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知顺著

2024-11-14 作者: 手抽的鸡蛋
第306章知顺著    老朱有两大底线:
  
      一,不许违背他的旨意。
  
      二,还是不许违背他的旨意。
  
      如果说杨靖的‘枉法’让老朱动了怒,那他勾结朱允炆,却触了老朱的逆鳞。
  
      匆匆看完信,老朱狠狠一拍桌子:“胡言乱语!”
  
      “炆儿信中只写让你秉公断案,何曾出言要你保下人犯?”
  
      “咱看你真是不知悔改!”
  
      看杨靖还要‘狡辩’,老朱怒斥:
  
      “蒋瓛,给咱把他拖下去,细细的审!”
  
      蒋瓛一把揪下杨靖的官帽,掏出块布堵住他的嘴,干脆利落的将他拖了出去。
  
      朝中百官脸色难看。
  
      没想到一件破案子,居然牵扯出了二皇孙。
  
      还好陛下明鉴是非,没有因此而误会了二皇孙。
  
      处理完杨靖,老朱看向张庭兰:“张大人方才说人犯年幼,酌情处理是吧?”
  
      张庭兰硬着头皮:“是,不过此事还请陛下圣决,臣决无异议。”
  
      老朱冷笑:“嘴上说着没有异义,怕不是肚子里已经在骂咱是暴君了吧?”
  
      “臣不敢!”
  
      张庭兰吓得赶紧跪下:“臣绝不敢腹诽陛下,臣对陛下绝无二心!”
  
      “起来吧。”
  
      老朱看向群臣:“咱也有些好奇,这俩小娃娃究竟是何等样人,居然如此狠心。”
  
      “众位爱卿,一并随咱移步刑部大牢,都去见识见识吧。”
  
      苏谨心知老朱虽然不动声色,但恐怕早动了真怒,他可不愿触霉头。
  
      刚刚出宫,他就走在百官身后,像个鸵鸟似的把自己藏了起来。
  
      然而老朱岂肯放过他?
  
      “苏家小子,躲那么后面做什么?怕咱吃了你不成?滚到前面来!”
  
      苏谨叹口气:“是...”
  
      老老实实走在朱元璋身边,一行人很快到了刑部大牢。
  
      大牢的牢头得到通知陛下要来,早早带着人候在一边。
  
      老朱当先迈步而入,将苏谨叫到身边:“苏家小子,你觉得这俩人犯该不该杀?”
  
      苏谨苦笑:“陛下自有圣决...”
  
      “哼,滑不留手,你也不是个好东西!”
  
      老朱看向牢头:“人犯吃过饭了没?”
  
      牢头答道:“回陛下,蒋大人吩咐过,从昨晚开始就不许给人犯喂食。”
  
      “准备一碗白饭去。”
  
      “是。”
  
      牢头将白饭端了上来,上面连一片菜叶子都没有。
  
      老朱也不说话,只是拿过筷子,一正一反的插进了饭里。
  
      “给他端过去。”
  
      群臣看着牢头将饭端给李文生,后者嫌弃的看了一眼一点油星子都没有的白饭,摇了摇头。
  
      老朱暗哼:“还说没有勾结?坐了这么长时间的牢,居然还嫌弃白饭没菜?”
  
      许是饿了一天,确实有些腹饥,李文生最终还是将白饭端了起来。
  
      他看到筷子一正一反的插着,顺手将筷子抽了出来重新捋正,才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老朱看向张庭兰:“怎么说?”
  
      张庭兰苦笑:“年纪虽幼,但知食饭需正著,已明事理,当斩之。”
  
      著就是筷子。
  
      张庭兰的意思很简单,身在囹圄,吃饭都知道要把筷子捋顺,岂不知杀人之罪?
  
      只能证明其心思歹毒。
  
      老朱不答反问:“如何处置?”
  
      张庭兰想了想,也不敢再维护杜世元:“杀人者乃杜世元,李文生乃从犯。”
  
      “故杜世元斩立决,李文生绞监候。”
  
      老朱哼了一声,看了看跃跃欲试的苏谨,却没理他。
  
      转而去问李仕鲁:“李爱卿,你如何看?”
  
      李仕鲁笑了笑:“动手的虽然是杜世元,但乃李文生教唆所致。”
  
      “故臣以为,李文生并非从犯,实乃主犯,两人皆应斩立决。”
  
      “唯二人年幼,臣请陛下网开一面,判其斩监候。”
  
      斩立诀就是立即砍了。
  
      斩监候相当于死缓,一般在秋后问斩。
  
      李仕鲁的意思就是给这俩小子一点时间,能和家里告个别。
  
      前半段的回答甚合老朱心意,他满意的点点头。
  
      至于李仕鲁的请求,老朱却表达不同意见:
  
      “若咱网开一面,逝者在天之灵该如何安息?”
  
      “宗孔啊,你还是心太善了。”
  
      李仕鲁抱拳:“陛下教训的是。”
  
      老朱可能是有点累了,坐在狱卒休息的桌子边:
  
      “李文生,唆使杜世元杀人,继而抛尸河中,心思歹毒,手段毒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咱本意凌迟处死,念在其年幼,故判之斩立决,可有疑义?”
  
      群臣哪敢说话,纷纷点头应是,直言陛下仁慈。
  
      “杜世元,虽受李文生唆使,但手段狠绝,下手不容情,罪无可恕!”
  
      “故与李文生一般,同判斩立决,可有疑义?”
  
      “臣等,并无疑义,陛下仁慈!”
  
      “好,既然都无异义,那就三日后菜市口处斩!”
  
      “陛下,臣有疑义!”
  
      老朱一愣,继而大怒:“苏家小子,怎么哪都有你?你有什么异义?难不成非得凌迟了吗?”
  
      “不是,陛下你误会了。”
  
      苏谨笑笑:“陛下,这件案子是犯在泉州,臣想着能不能将人犯带回去,在泉州处斩,以平民愤?”
  
      “不必了。”
  
      老朱淡淡拒绝:“京中处斩之后,自会行文大明各州府,引以为戒。”
  
      “难道不当着面砍了人犯,泉州百姓的民愤就平不了吗?”
  
      “那不会,是臣想到窄了,陛下您继续,继续。”
  
      “咱...”
  
      老朱一愣, 差点忘了自己刚才想说什么了。
  
      他瞪了一眼苏谨,暗骂都怪这小子,害的咱情绪都不连贯了。
  
      “咳咳。”
  
      老朱清清嗓子:“说说对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的这些官员怎生处置吧。”
  
      百官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又有些为难。
  
      松了口气,是因为老朱这么说,显然是不准备将事态扩大,饶了他们一命。
  
      要知道光一个郭桓案,老朱就杀了多少人?
  
      这里面有多少人是无辜的,不得而知。
  
      但老朱那次确实杀红了眼。
  
      而为难是因为,如何处置杨靖、方正郢等人。
  
      文官之间的默契,出了事很少落井下石。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谁也保证不了自己有一天出事落难。
  
      所以哪怕是党争,只要不是血仇,很少有人落井下石的。
  
      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正当百官面面相觑之时,苏谨却举起了手:
  
      “不如都砍了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