根据汝颍,蔓延河洛。”
  
      “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千端万状。”
  
      “文章明显出于文人之手,立场则是站在元朝那边。”
  
      “这说明朱元璋身边的文人将领同样看不上这白莲教。”
  
      “他们要的是元朝法理,不是白莲教的宋理。”
  
      “而小明王不死,这个既定事实就像一根刺扎在新生政权里。”
  
      “想除掉这根刺……”
  
      “小明王必须死。”
  
      ……
  
      【公元1367年九月,平江被围十月,外无救兵,内缺粮草】
  
      【“资粮尽罄,一鼠至费百钱,鼠尽至煮履下之枯革以食”】
  
      【张士诚两次冒死突围,均未成功。】
  
      【九月初八,平江城破,他带领二三万残卒展开巷战,失败后逃回府第】
  
      【一把火烧死家属,自己也上吊自杀,但被冲入的朱元璋军队救下,俘送应天。】
  
      ……
  
      一身囚衣的汉子看着眼前衣着华贵的朱元璋,笑的很讽刺。
  
      “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
  
      ……
  
      【徐达几次派张士诚的部将李伯升和其女婿潘元绍劝他投降,“士诚瞑目不答”】
  
      【后被解“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
  
      ……
  
      {哇……作者你有病吧?前面陈友谅那么长,这张士诚就完事了?}
  
      {张士诚从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称诚王,到至正十七年八月就投降了元朝}
  
      {后于至正二十三年复自立为吴王,但这时张士诚和其大臣将领就是修府第,建园池,吃喝玩乐}
  
      {宫墙外的金戈铁马好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讲他啥啊?}
  
      {不管怎么说,这人还是有骨气的。}
  
      {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这让我想到了项羽。}
  
      {项羽败于乌江,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忘我者,天也。”}
  
      ……
  
      大汉。
  
      “这话说的。”
  
      刘邦一挥袖子,撇嘴道:
  
      “那完全是他自己的问题。”
  
      “但凡他大方点都没乃公的事了!”
  
      “他还不如那个什么陈理呢。”
  
      “人家还给那张什么一个太尉呢。”
  
      “项籍呢?”
  
      “也是奇怪了。”
  
      刘邦挠了挠头,皱眉道:
  
      “金银土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他怎么就舍不得呢?”
  
      “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
  
      吕雉不关心。
  
      她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再给刘盈争取一下机会。
  
      刘盈不关心。
  
      他只关心自己千万别登位。
  
      小刘恒更不关心。
  
      人都没了说这些没用的做甚。
  
      ……
  
      【张士诚作为一个想争夺天下的蛟龙是不够格的】
  
      【但他确实很得人心】
  
      【当时,城中老鼠卖到上百文,皮靴马鞍等都被煮食充饥。】
  
      【张士诚实在不忍心城中百姓跟着自己走向死路,他流着泪要求百姓们自行散去。】
  
      【但百姓只愿与他固守平江城,同生共死。】
  
      【城破之时,张士诚吩咐兵士点火烧了王府,但没有烧毁城中任何一户百姓的房屋。】
  
      【而在很长时间里,每逢张士诚的生日七月三十日晚上】
  
      【苏州的老百姓就烧九四香(张士诚原名九四)点地灯来纪念他】
  
      ……
  
      大汉·文帝时期
  
      “百姓对于统治他们的人是极其包容的。”
  
      刘恒疲惫的捏捏眉间。
  
      “稍微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恩惠,他们就会还你更加绵长久远的回馈。”
  
      刘启深以为然。
  
      就刘彻干的那些糟心事,百姓要是不念阿父旧德早“宁有种乎”了!
  
      哪里还四百年大汉呢。
  
      “希望朱元璋能懂得此理吧。”
  
      刘恒眼中透出一丝光芒。
  
      自民间而起,定是懂百姓疾苦的。
  
      也许他能奠基出另一个文景之治!
  
      上一个大治都是开元之时了。
  
      ……
  
      大清·乾隆时期
  
      “江浙富庶之地,方圆两千余里,甲士数十万。”
  
      乾隆敲着扇子慢条斯理道:
  
      “口袋里有钱粮、手里有刀枪、后面有骁勇之士。”
  
      “乱世生存的三件法宝,张士诚一样都不少。”
  
      “如果他能礼贤下士、爱民如子、严明礼法。”
  
      “江南虽小,也能稳稳当当地当个土皇帝。”
  
      和珅装作一副感叹的模样附和着。
  
      “这一把好牌,却不能赢得一场好局,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乾隆轻哼一声,哗啦一声打开扇子。
  
      “明太祖与陈友谅连年交兵,他们是蚌鹬,张士诚就是渔人,这难道还不足以制胜?”
  
      “只怪他优柔寡断。”
  
      “沉溺越姬风韵、吴娃柔美。”
  
      “将自己那副重担挑盐的身子骨泡进后宫的温柔富贵乡,酥软了自己本应勃发的精神。”
  
      “究竟是草莽之辈,难登大堂。”
  
      ……
  
      【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主要割据势力。】
  
      【朱元璋控制了中国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此时的元政权也面临着分崩离析。】
  
      【他将目标锁定元大都。】
  
      ……
  
      天幕上。
  
      天下四方之地响彻着一道洪亮的声音。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
  
      【公元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
  
      ……
  
      徐达大军北进山东。
  
      转眼,
  
      一名儒生低头俯首。
  
      ……
  
      【十月二十四日,徐达大军抵达淮安,元朝守将王宣、王信投降。】
  
      【十二月初五,陷东平,孔子五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率曲阜县尹、邹县主簿投降。】
  
      {不愧是你啊。}
  
      {其实我蛮好奇的,你们说他跟法国比谁跪的最快?}
  
      {肯定不是法国,法国还知道抵抗呢。}
  
      {例行乳法。}
  
      {法国:没人,能比我,更懂投降!}
  
      ……
  
      大宋·真宗时期
  
      “跪的真快啊。”
  
      赵恒慢慢的喝着粥。
  
      “要是辽国也能这样就好了。”
  
      “朕是真不想打仗啊。”
  
      刘娥一手撑腮,一手用调羹转着米粥。
  
      “还是打吧。”
  
      “陛下你是大宋改制的唯一希望了。”
  
      “你不想亲自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赵恒看着碗里的粥。
  
      怎么不想呢?
  
      朱元璋从淮右起兵都快打到燕云了。
  
      大宋呢……
  
      “得练兵了……”
  
      打可以,但不能用现如今的军队。
  
      要重立新军。
  
      ……
  
      【十二月初七,攻克济南,整个山东进入朱元璋版图。】
  
      ……
  
      天幕上。
  
      应天府
  
      天空像是被风雪洗过般洁净湛蓝。
  
      城内沉浸于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
  
      天坛。
  
      一座金椅在天坛前面,面朝东南。
  
      穿戴皇帝冕服的朱元璋坐在金椅上,
  
      文武百官则跪倒在地,面色恭敬。
  
      朱元璋目不斜视,平展双袖,朗声道:
  
      “朕本淮右庶民。”
  
      “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凡天下诸郡蛮夷,各处寇攘。”
  
      “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
  
      “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
  
      “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
  
      “即皇帝位于南郊。”
  
      “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
  
      “建元洪武!”
  
      ……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
  
      【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
  
      【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l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