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孤信谨弟

2024-11-14 作者: 手抽的鸡蛋
第565章孤信谨弟    朱高煦瞪大了眼睛,望着眼前那五千降兵。
  
      被俘虏的人,本应充满绝望和恐惧,但这些降兵的目光中,却满是兴奋与...渴望?
  
      朱高煦傻了眼,一时间脑袋有些错乱。
  
      他呆呆地看着这一大群人,心中一度怀疑,难道自己才是中计被俘的那一方?
  
      此时,战场上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刺鼻且呛人,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却也吹不散这弥漫的烟雾。
  
      朱高煦站在那儿,脚下的土地因炮轰而变得坑坑洼洼,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尘土的松软。
  
      他听着降兵们嘈杂的声音,那声音中却夹杂着解脱与期待。
  
      等好不容易弄明白来龙去脉,朱高煦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先收押起来,带回去请父王定夺。”
  
      随后,朱高煦率领着部队,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紫荆关,他也不敢去休息,直接去了朱棣营帐复命。
  
      营帐内,朱棣正坐在案前,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策。
  
      当朱棣听朱高煦汇报完这些俘虏的事情后,也忍不住失笑,然后摇头叹息:
  
      “种什么瓜得什么豆,朱允炆啊朱允炆,你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刚刚来到朱棣营中的姚广孝闻言微笑:
  
      “前日之因方得今日之果,这些人的投诚,也正预示着王爷靖难必定成功。”
  
      朱棣抚须大笑:“借大师吉言。”
  
      “父王,您急着喊孩儿回来为了什么,那郭老头...”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朱棣摆摆手,打断了朱高煦的话。
  
      朱高煦一脸疑惑,定定看着他爹。
  
      朱棣站起身,走到朱高煦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二,你的眼光以后要放的长远一点,身为一军之大将,所争的绝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着眼整个战场。”
  
      让朱高煦冲锋陷阵还行,玩权谋?再给他十个脑袋都不够用。
  
      闻言,朱高煦果然不出意外的摇头:“孩儿不懂。”
  
      朱棣无奈地笑了笑:“以后你就会懂了,慢慢品吧。”
  
      说完,朱棣也没心思解释,转身对着舆图开始发呆。
  
      战事已经来到最为关键的时刻,万不能走错一步,否则等着自己的,必将是万丈深渊。
  
      徐辉祖和李景隆无疑是‘自己人’,陈性善也不用怀疑,就是自己当前的最大对手。但这些都不是朱棣所担忧的。
  
      他的眼睛死死盯在白沟河南岸,那是郭英的大营所在。
  
      此时,营帐外的风呼呼地吹着,吹动着营帐的帘子,发出啪啪的声响。
  
      风中还夹杂着战马的嘶鸣声和士兵们操练的呼喊声。
  
      郭英,又是哪一方的人呢?
  
      他效忠于朱允炆,还是与我为善?亦或是明哲保身?
  
      李景隆不用说,那是和朱棣正儿八经的一起玩大,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同时朱棣又和舅哥徐辉祖多有书信往来,自然明白徐辉祖的态度。
  
      但唯一不清楚的,就是郭英的态度。
  
      说他是自己一伙的?
  
      但他郭英打保定的时候,那可丝毫没有留情,摧城拔寨如摧枯拉朽。
  
      说他是朱允炆死忠?
  
      朱棣摇摇头,也不像。
  
      朱棣从不敢质疑这些跟着老爹打江山的老将,尤其是从淮西一起杀出来的这些人。
  
      你可以说他们坏,绝不能说他们菜。
  
      说他们不懂打仗?
  
      开什么玩笑?
  
      他们要是不懂打仗,那我朱棣算什么?过家家吗?
  
      要知道,朱棣之所以这么能征善打,那可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小跟在这些杀神身后学出来的。
  
      这些日子,朱棣在心中一直不停演算着。
  
      若将郭英换作是自己,拿下保定后至少有好几种办法,可以打得靖难军很难受。
  
      但郭英偏偏窝在白沟河一动不动,似乎在观望着什么。
  
      “不管了,看看再说。”
  
      朱棣从舆图上收回目光,眼神扫向朱高煦:“高煦。”
  
      “儿子在!”朱高煦立马挺直了身子。
  
      “陈性善今日虽败,但并未伤其根基,我观此人立功心切,来日必围紫荆关,你且回去休养,养好力气准备来日大战。”
  
      “是”,朱高煦点点头:“那儿子下去了。”
  
      “去吧。”
  
      朱高煦转身离开,脚步声在营帐内回响。
  
      营帐外,狂风呼啸,旌旗在风中激烈地舞动,仿佛是战争局势的不安写照。
  
      姚广孝眼中带着疑惑:“如今局势复杂万分,生死成败皆在一念之间,
  
      公子勇猛善战,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时机,您却让他撤兵休养,贫僧着实为此担忧,生怕错失良机。”
  
      他说着,不时看向朱棣,眼神中满是急切与疑惑。
  
      姚广孝双手交叠在身前,眉头紧锁,在营帐内缓缓踱步,一脸的忧虑与困惑。
  
      “王爷,贫僧实在对您的布局感到费解,为何您突然让二公子撤兵?”
  
      朱棣坐在案前,神色沉着,目光深邃,却不发一言。
  
      良久后,似乎下了什么决心,朱棣将一封信递给姚广孝:“大师,这是辉祖送来的密信,你一观便知。”
  
      姚广孝接过信,细细读完之后,脸色阴晴不定。
  
      “王爷,您要一举吃下两路大军?
  
      这...贫僧想来此事实在有些大胆,咱们的兵力、粮草、军备,真能支撑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朱棣的脸色愈发坚毅,想想即将面对的一场大战,握拳的手忍不住开始颤栗。
  
      营帐外的阳光透过帘子的缝隙洒了进来,照在朱棣的脸上,明暗交错。
  
      他谑笑一声,似是自嘲,又似是在嘲讽对手:“不试试怎么知道?再说,不还有谨弟给孤兜底吗?”
  
      说起这个,姚广孝忍不住皱眉:“王爷,您就相信苏...驸马爷和太孙,真的就这么轻易的,甘心将皇位让给您?”
  
      “难道您就不怕他们只是利用你,然后...”
  
      朱棣神色有一瞬间的犹豫,但旋即又恢复了本来的神采:“我信谨弟。”
  
      “可是...”
  
      “没什么可是不可是。”
  
      朱棣指了指营帐外:“若无谨弟,咱们军中何来如此多犀利的火器?
  
      更何况朱允熥那小子,本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孙,就算他要求孤为其先锋,难道孤能不允?”
  
      朱棣走到营帐门口,将大帐掀开,一缕清新的空气飘了进来,令人精神一振。
  
      他轻轻将手背在身后,回过头微微笑道:“孤还是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谨弟若真有他的算计,那孤便认了,也算全了与他的结义之情。”
  
      “王爷...”
  
      抬起头,遥望远处湛蓝的天际,朱棣悠悠道:
  
      “想当年,孤化名狄竺与谨弟结义之初,不过看中其才,欲以为己用,
  
      却没想到,当初随手下的一步闲棋,如今却成了孤最大的仰仗。”
  
      回过头,微微一笑:“大师,如今谨弟正在驱外敌、振中华,你我可不能在此猜忌盟友。”
  
      说完往营外迈步便走:“大师陪孤走走吧,接下来的这段日子,怕是没这闲暇了。”
  
      姚广孝轻轻拍了拍黑色僧袍,笑着起身:“谨遵‘圣命’。”
关闭